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地区的水平运动场与昆仑山8.1级地震的可能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国华 江在森 +1 位作者 刘广余 韩月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态势并更加真实地描述区域运动场,在区域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应变模型,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华北地区400余个GPS测站的复测资料(1999年、2001年和2004... 为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态势并更加真实地描述区域运动场,在区域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应变模型,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华北地区400余个GPS测站的复测资料(1999年、2001年和2004年),分析了华北地区1999~2001年水平运动场的空间变化及2001~2004年相对于1999~2001年运动的差异性变化,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非均匀应变比较明显,不同时段的结果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2)前后两个时段的运动具有明显的不一致特性;3)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等事件对华北地区地壳变形可能起主要控制作用,使华北地区在东西向出现明显的拉伸;4)从整体上讲,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等事件的发生对华北地区积累的能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与释放作用,华北即将进入强震活动期的条件似乎还不完全具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GPS 水平运动应变 昆仑山8.1级地震 地震活动预测
下载PDF
华北地区现今水平运动场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国华 张风霜 +2 位作者 韩月萍 沈舞春 王利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在整体无旋转基准的基础上,采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应变模型,处理并分析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华北地区400余个GPS测站的复测资料(1999—2001—2004年)和2006年130余个测站的复测资料,获得了1999—2004年、2004... 在整体无旋转基准的基础上,采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应变模型,处理并分析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华北地区400余个GPS测站的复测资料(1999—2001—2004年)和2006年130余个测站的复测资料,获得了1999—2004年、2004—2006年的相对运动速率以及2004—2006年偏离1999—2004年运动的位移结果。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非均匀应变比较明显,不同时段的结果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②前后两个时段的运动特征具有一定的不一致性;③2006年存在着较明显的偏离位移,并显示了右旋形变的迹象,面应变表现为北、中收缩,南部膨胀的特征;④近两年东西向的压性作用较前明显,北京以南地区是运动的转化地区及面应变象限的准中心地区。这可能表明,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之后,华北地区又进入了常态能量的积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水平运动应变 动态特征 华北地区 运动
下载PDF
昆仑山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水平形变影响的讨论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国华 江在森 +2 位作者 张风霜 刘峡 韩月萍 《国际地震动态》 2007年第7期53-60,共8页
为了从整体上(较大尺度)把握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势态,并对区域运动场的描述更加逼真,文中在整体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了以提取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非线性应变模型。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GPS测站所产生... 为了从整体上(较大尺度)把握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势态,并对区域运动场的描述更加逼真,文中在整体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了以提取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非线性应变模型。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GPS测站所产生的复测资料(1999—2001—2004),以1999—2001年的运动为基本参考(阶段性形变背景),从2001、2004年两期资料中分离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量,结果表明:①昆仑山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且位移与形变的方式与背景有很大的差异;②震后的位移分布更加有序,该区西北地区向西偏南向移动,东南地区向北移动;该区最大位移超过15mm;③地震对该区西北地区的影响是能量释放性的,对东南地区的影响是能量积累性的;④震前面应变以收缩为主,震后西北地区为面膨胀(越西越大),东南部为面收缩地区。从整体上看,昆仑山8.1级地震的发生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震活动具有"东增西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8.1级地震 青藏高原东北缘 GPS 水平运动应变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华北地区最近几年水平形变场的含义与讨论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国华 韩月萍 +1 位作者 杨博 张风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1-8,共8页
在整体无旋转基准的基础上,采用了以提取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应变模型,按三个时段(1999—2001年、2001—2004年和2004—2007年)处理了华北地区400余个GPS测站复测资料,获取了三个时段的相对运动速率及其相应的主应变率场。结果表明:1... 在整体无旋转基准的基础上,采用了以提取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应变模型,按三个时段(1999—2001年、2001—2004年和2004—2007年)处理了华北地区400余个GPS测站复测资料,获取了三个时段的相对运动速率及其相应的主应变率场。结果表明:1999—2007年华北地区水平形变场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不同时段的结果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三个时段的结果与应力场及其动态变化相辅相成——第一时段着重反映背景应力场与昆仑山地震孕震过程中远场的动态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时段体现了昆仑山地震后应力场调整所导致远场变化的结果,第三时段不但体现背景应力场的主导作用,同时还可能影射应力场有所加强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水平运动应变 动态特征 形变场
下载PDF
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国华 江在森 +4 位作者 张风霜 刘峡 韩月萍 沈午春 王利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了从整体上(较大尺度)跟踪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并更客观地描述区域运动场,文中在区域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非线性应变模型。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位于川滇地区GPS测站所产生的复测资料(... 为了从整体上(较大尺度)跟踪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并更客观地描述区域运动场,文中在区域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非线性应变模型。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位于川滇地区GPS测站所产生的复测资料(1999年~2001年~2004年),以1999年~2001年的运动为基本参考(阶段性形变背景),从2001年和2004年两期资料中分离出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量。结果表明:①昆仑山8.1级地震对JII滇地区产生了可识别的影响,且形变的方式与形变背景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异;②震前运动场非常有序;震后的位移场有序与杂乱并存,GPS测站的位移量一般为数毫米;③震前的主应变场基本为近东西向显张性、南北向显压性,且以张性为优势;震后四川地区基本上为东西向压、南北向张,且以压性为优势,云南地区北东向张、北西向压,且以张性为优势;④震前面应变以膨胀为主,收缩区基本位于川滇块体的东界及附近地区;震后四川地区为面收缩地区(越往北越大),南部为面膨胀地区。从整体上看,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慎地区能量的积累有积极作用,重点应注意西昌一东川段及附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8.1级地震 川滇地区 GPS水平运动应变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