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通过鱼道内水流速度障碍能力的评估方法 被引量:34
1
作者 石小涛 陈求稳 +2 位作者 黄应平 刘德富 庄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967-6972,共6页
鱼类通过鱼道内水流速度障碍能力的量化对鱼道设计有重要理论和实际价值,其基础是鱼类游泳能力的测定。首先对鱼类游泳能力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总结,指出了鱼类游泳能力经典测试方法存在测定流场与自然情况相差较大的不足;分析了关键... 鱼类通过鱼道内水流速度障碍能力的量化对鱼道设计有重要理论和实际价值,其基础是鱼类游泳能力的测定。首先对鱼类游泳能力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总结,指出了鱼类游泳能力经典测试方法存在测定流场与自然情况相差较大的不足;分析了关键要素如鱼类行为特征、生理耗能规律及水力特性对鱼类通过水流速度障碍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分析鱼类游泳行为和能力与特征流场的关系,探讨鱼类通过水流障碍行为规律和生理疲劳恢复特征,通过研究仿自然流态下的鱼类自由游泳行为、水力计算及生理耗能的关系,构建多因素鱼类游泳能力关系式,定量评价鱼类通过鱼道内水流速度障碍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障碍 行为生态 游泳能力 模型
下载PDF
鲢幼鱼在不同水流速度下的暴发-滑行行为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园园 林晨宇 +5 位作者 陈廷 张秋生 刘国勇 刘德富 高柱 石小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7-1193,共7页
在水温(18±1)℃的条件下,以全长(11.70±0.57)cm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流速(16.5、22.0、27.5、33.0、38.5、44.0、49.5和55.0 cm/s)下的持续游泳时间、调头百分比和暴发-滑行运动数据... 在水温(18±1)℃的条件下,以全长(11.70±0.57)cm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流速(16.5、22.0、27.5、33.0、38.5、44.0、49.5和55.0 cm/s)下的持续游泳时间、调头百分比和暴发-滑行运动数据。结果表明,鲢的平均持续游泳时间先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后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当流速33.0 cm/s时,平均持续时间最短为118.6min,其中各组试验鱼的最大可持续游泳时间均可达到200min。调头百分比随流速的增加迅速减小,当流速≥44.0 cm/s时,不再出现调头行为。暴发-滑行游泳的平均暴发时间随流速的增加呈上升趋势(y=0.03x+2.64,R^2=0.92,P<0.05)。平均对地暴发距离均在30—45 cm,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绝对暴发距离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y=4.98x–5.63,R2=0.98,P<0.001)。平均对地暴发速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对地平均速度和最大速度分别在9—12 cm/s、12—16 cm/s,P>0.05)。平均绝对暴发速度与水流速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平均绝对平均暴发速度:y=0.98x+10.74,R^2=1.00,P<0.001;平均绝对最大暴发速度:y=1.02x+13.75,R2=0.99,P<0.001)。研究表明鲢在不同的流速下采取的暴发-滑行行为策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速度障碍 持续游泳时间 行为策略 暴发-滑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