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顾世杰 陈云浩 +2 位作者 赵辉 刘炜 易述红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0-194,2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门静脉移植干细胞组)、D组(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组),每组10只,B、C、D组采用Pr...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门静脉移植干细胞组)、D组(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组),每组10只,B、C、D组采用Pringle法建立HIRI模型,其中B组不予进行干细胞移植,C组和D组分别经门静脉、尾静脉移植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标记的HU-MSCs 106个。分别于术前、移植后第1、3、5日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移植后第5日处死各组大鼠,肝脏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及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U-MSCs在各组大鼠肝脏分布情况。结果干细胞移植后C、D组ALT水平较B组降低,且C组ALT水平低于D组(均为P<0.05);C、D组炎症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B组,且与D组相比,C组下降更显著(均为P<0.05)。肝组织HE染色提示B组肝脏损伤最严重,C组肝脏损伤轻于D组。肝组织TUNEL染色结果显示,C、D组的凋亡指数(AI)低于B组,且C组较D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移植后C组与D组均可见CM-DiL标记的HU-MSCs,且C组的HU-MSCs数量高于D组(P<0.05)。结论移植HU-MSCs能减轻HIRI,且门静脉移植效果优于尾静脉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凋亡 酸转 肿瘤坏死因子-α 甲基苯甲酰(cm-dil) 门静脉 示踪
下载PDF
荧光活性染料(CM-Dil)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慧雨 肖苒 杜晓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探讨应用不同浓度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CM-Dil)对hBMSCs增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梯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并促进其...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探讨应用不同浓度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CM-Dil)对hBMSCs增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梯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并促进其分别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应用不同浓度CM-Dil分别标记第3代hBMSCs,观察不同浓度标记下细胞的荧光强度、标记效率、活性和增殖能力。结果:采用Ficoll梯密度离心法获得的hBMSCs,成骨、成脂分化染色阳性。不同浓度CM-Dil(5、10、20、30μmol/L)在30 min内均可成功标记hBMSCs,24 h后观察标记效率均达到98%以上(P>0.05)。直到20μmol/L的标记浓度对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仍没有影响(P>0.05)。结论:CM-Dil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甲基苯甲酰荧光染料(cm-dil) 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