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沉船饱水考古木材内外部位降解特征研究
- 1
-
-
作者
李仁
张治国
金涛
孙满利
铁付德
殷亚方
-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木材标本资源库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2,共12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20YFC1521800)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CSC20190327002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22M722575)。
-
文摘
为探究沉船考古木材内外部位的降解特征,选择“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出水的一件饱水考古木材样品,通过分区取样获得其剖面“外层”与“内核”部位的样品。经鉴定样品为龙脑香属(Dipterocarpus sp.)木材,并进一步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和动态水蒸气吸附(DVS)等方法综合分析考古木材内外部位的降解差异。结果表明,外层木材最大含水率(MWC)高达687%,内核木材MWC为246%。外层木材所有类型细胞均降解,而内核木材部分木纤维细胞保存完好,呈现被侵蚀细菌降解的模式。SEM形貌分析显示外层木材细胞壁具多孔“海绵”结构。FTIR确定了外层木材细胞壁残余化学组分主要为木质素,而内核木材保留了部分纤维素,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纤维素是判别外层与内核木材降解差异的特征化学组分,层次聚类分析(HCA)判定样品剖面存在降解过渡区。DVS分析发现外层木材吸湿平衡含水率高于内核木材,借助H-H模型拟合吸附等温曲线,进一步揭示外层与内核木材的水分吸附性能差异与细胞壁化学组分及孔隙结构有关。综合分析方法阐释了“小白礁Ⅰ号”沉船饱水考古木材非均一性降解特征,实现了木材内外部位保存状况的准确判定,为饱水木质文物的保护及利用积累了科学基础数据。
-
关键词
饱水考古木材
小白礁Ⅰ号
降解特征
木材细胞壁
水分吸附性能
-
Keywords
Waterlogged archaeological wood
XiaobaijiaoⅠ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
Wood cell wall
Moisture adsorption property
-
分类号
K875.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