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表征和热力学分析的2种菊花粉水分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新峰 留芳芳 +3 位作者 潘玲 洪礼杰 汪世豪 杨晨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为探讨干制菊花吸湿特性与其结构、水分活度(A_(w))、贮藏温度的关系,本文以2种菊花粉末(小黄菊和贡菊王)为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菊花粉末表面粗... 为探讨干制菊花吸湿特性与其结构、水分活度(A_(w))、贮藏温度的关系,本文以2种菊花粉末(小黄菊和贡菊王)为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菊花粉末表面粗糙,含有大量凹陷和孔洞;与小黄菊相比,贡菊王粉末粒径较小且表面含有更多的亲水基团,如-OH,O-C-O等。采用静态称量法在20、30和40℃和A_(w)=0.112~0.976下研究了2种菊花粉末的水分吸附行为,并通过模型拟合和热力学分析阐明了物料的水分吸附机制。菊花粉末的平衡干基含水率(X_(e))随水分活度(A_(w))增加而升高,但在同一A_(w)下,温度越高X_(e)值越低。Peleg模型是描述水分吸附等温线的最佳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净等量吸附热(qst)随平衡干基含水率升高而降低,其中小黄菊和贡菊王粉末的qst值分别于X_(e)>0.14 g/g和X_(e)>0.24 g/g时趋于恒定。小黄菊在20、30和40℃下的单分子层干基含水率(X_(m))分别为0.0690、0.0525、0.0505 g/g(干基),而贡菊王为0.0645、0.0591和0.0584 g/g(干基)。有效孔径(rp)随温度和水分含量增加而增大,其中当X_(e)>0.09 g/g(干基)时小黄菊粉末呈现介孔特性,而贡菊王粉末则当X_(e)>0.11 g/g(干基)时内部孔隙才由微孔转变成介孔。研究结果可为菊花的干燥工艺优化与贮藏条件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水分吸附特性 净等量吸附 有效孔径 结构表征
下载PDF
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利梅 刘杏娥 +3 位作者 江泽慧 田根林 杨淑敏 尚莉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0-157,共8页
【目的】研究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的变化规律,阐明藤材内部水分吸附变化的深层机理,为解决藤材安全贮存与合理加工利用过程中由水分吸附和散失引起的质量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水蒸气吸附仪测定藤材的水分吸附行为,选择H-H... 【目的】研究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的变化规律,阐明藤材内部水分吸附变化的深层机理,为解决藤材安全贮存与合理加工利用过程中由水分吸附和散失引起的质量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水蒸气吸附仪测定藤材的水分吸附行为,选择H-H模型、GAB模型、Halsey模型、Henderson模型、Oswin模型和Smith模型对平衡含水率(EMC)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并评价其拟合效果,运用最佳拟合模型分析水分吸附过程中平衡含水率、单分子层吸附水和多分子层吸附水的变化规律。【结果】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等温线呈“S”形,属于第Ⅱ类等温线,具有多分子层吸着特性;与木、竹材相似,单叶省藤材在整个吸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吸湿滞后现象,且其吸滞滞后率在相对湿度(RH)80%时达0.8,早于木材(RH=95%);6种模型中,H-H模型和GAB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最高,R2均高于0.99;H-H模型中代表含有单位摩尔数吸附位的绝干藤材质量参数(W1)显著低于木、竹材,在吸湿阶段,当RH<60%时,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单分子层吸附水含量为6.80%;通过GAB模型计算得出藤材吸湿阶段的水分可及内比表面积(S)和单分子层吸附水含量(W0)分别为293 m^(2)·g^(-1)和7.67%,均大于木、竹材,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单叶省藤材的纤维细胞壁薄腔大,相邻薄壁细胞之间的空隙较大且结晶度较小;由H-H模型和GAB模型推测出的纤维饱和点(FSP)分别为20.28%和18.67%。【结论】H-H模型和GAB模型可用于描述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等温线,拟合度较高;单叶省藤材的化学组分含量、解剖构造和结晶度是影响其单分子层吸附水含量的主要因素,单叶省藤材单分子层吸附水含量略高于竹材,水分可及内比表面积大于竹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省藤材 水分吸附特性 等温吸附模型 单分子层吸附 多分子层吸附
下载PDF
酪蛋白酸钠膜的水分吸附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姜燕 唐传核 温其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7-610,共4页
作者以大豆蛋白酪蛋白酸钠(NaCas)膜为对象,从吸附动力学和水分吸附等温线研究了蛋白膜的水分吸附特性。NaCas膜水分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受到所处相对湿度(RH)条件和增塑剂含量的影响。RH和增塑剂含量越低,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反之,则... 作者以大豆蛋白酪蛋白酸钠(NaCas)膜为对象,从吸附动力学和水分吸附等温线研究了蛋白膜的水分吸附特性。NaCas膜水分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受到所处相对湿度(RH)条件和增塑剂含量的影响。RH和增塑剂含量越低,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反之,则越长。TGase改性明显降低了蛋白膜的水分吸附速率及达到平衡的水分含量。NaCas膜水分吸附等温线数据能很好地与GAB模型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吸附特性 蛋白膜 酪蛋白酸钠
下载PDF
不同来源普伐他汀钠原料药的晶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娜 赵赢 +3 位作者 杨世颖 魏宁漪 吕扬 杜冠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9-2147,共9页
目的:阐明不同来源普伐他汀钠原料药的晶型现状,建立不同晶型状态的有效检测方法,探讨不同来源普伐他汀钠原料的质量、疗效与其晶型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法(PXRD法)、红外光谱分析法(IR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等... 目的:阐明不同来源普伐他汀钠原料药的晶型现状,建立不同晶型状态的有效检测方法,探讨不同来源普伐他汀钠原料的质量、疗效与其晶型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法(PXRD法)、红外光谱分析法(IR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等对不同来源的原料样品进行晶型表征,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技术(DVS技术)对不同来源样品的水分吸附特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整体动物完成其生物学评价。结果:发现不同来源普伐他汀钠原料药的晶型状态不同,其中样品a、b、c均含有不同含量的晶A型,而样品d为晶F型;样品d的引湿速率较样品a、b、c大;生物学研究显示不同来源的普伐他汀钠原料药在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其中T_(max)、AUC、C_(max)的最大差异分别达到2.5,1.8,1.3倍之多。结论:采用PXRD法、IR法、DSC法均可实现对不同来源普伐他汀钠原料晶型状态的有效鉴别,稳定性、生物吸收、引湿性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晶A型优于晶F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钠 他汀类药物 多晶型 稳定性 生物吸收 引湿性 药代动力学 晶型表征 水分吸附特性 生物学评价 晶型检测方法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法 红外光谱分析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 动态水分吸附技术 整体动物
原文传递
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水分吸附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燕 唐传核 温其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54,共4页
本实验以大豆蛋白(SPI)膜为对象,从吸附动力学和水分吸附等温线研究了蛋白膜的水分吸附特性。SPI膜水分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受到所处相对湿度(RH)条件和增塑剂含量的影响。相对湿度和增塑剂含量越低,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反之,则越长。T... 本实验以大豆蛋白(SPI)膜为对象,从吸附动力学和水分吸附等温线研究了蛋白膜的水分吸附特性。SPI膜水分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受到所处相对湿度(RH)条件和增塑剂含量的影响。相对湿度和增塑剂含量越低,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反之,则越长。TGase改性明显降低了蛋白膜的水分吸附速率及达到平衡的水分含量。SPI膜水分吸附等温线数据能很好地与GAB模型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吸附特性 蛋白膜 大豆分离蛋白
下载PDF
鱼皮明胶膜水分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书展 陈复生 +2 位作者 赖少娟 康莎莎 殷丽君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1,共5页
通过酶法改性和添加增塑剂制备鱼皮明胶膜,研究了环境湿度、甘油和谷氨酰胺转移酶添加量对鱼皮明胶膜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皮明胶膜的水分吸附量随着湿度和甘油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大而减小;达到水分吸附平... 通过酶法改性和添加增塑剂制备鱼皮明胶膜,研究了环境湿度、甘油和谷氨酰胺转移酶添加量对鱼皮明胶膜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皮明胶膜的水分吸附量随着湿度和甘油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大而减小;达到水分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也是随着湿度和甘油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酶的添加量没有对它造成影响.另外,将酶的添加量为0.2%的鱼皮明胶膜的吸附数值与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拟合,拟合度基本都大于0.999 5,说明鱼皮明胶膜的水分吸附特性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皮明胶膜 水分吸附特性 甘油 相对湿度 谷氨酰胺转移酶
原文传递
孔隙结构和脂肪含量对饼干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郝发义 卢立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86,共5页
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研究不同孔隙率和脂肪含量的发酵饼干在25℃下的水分吸附动力学特性,基于GAB模型和无限大平板模型确定其等温吸湿曲线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孔隙率对饼干平衡水分含量几乎没有影响,而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饼... 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研究不同孔隙率和脂肪含量的发酵饼干在25℃下的水分吸附动力学特性,基于GAB模型和无限大平板模型确定其等温吸湿曲线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孔隙率对饼干平衡水分含量几乎没有影响,而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饼干的平衡水分含量逐渐下降。GAB模型能成功拟合饼干的等温吸湿数据。饼干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量变化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水分含量为10 g/100 g(干基)左右时达到最大值。初始孔隙率87%、76%和68%的最大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7.8×10-10m2/s、5.6×10-10和3.4×10-10m2/s,这与水分扩散机理从以气态传输为主向以液态传输为主的转变有关。增加脂肪含量会显著降低水分扩散系数,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从最大值5.6×10-10m2/s下降到2.3×10-10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水分吸附 水分吸附特性 孔隙率 脂肪含量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下载PDF
MCM-41水分吸附特性的调控研究
8
作者 陈洪银 王维龙 +3 位作者 丁静 魏小兰 陆建峰 杨建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58-1562,共5页
本文以介孔分子筛MCM-41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与后改性法,调控其孔径、表面性质以及平衡阳离子种类。通过X射线衍射、液氮吸附对介孔材料结构进行结构分析,采用动态水分吸附仪研究其水分吸附特性,并结合吸附等温线热力学模型进行分析。... 本文以介孔分子筛MCM-41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与后改性法,调控其孔径、表面性质以及平衡阳离子种类。通过X射线衍射、液氮吸附对介孔材料结构进行结构分析,采用动态水分吸附仪研究其水分吸附特性,并结合吸附等温线热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铝嫁接有效提高MCM-41在低湿度下吸附量,并且随着嫁接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通过阳离子置换强化了低湿度环境下MCM-41的吸附量,不同阳离子置换后的强化效果:Mg^(2+)+>Li^+>Na^+。热力学模型分析表明阳离子置换后的吸附剂表面均一,且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 水分吸附特性 后改性 吸附等温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