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相循环对乙醇-水体系液化蜈蚣草产油特性和砷富集影响
1
作者 蒋海伟 艾仙斌 +5 位作者 阙志刚 文震林 邹武 付尹宣 黄蓉 石金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4-249,共6页
砷富集植物的生态友好处置是实现植物修复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该研究以蜈蚣草为原料,采用乙醇-水作为反应共溶剂体系,考察了乙醇占比和水相循环次数对蜈蚣草水热产油及重金属砷分布的... 砷富集植物的生态友好处置是实现植物修复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该研究以蜈蚣草为原料,采用乙醇-水作为反应共溶剂体系,考察了乙醇占比和水相循环次数对蜈蚣草水热产油及重金属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乙醇浓度60%、水相循环3次的条件下,蜈蚣草液化生物油产率最高可达51.08%,其热值为29.15 MJ/kg。生物油主要由酯(>80%)、酚、醇、酮、烃等组成。随水相循环次数的增加,生物油中的酯类和酚类物质增加,高沸点化合物会减少,生物油产率和能量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8%和32.23%;经过水相循环液化后,超过80%的重金属砷主要分布在水相,且砷的浓度增加至215.05 mg/kg,该结果可为砷富集植物无害化后处置提供参考。因此,水相循环利用是砷富集植物液化处置制取高产率生物油与砷富集的有效途径,为富集植物生态友好处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化 生物油 蜈蚣草 循环 乙醇-共溶剂
下载PDF
水相循环对玉米秸秆水热液化成油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尹思媛 田纯焱 +5 位作者 李艳美 高传瑞 张念泽 丑鹏涛 易维明 李志合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5-285,I0002,共12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去离子水为介质,研究水相循环对玉米秸秆水热液化成油特性的影响。循环过程中不额外添加去离子水,对循环前后的水相产物、生物原油和固体产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水相循环产生有机酸的富集效应,促进酮酚类的转化,两者...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去离子水为介质,研究水相循环对玉米秸秆水热液化成油特性的影响。循环过程中不额外添加去离子水,对循环前后的水相产物、生物原油和固体产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水相循环产生有机酸的富集效应,促进酮酚类的转化,两者共同作用提高生物原油和固体产物的产率和品质。具体表现为:水相循环对水相pH值影响较小(3.62-3.91),但可以使乙酸和丙酸等有机酸不断累积,同时使酮类、酚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水相循环可以使生物原油产率从20.42%逐步提高至24.31%,且可略提升油品质;水相循环可以使固体产物的碳含量由60.94%提升至6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化 玉米秸秆 循环 成油特性 生物原油
下载PDF
基于水热水相调控的微藻水热液化产油研究
3
作者 唐顺 严豪 +2 位作者 刘应红 张荣刚 张宏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6期427-439,共13页
微藻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之一,但对其水热液化进行能源转化时,存在如何制备低氮生物油和如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两大难题。本文拟探究是否存在一种可以同时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创新水热液化方法。为此,先归纳了微藻水... 微藻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之一,但对其水热液化进行能源转化时,存在如何制备低氮生物油和如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两大难题。本文拟探究是否存在一种可以同时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创新水热液化方法。为此,先归纳了微藻水热液化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的生成机理,并获知原料中的氮元素主要在油水两相水热产物间发生迁移转化,调节水热水相中有机氮或无机氮等含氮组成将影响生物油中氮含量。随后,综述了现有的基于水热水相调节微藻水热产油的连续水热液化法和水相循环水热液化法的研究进展,其中,连续水热法通过分离低温水热后水相同时脱氮脱碳,使生物油氮含量下降但油得率降低。水相循环水热法通过回用高温水热后水相同时富碳富氮,使生物油得率提升但氮含量增加。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水相氮元素调控的水热液化方法,此方法可同时脱氮、富碳和节水,将微藻高效转化为低氮生物油。Microalgae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raw materials for biofuel production. By using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HTL) of microalgae to produce bio-oil, there are two problems: how to obtain low-nitrogen bio-oil and how to deal with high-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water. Therefore, we intend 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is an innovative HTL that can solve both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review,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in bio-oil from HTL of microalgae is summarized firstly. And the nitrogen element in raw biomass mainly migrates and transforms between bio-oil and water phase in the process of HTL of microalgae. As a result,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the bio-oil could be influenced by regulating the nitrogen composition of organic nitrogen or inorganic nitrogen in water phase during HTL. Then, the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sequential HTL and water phase recycling HTL of microalgae are reviewed. The bio-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热液化 低氮生物油 连续热液化 循环热液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