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后土壤水力学参数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在2016~2018年以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对黄棕壤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水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以无秸秆还田(CK)为对照,秸秆还田处...为了解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后土壤水力学参数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在2016~2018年以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对黄棕壤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水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以无秸秆还田(CK)为对照,秸秆还田处理秸秆数量相同、还田深度不同,共设对照(CK)、秸秆表面覆盖(T0)、秸秆10~20 cm还田(T10)、秸秆20~30 cm还田(T20)和秸秆30~40 cm还田(T30)6个处理,作物种植模式为冬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一年后可有效地改善土壤团聚体状况,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增加了0.89%~4.33%、16.27%~28.92%和14.65%~26.36%;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水分常量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分别增加了37.31~61.39 g kg^-1、25.51~38.70 g kg^-1、36.21~52.80 g kg^-1和0.69×10^-5~1.11×10^-5cm s^-1,凋萎系数降低了9.59~14.12 g kg^-1;秸秆还田后第二年的土壤改良效果比第一年好。研究表明,10~20 cm秸秆还田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后土壤水力学参数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在2016~2018年以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秸秆还田对黄棕壤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水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以无秸秆还田(CK)为对照,秸秆还田处理秸秆数量相同、还田深度不同,共设对照(CK)、秸秆表面覆盖(T0)、秸秆10~20 cm还田(T10)、秸秆20~30 cm还田(T20)和秸秆30~40 cm还田(T30)6个处理,作物种植模式为冬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一年后可有效地改善土壤团聚体状况,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增加了0.89%~4.33%、16.27%~28.92%和14.65%~26.36%;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水分常量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分别增加了37.31~61.39 g kg^-1、25.51~38.70 g kg^-1、36.21~52.80 g kg^-1和0.69×10^-5~1.11×10^-5cm s^-1,凋萎系数降低了9.59~14.12 g kg^-1;秸秆还田后第二年的土壤改良效果比第一年好。研究表明,10~20 cm秸秆还田处理效果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