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气候生产潜力区划的探讨 被引量:55
1
作者 陈明荣 龙斯玉 《资源科学》 1984年第3期72-79,共8页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光合潜力的研究进展较快,黄秉维和龙斯玉首先分析我国光合潜在产量,引起了有关学科研究者的重视,陆续有著作发表,这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起了良好的开端。 农作物生产潜力可以根据个别自然环境因素或综合诸环境因素进...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光合潜力的研究进展较快,黄秉维和龙斯玉首先分析我国光合潜在产量,引起了有关学科研究者的重视,陆续有著作发表,这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起了良好的开端。 农作物生产潜力可以根据个别自然环境因素或综合诸环境因素进行研究。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而气候又以太阳辐射、温度、水分等要素为基本。各基本气候要素对产量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因而可以分析单要素的生产潜力,如光能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 潜在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力 中国气候 生理辐射 区划 水分条件 蒸发力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7
2
作者 张俊鹏 孙景生 +1 位作者 刘祖贵 高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1-506,共6页
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水分条件(75%、65%、55%田间持水量)下无覆盖(CK)、地膜覆盖(PM)和秸秆覆盖(SM)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各处理夏玉米籽粒增重进... 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水分条件(75%、65%、55%田间持水量)下无覆盖(CK)、地膜覆盖(PM)和秸秆覆盖(SM)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各处理夏玉米籽粒增重进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相对于无覆盖处理,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提高了夏玉米的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中水分(65%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幅最大,增产率分别为21.99%和35.86%,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分别为16.41%和16.79%;其次为低水分(55%田间持水量)处理,高水分(75%田间持水量)处理增幅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覆盖 夏玉米 灌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叶章湿地表土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 被引量:48
3
作者 侯翠翠 宋长春 +1 位作者 李英臣 郭跃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0-297,共8页
通过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考察了三江平原生长季内不同水分条件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与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小叶章湿地表土SOC及... 通过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考察了三江平原生长季内不同水分条件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与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小叶章湿地表土SOC及各组分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季节性积水条件对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驱动机制更为显著;冻融过程降低了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SOC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其中SOC、LFOC、MBC含量分别降低了74.53%、80.93%、83.09%,并导致土壤重组与轻组有机质含碳量显著下降.生长季内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LFOC比例(13.58%)高于小叶章湿草甸(11.96%),但MBC平均含量低于后者,分别为1 397.21 mg.kg-1、1 603.65 mg.kg-1,表明淹水条件限制了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并增加了轻组有机质的积累.湿地表层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适应机制,生长季中期小叶章沼泽化草甸表土MBC明显增加,由337.56 mg.kg-1上升为1 829.21 mg.kg-1,微生物熵上升了1.51倍,表明微生物对有机质利用增强.研究结果还表明,小叶章湿地表土LFOC含量与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6),其中季节性积水小叶章湿地表土LFOC与MBC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说明LFOC与土壤碳蓄积关系密切,并且淹水条件下可利用性碳源对微生物活性的制约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分条件 轻组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熵
原文传递
水分条件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4
作者 朱义族 李雅颖 +1 位作者 韩继刚 姚槐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323-4332,共10页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微生物活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极端干旱与降雨必将加速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由于不同土壤微生物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不同及其对...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微生物活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极端干旱与降雨必将加速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由于不同土壤微生物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不同及其对水分变化的响应差异,使得土壤水分条件变化直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进而对微生物介导的关键过程与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全面深入地理解水分条件变化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特征与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土壤水分条件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呼吸与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对干旱胁迫与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机制和生态学策略,包括:1)积累胞内溶质、产生胞外聚合物、进入休眠状态等应对干旱胁迫的细胞生理策略;2)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相关抗逆性基因的转移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冗余等应对水分变化的微生物机制.研究水分条件变化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剖析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生态过程,而且能够为今后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和模型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酶活性 微生物响应策略 水分条件
原文传递
不同水分条件下筇竹无性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董文渊 黄宝龙 +2 位作者 谢泽轩 谢周华 刘厚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1-24,共4页
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筇竹无性系生长的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自适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在土壤水梯度环境下,筇竹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变化;随着水分资源有效性的提高,其分株的高度、直径、分枝长度、分枝角度、叶面积、隔离... 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筇竹无性系生长的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自适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在土壤水梯度环境下,筇竹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变化;随着水分资源有效性的提高,其分株的高度、直径、分枝长度、分枝角度、叶面积、隔离者长度、隔离者直径、无性系总生物量相应增加,分株密度和隔离者总长度则相应减小;在水分资源有效性较低的生境中,无性系生长则选择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微生境放置分株,以克服异质性给水分吸收带来的困难,体现了筇竹无性系生长的觅食行为及趋利避害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筇竹无性系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对毛乌素沙地油蒿幼苗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肖春旺 周广胜 赵景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36-2140,共5页
选择毛乌素沙地优势半灌木油蒿为研究对象 ,人为控制 4种施水量水平来观察油蒿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对全球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不同施水量显著影响了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 ,枝叶形态和细根分布。随着施水量的增加 ,幼苗生物量、株高... 选择毛乌素沙地优势半灌木油蒿为研究对象 ,人为控制 4种施水量水平来观察油蒿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对全球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不同施水量显著影响了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 ,枝叶形态和细根分布。随着施水量的增加 ,幼苗生物量、株高、总枝数和长度、总叶片数、总叶面积、比叶面积和细根长逐渐增大 ,而生物量根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水量 毛乌素沙地 油蒿幼苗 生长 形态 水分条件
下载PDF
水分条件对梭梭气体交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琦 张希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4,共6页
对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 在不同沙地水分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 (An)、蒸腾速率 (E)、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 (WUE)和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梭梭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升... 对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 在不同沙地水分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 (An)、蒸腾速率 (E)、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 (WUE)和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梭梭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升高 ,光补偿点 (LCP)随含水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表观量子效率 (Φ) 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沙地含水率为 2 .2 5 %和 2 .6 3%时 ,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含水率为 4 .2 9% ,6 .2 7% ,9.97%时 ,水分利用效率次之 ,且三者差异不大 ;当含水率为 1.6 5 %时 ,水分利用效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条件 梭梭 蒸腾速率 净光合速率 沙地 气孔导度 气体交换 表观量子效率 光响应
原文传递
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生境下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33
8
作者 田应兵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生境下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水分由多到少的变化,植物群落类型发生相应的生态演替,其演替序列为水生植被→沼生植被→沼泽化草甸植被→草甸植被,且在水平方向呈对列式(...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生境下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水分由多到少的变化,植物群落类型发生相应的生态演替,其演替序列为水生植被→沼生植被→沼泽化草甸植被→草甸植被,且在水平方向呈对列式(牛轭湖或小溪两岸)和同心圆式(洼地周围)分布;从湖心至丘顶的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水生植被→沼泽植被→沼泽化草甸→亚高山草甸→亚高山灌丛。沼生植物群落的种类相对较少并有呈单优势种分布的趋势,湿生或中生植物群落的种类逐步增多,并表现出具多优势种和建群种的分布格局。随着湿地水分的恢复和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提高。3种典型植物群落的活体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大小顺序为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群落>木里苔草(Caremuliensis)-花葶驴蹄草(Caltha scaposa)群落>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无脉苔草(Carex ennrvis)群落。湿地水分条件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高原湿地 若尔盖 生境 湿地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力 野外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类型 垂直分布规律 水生植被 亚高山灌丛 亚高山草甸 生态演替 水平方向 演替序列 沼泽植被 分布格局 乌拉苔草 决定因素 水分条件 沼泽化
下载PDF
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林涛 白玉娥 +1 位作者 魏青芸 方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沙地云杉是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特有的常绿针叶树种。该研究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持续光照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1 5℃ ,持续黑暗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2 0... 沙地云杉是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特有的常绿针叶树种。该研究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持续光照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1 5℃ ,持续黑暗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2 0℃ ,在 1 6h光照 /8h黑暗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30℃ ;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 1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 种子萌发 光照 适宜温度 水分条件 土壤含水量 树种 浑善达克沙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小麦苗期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晓果 景蕊莲 +1 位作者 昌小平 张正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5,共6页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研究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相关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并对比分析QTL的加性效应。两种水分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具显著加性效应的QTL,分...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研究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相关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并对比分析QTL的加性效应。两种水分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具显著加性效应的QTL,分布在2A、3A、4A、5A、6A、7A、1B、3B、3D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范围在6.36%-19.73%。其中,非胁迫(对照)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包括2个单株WUE的QTL,5个地上部WUE的QTL,1个根系WUE的QTL及2个总耗水量的QTL;水分胁迫条件下上述性状各检测到1个QTL。对于同一性状没有检测到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位于同一标记区间的QTL,表明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同一性状的QTL表达模式是不同的。论文也讨论了可能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QTL及其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状 QTL分析 水分利用效率(WUE) 复合区间作图法 苗期 水分胁迫条件 标记辅助选择 加性效应 水分条件 DH群体 小麦幼苗 对比分析 表型变异 表达模式 环境条件 分子标记 检测 染色体 地上部 耗水量 单株 根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历史借鉴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铮 黎华群 +1 位作者 孔祥德 张正远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6-713,共8页
从中国历史现象出发,论证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计算中既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又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有效生产率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中国历史... 从中国历史现象出发,论证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计算中既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又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有效生产率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经济影响的历史史实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气候温暖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历史时期整个农业生产潜力对降水条件的变化敏感,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区,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单纯的气候小幅度波动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中国气候温暖期水分条件也比现代优越,中国湿热同期的特点也是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升高农业经济条件变好的根本原因,由此推测,中国农业经济系统,在全球变化条件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是稳定的,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中国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影响 农业生产潜力 农业生产条件 历史气候变化 借鉴 农业经济发展 历史时期 水资源问题 中国历史 计算分析 变化情况 气候条件 经济影响 计算结果 降水条件 经济条件 气温升高 水分条件 生产影响 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30
12
作者 钟宇 张健 +3 位作者 杨万勤 吴福忠 冯茂松 陈小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6,共6页
为了了解紫花苜蓿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化感作用的响应,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生长在不同水分[75%,55%,40%和30%田间持水量(FC)]条件下的巨桉幼树叶片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 为了了解紫花苜蓿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化感作用的响应,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生长在不同水分[75%,55%,40%和30%田间持水量(FC)]条件下的巨桉幼树叶片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均对紫花苜蓿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作用。巨桉叶片水浸液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的发芽指数,且随着巨桉生长土壤水分的减少,降低作用增强。生长在较差水分(40%和30%FC)条件下的巨桉,其高浓度叶片水浸液显著抑制紫花苜蓿幼苗生长,但其低浓度叶片水浸液促进种子发芽;而生长在较好水分(75%和55%FC)条件下的巨桉,其低浓度叶片水浸液促进紫花苜蓿幼苗生长,高浓度叶片水浸液提高了种子发芽率。高浓度巨桉叶片水浸液降低了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另外,紫花苜蓿对巨桉叶片水浸液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紫花苜蓿对巨桉化感作用的这些响应特征表明紫花苜蓿可以作为巨桉林下植被优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巨桉 化感作用 林草复合 水分条件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吴建伟 刘成 +5 位作者 石云素 宋燕春 张桂寅 马峙英 王天宇 黎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66-270,329,共6页
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干旱条件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往往受到影响,因此是研究耐旱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A188×91黄15的F2∶3家系,进行株高和穗位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各有10个... 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干旱条件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往往受到影响,因此是研究耐旱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A188×91黄15的F2∶3家系,进行株高和穗位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各有10个QTL与株高和穗位高有关;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则检测到各有6个QTL与株高和穗位高有关。各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在7.3%~53.9%之间。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QTL个数占总QTL近50%,LOD值均大于4.6,推测该染色体存在控制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的重要区域。本研究在bnlg1812标记附近检测到在水分胁迫下同时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在20%以上,该QTL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玉米 株高性状 穗位高性状 QTL分析 耐旱性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 被引量:29
14
作者 蔡倩倩 郭志华 +1 位作者 胡启鹏 武高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6,共8页
研究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每年6-10月积水)和无积水3种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极高,表土层(0~10cm)最高可达73.2g·kg-1,是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 研究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每年6-10月积水)和无积水3种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极高,表土层(0~10cm)最高可达73.2g·kg-1,是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6~10倍,且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深达400cm,远远超过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在浅土层(0~50cm)和深土层(200~400cm),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0~50cm浅土层表现为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无积水区,在200~400cm深土层表现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积水区,而在50~200cm中间土层,不同水分条件下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0~400cm土层,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C/N值多小于15,这有利于高寒湿地土壤碳的积累;若尔盖嵩草草甸湿地的有机碳储量极高,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无积水区在0~400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分别为64.87,71.21和76.45kt·km-2,是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20~40倍;约60%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在1m以下土层;整个若尔盖高原地区的高寒嵩草草甸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约为0.245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 嵩草草甸 水分条件 若尔盖高寒湿地
下载PDF
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生长及种群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代光辉 李根前 +2 位作者 李甜江 李孙玲 肖智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沙棘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主导因子。从西南到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小和干燥度的增大,树体大小及种群寿命随之下降。在黄土高原,阴坡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生长状况优于阳坡,峁坡下部... 中国沙棘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主导因子。从西南到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小和干燥度的增大,树体大小及种群寿命随之下降。在黄土高原,阴坡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生长状况优于阳坡,峁坡下部优于中部而中部则优于上部。在毛乌素沙地,下湿地优于丘间地,丘间地优于流动沙地。但是,作为现代分布中心的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及鄂尔多斯高原,多数地区降水不足,虽说中国沙棘依托克隆繁殖赋予的许多优越性维持着克隆的持久性和种群稳定性,如遇连年干旱或种群生产力超过"土壤水分承载力"则会导致种群衰退甚至死亡。因此,今后应积极推广应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加强异质性生境中克隆植物斑块式造林和更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水分条件 分布特征 生长状况 种群结构 克隆繁殖 种群衰退
下载PDF
自然状况下头状沙拐枣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向义 Frank M.THOMAS +3 位作者 Andrea FOETZKI 曾凡江 张希明 何兴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6-521,共6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前沿人工植被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头状沙拐枣在生长季节中一直保持着正的膨压,水分亏缺的发展并不严重,植被所受水分胁迫在正常范围内,因而在现存条件下干旱...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前沿人工植被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头状沙拐枣在生长季节中一直保持着正的膨压,水分亏缺的发展并不严重,植被所受水分胁迫在正常范围内,因而在现存条件下干旱引起的水分胁迫不足以威胁植被的存在。在生长进程中,随着环境胁迫的加剧,头状沙拐枣依然维持了比较高的水势和渗透势,实验结果也显示植株体内可溶性物质(N_sDM)的累积程度并没有升高,因而其生理过程仍然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相对含水量(RWC_p)在生长季节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这对植株保持体内水分防止水分过度损失有利。头状沙拐枣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的这些生理特点说明,植物对干旱环境的生理适应类型属于抵抗型。在叶水平上植株对干旱胁迫的水分生理适应主要表现为质外体水比例的增高,细胞壁弹性的增加,持续较高的相对含水量(RWC_p)以及灌水后RWC_p和枝条水分比值(WC_(sat))的增加上。夏季的引洪灌溉有助于头状沙拐枣水分状况的恢复,并很可能是植被免于严重水分胁迫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状况 头状沙拐枣 水分条件 干旱胁迫 水势 灌溉效果
下载PDF
高浓度CO_2对不同水分条件下枇杷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放 陈丹 +1 位作者 张士良 吴荣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7-652,共6页
在近似大气的低CO2浓度(400 μmol·mol-1)和高CO2浓度(700 μmol·mol-1)的两个自制的开顶式生长室内,研究分析了水分胁迫对2年生‘大红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 在近似大气的低CO2浓度(400 μmol·mol-1)和高CO2浓度(700 μmol·mol-1)的两个自制的开顶式生长室内,研究分析了水分胁迫对2年生‘大红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对不同水分状态下的枇杷叶片光合速率(Pn)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枇杷叶片荧光参数Fv/Fm和Fv/Fo值及ΦPSⅡ明显提高;而在水分胁迫时,高CO2浓度使枇杷叶片荧光参数Fv/Fm和Fv/Fo值及ΦsPSⅡ下降幅度明显减少;高CO2浓度也使SOD、POD及CAT酶活性显著提高,但在水分胁迫时,高CO2浓度下的SOD、POD及CAT酶活性上升幅度明显较小,膜脂过氧化水平的上升幅度也较小,可见CO2浓度升高对于水分胁迫所造成的氧化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CO2 水分条件 枇杷 生理特点 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嘉陵江滨岸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坤和 薛玉琴 +4 位作者 竹兰萍 徐飞 朱志豪 张拓 张富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0-1629,共10页
通过明确嘉陵江滨岸带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为嘉陵江流域合理的土地开发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四川段嘉陵江滨岸带选取自然林地、农业用地、泥土湿地和沙土湿地这4种土地利用类型设置样地,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 通过明确嘉陵江滨岸带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为嘉陵江流域合理的土地开发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四川段嘉陵江滨岸带选取自然林地、农业用地、泥土湿地和沙土湿地这4种土地利用类型设置样地,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构组成、功能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农业用地和泥土湿地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高于自然林地和沙土湿地(P<0.05).(2)沙土湿地与泥土湿地的Ace、Shannon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自然林地与农业用地(P<0.05),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细菌的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P<0.05).(3)嘉陵江滨岸带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占比65%以上.沙土湿地与泥土湿地之间的群落结构相近,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4)一级功能新陈代谢是细菌群落的核心功能,占75%以上.农业活动对群落功能影响最大,显著提高了群落的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增强其对氮磷物质的利用,降低了能量代谢和辅酶维生素代谢功能,减弱细菌群落对环境影响的抗逆能力(P<0.05).(5)总磷(TP)是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影响因子.综上所述,嘉陵江滨岸带构建湿地生境最有利于地下生态多样性发展和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水分条件 土壤细菌 群落多样性 功能预测
原文传递
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军涛 李哲 郑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7-300,共4页
水分条件是决定植物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之一 ,也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依据最新的数据资料对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以三维图形表达了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典型站点的年干燥度... 水分条件是决定植物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之一 ,也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依据最新的数据资料对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以三维图形表达了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典型站点的年干燥度以及在年内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通过Kira指数、湿度指数和NDVI植被指数说明了农牧交错区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水分条件 植被分布 湿度指数 空间分布 kira指数
下载PDF
三种供水处理对紫花苜蓿播种当年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韩德梁 曾会明 +2 位作者 梁小红 何胜江 韩烈保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59-64,共6页
研究了三种供水处理(W1、W2、W3灌溉量分别近似为650mm、580ram、500mm)对河西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第1年的生长状况、株高、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w1下生长速率最大,比W2、W3分别高9.5%和33... 研究了三种供水处理(W1、W2、W3灌溉量分别近似为650mm、580ram、500mm)对河西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第1年的生长状况、株高、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w1下生长速率最大,比W2、W3分别高9.5%和33.3%,初花期生长速率差异较大;随水分供应量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整个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变化呈抛物线形状。地上生物量与水分供应量呈线性正相关;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40cm。w1和W2对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影响差异不明显,但W3的影响显著。同一水分处理下,蛋白质(CP)与脂肪(CE)含量随生育期延迟而减少,粗纤维(CF)含量则增加。在该地区灌溉选择W2处理(灌水580mm),即保持在最大土壤饱和持水量的70%,既能保证紫花苜蓿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和较好的品质,又能节约当地的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紫花苜蓿 生长状况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