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材对氯/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氯衰减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剑桥 袁媛 +1 位作者 迟惠中 钟丹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1-75,共5页
选取供水管网中常用的3种管材,以静态管段反应器为试验装置,分析氯/二氧化氯联合消毒时,管材对消毒剂衰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材对消毒剂衰减速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球墨铸铁管>不锈钢管>PVC管。动力学分析显示,... 选取供水管网中常用的3种管材,以静态管段反应器为试验装置,分析氯/二氧化氯联合消毒时,管材对消毒剂衰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材对消毒剂衰减速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球墨铸铁管>不锈钢管>PVC管。动力学分析显示,消毒剂在3种管材中的衰减皆为一级反应。使用PVC管材时,随着消毒剂中二氧化氯投加比例的增加,其衰减速率常数相应减小。而使用球墨铸铁管和不锈钢管时,混合消毒剂在消毒剂持续作用时间、半衰期等方面的效率均高于单独使用二氧化氯或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 消毒 二氧化 衰减
原文传递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在氯接触池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安呈泰 王占金 +3 位作者 张克峰 宋武昌 孙韶华 贾瑞宝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14-19,25,共7页
介绍了氯消毒优化对于水质安全的重要性,简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本原理、模型公式、边界条件、迎风格式、网格划分等技术要点,论述并比较了国内外将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用于氯接触池优化的进展情况,重点分析了湍流模型选择、二... 介绍了氯消毒优化对于水质安全的重要性,简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本原理、模型公式、边界条件、迎风格式、网格划分等技术要点,论述并比较了国内外将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用于氯接触池优化的进展情况,重点分析了湍流模型选择、二维和三维条件下的水力条件优化、氯衰减和微生物失活动力学等方面在水处理氯消毒中的应用,指出了CFD技术在氯接触池中应用的不足,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计算流体力学(CFD) 接触池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衰减
下载PDF
混凝-吸附处理黄河水及对氯消毒中氯衰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战晓 高宝玉 +2 位作者 刘斌 许春华 岳钦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98-1205,共8页
选用2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铁(PFC)和聚合氯化铝(PAC)处理黄河水,考察了混凝剂的投加量对浊度、UV254、DOC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并结合混凝出水的Zeta电位分析其混凝机制.选择粉末活性炭与混凝联用,研究了混凝剂和吸附剂投... 选用2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铁(PFC)和聚合氯化铝(PAC)处理黄河水,考察了混凝剂的投加量对浊度、UV254、DOC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并结合混凝出水的Zeta电位分析其混凝机制.选择粉末活性炭与混凝联用,研究了混凝剂和吸附剂投加量以及二者的投加顺序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混凝吸附后出水进行加氯消毒,考察水中残余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混凝剂均有较高的浊度去除率(﹥90%).PAC对UV254、高锰酸盐指数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29.2%、26.1%和27.9%;PFC对三者的去除率分别为32.3%、23.3%和32.9%.PAC在混凝过程中,电中和作用占主导地位;PFC在混凝过程中,吸附架桥和电中和同时发挥作用.混凝-吸附联用处理黄河水样时,有机物的去除率随混凝剂和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先混凝后吸附工艺对UV254和DOC的去除效果优于先吸附后混凝工艺.先使用PAC混凝后吸附对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95.2%和99.9%;对于PFC,先混凝后吸附对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90.1%和99.9%.但是先投加粉末活性炭能提高矾花的沉降性能,且处理出水在保持持续消毒效果方面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吸附 黄河水 有机物 衰减
原文传递
基于氯衰减动力学的三氯乙醛生成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蔡广强 卢小艳 +3 位作者 刘丽君 张金松 刘波 范爱丽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以南方某市三个典型水库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三氯乙醛生成与耗氯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原水中的不同有机物组分研究,分析三氯乙醛的主要前体物质。研究结果表明,氯衰减动力学模型符合平行一级反应方程,且三氯乙醛生成量与耗氯量的平... 以南方某市三个典型水库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三氯乙醛生成与耗氯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原水中的不同有机物组分研究,分析三氯乙醛的主要前体物质。研究结果表明,氯衰减动力学模型符合平行一级反应方程,且三氯乙醛生成量与耗氯量的平方成正比。三个水库的三氯乙醛产量系数范围为0.36~0.41,其中B水库最大;三氯乙醛的主要前体物可能为强疏水性有机物。水处理工艺中减少氯的消耗,加强对强疏水性有机物的去除,可有效控制三氯乙醛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衰减 乙醛生成 乙醛产量系 数前体物
下载PDF
关于再生水氯衰减模型建立及分析
5
作者 李玉涛 宋雅荣 +2 位作者 李强 史昱骁 田一梅 《天津建设科技》 2017年第1期53-54,71,共3页
文章通过对某再生水厂再生水的加氯衰减试验,在对多个氯衰减模型拟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采用两阶段一级动力学模型为该再生水余氯衰减模型,分析氯衰减的变化规律,研究加氯量与氯衰减的关系,由此推算出各初始氯浓度条件下对应时刻的余氯... 文章通过对某再生水厂再生水的加氯衰减试验,在对多个氯衰减模型拟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采用两阶段一级动力学模型为该再生水余氯衰减模型,分析氯衰减的变化规律,研究加氯量与氯衰减的关系,由此推算出各初始氯浓度条件下对应时刻的余氯浓度或推测出加氯后满足一定停留时间、管网一定余氯浓度要求条件下的初始投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衰减 模型
下载PDF
供水管网游离氯衰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宝芹 任柏来 +4 位作者 童佳佳 张秋勉 陈燕 林祎 宋丽利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S01期67-70,201,共5页
文中主要研究生活饮用水在管网输送中的游离氯衰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两个不同工艺的水厂出厂水输送至对应管网末梢点的水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初始游离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游离氯随着输送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即水龄较... 文中主要研究生活饮用水在管网输送中的游离氯衰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两个不同工艺的水厂出厂水输送至对应管网末梢点的水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初始游离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游离氯随着输送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即水龄较长,游离氯衰减较快,水龄在25 h时,总衰减速率约为81%,水龄约为49 h时,总衰减率约为94%;温差约为17.0℃时,对应的游离氯含量相差0.40 mg/L,水温达到约30.0℃、水龄约为24 h时,管网水游离氯含量基本保障在0.05 mg/L;游离氯和浑浊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管网水游离氯≤0.2 mg/L时,浑浊度和游离氯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浑浊度越低,游离氯相对较高,但当管网水游离氯>0.2 mg/L时,两者相关性较小,需通过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综合反应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游离衰减 变化规律 水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氯胺消毒管网“三氮”与总氯变化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余健 王军 +2 位作者 王宏涛 林浩添 董玉莲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探讨氯胺消毒供水管网的水质问题,建立了一种试验规模的氯胺消毒供水管网水质模拟系统。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和双Monod方程建立了该系统的硝化与氯胺衰减动力学耦合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中的部分参数采用非线性多项... 为探讨氯胺消毒供水管网的水质问题,建立了一种试验规模的氯胺消毒供水管网水质模拟系统。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和双Monod方程建立了该系统的硝化与氯胺衰减动力学耦合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中的部分参数采用非线性多项式回归方法进行估计。应用该模型确定了活性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数量。该模型对管网模拟系统内氨氮、硝酸盐氮与总氯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但对亚硝酸盐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胺消毒 给水管网 硝化模型 衰减模型 预测
下载PDF
氯胺消毒饮用水中消毒剂分解途径与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凯 贾霞珍 +2 位作者 赵林 胡建坤 韩宏大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4-39,共6页
采用水质模型预测管网水余氯值是管网水质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前期开发的总氯胺衰减模型(TCDM),耦合自由氯分解反应模块开发得到了优化的总氯胺衰减模型(RTCDM)。同时,分别以南水北调原水、水厂出厂水、管网水为实验用水,研究不同... 采用水质模型预测管网水余氯值是管网水质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前期开发的总氯胺衰减模型(TCDM),耦合自由氯分解反应模块开发得到了优化的总氯胺衰减模型(RTCDM)。同时,分别以南水北调原水、水厂出厂水、管网水为实验用水,研究不同条件下主体水的余氯衰减过程。对相同初始条件下RTCD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RTCDM模型能够高精度再现实验测定值,各组实验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2%~9%,该模型同时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敏感性。因此,对于氯胺消毒给水系统,不宜单纯考虑氯胺的分解过程,还应将水中存在的自由氯分解过程纳入衰减反应体系中,从而提高模型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模型 衰减 衰减模型 反应动力学
原文传递
氯胺在管网中水相衰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吉 曾果 +2 位作者 周玲玲 宋正国 邓慧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87,共6页
以纯水和管网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氯氨比、氯胺质量浓度、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NO2--N质量浓度、温度θ和pH等水质参数对氯胺衰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胺在纯水中存在自衰减现象,氯氨比和初始氯胺质量浓度对... 以纯水和管网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氯氨比、氯胺质量浓度、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NO2--N质量浓度、温度θ和pH等水质参数对氯胺衰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胺在纯水中存在自衰减现象,氯氨比和初始氯胺质量浓度对其自衰减都有一定影响.管网水中氯胺的衰减速率则明显大于同条件下纯水中氯胺的衰减速率,w(Cl)∶w(N)=4∶1的氯氨比w(Cl)∶w(N)=3∶1的氯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氯胺初始质量浓度是氯胺衰减的重要因素,初始质量浓度越大,氯胺衰减的速率越快;水中有机物和NO2--N质量浓度的增加会提高氯胺衰减速率;温度对氯胺的衰减有明显影响,随温度升高,氯胺在水相中消耗变快;氯胺的衰减属于酸催化反应,pH的降低会增加氯胺的衰减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 氮比 总有机碳浓度 亚硝酸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