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73
1
作者 陈效逑 王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4,共11页
利用内蒙古地区1982-2003年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植被带进行了分时段的划分,并以典型草原植被带为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典型草原带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荒漠草原带... 利用内蒙古地区1982-2003年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植被带进行了分时段的划分,并以典型草原植被带为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典型草原带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荒漠草原带的面积呈减少的趋势,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荒漠带的面积趋势变化不明显。总体上看,从时段1(1982-1987年)到时段2(1988-1992年)植被带进化演变的面积占优势,从时段2(1988-1992年)到时段3(1993-1998年)进化和退化演变的面积相当,从时段3(1993-1998年)到时段4(1999-2003年)退化演变的面积占优势。在典型草原带内,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5月上半月返青开始到8月下半月达到年最大值,其空间演进以大兴安岭两翼为中心,逐渐向东南的西辽河平原和向西的乌兰察布高原扩展。前期降水量与覆盖度季节增量年际变化之间呈正相关,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位于锡林郭勒高原西部和乌兰察布高原,而气温与覆盖度季节增量年际变化的相关一般不显著。典型草原年最大覆盖度线性趋势降低与升高的面积分别占52.6%和47.4%,其中,呼伦贝尔高原西部边缘以及大兴安岭山麓两侧的年最大覆盖度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而西辽河平原西南部和努鲁儿虎山东段的年最大覆盖度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年降水量是影响年最大覆盖度的主要因子,而年均温对年最大覆盖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因子 内蒙古
下载PDF
羊草草原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78
2
作者 白永飞 许志信 李德新 《中国草地》 CSCD 1994年第3期1-5,9,共6页
通过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部东南地区羊草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羊草群落和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地下生物量积累呈“双峰型”曲线,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根据测定数据建立... 通过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部东南地区羊草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羊草群落和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地下生物量积累呈“双峰型”曲线,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根据测定数据建立了地上生物量积累拟合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地上、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指数方程及地上生物量与水热因子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群落 生物量 因子
原文传递
旱作农田不同耕作土壤呼吸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丁辰 蔡典雄 +3 位作者 代快 冯宗会 张晓明 王小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16-1925,共10页
为研究旱作农田春玉米生育期不同耕作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情况,在山西省寿阳县旱农试验基地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了传统耕作(CT)、少耕(RT)和免耕(NT)土壤呼吸速率,并同步测定了各土层土壤水分、温度。研究表明:在... 为研究旱作农田春玉米生育期不同耕作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情况,在山西省寿阳县旱农试验基地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了传统耕作(CT)、少耕(RT)和免耕(NT)土壤呼吸速率,并同步测定了各土层土壤水分、温度。研究表明:在春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8月;传统耕作与少耕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免耕土壤与前两者相比波动幅度较大;土壤呼吸峰值与水分、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其余时期土壤呼吸与水分、温度因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双因子模型较单因子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土壤呼吸与水分、温度之间关系,基于水热双因子(10—20 cm)的指数-幂模型能够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1%—87%(P<0.01);3种耕作土壤呼吸对水热因子协同影响的敏感性表现为CT>NT>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耕作措施 土壤呼吸 土壤 土壤温度 因子
下载PDF
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气候因子和土壤养分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孙小丽 康萨如拉 +3 位作者 张庆 常昌明 马文静 牛建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9,共10页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内蒙古荒漠草原80个野外植被、土壤调查样地资料,结合气候数据,探讨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气候因子和土壤养分的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多样性-生产力关系提供参考。结...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内蒙古荒漠草原80个野外植被、土壤调查样地资料,结合气候数据,探讨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气候因子和土壤养分的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多样性-生产力关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均呈线性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均呈线性负相关,与干燥指数均呈线性正相关。2)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全磷含量呈线性负相关(R2=0.072,P<0.05),与速效氮含量呈线性正相关(R2=0.183,P<0.01),Shannon-Wiener指数与速效氮也呈线性正相关(R2=0.061,P<0.05);生物量与土壤全氮、速效氮和有机碳含量都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177,0.089(P<0.01)。3)群落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呈线性正相关关系。4)干燥指数是影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土壤养分 因子
下载PDF
甘肃木本植物区系生活型和果实类型构成式样与水热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国宏 周广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8-455,共8页
通过甘肃木本植物生活型和果实类型构成式样对水热因子的相关分析指出 :(1 )乔木类、大灌木、藤木和寄生植物与各水热因子呈正相关 ,小灌木与各水热因子均呈负相关 ,灌木则与平均降水和平均温度呈负相关 ;(2 )常绿类型与水热因子呈正相... 通过甘肃木本植物生活型和果实类型构成式样对水热因子的相关分析指出 :(1 )乔木类、大灌木、藤木和寄生植物与各水热因子呈正相关 ,小灌木与各水热因子均呈负相关 ,灌木则与平均降水和平均温度呈负相关 ;(2 )常绿类型与水热因子呈正相关 ,落叶类与水热因子呈负相关 ;(3 )走廊小区的常绿类型比例较水热条件较好的中部小区高 ,原因在于其植物区系特殊的起源背景 ;(4)湿润度与干果类呈显著负相关 ,与肉果类呈显著正相关 ,干果类和肉果类的成因可能与植物生长环境中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5 )球果类与热量因子呈负相关 ,与水分因子呈正相关 ,与湿润度呈显着正相关 ;翅果、坚果、核果、果、颖果与各水热因子均呈正相关关系 ;蒴果与各水热因子呈负相关关系 ,干冷生境可能是其形态发生的重要驱动因素 ;胞果类与年均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 ,表明干旱的生境有利于胞果类的发育 ;(6 )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和果实类型丰富度以及树体的高度在水热梯度上表现出相关变化趋势。研究进一步指出 ,不同果实类型生长发育对水热条件均有特定要求 ,弄清果实演化序列将有助于分析特定植物群落果实类型的构成式样和揭示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木本植物 区系 生活型 果实类型 因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遥感监测土壤湿度的方法综述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红梅 沙晋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307-311,共5页
通过对生态环境水热因子的遥感监测回顾,总结出定量地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方法主要有:微波遥感监测法、热惯量法、作物植被、亮温综合指数法和热红外法等,并对各方法的原理和具体的适用领域做了介绍和比较。
关键词 测土 遥感监测 土壤湿度 作物 土壤 因子 植被 综述 方法 综合指数法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特征及环境因子的贡献 被引量:28
7
作者 齐玉春 董云社 +4 位作者 刘纪远 耿元波 李明峰 杨小红 刘立新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3-501,共9页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羊草草原2001-2002年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与土壤呼吸通量日变化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研究,并就水热因子(气温、表层地温、土壤表层含水量)及生态因子(地上活体现存量、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对原状群落和...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羊草草原2001-2002年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与土壤呼吸通量日变化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研究,并就水热因子(气温、表层地温、土壤表层含水量)及生态因子(地上活体现存量、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对原状群落和土壤呼吸通量日变化规律及日呼吸量差异的贡献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原状群落和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不同物候期呼吸通量的日变化模式基本相同,环境因子的变化通常只对CO2排放强度产生影响,而对草地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模式影响较小;整个羊草草原在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日呼吸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34-10.13g·m-2,土壤日呼吸总量的变化范围为0.98-5.17g·m-2;原状群落呼吸和土壤呼吸通量的日变化均与气温及地表温度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而与表层5cm以及10cm土壤温度相关性较弱;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日呼吸量的差异约80%是由地上活体现存量的差异引起的,其余各因子的变化能够共同解释原状群落日呼吸量变化的20%左右;而不同物候期土壤日呼吸量的变异约有83%左右是由0-20cm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引起的,此外,表层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羊草草原土壤日呼吸量变异的重要环境因子,但其与土壤日呼吸量的偏相关系数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排放通量 CO2 内蒙古 半干旱草原 变化特征 2001-2002年 地下生物量 日变化规律 土壤呼吸 羊草草原 变化模式 物候期 静态暗箱法 呼吸量 温度相关性 土壤含 显著性 偏相关系数 现存量 试验研究 因子
原文传递
不同覆盖条件下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8
作者 涂纯 王俊 刘文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03-1110,共8页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条件下旱作农田冬小麦土壤呼吸及其水热状况。设4个处理,即无覆盖处理(CK)、小麦全年4500 kg/hm2秸秆覆盖(M4500)、9000 kg/hm2秸秆覆盖(M9000)和地膜覆盖(PM)。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在作物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条件下旱作农田冬小麦土壤呼吸及其水热状况。设4个处理,即无覆盖处理(CK)、小麦全年4500 kg/hm2秸秆覆盖(M4500)、9000 kg/hm2秸秆覆盖(M9000)和地膜覆盖(PM)。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在作物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PM处理峰值出现在拔节期,其余处理推迟至抽穗期;CK、M4500、M9000、PM处理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CO21.54、1.44、1.45、1.75μmol/(m2·s),其中PM与CK处理差异显著(P<0.05);生育期内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在1.86~2.39之间;土壤温度低于5℃时,Q10值较高,而当土温高于5℃时,土壤呼吸的温度控制作用较弱;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的限制作用不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0—5cm土层温度和水分形成的双因子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各处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CK 0.827、M45000.816、M9000 0.896、PM 0.729(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覆盖条件 因子 Q10值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荒漠短命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水热适应性 被引量:22
9
作者 袁素芬 唐海萍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6-354,共9页
短命植物是一类利用短暂湿季快速生长的特殊植物类群,包括一年生短命植物和类短命植物。作者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的莫索湾地区从2005-2008年进行了连续4年的群落调查研究,通过25条样线201个样方的调查,并结合同时段冬春季节的气温、降... 短命植物是一类利用短暂湿季快速生长的特殊植物类群,包括一年生短命植物和类短命植物。作者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的莫索湾地区从2005-2008年进行了连续4年的群落调查研究,通过25条样线201个样方的调查,并结合同时段冬春季节的气温、降水资料,探讨了短命植物对环境水热变化的适应性特征。结果表明:(1)早春季节,短命植物在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组成中占据优势地位,物种数均占调查总物种数的52%左右;(2)从群落优势种来看,7种植物标准频度在40%以上,其中6种是短命植物,分别是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四齿芥(Tetracme quadricornis)和沙滨藜(Atriplex dimorphostegia);(3)群落中短命植物萌发的个体数量与前一年冬季温度关系极为密切,较低的冬季温度更易激发其萌发,而当年群落外貌特征则更多地依赖于早春季节的降水,若早春季节温度过低也会影响短命植物的萌发;(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年际间变化趋势与同期冬春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一致。总之,温度和降水的不同配置是引起短命植物多样性发生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外貌 种的数量特征 优势种 频度 多样性 因子
原文传递
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水、热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郭连云 张旭萍 +2 位作者 公保才让 李成梅 汪晓英 《中国草食动物》 2007年第3期6-9,共4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内陆的共和盆地1985—2005年21年间天然草地产草量与水、热两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两因子与产草量的关联度基本相近,但在该区域降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热量条件是主导因子,尤其是... 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内陆的共和盆地1985—2005年21年间天然草地产草量与水、热两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两因子与产草量的关联度基本相近,但在该区域降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热量条件是主导因子,尤其是4—8月温度的高低,是决定当年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天然草地 产草量 因子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对氮肥盐溶液的响应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爽 王益权 +3 位作者 王浩 祝飞华 冉艳玲 陈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35-1143,共9页
在室内利用筛分技术研究了关中地区相同质地类型3个不同肥力水平土团聚体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并在4个不同浓度氯化铵溶液中进行湿筛,探讨了不同肥力土壤团聚体对盐溶液的反应特征及抗化学物质分散的能力,以便揭示长期施用无机氮肥对土壤... 在室内利用筛分技术研究了关中地区相同质地类型3个不同肥力水平土团聚体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并在4个不同浓度氯化铵溶液中进行湿筛,探讨了不同肥力土壤团聚体对盐溶液的反应特征及抗化学物质分散的能力,以便揭示长期施用无机氮肥对土壤团聚体的作用与影响。结果表明,干、湿筛结果显示3个肥力水平土壤直径>0.25 mm团聚体的含量均随肥力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供试土团聚体的水稳性较差,湿筛后直径<0.25 mm的微团聚体含量在85%以上,而富有农学价值的直径在1~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在高肥力土壤中含量仅为2.80%,中肥力土壤为1.47%,低肥力土壤为0.84%。3种肥力土壤团聚体组成受氯化铵溶液浓度的影响,在4种浓度的氯化铵溶液中湿筛后,直径2~5 mm的团聚体的含量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少,而0.25~2 mm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试验得到的主要结论为,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团聚体质量差异明显;团聚体的化学稳定性受盐溶液浓度和肥力水平的共同作用,随氮肥溶液浓度增大,团聚体组成集中在0.25~2 mm的较小范围,盐分使得多级的团聚体组成向单一化方向变化;高肥力土壤受氮肥溶液的影响相对较弱,中、低肥力土壤对氮肥溶液的响应则较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覆盖条件 因子 Q10值
下载PDF
基于MOD13Q1数据分析2001—2015年西双版纳植被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赵桔超 朱彦辉 +1 位作者 段国辉 杨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3-1092,共10页
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和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研究该区域植被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可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利用2001—2015年MOD13Q1数据并结合气象资料,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 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和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研究该区域植被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可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利用2001—2015年MOD13Q1数据并结合气象资料,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双版纳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自相关分布模式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1—2015年NDVI值呈缓慢增加趋势,增速为0.11%·10 a-1,其中2011—2015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季节上,NDVI存在"逆季"现象,NDVI最小值出现在夏季;全区15年的NDVI平均值为0.875,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格局,NDVI阈值在0.85~0.90所占面积比例最大; 2001—2015年植被NDVI的全局Moran I均大于0.65,呈现较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但NDVI的空间集聚程度减弱,趋向于破碎化,其中,2013年NDVI的空间异质性最强;不同气候条件下NDVI变化存在差异,在北热带气候区,趋于改善的面积(28.74%)比退化的面积(9.40%)要大;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退化趋势面积略高于改善趋势面积;气温是影响西双版纳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12月—翌年2月气温与NDVI呈显著正相关,6—11月降水量与NDVI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空间自相关 因子 滞后效应 西双版纳
原文传递
多年施用生物炭对河南烤烟种植区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亚森 丁松爽 +3 位作者 殷全玉 李佳轶 周迪 刘国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5-923,共9页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5 a定位试验(2013~2017年)研究了不施生物炭(CK)、施用1. 5 t·hm-2生物炭(T1)、施用15 t·hm-2生物炭(T2)、施用45 t·hm-2生物炭(T3)这4种处理下土壤呼吸及土壤水热因子的动态变...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5 a定位试验(2013~2017年)研究了不施生物炭(CK)、施用1. 5 t·hm-2生物炭(T1)、施用15 t·hm-2生物炭(T2)、施用45 t·hm-2生物炭(T3)这4种处理下土壤呼吸及土壤水热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土壤中连续5a施入中剂量生物炭(T2:15 t·hm-2)显著降低了烤烟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降幅为25. 89%;当施入量增至45 t·hm-2(T3)时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增加,增幅为21. 48%(P <0. 05).(2)长期中剂量生物炭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和自养呼吸速率,降幅分别为29. 80%和28. 75%;大剂量生物炭(T3:45 t·hm-2)的施入显著增加了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增幅为28. 88%.低剂量生物炭(T1:1. 5 t·hm-2)和中剂量生物炭均显著增加土壤呼吸中自养呼吸的比例,大剂量生物炭的施入显著增加了异养呼吸的比例(P <0. 05).(3)低剂量生物炭显著降低了烤烟生长季土壤5 cm温度;大剂量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5 cm湿度.土壤呼吸与土壤5 cm温度之间呈显著指数相关,与土壤5 cm湿度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P <0. 05).综上,连续5a低剂量生物炭的施用对土壤呼吸无影响,适量生物炭的施用具有固碳减排效应,大剂量生物炭施用则会适得其反,建议生物炭施用范围应控制在15 t·hm-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地呼吸 土壤呼吸组分 因子 固碳减排
原文传递
干旱区杨树、榆树人工防护林地土壤CO_2释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丽华 陈亚宁 +2 位作者 赵锐锋 李卫红 谢忠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6-534,共9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明显,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LI-8100自动土壤CO2通量测量系统,连续两年生长季测定了准噶尔盆地新垦绿洲...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明显,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LI-8100自动土壤CO2通量测量系统,连续两年生长季测定了准噶尔盆地新垦绿洲杨树(Populus sp.)、榆树(Ulmus pumila)人工防护林地土壤呼吸的时间动态,并分析了土壤水热因子及光合作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林分土壤呼吸日变化波动呈现一定的不规则性;季节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格局。杨树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榆树林地,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71和1.82μmol CO2·m–2·s–1。两种林分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与气温、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温度间均呈显著的指数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不显著。50和35cm土壤温度可以分别解释两种林分土壤呼吸时间变化的78.5%和64.4%,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共同解释率接近。林分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受到林木生长状况、光合作用及土壤盐分等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准噶尔盆地干旱区典型绿洲防护林植被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为进一步揭示该区域林地土壤碳循环特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防护林 土壤碳循环 温带荒漠区 新疆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以鄂温克旗牧业气象试验站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效逑 周萌 +1 位作者 郑婷 张荣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03-2012,共10页
利用2005年和2006年5~9月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鄂温克旗牧业气象试验站所在地羊草光合速率的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了羊草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差异,及其与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羊草光合速率... 利用2005年和2006年5~9月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鄂温克旗牧业气象试验站所在地羊草光合速率的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了羊草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差异,及其与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羊草光合速率的变化大致呈三峰二谷的形式,峰值分别出现在返青期之后、夏季降水高峰期和秋季降水回升期。2005年光合速率的峰值明显大于2006年,前者夏季峰值的持续时间也明显长于后者,这与该年降水量较多、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率较高有关。(2)羊草的光合速率与测量当日前3~8d的累计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005年与测量当日前6d累计降水量的相关最显著,2006年与测量当日前3d累计降水量的相关最显著。与此相似,羊草光合速率与各层土壤含水率亦呈正相关关系,且2005年的相关程度一般明显优于2006年,其中,与0~20cm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羊草光合速率主要受到20cm以上土壤水分的影响。(3)在水分条件较好、气温偏低的2005年,羊草光合速率与日平均气温之间呈微弱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在水热组合满足羊草生长需要的情况下,相对湿度通过增加或降低气孔导度对光合速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气温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大。在水分条件较差、气温偏高的2006年,羊草光合速率与日平均气温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水热组合失衡情况下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使土壤水分亏缺有关。由此可见,土壤水分状况可能是羊草光合速率决定性的影响因素,而气温和相对湿度则是次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光合速率 季节变化 因子 呼伦贝尔草原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N_2O释放的水温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韩建刚 李占斌 +2 位作者 朱咏莉 白红英 李世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室内模拟研究不同水热条件下土壤中N2O的释放特征,有助于阐明N2O释放的水热效应机理。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西北地区的典型耕种土壤土娄土中N2O在不同水温变化下的释放特征,借助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对其释放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 室内模拟研究不同水热条件下土壤中N2O的释放特征,有助于阐明N2O释放的水热效应机理。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西北地区的典型耕种土壤土娄土中N2O在不同水温变化下的释放特征,借助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对其释放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0℃和30℃下,不同含水量的土壤中N2O的浓度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S"型曲线。可用方程C=1/[A+Bexp(-t)]来描述。随着温度的升高(10℃到30℃),N2O释放的快速期,减速期,稳定期的启动时间明显提前。在较低的土壤湿度范围内(27%至58%wfps),土壤中N2O释放的稳定浓度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田间持水量(58%wfps)时,N2O释放的稳定浓度达到最大;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其逐渐变小。当土壤湿度从27%-42%wfps增加时,30℃下土壤中N2O释放的稳定浓度大于10℃下的;当土壤湿度等于或大于田间持水量(58%wfps)时,30℃下土壤中N2O释放的稳定浓度小于10℃下的。低温下(10℃)的风干土壤(8%wfps)存在吸收N2O的现象。不同水热条件下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N2O释放的表观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对应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土壤中N2O的释放量及难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一氧化二氮释放 表观速率常数 表观活化能 因子 室内模拟方法
原文传递
青海南部高寒草地土壤冻融交替期水热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韩炳宏 周秉荣 +3 位作者 吴让 颜玉倩 牛得草 傅华 《气象科技》 2018年第2期361-368,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草地土壤冻融交替过程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通过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和水分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青南高寒草地土壤冻融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草地土壤冻融交替过程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通过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和水分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青南高寒草地土壤冻融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南高寒草地土壤冻融阶段大体可分为初冻期、稳定冻结中期、稳定冻结后期和消融期4个时期;不同土层土壤温度随气温的变化呈周期性波动,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变幅减小;不同冻融期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温度和水分波动幅度较大,下层土壤对水热因子的敏感性较小;土壤完全冻结的天数达44~115d,日冻融交替过程主要发生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土壤冻融交替增强了土壤的保水性,对该区草地植被提前返青和初级生产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冻融交替 因子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NPP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水热因子耦合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晗 周伟 +1 位作者 石佩琪 黄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选取内蒙古作为研究区,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及其他统计资料,利用CASA模型估算了内蒙古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2001—2016年内蒙古草地NPP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水热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6年内蒙古草地... 选取内蒙古作为研究区,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及其他统计资料,利用CASA模型估算了内蒙古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2001—2016年内蒙古草地NPP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水热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6年内蒙古草地NPP多年平均值为343.46 g C/(m^2·a),总体上呈现由东北至西南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年均NPP总值约为0.218 Pg C,16年共计3.483 Pg C。大部分地区草地NPP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4.27 g C/(m^2·a)。内蒙古草地NPP与年均温的偏相关系数为0.306,与年总降水量的偏相关系数为0.622;大部分地区草地NPP与年总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年均温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草地NPP 因子 内蒙古
下载PDF
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磊 王璐 +4 位作者 米俊珍 王凤梧 焦伟红 刘景辉 赵宝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1-1290,共10页
为了解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变化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燕2号裸燕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探究了5个不同播期(4月18、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后,燕麦... 为了解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变化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燕2号裸燕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探究了5个不同播期(4月18、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后,燕麦生育期缩短5~14 d;播期每推迟10 d,营养生长期平均推迟5~9 d;燕麦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分配、全生育期降雨总量和苗期积温提高。(2)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和整个生育期降雨总量增加有利于燕麦产量提高,分蘖到拔节期积温和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到灌浆期的降雨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灌浆到成熟期期间降雨不利于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3)5月28日播种的燕麦生长表现最佳,株高、茎粗和籽粒产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提高了21.57%、25.12%和24.91%;燕麦品质以5月18日播种表现最优,β-葡聚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平均提高了43.11%、9.22%和14.65%。总之,我国北方燕麦主产区不同的播期主要因为各生育时期的降雨量不同而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其中拔节到灌浆期间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燕麦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提高,燕麦全生育期总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因子 燕麦 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我国北方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特征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任涵玉 温仲明 +5 位作者 刘洋洋 呼天明 杨培志 张伟 郑诚 巴桑参木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79-1792,共14页
为探讨我国北方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和遥感数据,模拟了2000—2015年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地NPP时空动态格局,并对其动态变... 为探讨我国北方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和遥感数据,模拟了2000—2015年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地NPP时空动态格局,并对其动态变化的稳定性、持续性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我国北方草地NPP呈显著增长趋势,空间上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北逐渐降低;草地NPP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新疆北部,低值集中在青海省西南部及内蒙古中部等地;青海东部、甘肃南部和陕北地区的草地NPP呈显著增加,而新疆北部草地NPP显著减少;不同类型草地NPP在研究期限内均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其中坡面草地增长率最高;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草地NPP处于中等波动状态,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草地NPP较为稳定;未来青海省南部及东部,黄土高原中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的草地NPP将持续显著增加。总体而言,我国北方草地NPP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动态 净初级生产力 变异系数 HURST指数 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