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近70a水土流失治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高健翎 高燕 +1 位作者 马红斌 党恬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5-69,84,共6页
基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本资料、黄土高原各省(区)统计年鉴及黄河水沙变化研究、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措施调查与效益评价、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成果数据,回顾了人民治黄70 a来黄土高原水土... 基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本资料、黄土高原各省(区)统计年鉴及黄河水沙变化研究、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措施调查与效益评价、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成果数据,回顾了人民治黄70 a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历程,从水土保持规划演变、治理措施配置发展和治理效果变化三个方面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心与方式,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分为试验示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重点整治、依法防治、工程推动、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等7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了多次规划,不同时期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方法、规划目标等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水土流失治理从分散的单项治理发展为以小流域为单位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布设逐渐向资源合理利用、开发与治理并重转变,形成农业、工程和林草措施组合的系统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显著的保土(减沙)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治理 规划演变 措施配置 治理效果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北京地区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效果 被引量:24
2
作者 喻定芳 戴全厚 +1 位作者 王庆海 肖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96,共8页
在北京地区采用自然降雨和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坡度(5%、10%、15%、20%)下对裸露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狼尾草和野古草2种草篱均可显著降低坡耕地水土流失,且狼尾草草篱的效果... 在北京地区采用自然降雨和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坡度(5%、10%、15%、20%)下对裸露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狼尾草和野古草2种草篱均可显著降低坡耕地水土流失,且狼尾草草篱的效果显著好于野古草草篱。在自然降雨下(平均雨强13.3mm/h),狼尾草草篱可减少72.7%的地表径流和86.3%的土壤流失,野古草草篱可减少53.8%的地表径流和64.1%的土壤流失;在模拟降雨下(平均雨强49.5mm/h),狼尾草草篱可减少80.7%的地表径流和94.5%的土壤流失,野古草草篱可减少59.5%的地表径流和71.5%的土壤流失。另外,2种等高草篱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与坡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随坡度增加2种草篱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渐减弱,但至20%坡度时,其对径流和土壤流失的降低作用仍维持在40%和50%以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草篱因素已经超过坡度和雨强,成为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侵蚀 护坡 水土流失治理 坡耕地 等高草篱
下载PDF
论黄河河道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度 被引量:24
3
作者 胡春宏 张治昊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5-1025,共11页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黄河干流河道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及其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河道冲淤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是随着不同时段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今后一个时期内,...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黄河干流河道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及其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河道冲淤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是随着不同时段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今后一个时期内,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为0.4亿t/a左右;黄河中下游河道及河口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为3亿t/a左右。通过水沙调控和河道整治等综合措施,未来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年输沙量控制在0.4亿t/a左右,可塑造与维持平滩流量约2000 m^3/s左右的输水输沙通道,宁蒙河段基本实现河道冲淤平衡;将黄河中下游河道及河口年输沙量控制在3亿t/a左右,则潼关高程可基本实现升降平衡,稳定在328 m左右,下游河道可塑造与维持平滩流量4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基本实现河道冲淤平衡;河口基本实现海岸淤蚀平衡,保持流路相对稳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也存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治理效果不显著的临界状态,表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治理度,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各种措施减沙的临界阈值,本文提出未来通过科学调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格局,将入黄年沙量控制在3亿t/a左右,达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与黄河干流河道输沙的平衡,为未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确定了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道 黄土高原 平衡输沙量 临界阈值 水土流失治理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 被引量:14
4
作者 郝明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9-81,共3页
长武王东沟试验示范区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建设,高标准地完成了塬、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索高原沟壑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现在的粮、果、工副三元产业... 长武王东沟试验示范区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建设,高标准地完成了塬、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索高原沟壑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现在的粮、果、工副三元产业结构阶段,种植业占农村经济的总产值由过去的80%下降至不足20%,果业收入占30%左右,工副业占50%左右,已有20%的农民专门从事果业生产与销售,有25%的农民离开土地从事第三产业,引起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完善沟坡土地资源开发技术体系,林草覆盖率45%,土壤侵蚀模数降至504 t/(km2*a);探索出高原沟壑区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水土流失治理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江西省上饶县农户水土保持投资行为机理与实证模型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鹏红 黄贤金 +1 位作者 于术桐 邬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8-572,共5页
以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机理分析,结合研究区域实际,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户兼业经济行为、农业经营规模、劳动力状况等4大类因素为影响农户进行水土保持投入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细化成9项具体指标。通过SPSS... 以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机理分析,结合研究区域实际,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户兼业经济行为、农业经营规模、劳动力状况等4大类因素为影响农户进行水土保持投入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细化成9项具体指标。通过SPSS软件对各项指标与水土保持投入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农户兼业经济行为、农业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户进行水土保持投入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兼业和规模经营对农业收入的依赖程度较低,且防范农业风险的能力较强,农户往往不愿意进行水土保持投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以及农业人口比重较高的农户,往往会在水土保持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金。针对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经营规模小等现状提出如何激励农户水土保持投资行为,以进一步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兼业 农业经营规模 投资行为 上饶县 实证模型 经济行为 农户调查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治理 限制因子
下载PDF
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就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世明 《水利经济》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综合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的成就和效益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就呈现3大特征:①治理面积递增,治理速度加快;②治理范围扩大;③治理成就存在区域差异:中国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综合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的成就和效益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就呈现3大特征:①治理面积递增,治理速度加快;②治理范围扩大;③治理成就存在区域差异:中国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但水土流失治理最快的是东部地区。治理效益方面,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5亿t,增加蓄水能力250多亿m3,增产粮食180亿kg。水土流失治理整体效益明显,但治理效益存在区域差异:南方水土保持措施的保水量大,占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水总量的40.9%,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量大,占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土总量的57.2%。水土流失治理的投资效益也存在区域差异:东北水土保持措施的投资效益比最高,依次为华北、西南、南方和西北地区。并由此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政府重视和善治,善治的方略应涵盖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组织机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治理成就 治理效益
下载PDF
Capacity of soil loss control in the Loess Plateau based on soil erosion control degree 被引量:16
7
作者 高海东 李占斌 +5 位作者 贾莲莲 李鹏 徐国策 任宗萍 庞国伟 赵宾华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457-472,共16页
The capacit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defined as the maximum quantity of suitabl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contained in a region,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Loess Plateau based on zones suitab... The capacit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defined as the maximum quantity of suitabl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contained in a region,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Loess Plateau based on zones suitable for establishing terraced fields,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with the suppor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software. The minimum possible soil erosion modulus and actual soil erosion modulus in 2010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 and the ratio of the minimum possible soil erosion modulus under the capacit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to the actual soil erosion modulus was defined as the soil erosion control degree. The control potential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in the Loess Plateau was studied using this concep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ual soil erosion modulus was 3355 t·km^(–2)·a^(–1), the minimum possible soil erosion modulus was 1921 t·km^(–2)·a^(–1), and the soil erosion control degree was 0.57(medium level)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2010. In terms of zoning, the control degree wa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river valley-plain area, soil-rocky mountainous area, and windy-sandy area, but relatively low in the soil-rocky hilly-forested area, hilly-gully area and plateau-gully area. The rate of erosion areas with a soil erosion modulus of less than 1000 t·km^(–2)·a^(–1) increased from 50.48% to 57.71%, forest and grass coverage rose from 56.74% to 69.15%, rate of terraced fields increased from 4.36% to 19.03%, and per capita grain available rose from 418 kg·a^(–1) to 459 kg·a^(–1) under the capacit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compared with actual conditions. Thes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som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in the Loess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soil erosion control degree control potential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RUSLE
原文传递
水土流失治理新范式:基于流域过程模拟和情景分析的方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阿兴 陈腊娇 +4 位作者 秦承志 王平 刘军志 李润奎 蔡强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83-1890,共8页
随着土壤侵蚀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土流失治理逐渐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在试验小流域实施治理措施并评价其效益是水土流失治理的传统范式,但这种范式存在试验周期长、可重复性差、资金和人工技术投入大、推广性差等局限性... 随着土壤侵蚀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土流失治理逐渐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在试验小流域实施治理措施并评价其效益是水土流失治理的传统范式,但这种范式存在试验周期长、可重复性差、资金和人工技术投入大、推广性差等局限性,已不能适应当前水土流失治理的需要.近年来兴起的基于流域过程模拟的情景分析方法在定量模拟流域过程对地理变量响应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不同治理措施的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探索能够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该方法能够在无需大范围工程实施和实地观测的情况下对各种治理措施的效益进行评价,花费少,灵活性强,在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决策制定中具有较大优势.本文详细阐述以情景分析方式作为水土流失治理新范式的基本思路,通过实例分析,演示新范式在治理流域水土流失中的应用,并展望新范式在流域治理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分析 流域过程模拟 水土流失治理 决策制定 流域系统科学 范式
原文传递
贵州省茅台镇砂页岩结皮层藓类植物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15
9
作者 潘莎 王智慧 +1 位作者 张朝晖 郭坤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30-1934,共5页
对贵州省茅台镇砂页岩结皮层藓类植物物种进行了调查,并测定了其优势植物的生物量、成土量和饱和吸水量,以了解藓类植物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调查发现:藓类植物5科6属6种。优势结皮藓类植物华中毛灰藓、厚壁紫萼藓、小叶藓、真藓的... 对贵州省茅台镇砂页岩结皮层藓类植物物种进行了调查,并测定了其优势植物的生物量、成土量和饱和吸水量,以了解藓类植物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调查发现:藓类植物5科6属6种。优势结皮藓类植物华中毛灰藓、厚壁紫萼藓、小叶藓、真藓的生物量、成土量和饱和吸水量分别为0.5~104g·m-2、1.6~481g·m-2和2.8~1987g·m-2,其中,华中毛灰藓的生物量、成土量和饱和吸水量均远远高于其他结皮藓类,在砂页岩水土流失区域生物土壤结皮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治理砂页岩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页岩 生物结皮 藓类植物 水土流失治理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郝明德 党廷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地区—王东沟小流域,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塬、坡、沟综合治理,林草覆盖率达45%,建成塬面农田防护林体系(占5%)、沟坡经济林体系(占15%)、沟谷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占20%),草类占5%...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地区—王东沟小流域,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塬、坡、沟综合治理,林草覆盖率达45%,建成塬面农田防护林体系(占5%)、沟坡经济林体系(占15%)、沟谷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占20%),草类占5%,林草配比合理。塬面以方田林网、道路网络和涝池群构成排蓄体系,基本作到水不下塬;平整沟坡土地、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坡面径流,使水不带沙;沟谷用柳谷坊群分段拦蓄,作到泥不出沟。完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粮、果、工副三元产业结构阶段,有25%的农民专门从事果业生产、销售及第三产业;粮食产量15年平均4170kg/hm2,处同类地区上等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建立试验示范区时的230元上升至2001年的2523元;土壤侵蚀模数连续11年稳定在800t/km2·a-1以下,探索出高原沟壑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沟壑区 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 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治理
下载PDF
浅谈延安市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斌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90-91,共2页
延安市属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各县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耕成果。全市从1999年到2007年,累计退耕还林57.7万hm2,其中退耕造林33.5万hm2,荒山造林24.2万hm2,退耕还林面积占全国的2.4%,占全省... 延安市属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各县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耕成果。全市从1999年到2007年,累计退耕还林57.7万hm2,其中退耕造林33.5万hm2,荒山造林24.2万hm2,退耕还林面积占全国的2.4%,占全省的27%。近年来,延安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提高,区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较以前提高20%以上,入黄泥沙和沙尘天气减少,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使百万农民从中受益。从整体上看,延安的退耕还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尤其是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畜牧业的发展。但从实施过程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是不容忽视的,需要立即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延安市 水土流失治理 水源涵养能力 环境脆弱 退耕造林 荒山造林 沙尘天气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宁宁 赵雨森 朱丽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9-263,共5页
黑龙江省黑土区占整个东北黑土区的大部分,其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流失面积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农民脱贫致富构成威胁。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已初步形成政府财政为... 黑龙江省黑土区占整个东北黑土区的大部分,其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流失面积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农民脱贫致富构成威胁。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已初步形成政府财政为主的资金投入体系,水土保持科技水平有所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执法体系初步完善。但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不完善、投入资金不足和标准过低、约束和激励机制缺乏、传统耕作制度和经营制度制约治理速度,以及农民投劳占地问题难解决等困境。为此,从资金投入、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水土流失治理 困境 对策
下载PDF
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耦合开发策略及提升建议--以福建省长汀县等3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翁伯琦 罗旭辉 +3 位作者 张伟利 王义祥 应朝阳 钟珍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区开展生态养殖,可采用"林-草-牧-肥"优化耦合模式,有利于农牧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3)应用固液分离收集处理猪粪技术,生产果树专用肥,COD累积去除率达99.8%;4)长汀县79.94%耕地适宜烟稻轮作,并可循环利用秸秆培肥地力;5)紫色土壤区的山地适宜发展"草-牧-沼-油茶"生产模式。提出的提升建议:水土流失治理要实施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应与循环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双赢互利发展;要健全政策机制,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投入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之中,以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红壤 水土流失治理 循环农业 耦合开发
下载PDF
福建长汀河田水土流失地区的迳流试验及类芦的绿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夏馨 《广东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在福建长汀河田水土流失地区建立迳流小区 ,进行迳流试验研究 ,并以优良乡土草种———类芦为主栽草种进行快速绿化 ,以迳流试验分析其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经过两年的试验 ,获得了可靠的数据 ,收到了明显效果 ,类芦生长旺盛 ,植被覆盖率... 在福建长汀河田水土流失地区建立迳流小区 ,进行迳流试验研究 ,并以优良乡土草种———类芦为主栽草种进行快速绿化 ,以迳流试验分析其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经过两年的试验 ,获得了可靠的数据 ,收到了明显效果 ,类芦生长旺盛 ,植被覆盖率达 90 %以上 ,使治理区地表年迳流量减少 31.2 % ,土壤年侵蚀量减少 5 2 % ,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绿化效果显著。类芦在水土流失地区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芦 水土流失地区 绿化效果 推广应用前景 草种 试验 水土流失治理 福建 增加 植被覆盖率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北坡水土流失与生态修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润 朱诚 +1 位作者 葛向东 苏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93,共4页
皖西大别山北坡位于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属于生态交错带(Ecotone),具有脆弱性、敏感性和反馈调节机制弱、稳定性较差等特征,水土流失严重。该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对淠史杭灌溉工程的安全和效益的发挥、淮河防洪、巢湖水... 皖西大别山北坡位于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属于生态交错带(Ecotone),具有脆弱性、敏感性和反馈调节机制弱、稳定性较差等特征,水土流失严重。该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对淠史杭灌溉工程的安全和效益的发挥、淮河防洪、巢湖水污染治理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区经济落后、财力有限,但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因此,实施生态修复是解决水土流失治理缓慢的最有效途径。当前生态修复应抓好以下方面:实施生态移民,积极稳妥地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统筹规划,线面结合,抓好小流域治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和行动;积极发展山区小水电;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实现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治理 坡位 生态自我修复 灌溉工程 小流域治理 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工作 经济落后 财力
下载PDF
敏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艳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4年第1期40-42,共3页
随着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重,宝贵的黑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及保护,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通过综合调查小流域,分析了敏西小流域水土流失类型的成因和危害,确定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和任务,明确了措施配置,并... 随着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重,宝贵的黑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及保护,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通过综合调查小流域,分析了敏西小流域水土流失类型的成因和危害,确定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和任务,明确了措施配置,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效益 敏西小流域
下载PDF
沙棘在砒砂岩区小流域冻融风化侵蚀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具瑞 方铎 +3 位作者 毕慈芬 乔旺林 李桂芬 李文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4,共4页
通过对砒砂岩区西召沟小流域冻融风化侵蚀实测资料的分析,认为砒砂岩区冻融风化侵蚀主要发生在裸露沟谷坡面,其冻融风化侵蚀与砒砂岩的种类有关。与同种砒砂岩相比,种植沙棘7年后,支沟上、中、下游的坡面冻融风化侵蚀模数平均从11748t/... 通过对砒砂岩区西召沟小流域冻融风化侵蚀实测资料的分析,认为砒砂岩区冻融风化侵蚀主要发生在裸露沟谷坡面,其冻融风化侵蚀与砒砂岩的种类有关。与同种砒砂岩相比,种植沙棘7年后,支沟上、中、下游的坡面冻融风化侵蚀模数平均从11748t/km2降为3535t/km2,降低69.9%。单位长度沟沿线与沟角线和的冻融风化侵蚀量平均从0.0974m3/m降为0.004m3/m,降低95.9%。冻融风化侵蚀量占整个沟道总产沙量的百分比上游从76.1%降到52.6%,下游从6.4%升到13.2%。可见沙棘在防止冻融风化侵蚀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砒砂岩区 小流域 冻融风化侵蚀 作用 水土流失治理
下载PDF
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基本生态单元生成和模型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丽萍 张登荣 +1 位作者 张锐波 杨勤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目的是为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服务的,所以说土壤侵蚀的预测预报单元应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土地利用生态地形面上。以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带的六道沟为研究区,基于土壤侵蚀的发生学原理,首先将各主要发生... 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目的是为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服务的,所以说土壤侵蚀的预测预报单元应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土地利用生态地形面上。以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带的六道沟为研究区,基于土壤侵蚀的发生学原理,首先将各主要发生因子的图件数字化,并通过GPS对数字化图进行校正;然后,对地形条件、物质组成、土壤相三图件进行制图综合,生成流域侵蚀地块图;在此基础上,迭置土地利用类型图,在GIS平台上,生成土壤侵蚀预测最小单元图——生态地形面图。在每类生态单元内,系统分析土壤侵蚀发生的各环境要素,并确定其权重,应用组合数学原理,建立适合于当地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的土壤侵蚀生态预测系统,为建立适合我国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提供一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预测预报模型 生态 小流域 发生因子 水土流失治理 风蚀 土地资源 服务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森林景观恢复视角下的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 被引量:9
19
作者 涂成悦 龙贺兴 刘金龙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8,共5页
基于国际上森林景观恢复的理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多元治理主体、生计改善、技术选择、社区参与之间是如何相互融合与适应以实现生态和民生效益。研究表明,达成治山治水与治贫相结合的共识、... 基于国际上森林景观恢复的理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多元治理主体、生计改善、技术选择、社区参与之间是如何相互融合与适应以实现生态和民生效益。研究表明,达成治山治水与治贫相结合的共识、各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因地制宜的整体性技术选择、协调生态与人的需求是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景观恢复需要在社区参与、治理进度、乡土知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恢复 水土流失治理 多元治理主体 生态改善 民生改善
下载PDF
北洛河流域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径流演变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亭亭 张建军 +2 位作者 郭敏杰 陈利利 张晓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4,共7页
采用水文统计法,以北洛河流域丘陵沟壑区、高塬沟壑区、阶地平原区以及林区等不同地貌类型和覆被区水文测站资料为基础,分析其近50年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程度以及极端降雨事件下的稳定性,对比辨析区域尺度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和控制因素... 采用水文统计法,以北洛河流域丘陵沟壑区、高塬沟壑区、阶地平原区以及林区等不同地貌类型和覆被区水文测站资料为基础,分析其近50年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程度以及极端降雨事件下的稳定性,对比辨析区域尺度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总体上北洛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变率为-0.19mm/a。林区流域径流比较稳定,而非林区流域,无论哪种地貌类型,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变幅为-0.11^-0.66mm/a。丘陵沟壑区年径流量发生跃变时间在1999年左右,高塬沟壑区和阶地平原区变化时间则在1994年。在水文序列的3个阶段,即1979年前、1979年后水土流失治理效应期以及1999年后的退耕还林时期,丰水流量(5%)不受地貌类型差异和森林覆被与否的影响,各流域均呈持续减小趋势。而枯水流量(95%),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影响,各流域首先表现出一致地增加趋势,然后受退耕植被恢复类型和程度影响,在不同地貌类型间有差异。以草灌恢复为主的丘陵沟壑区流域,枯水流量持续增加,以林灌恢复为主的高塬沟壑区和阶地平原区反而呈减少趋势。平水流量(50%)在各流域间反应均变化较小。多重分形临界指数分析认为,总体上阶地平原区和林区流域径流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高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稳定性最差。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对各流域1%~5%和5%~50%频域下的降雨-产流调控作用均比较有效,而对≤1%极端降雨事件的作用有限。结果表明,森林覆盖与否及植被恢复类型等生态因素,而不是地貌类型,控制着区域尺度径流演变过程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地貌类型 林区流域 水土流失治理 退耕还林(草) 北洛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