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农业生产水热条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3
1
作者 王石立 庄立伟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 1 961~ 2 0 0 0年 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 2 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 1 961~ 2 0 0 0年 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 2 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等相关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东北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于冬季 ,2 0世纪 90年代变暖明显 ,南部大于北部 ;夏季增温幅度有限 ,不很稳定 ,仍时有温度偏低发生 ,并同时出现高温日数增多等极端异常气候事件 ;最低温度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温度的升高幅度 ,导致温度日较差变小 ,冬季更加明显 ;大气水分盈亏状况和水热状况在 1 0年时间尺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出现暖干化趋势 ,并由春季转至夏季 ,西部和南部比较明显 ,对农作物不利等结论。为克服盲目性 ,客观评估东北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 条件 东北地区 气象资料 冬季 种植结构
下载PDF
钢渣的膨胀破坏与抑制 被引量:81
2
作者 肖琪仲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35-640,共6页
利用XRD,DTG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钢渣在各种水热条件下的水化产物及其膨胀性,并探讨了抑制钢渣膨胀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钢渣经水热处理后普遍有膨胀现象,其强度也不高;加入硅质材料可以降低钢渣的C/S比,使水化产... 利用XRD,DTG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钢渣在各种水热条件下的水化产物及其膨胀性,并探讨了抑制钢渣膨胀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钢渣经水热处理后普遍有膨胀现象,其强度也不高;加入硅质材料可以降低钢渣的C/S比,使水化产物中的硬硅钙石含量增加,耐压强度提高;SiO2和MgO在高温高压水热条件下可生成稳定的含镁水化物,阻碍方镁石的继续水化;砂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抑制钢渣在水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 化产物 膨胀 钢渣
下载PDF
沼泽湿地开垦后土壤水热条件变化与碳、氮动态 被引量:75
3
作者 宋长春 王毅勇 +2 位作者 阎百兴 娄彦景 赵志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0-154,共5页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垦殖对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沼泽湿地开垦前 ,6~ 9月湿地表层土壤 (10cm )温度均值为12 72℃± 4 12℃ ,明显低于垦后农田 (16 71℃± 3 81℃ ) .湿地垦殖后土壤温度的增高及氧化 还原条件的改变 ...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垦殖对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沼泽湿地开垦前 ,6~ 9月湿地表层土壤 (10cm )温度均值为12 72℃± 4 12℃ ,明显低于垦后农田 (16 71℃± 3 81℃ ) .湿地垦殖后土壤温度的增高及氧化 还原条件的改变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呼吸通量的增大 ,垦后农田 8~ 9月土壤平均呼吸通量 [(94 6 36± 195 78)mg·(m2 ·h) -1]是天然沼泽湿地[(15 3 75± 82 5 9)mg·(m2 ·h) -1]的 6倍 .土壤有机碳及氮素含量随湿地开垦及开垦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沼泽湿地开垦初期 5~ 7a ,土壤有机碳及其它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 ,持续耕作 15~ 2 0a后 ,土壤有机碳损失曲线趋于相对稳定值 .土壤有机质输入量的减少及分解作用加强导致土壤持水量降低 ,其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损失趋势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垦殖 土壤有机碳 条件
下载PDF
水热条件下二氧化钛晶体同质变体的形成 被引量:34
4
作者 郑燕青 施尔畏 +3 位作者 李汶军 陈之战 仲维卓 胡行方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4-212,共9页
以二氧化钛为对象 ,对水热条件下晶体同质变体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 .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 ,可将水热条件下晶体同质变体的形成过程概括为一个“基元过程” ,它包括了生长基元的形成、生长基元之间的聚合反应导致晶核的形成、晶粒的... 以二氧化钛为对象 ,对水热条件下晶体同质变体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 .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 ,可将水热条件下晶体同质变体的形成过程概括为一个“基元过程” ,它包括了生长基元的形成、生长基元之间的聚合反应导致晶核的形成、晶粒的生长等基本阶段 .环境相与生长条件对同质变体形成的作用主要体现于生长基元结构的不同 .例如 ,改变反应介质的酸碱度 ,水热反应体系中稳定能最高的生长基元的结构不同 ,这是不同水热条件下可以制得二氧化钛不同变体的原因 .生长基元在不同晶面族上的吸附、运动、结晶或脱附主要与晶相结构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同质变体 形成机理 二氧化钛 条件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 被引量:56
5
作者 丁明军 张镱锂 +2 位作者 刘林山 王兆锋 杨续超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7-512,共6页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卫星的NDVI数据(时间分辨率旬,空间分辨率8 km×8 km),结合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基于时滞互相关方法和GIS工具,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时滞响应及其空间特征。结果如下:①除高...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卫星的NDVI数据(时间分辨率旬,空间分辨率8 km×8 km),结合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基于时滞互相关方法和GIS工具,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时滞响应及其空间特征。结果如下:①除高寒荒漠、森林外,青藏高原植被NDVI与同期旬均温和旬降水相关性均呈高度正相关。其中,中等覆盖度的植被受水、热影响表现更为强烈。②青藏高原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有滞后效应,且滞后水平存在空间差异,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北冀)和高原南部植被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比较迟缓,而高原中、东部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比较敏感。③不同植被类型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草甸、草原、灌丛、高寒垫状植被、荒漠,最后是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DVI 条件 滞后效应 相关性
原文传递
1982—2003年东北林区森林植被NDVI与水热条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7
6
作者 国志兴 王宗明 +3 位作者 宋开山 张柏 李方 刘殿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30-1936,共7页
以气象站点为研究单元,将1982—2003年东北林区森林植被月平均、季平均和年平均NDVI数据与其对应的水热条件(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区森林植被NDVI的最主要气候因子。春季、秋季不同森林... 以气象站点为研究单元,将1982—2003年东北林区森林植被月平均、季平均和年平均NDVI数据与其对应的水热条件(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区森林植被NDVI的最主要气候因子。春季、秋季不同森林植被平均NDVI与温度和降水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与温度的相关性高于其与降水的相关性。寒温带针叶林NDVI在生长季与温度和降水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与降水的相关性略高于其与温度的相关性,而全年温度对寒温带针叶林生长的影响高于降水。寒温带针叶林NDVI在4月份与降水的时滞偏相关性高于其他月份,相关系数达-0.385。温带针阔叶混交林NDVI在4—7月与温度的时滞偏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81,0.490,-0.266和-0.297。暖温带落叶阔叶林NDVI在4月份与温度的时滞偏相关性高于其他月份,相关系数为0.571;在7月份与降水时滞偏相关性高于其他月份,相关系数为-0.367。森林植被生长增长阶段NDVI受综合水热条件(温度和降水)的滞后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NOAA/AVHRR 均一化植被指数 条件 相关分析 东北林区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陈效逑 郑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9-374,共6页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格点地上生物量与格点的纬度和经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气象站点所在地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多年平均年均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格点地上生物量与格点的纬度和经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气象站点所在地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多年平均年均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多年平均年干燥度之间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在干燥度介于1-1.5的地区,地上生物量对干燥度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是在水热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年降水量的近东西向分布决定地上生物量分布的近东西向分异特点,而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决定地上生物量分布的近南北向分异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典型草原 地上生物量 空间格局 条件
下载PDF
水热条件和施肥对黑土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2
8
作者 孔滨 孙波 +3 位作者 郑宪清 陈小云 隋跃宇 王帘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选择位于我国东部3个不同气候带(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的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站、封丘站、鹰潭站),设置水热变化梯度下的土壤置换试验,利用Biolog方法,研究了水热因子和施肥对单作玉米的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气候... 选择位于我国东部3个不同气候带(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的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站、封丘站、鹰潭站),设置水热变化梯度下的土壤置换试验,利用Biolog方法,研究了水热因子和施肥对单作玉米的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气候条件下,施用NPK肥均提高了黑土中细菌群落的碳源代谢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值表示)。在玉米抽雄期,施肥处理(NPK)黑土中AWCD值大小顺序为:鹰潭站(中亚热带)>海伦站(温带)>封丘站(暖温带),不施肥(CK)处理为:鹰潭站(中亚热带)>封丘站(暖温带)>海伦站(温带)。说明不施肥时黑土中微生物代谢活性随月均温度的提高而增加,而施肥和降水影响了温度对黑土中微生物代谢活性的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黑土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在海伦站(温带)和封丘站(暖温带)之间变化较小,而在鹰潭站(中亚热带)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指纹发生明显改变。气候条件变化导致的黑土中微生物代谢碳源的分异主要表现在:α-丁酮酸、腐胺、D,L-α-甘油、L-苏氨酸(r>0.9);而施肥导致的黑土中微生物代谢碳源的分异主要表现为: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和丙酮酸甲脂。总体上,不同气候带水热条件的变化和施肥均影响了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和代谢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 黑土 土壤置换试验 条件 BIOLOG
下载PDF
四川省巨桉生长状况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小红 胡庭兴 +1 位作者 李贤伟 黄从德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26,共4页
本文使用气候分析法提出了巨桉在四川省的适生区和最适生区。通过巨桉栽培区生长调查表明 :巨桉的适应性强 ,影响其生长的限制因子是水热条件和土壤肥力 ;在四川省的西南。
关键词 巨桉 引种 适应性 土壤肥力 气候分析法 条件 生长发育 四川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 被引量:42
10
作者 孙锐 陈少辉 苏红波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00-1214,共15页
了解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气候主控因子可为植被保护和恢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基于MOD13A1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NDVI对水热条件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 了解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气候主控因子可为植被保护和恢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基于MOD13A1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NDVI对水热条件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态正在不断的改善,气候呈暖湿的发展趋势;83.77%的植被退化区(退化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9%)海拔<2000 m且退化类型以不显著减少为主,不同覆被类型的退化区海拔分布及退化比例差异明显,湿地的退化面积比最高(23.91%)、其次耕地(11.88%)。年尺度上,NDVI与降水呈正相关的面积高于气温,约75.06%的区域受水分条件控制;灌木地(海拔分布<2200 m)、耕地(<3000 m)、草地(<3000 m)和裸地(600~3700 m)等植被生长受水分条件影响;森林(<1000 m、1700~3700 m)和湿地(>2500 m)的植被生长受热量影响。月尺度上,黄土高原植被NDVI对热量响应以滞后1个月为主,不同植被对水热响应的滞后性差异明显,草地、湿地、耕地和裸地对热量响应以滞后1个月为主;森林和灌木地则表现水热同期的特征。伴随滞后时间的推移,水分主控面积逐渐降低,热量成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水热主控及响应滞后性分布受海拔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条件 土地覆盖 归一化植被指数
原文传递
水热条件下钾长石的分解反应机理 被引量:40
11
作者 聂轶苗 马鸿文 +3 位作者 刘贺 张盼 邱美娅 王蕾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46-850,867,共6页
实验研究了以氧化钙为助剂在水热条件下的钾长石的分解反应过程及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钾长石的分解反应具有化学反应控制的特征。搅拌速率对反应速率无明显影响,但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提高n(Ca)/n(Al+Si)比值、减小钾... 实验研究了以氧化钙为助剂在水热条件下的钾长石的分解反应过程及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钾长石的分解反应具有化学反应控制的特征。搅拌速率对反应速率无明显影响,但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提高n(Ca)/n(Al+Si)比值、减小钾长石的粒度3种途径,可以明显提高钾长石的分解率。钾长石的分解反应并不是简单的离子交换作用,而是在碱金属离子与水作用的基础上,反应物中的活化离子OH–与矿物表面的碱金属离子K+,Na+,Ca2+等作用,首先形成表面富硅贫铝的前驱聚合体(SiO2·nH2O)·,然后这些前驱聚合体分解,生成最终产物雪硅钙石。在水热条件下钾长石的分解率最高可达8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 钾长石 分解反应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途径——发展牧草绿色蛋白质饲料,减少饲料用粮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毓堂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共4页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人均耕地 农业发展 城镇化建设 改革开放 潜在危机 条件 改良品种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水热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吴金栋 王石立 张建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42,共7页
结合DKRZ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 ,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 ,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 ,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 结合DKRZ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 ,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 ,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 ,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量的变化 ,如作物生长季、≥ 0℃活动积温、≥ 1 0℃有效积温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降水量等 ,而且详细分析了 2×CO2 气候情景下 ,该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值的可能变化 ,如生长季内极端平均最高气温、冷害低温始日、≥ 3 0℃高温日、≥50mm暴雨日和日最大降水量等。文中还针对不同作物类型 ,以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 ,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 ,该地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春玉米和一季稻水热条件匹配状况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 ,未来增温有利于改善东北地区当前的热量条件 ,减轻低温冷害的危害 ;降水增加有利于改善干旱地区作物的供水条件 ,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由于降水的增加不足以补偿增温引起蒸发蒸腾的增强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水分普遍不足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 ,农业产量将受到影响。另外 ,平均气候变化以后 ,气候极端值的变化将更加剧烈 ,因此 ,异常天气灾害对农业的危害程度有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条件 数值模拟 东北地区 中国
下载PDF
纵向岭谷区冬、夏水热条件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曹杰 何大明 姚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76-1182,共7页
利用纵向岭谷区内76个测站降水、温度资料和大气环流资料,研究该区冬、夏两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多年平均冬季降水空间上沿河流呈纵向分布;但纵向岭谷独特地形对冬季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影响不明显;冬季气候平均温... 利用纵向岭谷区内76个测站降水、温度资料和大气环流资料,研究该区冬、夏两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多年平均冬季降水空间上沿河流呈纵向分布;但纵向岭谷独特地形对冬季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影响不明显;冬季气候平均温度大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由低纬到高纬温度逐渐递减;在区域上,纵向岭谷独特地形的“通道—阻隔”作用对冬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但在怒江和澜沧江流域,这种影响则较为明显。纵向岭谷区多年平均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主要由纵向岭谷的“阻隔”效应,以及夏季从孟加拉湾来的气流和从南海来的气流在相应迎风坡面辐合,形成两支较强的上升气流所致;而纵向剖面大气环流的变化则较为均匀,显示了纵向岭谷的“通道”效应。纵向岭谷的这种“通道—阻隔”效应使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在区内交汇,并使区内夏季降水空间上及夏季降水的变化沿河流呈纵向分布。地形对怒江、澜沧江流域夏季温度空间分布的“通道—阻隔”作用较明显;对夏季温度变化的“通道—阻隔”作用则在纵向岭谷西北部地区最明显,但其余地区地形的作用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 条件 通道-阻隔效应 云南
下载PDF
岱海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末次冰期以来季风/干旱过渡区的水热条件变迁 被引量:30
15
作者 孙千里 肖举乐 刘韬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1-1130,共10页
对季风/干旱过渡区封闭湖泊岱海两支沉积物岩芯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揭示,沉积物中易(溶)迁移元素和难(溶)迁移的相对含量及其与铝元素的比值可以很好地表征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进而指示盆地的水热状态。过去大约16.2ka... 对季风/干旱过渡区封闭湖泊岱海两支沉积物岩芯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揭示,沉积物中易(溶)迁移元素和难(溶)迁移的相对含量及其与铝元素的比值可以很好地表征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进而指示盆地的水热状态。过去大约16.2kaB.P.以来,易迁移元素含量以及与铝元素比值较高的几个阶段,如大约14.5~11.7kaB.P.,10.3~9.0kaB.P.,6.7~3.5kaB.P.,3.2~2.6kaB.P.和1.7~1.2kaB.P.代表了岱海盆地化学风化较强、水热条件较好的时期,其中以大约6.7~3.5kaB.P.期间的水热条件最为优越,可以认为是流域气候的适宜期。而沉积物中难(溶)迁移元素在大约14.5kaB.P.前,11.7~10.3ka B.P.,3.5~3.2kaB.P.和2.6~1.7kaB.P.期间以及1.2kaB.P.以来的相对高含量则代表了流域相对较弱的化学风化强度和较为低下的水热状态。大约9.0~6.7kaB.P.期间,沉积物较高的CaO/MgO比值与降低的易迁移元素含量指示了流域较高温度条件以及由此导致的高蒸发率。综合岱海沉积物已有的有机质、碳酸盐、花粉组合、湖面变化等方面的数据,认为岱海盆地末次冰期以来,水热同期的模式涵盖了岱海除大约9.0~6.7kaB.P.外的各个阶段。而大约9.0~6.7kaB.P.期间,季风有效降水与温度变化的不一致现象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岱海自身的自然环境特点对区域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元素 化学风化 条件
下载PDF
不同覆盖时期和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条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夏芳琴 姜小凤 +1 位作者 董博 郭天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27-1333,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为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马铃薯生长指标和经济产量等,研究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和垄沟全膜覆盖处理相比,垄膜沟草覆盖能显... 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为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马铃薯生长指标和经济产量等,研究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和垄沟全膜覆盖处理相比,垄膜沟草覆盖能显著提高马铃薯苗期0~25cm土壤温度3℃左右,降低盛花期至收获期0~25cm土壤温度2℃左右;其次,垄膜沟草覆盖显著提高播前0~30cm土层含水量,增加收获后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垄膜沟草覆盖的株高、单株薯块重、大薯率、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秋季覆盖的产量优于春季覆膜,故垄膜沟草秋季覆盖是适宜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覆盖时期 覆盖方式 条件 产量 马铃薯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黄土高原蜗牛化石记录的气候快速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28
17
作者 吴乃琴 刘秀平 +1 位作者 顾兆炎 裴云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91,共9页
本文通过对渭南黄土剖面末次盛冰期地层较高分辨率的蜗牛化石记录研究 ,发现这一时期特征蜗牛种类峰值的演替反映了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和温、湿度的组合关系 ,气候变化显示出百年~千年尺度波动的特征 ,温度的变化明显地要早于湿度 (降水 ... 本文通过对渭南黄土剖面末次盛冰期地层较高分辨率的蜗牛化石记录研究 ,发现这一时期特征蜗牛种类峰值的演替反映了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和温、湿度的组合关系 ,气候变化显示出百年~千年尺度波动的特征 ,温度的变化明显地要早于湿度 (降水 )的变化 1 0 0 0~2 0 0 0a ,表现为变冷 -冷湿 -冷干 -温干 -温湿的气候过程 ,研究认为造成这一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东亚冬、夏季风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喜温湿蜗牛种类的研究 ,揭示出东亚夏季风在这一时期至少能够持续地影响到黄土高原的东南部地区 ,这个时期冬季风强化的结果之一是影响了夏季风在这一地区滞留的时间 ,加大了季节性的差异。分析表明尽管夏季风在这一地区滞留的时间缩短 ,但维持了它固有的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影响机制 末次盛冰期 蜗牛化石 气候变化 条件 季风
下载PDF
黄土丘陵小流域沟坡水热条件及其生态修复初探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黄奕龙 陈利顶 +3 位作者 傅伯杰 黄志霖 巩杰 吴祥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9,共7页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坡是小流域尺度上水土流失最为活跃的部分,对其水热条件的了解是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论文以黄土丘陵区甘肃定西安家沟小流域为例,观测了沟坡不同地形部位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和剖面变化特征,同时观测了光照...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坡是小流域尺度上水土流失最为活跃的部分,对其水热条件的了解是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论文以黄土丘陵区甘肃定西安家沟小流域为例,观测了沟坡不同地形部位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和剖面变化特征,同时观测了光照、大气湿度、温度和风速等小气候条件,并探讨了沟坡生态修复方式。结论与建议如下。①历次取样中,0~100cm平均土壤水分均以沟道灌木林地最高,沟坡中的阳坡和阴坡的草地和灌木林地次之,梁峁坡农地最低,且6种类型样地间有显著差异(P<0.01);对于相同的植被类型来说,阳坡的林草植被土壤水分均要小于阴坡,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同一坡向,草地的土壤水分要显著高于灌木林地(P<0.01);和梁峁坡农地的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相比,沟坡植被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不明显。②对于梁峁坡农地和阴坡的灌木林地来说,土壤水分在剖面内随着深度变化平缓,而其它4种类型样地土壤水分在剖面内随着深度呈增加的趋势。对于这6种类型样地,土壤水分剖面差异格局与0~100cm平均含水量相似;且随着深度的增加,6种类型样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增大。③对于梁峁坡和沟坡来说,4~5月份风速均是观测期内最大的,但沟坡风速要小于梁峁坡坡面;在观测期内,高湿期出现在5月,且沟坡大气相对湿度高于梁峁坡;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沟坡 条件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生长过程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根前 赵一庆 +1 位作者 唐德瑞 聂向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5,共6页
依据定期观测和树干解析资料,采用逻辑斯谛方程和“分段分析”法,探讨了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全年生长历时约150d,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其生长过程受制于沙地特殊的气候变化,前期降水... 依据定期观测和树干解析资料,采用逻辑斯谛方程和“分段分析”法,探讨了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全年生长历时约150d,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其生长过程受制于沙地特殊的气候变化,前期降水和热量不足,后期热量较多、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天然林中个体的年生过长程明显地区别于人工林,树高速生期到来早,高、径生长具有异速性。这与天然林“过分拥挤”、分株间的“根系连结”及种内自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棘 毛乌素沙地 生长过程 条件
下载PDF
近40年青藏高原植被动态变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红英 张存桂 +6 位作者 汪生珍 马伟东 刘峰贵 陈琼 周强 夏兴生 牛百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70-4783,共14页
植被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因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而具有显著的差异。基于GIMMS NDVI3g和MODIS NDVI逐旬数据集,通过数据融合构建的青藏高原1982—2020年的植被时间序列,利用Mann-Kendall趋势法分析近40年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温度、降水和辐... 植被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因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而具有显著的差异。基于GIMMS NDVI3g和MODIS NDVI逐旬数据集,通过数据融合构建的青藏高原1982—2020年的植被时间序列,利用Mann-Kendall趋势法分析近40年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温度、降水和辐射等水热条件的响应,并划定了植被动态的主要水热驱动因子分区。结果表明:(1)近40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0.006/10a,植被NDVI显著增加和减少的区域分别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73.97%和18.38%;(2)青藏高原植被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在静态上表现为高原腹地较高原边缘更加明显;在动态上表现为不同植被类型区对水热因子的响应关系、方向、程度均有所不同;整体上除森林和灌丛外,所有高寒植被类型与降水的响应程度要优于温度和辐射;(3)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受水热因子驱动的区域占高原总面积的55.95%,其中42.72%以上的区域气温、降水和太阳辐射的驱动作用是互补的,13.23%的区域由多个水热因子联合驱动;44.05%的区域为非气候驱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被动态 条件 驱动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