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CO和NO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干旱胁迫损伤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江 吴黄铭 陈惠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1-738,共8页
选用水稻品种‘Ⅱ优128’种子为材料,以1.0μmol.L-1高铁血红素(Hematin,H)和200μmol.L-1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分别作为CO和NO供体,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外源CO和NO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萌发过程中抗氧化... 选用水稻品种‘Ⅱ优128’种子为材料,以1.0μmol.L-1高铁血红素(Hematin,H)和200μmol.L-1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分别作为CO和NO供体,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外源CO和NO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萌发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血红素和硝普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长;同时显著提高种子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还不同程度地诱导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同时降低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证实,外源CO和NO可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萌发水稻种子造成的氧化伤害,促进种子萌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萌发 干旱胁迫 一氧化碳 一氧化氮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外源GA_3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叶利民 徐芬芬 周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65-2067,共3页
盐胁迫条件下,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通过在盐胁迫处理中分别加入20、40、60、80、100mg/L外源GA3,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α-淀粉酶活性均有一定的提高,... 盐胁迫条件下,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通过在盐胁迫处理中分别加入20、40、60、80、100mg/L外源GA3,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α-淀粉酶活性均有一定的提高,外源GA3对盐胁迫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其中80mg/L外源GA3处理的水稻种子缓解效果显著,各指标与无NaCl胁迫的正常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能最大限度地缓解盐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GA3 盐胁迫 水稻种子萌发 Α-淀粉酶活性
下载PDF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水稻种子萌发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东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42-5146,共5页
本研究以水稻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颜色、尺寸、形状和纹理4个主要特征的RSIS系统将水稻种子萌发过程图像加载到识别系统中,并经图像处理技术准确监测了水稻种子作物的萌发率。通过分析结果可知:长沙和天津的水稻种子萌发的精确率分... 本研究以水稻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颜色、尺寸、形状和纹理4个主要特征的RSIS系统将水稻种子萌发过程图像加载到识别系统中,并经图像处理技术准确监测了水稻种子作物的萌发率。通过分析结果可知:长沙和天津的水稻种子萌发的精确率分别为96.05%和88.60%;6种不同稻种的萌发精确率分别是98.62%、84.15%、86.24%、88.42%、93.23%和90.22%;同时,研究发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图像监测精确率可达93.06%,且每张图片的平均处理时间仅为为7.6 s。本研究提出了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来评测水稻萌发过程的技术方法,该技术对水稻种子质量的筛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通过开发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监测水稻种子萌发的计算机软件,可以降低传统水稻种子萌发监测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 水稻种子萌发 RSIS
原文传递
甜叶菊糖苷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
4
作者 曾祥幼 丁丽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S1期21-23,共3页
对于赤霉素大家一定很热悉。它是一种植物激素,具多种功能。它能诱导a—淀粉酶;促进细胞生长;诱导单性结实;促进整株植物的生长,特别是矮生植物;能促进某些二年生植物抽苔开花;还能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 然而近年来发现了一种新的物... 对于赤霉素大家一定很热悉。它是一种植物激素,具多种功能。它能诱导a—淀粉酶;促进细胞生长;诱导单性结实;促进整株植物的生长,特别是矮生植物;能促进某些二年生植物抽苔开花;还能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 然而近年来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甜叶菊糖苷。甜叶菊糖苷是从甜叶菊(Stevia rebaudiauq Bertoni)中提取出来的糖苷类物质,其甜度比蔗糖甜300倍。是一种新型的甜味物质。但国内尚未报导甜叶菊糖苷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本文作者就这一问题进行许多试验,发现这种物质能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具有类似赤霉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糖 水稻种子萌发 发芽势 赤霉素处理 促进作用 发芽率 呼吸强度 萌发种子 过氧化物酶活性 赤霉素3
下载PDF
生物实验设计题常见错误分析
5
作者 曾文俊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C版)》 2007年第6期54-57,共4页
【例题】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集重金属污染液1000mL,并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实验材料和器材: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纱布、尺子(100mm)、蒸馏... 【例题】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集重金属污染液1000mL,并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实验材料和器材: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纱布、尺子(100mm)、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不同浓度 污染液 水稻种子萌发 蒸馏水 实验材料 种子萌发 实验结果 培养皿 设计实验
原文传递
水稻种子包衣浅水直播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范红 闫少刚 《农业科技与装备》 1997年第2期11-11,共1页
水稻种子包衣浅水直播技术范红,闫少刚沈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110015)水稻种子包衣浅水直播技术,就是利用种子包衣机将过氧化钙种衣粉包覆在浸好的稻种上,用水稻直播机播种1厘米深土层中。通过过氧化钙在泥土中缓慢分... 水稻种子包衣浅水直播技术范红,闫少刚沈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110015)水稻种子包衣浅水直播技术,就是利用种子包衣机将过氧化钙种衣粉包覆在浸好的稻种上,用水稻直播机播种1厘米深土层中。通过过氧化钙在泥土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氧气,供给泥土中稻种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包衣 水直播技术 种子包衣机 农业机械化 过氧化钙 播种机 二化螟 水稻种子萌发 穗稻瘟 草克星
下载PDF
科技动态
7
《农家致富》 2022年第14期21-21,共1页
水稻耐盐直播品种选育有了新突破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发现新的AP2家族转录因子OsSAE1,并揭示了其调控水稻种子萌发和耐盐性的分子途径,为培育耐盐直播稻新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直播稻 科技动态 基因资源 生物技术研究所 耐逆性 水稻种子萌发 品种选育
下载PDF
揭示脱落酸与茉莉酸协同调控水稻种子萌发的新机制
8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64,共1页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子发育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Abscisic acid promotes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via a‘SAPK10-b ZIP72-AOC’ pathway to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in rice(Oryza...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子发育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Abscisic acid promotes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via a‘SAPK10-b ZIP72-AOC’ pathway to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in rice(Oryza sativ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SAPK10-b ZIP72-AOC通路介导激素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协同抑制水稻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萌发 协同调控 中国水稻研究所 茉莉酸
下载PDF
植物激素调控水稻种子萌发的新机制被揭示
9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6期16-16,共1页
中国水稻研究所种子发育团队首次揭示了SAPK10-bZIP72-AOC通路介导植物激素脱落酸和茉莉酸协同抑制水稻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为改良水稻穗发芽抗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其他禾本科作物调节种子适宜的休眠程度也具有重要的指... 中国水稻研究所种子发育团队首次揭示了SAPK10-bZIP72-AOC通路介导植物激素脱落酸和茉莉酸协同抑制水稻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为改良水稻穗发芽抗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其他禾本科作物调节种子适宜的休眠程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作物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种子萌发 种子发育 穗发芽抗性 激素调控 茉莉酸 协同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