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5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肥耦合条件下作物产量、水分利用和根系吸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1
1
作者 沈荣开 王康 +3 位作者 张瑜芳 杨路华 穆金元 赵立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38,共4页
根据 1998~ 2 0 0 0年两年在北京市水科所永乐店节水灌溉中心开展的冬小麦、夏玉米水肥耦合的田间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表明 ,氮肥效益的发挥与农田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低供水水平时 (本研究中为冬小麦仅灌拔节水的节水灌溉处理 ) ,肥料... 根据 1998~ 2 0 0 0年两年在北京市水科所永乐店节水灌溉中心开展的冬小麦、夏玉米水肥耦合的田间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表明 ,氮肥效益的发挥与农田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低供水水平时 (本研究中为冬小麦仅灌拔节水的节水灌溉处理 ) ,肥料的增产效益十分显著 ,但氮肥贡献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不同的分析方法都表明 ,在永乐店节水灌溉中心 ,冬小麦施尿素 40 0 kg/ hm2 和 2 0 0 kg/ hm2 两个施肥水平的试验处理所获得的水 (肥 )分生产率最高 (在不同农田供水状况下 ) ,由于两者的水分生产率差异不大 ,为提高施肥效率 ,建议在生产上考虑选择2 0 0 kg/ hm2 的施肥方案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水分生产率 干物质产量 水分利用率 氮肥 根系吸氮量 水肥管理
下载PDF
作物格局、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对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58
2
作者 赵玉信 杨惠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9-210,共12页
农田杂草的危害是阻碍农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农田杂草的发生受到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工措施的调控,而作物格局、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是除施用除草剂外最基本的人工干扰措施。本文综述了作物种类和时空格局对杂草的影... 农田杂草的危害是阻碍农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农田杂草的发生受到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工措施的调控,而作物格局、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是除施用除草剂外最基本的人工干扰措施。本文综述了作物种类和时空格局对杂草的影响,阐述了主要的作物种植模式防治杂草的效果,并比较了不同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措施下杂草群落的变化,重点剖析了杂草发生的调控机制,探讨了通过作物与杂草的资源竞争、作物的他感作用及土壤种子库的变化来调控杂草发生的可能机理。综合相关研究发现,合理的轮作和间混套作表现出对田间杂草明显的抑制作用;免耕可以增加杂草的群落多样性,秸秆覆盖能降低杂草密度和生物量;施肥对杂草的影响因作物种类、施肥量和肥料类型等不同而不同,长期均衡施肥能降低杂草密度,增加杂草群落多样性;灌溉和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能抑制旱地杂草,特定时间进行深水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某些水田杂草。最后,针对目前研究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展望了未来一段时间杂草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格局 土壤耕作 水肥管理 杂草防控
下载PDF
水肥管理对稻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田光明 何云峰 李勇先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3期294-298,共5页
就稻田水肥管理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献分析表明,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条件存在明显的反位关系,即有利于甲烷排放的水分条件往往不利于氧化亚氮的排放。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水分管理的历史有明显的关系,不同... 就稻田水肥管理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献分析表明,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条件存在明显的反位关系,即有利于甲烷排放的水分条件往往不利于氧化亚氮的排放。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水分管理的历史有明显的关系,不同的肥料施用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影响的机制不同。因此,要真正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首先弄清甲烷和氧化亚氮在不同条件下的排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水肥管理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 温室气体
下载PDF
北方旱区农田水肥效应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高亚军 李生秀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7期74-79,共6页
结合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 ,对前人诸多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水肥效应大小与试验方法有关 ,田间试验与模拟试验得到的结论相反。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水”的概念各不相同 ,从旱棚试验或盆栽试验的结果推断水肥效... 结合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 ,对前人诸多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水肥效应大小与试验方法有关 ,田间试验与模拟试验得到的结论相反。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水”的概念各不相同 ,从旱棚试验或盆栽试验的结果推断水肥效应与实际情况相距较大。多数情况下 ,养分亏缺仍是北方旱区作物增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灌水的效果取决于土壤底墒、生育期降水、土壤肥力及灌水时期等各种因素。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 ,提高养分供应水平是北方旱区大部分农田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加强夏闲期降水的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水肥效应 田间试验 模拟试验 水肥管理 养分缺乏 灌溉 施肥 北方干旱地区
下载PDF
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分析冬小麦农田水分氮素运移特征 被引量:32
5
作者 曹巧红 龚元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将Hydrus 1D水氮联合模型用于模拟冬小麦农田水分氮素运移转化过程,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冬小麦农田不同水肥处理小区,蒸散量约400mm,占根层总耗水量的95%以上,水分渗漏到根层以下量很少,各小区最大渗漏量为38.4mm。作物吸氮占... 将Hydrus 1D水氮联合模型用于模拟冬小麦农田水分氮素运移转化过程,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冬小麦农田不同水肥处理小区,蒸散量约400mm,占根层总耗水量的95%以上,水分渗漏到根层以下量很少,各小区最大渗漏量为38.4mm。作物吸氮占总耗氮量的94%以上,而根层以下氮淋失很少,最大氮淋失量为8.7kg/hm2。氮淋失量主要对应于水分渗漏量,可考虑改变灌溉措施减少水氮淋失量。传统水、肥管理方案与优化水、肥管理方案比较,各处理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而前者根层水分渗漏量大并肥料总投入量大。综合评价认为,优化水肥管理措施更合理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农田水分 氮素运移 氮素转化 Hydrus—lD模型 模拟分析 水肥管理 水分利用效率 氮淋失 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及其安全生产综合农艺调控技术 被引量:45
6
作者 冯英 马璐瑶 +4 位作者 王琼 吴英杰 黄路宽 周其耀 杨肖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59-2370,共12页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然而将这些关键技术与蔬菜传统高度集约化种植模式进行耦合的研究还比较少,大规模推广应用鲜见报道。因此,本文在查阅最新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然而将这些关键技术与蔬菜传统高度集约化种植模式进行耦合的研究还比较少,大规模推广应用鲜见报道。因此,本文在查阅最新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状况,归纳了蔬菜作物重金属吸收积累特征,并总结了重金属污染蔬菜地安全生产综合农艺调控技术研究进展。当前,我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以中轻度为主,且区域分异明显。蔬菜作物重金属超标现象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给蔬菜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蔬菜作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因种类、品种、部位而异,受基因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调整种植布局、选用重金属低积累品种、合理轮间套作、施用土壤改良剂和钝化剂、优化水肥管理技术等农艺调控措施是目前中轻度重金属污染蔬菜地安全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未来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宜加强土壤-蔬菜地系统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传统种植模式与综合农艺调控措施耦合技术、长期定位试验及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实现重金属中轻度污染蔬菜地的安全利用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铅(Pb) 汞(Hg) 砷(As) 品种筛选 水肥管理 钝化剂 叶面阻控剂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与机制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强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3-642,共10页
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种植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稻田种养结合... 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种植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具有稳产增效、绿色发展的重要功效,同时显著影响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及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稻鸭共作、稻田养小龙虾、稻鱼共作、稻田养蟹、稻田养鳖等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由于稻田养殖生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添加生态位、延长食物链的增环作用,通过其持续运动、觅食活动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GWP,总体呈现出减缓温室效应的趋势。本文概述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及水分管理和施肥措施的影响效应,探讨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减排途径,并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前景,以期为我国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和稻田生态系统减排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种养结合 循环农业 CH4排放 N2O排放 水肥管理
下载PDF
小麦品质性状及其调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伟 《耕作与栽培》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品质调优 水肥管理
下载PDF
水肥交互作用对间作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秀珍 张阅军 杜慧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5-77,共3页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方法 ,试验研究不同水肥用量对大田间作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水 >N >P ,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水 >P >N ;水、肥互作效应中水的效应大于肥 。
关键词 水肥管理 间作 玉米 大豆 产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水肥(氮)对小麦生理生态的影响 (Ⅰ)水肥 (氮 )条件对小麦光合蒸腾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卫民 周凌云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光合速率在日出后随着光强的增强而急速升高,4月20日是小麦光合最强。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水胁迫处理显著低于高水处理;不同时段变化净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总的趋势是降低的。小麦蒸腾速率... 光合速率在日出后随着光强的增强而急速升高,4月20日是小麦光合最强。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水胁迫处理显著低于高水处理;不同时段变化净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总的趋势是降低的。小麦蒸腾速率日变化总体趋势是在日出后随着光强的增强而急速升高、随光强的减弱而降低。小麦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中午最高。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随土壤水分供应增加而增加,随氮肥供应增加而下降;不同供水供氮条件下,叶片蒸腾速率的分异在日中尤其是上午比较明显。蒸腾速率从4月10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小麦叶片水分利用率日变化曲线为"L"型,即早上较高,中午和下午都非常低。4月20日叶片水分利用率最高,5月10日最低。叶片对不同土壤水分和氮控制的反映为高氮低水高水分利用率,反之,则水分利用率较低。不同水、氮在上午对叶片水分利用率影响差异比较明显,下午则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管理 小麦 生理学 生态学 光合蒸腾 水分利用
原文传递
水肥管理对稻田CH4 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影响的评估 被引量:28
11
作者 谢立勇 许婧 +5 位作者 郭李萍 徐玉秀 孙雪 赵洪亮 郭飞 赵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8-967,共10页
甲烷(CH_4)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增温的作用仅次于二氧化碳(CO_2)。稻田是CH_4的重要排放源,减少稻田CH_4排放对减缓气候变暖具有直接效应。为此,掌握稻田CH_4排放的规律和特征对控制和减少稻田CH_4排放尤为重要。为了解稻田温室... 甲烷(CH_4)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增温的作用仅次于二氧化碳(CO_2)。稻田是CH_4的重要排放源,减少稻田CH_4排放对减缓气候变暖具有直接效应。为此,掌握稻田CH_4排放的规律和特征对控制和减少稻田CH_4排放尤为重要。为了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估算稻田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寻求农田减排措施,我们通过收集已发表的文献建立了稻田CH_4排放的数据库,采用析因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稻田CH_4日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CH_4日排放量和增温潜势均随土壤有机质背景含量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类型稻田CH_4日排放量大小依次为:双季稻晚稻>双季稻早稻>单季稻>稻麦轮作晚稻;晚稻田CH_4的增温潜势大于早稻田。不同肥料处理条件下,稻田CH_4日排放量表现为: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化学氮肥≈生物炭。控制灌溉水量可降低稻田CH_4的综合增温潜势,表现为:持续淹水>晒田>干湿交替>控制灌溉。研究结果说明,稻田CH_4的产生与排放过程受土壤有机质含量、肥料管理和水分管理以及轮作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应依据不同土壤条件和种植制度,适当调整肥水管理,以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其增温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温室气体 甲烷排放 增温潜势 土壤有机质 水肥管理 栽培制度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_3-N含量的空间变异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保国 白由路 +2 位作者 胡克林 黄元仿 陈德立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4期42-45,55,共5页
通过GPS定位取样分析和GIS处理 ,研究了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在 35~ 5 0km的取样密度下 ,没有半方差结构 ,各取样点之间变异性较大 ;黄淮海平原有 10 %的... 通过GPS定位取样分析和GIS处理 ,研究了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在 35~ 5 0km的取样密度下 ,没有半方差结构 ,各取样点之间变异性较大 ;黄淮海平原有 10 %的面积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超过 2 0mg·L-1,主要分布在天津至济南一线和淮河流域的新蔡、阜阳和蚌埠一带。徐州至连云港一带的苏北地区及山东的潍坊地区 ,浅层地下水中的NO3-N含量一般在 10~ 2 0mg·L-1之间 ,约占黄淮海平原总面积的 11 5 %。浅层地下水中NO3-N的含量与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 ,NO3-N含量超过 2 0mg·L-1的地下水埋深一般在 3m以上 ,地下水埋深在 10m以下时 ,其中的NO3-N含量均不超过 10mg·L-1。这表明 ,目前通过土壤NO3-N的淋失对该区地下水中NO3-N含量影响深度一般不超过 10m。此项研究结果对于黄淮海平原持续发展 ,制定优化的高效水肥管理措施和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地下水 硝态氮 空间变异 GPS定位取样 化学氮肥 水污染 水肥管理 GIS处理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水肥管理措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黄东风 李卫华 +3 位作者 王利民 林新坚 范平 邱孝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6,共5页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田间径流小区实地监测的方法,通过3年6茬水稻的试验,研究6种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不施肥+常规灌溉、常规施肥+常规灌溉、优化施肥+常规灌溉、增量施氮+常规灌溉、增量施磷+常规灌溉、优化施肥+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田间径流小区实地监测的方法,通过3年6茬水稻的试验,研究6种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不施肥+常规灌溉、常规施肥+常规灌溉、优化施肥+常规灌溉、增量施氮+常规灌溉、增量施磷+常规灌溉、优化施肥+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处理下的水稻干物质年产量为11 629~19 709kg/hm2,氮、磷、钾年吸收量分别为90~174kg/hm2,36~62kg/hm2,151~288kg/hm2,地表径流总氮和总磷年流失量分别为14.0~42.9kg/hm2和0.244~0.559kg/hm2;其中,增量施氮+常规灌溉处理的水稻产量,氮、钾养分吸收量及径流水总氮流失量相对最高;而"优化施肥+节水灌溉"处理的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与"常规施肥+常规灌溉"处理相当,但可明显降低稻田地表径流的氮、磷流失量,同时每年可节省(比常规灌溉处理)灌溉水量900.5m3/hm2,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管理 水稻 产量 养分吸收 氮磷流失
下载PDF
水肥管理对半干旱丘陵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郑昭佩 刘作新 +1 位作者 魏义长 宋德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2-104,共3页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辽西低山丘陵半干旱褐土区进行了8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水、施用氮肥、磷肥和秸秆对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施用磷肥促进了土壤中的有机质转化和作物吸收,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施用...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辽西低山丘陵半干旱褐土区进行了8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水、施用氮肥、磷肥和秸秆对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施用磷肥促进了土壤中的有机质转化和作物吸收,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施用氮肥能够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是过量施用氮肥则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灌水和施肥诸因素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持土壤肥力,各种因素的合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管理 半干旱丘陵区 土壤有机质 含量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段永惠 张乃明 +1 位作者 洪波 陈建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对滇池流域沿湖15个乡镇农田地表径流N、P流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地表径流N、P污染负荷很高,年均流失量差异较大,总N为5 .0 7~113.16kg/ hm2 ,总P为0 .15~10 .14kg/ hm2 。高强度施用化肥是造成农田径流N、P流失... 对滇池流域沿湖15个乡镇农田地表径流N、P流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地表径流N、P污染负荷很高,年均流失量差异较大,总N为5 .0 7~113.16kg/ hm2 ,总P为0 .15~10 .14kg/ hm2 。高强度施用化肥是造成农田径流N、P流失量大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与土地利用和水肥管理方式及种植制度有关;不同坡度农田径流N、P输出量不同,6°~12°坡度N、P流失急剧增大,12°坡度以后流失量增加减缓;1次降雨或作物生长周期内径流N、P流失速率均表现出随时间参数递减的趋势;不同施肥处理N、P流失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尿素与普钙配施可减少N、P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失量 农田土壤 施肥处理 磷流失 施用 配施 水肥管理 增加 土地利用 减缓
下载PDF
不同水肥管理对冬小麦灌浆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科江 李保国 +2 位作者 胡克林 曹彩云 郑春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9-454,共6页
在河北省衡水市中国-加拿大合作研究试验站,结合田间试验对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冬小麦的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粒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灌浆时间和强度,子粒的灌浆过程可较好地用Logistic函数描述。小麦生长前期的水分胁迫有利... 在河北省衡水市中国-加拿大合作研究试验站,结合田间试验对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冬小麦的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粒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灌浆时间和强度,子粒的灌浆过程可较好地用Logistic函数描述。小麦生长前期的水分胁迫有利于加快其发育进程,促使早抽穗灌浆。灌浆期适宜的水分状况可延缓小麦的灌浆进程,由于较大灌浆速率持续的时间较长,增加千粒重的潜力较大。小麦的群体密度是影响收获粒重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穗密度的增大,灌浆速率和千粒重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的干粒重下降,这主要与施氮的增穗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肥管理 灌浆 模拟
下载PDF
多穗型小麦品种公顷产9000 kg主要技术指标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季书勤 赵淑章 +1 位作者 吕凤荣 刘媛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5-59,共5页
通过 1 995~ 1 999年连续 4年的小区试验和高产攻关调查研究 ,提出多穗型小麦品种公顷产量90 0 0 kg的主要技术指标。即产量结构指标、分蘖成穗率指标、最高叶面积系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指标。同时对上三叶的叶面积质量以及... 通过 1 995~ 1 999年连续 4年的小区试验和高产攻关调查研究 ,提出多穗型小麦品种公顷产量90 0 0 kg的主要技术指标。即产量结构指标、分蘖成穗率指标、最高叶面积系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指标。同时对上三叶的叶面积质量以及干物质积累特点也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公顷产量 9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技术指标 多穗型品种 栽培技术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水肥对汉源花椒幼苗抗逆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景燕 龚伟 +4 位作者 李伦刚 唐海龙 肖千文 胡文 芶国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0-539,共10页
以汉源花椒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30%、50%、70%田间持水量(FWC)水平,施肥水平为全量NPK(肥料中纯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150、60和150kg·hm-2)、半量NPK和不施肥,并通过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汉源花椒幼苗抗逆生理特性,运... 以汉源花椒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30%、50%、70%田间持水量(FWC)水平,施肥水平为全量NPK(肥料中纯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150、60和150kg·hm-2)、半量NPK和不施肥,并通过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汉源花椒幼苗抗逆生理特性,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水肥处理对抗逆性的影响,探索汉源花椒抗逆性对水肥条件的响应机理,为实际生产提供最佳水肥管理技术。结果显示:(1)汉源花椒幼苗地径(D)和苗高(H)、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抗逆性隶属度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50%FWC处理最高;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50%FWC处理最低。(2)汉源花椒幼苗抗逆性隶属度与植株D、H和D2 H呈显著正相关;抗逆性隶属度(y)与土壤水分含量(x4)和施肥量(x5)的关系式为:y=-1.662-0.001 085x42-0.17x52+0.100 7x4+0.420 8x5(n=27,R2=0.989);最适宜于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的土壤水分为46.4%田间持水量、并配合施用纯N、P2O5和K2O分别为185、74和185kg·hm-2的肥料组合。研究表明,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和肥料施用量对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抗逆性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源花椒 水肥管理 植株生长 抗逆性
下载PDF
多花黄精的种茎选择及杉木林下种植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芮龙燕 黄亚玲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47-49,共3页
本文通过优选多花黄精种茎,结合杉木林下种植环境,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具有两节一顶芽、重量40~80 g的根茎作为种茎,在坡度25°~30°、下坡位、郁闭度0.4~0.6进行种植,多花黄精根茎鲜重、平均株高、黄精... 本文通过优选多花黄精种茎,结合杉木林下种植环境,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具有两节一顶芽、重量40~80 g的根茎作为种茎,在坡度25°~30°、下坡位、郁闭度0.4~0.6进行种植,多花黄精根茎鲜重、平均株高、黄精多糖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根茎 水肥管理
下载PDF
稻田土壤固碳关键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及其碳中和对策 被引量:19
20
作者 祝贞科 肖谋良 +4 位作者 魏亮 王双 丁济娜 陈剑平 葛体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2-602,共11页
稻田生态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功能,调控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稻田土壤有机碳周转过程与机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从土壤有机碳的来源、转化、稳定与技... 稻田生态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功能,调控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稻田土壤有机碳周转过程与机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从土壤有机碳的来源、转化、稳定与技术调控等方面,总结和分析稻田土壤固碳过程和机制,并提出应对“碳中和”的策略。稻田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水稻秸秆、根系、根际沉积碳、微生物同化碳以及有机肥等。外源有机碳输入土壤后,其分解矿化过程首先受控于有机碳溶出过程,而微生物矿化溶出的有机碳过程与土壤水分条件、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微生物活性等因素密切相关。除了矿化释放的有机碳,其余部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同化代谢,形成活体微生物及其残留物,最终以团聚体保护、矿物结合态保护、微生物残体保护等形式固持于土壤中。我国水稻土具有显著的固碳效应,近40年来的实测数据表明,在水肥管理和秸秆还田等多举措实施下,我国亚热带水稻土耕作层有机碳含量增加了约60%。采用增碳减排措施,优化稻作系统耕作方式和田间管理模式,建立碳减排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稻作系统纳入“碳交易”市场,对实现“碳中和”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深入阐明稻田固碳功能形成机制,提升核算与预测稻田碳中和能力,加快稻田碳中和技术研发,为提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固碳 温室气体减排 水肥管理 碳中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