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林湾水库上游水域水华期和非水华期水质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龙洋 阎希柱 杨军 《环境科学导刊》 2021年第2期7-10,共4页
为了查明厦门市杏林湾水库上游水域水华期和非水华期水质变化情况,对17个水体主要指标(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盐度、电导率、浊度、透明度、叶绿素a浓度、总碳、总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正磷酸盐... 为了查明厦门市杏林湾水库上游水域水华期和非水华期水质变化情况,对17个水体主要指标(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盐度、电导率、浊度、透明度、叶绿素a浓度、总碳、总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正磷酸盐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华期和非水华期叶绿素a浓度(μg/L)分别为121.31±18.89(μg/L)和28.53±2.82(μg/L),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两个时期的理化因子与叶绿素a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两个时期的理化因子除水温、氧化还原电位、铵态氮、总磷以及正磷酸盐外,其余因子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此外,水华期和非水华期的综合营养指数分别为78.32±2.63和72.24±2.57,可见,该水域在这两个时期均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水华 理化因子 理化特征 水质变化 杏林湾水库
下载PDF
太湖水域蓝藻水华对纹沼螺性腺畸变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晓楠 王红宇 +3 位作者 吕湘琳 王茜 齐红莉 安立会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探讨太湖蓝藻水华期对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生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影响,试验采用组织解剖学和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研究了苏州湾(SZ)、贡湖(GH)、梅梁湾(ML)、竺山湾(ZS)4个位点蓝藻水华期与非水华期纹沼螺雄、... 为探讨太湖蓝藻水华期对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生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影响,试验采用组织解剖学和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研究了苏州湾(SZ)、贡湖(GH)、梅梁湾(ML)、竺山湾(ZS)4个位点蓝藻水华期与非水华期纹沼螺雄、雌性个体的生殖系统结构。结果表明,4个位点蓝藻水华期较非水华期的雄性纹沼螺在外形上缺少阴茎导管。通过观察性腺组织切片,发现蓝藻水华期雄性纹沼螺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数量在4个采样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在蓝藻水华期苏州湾和梅梁湾2个采样点的雄性纹沼螺的性畸变程度差别不明显,但高于竺山湾,性畸变程度最低的是贡湖。蓝藻水华期和非水华期的雌性纹沼螺在外部形态和性腺组织结构上差别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华 纹沼螺 性腺畸变
下载PDF
三峡水库春季水华期生态调度空间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骏 余伟 +2 位作者 纪道斌 杨正健 刘德富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5,共6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水华频繁暴发.通过水库调度,改变支流库湾水动力条件,防控水华被认为是一种近期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长江宜昌站长时间序列径流数据,考虑三峡水库运行要求,兼顾防洪、发电及航运等效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三... 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水华频繁暴发.通过水库调度,改变支流库湾水动力条件,防控水华被认为是一种近期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长江宜昌站长时间序列径流数据,考虑三峡水库运行要求,兼顾防洪、发电及航运等效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三峡水库的水位库容曲线,计算了春季水华高发期3-5月份三峡水库的调度空间.结果表明,3月份理论上最大日降幅可达2.87m,最大日升幅仅有0.14m;4月份最大日降幅为3.17m,最大日升幅为0.47m;5月份最大日降幅为3.76m,最大日升幅为1.3m.5月份调度空间最大,3月份最小,4月份次之,此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实施生态调度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春季水华 生态调度
原文传递
洱海水华高风险期水体氮磷变化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肖梦琦 倪兆奎 +1 位作者 赵海超 王圣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4-304,共11页
为揭示水华高风险期水体氮磷变化对洱海的指示意义,结合洱海2009年、2013年和2018年采样检测数据及三维荧光、紫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洱海上覆水氮磷组成和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ρ(TN)和ρ(TP)均先降后升,由2009年氮磷以DON(0.2... 为揭示水华高风险期水体氮磷变化对洱海的指示意义,结合洱海2009年、2013年和2018年采样检测数据及三维荧光、紫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洱海上覆水氮磷组成和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ρ(TN)和ρ(TP)均先降后升,由2009年氮磷以DON(0.231 mg/L,占36.90%)和DOP(0.016 mg/L,占42.05%)为主,转变为2018年以NH4+-N(0.197 mg/L,占32.89%)和PP(0.033 mg/L,占70.00%)为主,NH4+-N和溶解性有机氮磷质量浓度变化是引起氮磷变化的主要因子.各形态氮磷质量浓度空间变化差异较大,北部和中部湖区ρ(TN)、ρ(TP)及其增幅均大于南部湖区;ρ(DON)在北部和南部湖区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中部湖区ρ(DON)先降后升,增幅为3.32%;ρ(DOP)在北部和中部呈递减,南部湖区则先升后降,总体增加了70.21%;ρ(NH4+-N)在中部和南部湖区显著增加,北部湖区先降后升.(2)上覆水氮磷质量浓度及形态时空变化受外源负荷、内源释放和藻类生长共同影响,其中入湖河流是影响氮磷质量浓度变化的主因,且农村生活污染和农田面源污染影响也较大;有机氮磷变化主要受外源输入和湖泊微生物代谢影响,而ρ(NH4+-N)变化则主要受沉积物释放和藻类生长影响.(3)洱海水华高风险期上覆水腐殖化程度明显降低,有机氮磷分子量减小,而活性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藻类生长.研究显示,近10年洱海氮磷质量浓度有增加趋势,有机氮磷质量浓度虽有所下降,但其活性较高,藻类水华风险并未降低,除进一步加强外源负荷控制,关注TN和TP的同时,洱海保护治理还应关注有机氮磷输入以及中部和南部湖区沉积物氮磷释放的水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 形态组成 上覆水 水华高风险 指示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