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6
1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2 位作者 王成雨 屈会娟 沈学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施氮水平(202.5、270.0和337.5kghm-2)和不同基追比例的施肥试验,对小麦茎秆结构和细胞壁化学成分及茎秆抗倒指数(CLRI,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 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施氮水平(202.5、270.0和337.5kghm-2)和不同基追比例的施肥试验,对小麦茎秆结构和细胞壁化学成分及茎秆抗倒指数(CLRI,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显著影响小麦茎秆抗倒能力。基部节间长度和含氮量均随施氮水平和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节间充实度、机械强度则表现相反。而细胞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和CLRI则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但随基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CLRI与基部节间粗度、壁厚、充实度及机械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基部节间长度和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LRI可作为小麦抗茎倒伏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运筹模式 抗倒性能 茎秆抗倒指数
下载PDF
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对甘蔗前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媛 莫建文 +1 位作者 吴少维 陈超君 《中国糖料》 2011年第1期20-22,24,共4页
以甘蔗品种ROC25、ROC22和台糖98/0432为供试材料,采取桶栽方法,通过对萌芽率、分蘖率和生长前期的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的调查,探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甘蔗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甘蔗基因型对氮肥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以甘蔗品种ROC25、ROC22和台糖98/0432为供试材料,采取桶栽方法,通过对萌芽率、分蘖率和生长前期的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的调查,探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甘蔗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甘蔗基因型对氮肥的敏感程度不一样,特早熟品种ROC25在施N 225 kg/hm2条件下分蘖率和干物质的积累量最高,施N 150kg/hm2时6—7月份的株高最高;中熟品种ROC22在施N 225kg/hm2的条件下前期各项农艺指标均为最优;中晚熟品种台糖98/0432施N 150 kg/hm2最有利于分蘖,施N 225kg/hm2条件下6—7月份的株高最高;1次施肥不利于甘蔗的萌芽和分蘖,但可促进甘蔗前期有机物的生成;2次施肥能促进甘蔗分蘖;3次施肥对甘蔗中后期的快速生长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施氮量 氮肥运筹模式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一兰 付爱斌 刘唐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5-163,共9页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氮(N)肥运筹模式对双季水稻植株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早稻和晚稻均不施N肥为对照(CK),系统比较研究了早稻施N120.0kg/hm^2+晚稻施N210.0kg/hm^2(N120∶210)、早稻施N150.0kg/hm^2+晚稻施N180.0kg/hm^2(N150∶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氮(N)肥运筹模式对双季水稻植株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早稻和晚稻均不施N肥为对照(CK),系统比较研究了早稻施N120.0kg/hm^2+晚稻施N210.0kg/hm^2(N120∶210)、早稻施N150.0kg/hm^2+晚稻施N180.0kg/hm^2(N150∶180)、早稻施N180.0kg/hm^2+晚稻施N150.0kg/hm^2(N180∶150)、早稻施N210.0kg/hm^2+晚稻施N120.0kg/hm^2(N210∶120)5种N肥运筹模式条件下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下,早、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大小顺序均分别表现为N150∶180>N180∶150>N210∶120>N120∶210>CK和N150∶180>N180∶150>N120∶210>N210∶120>CK;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叶片气孔导度(Gs)分别表现为N210∶120>N180∶150>N150∶180>N120∶210>CK和N120∶210>N150∶180>N180∶150>N210∶120>CK。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千粒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N150∶180处理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849.5,1879.5kg/hm^2。因此,早稻施N150.0kg/hm^2和晚稻施N180.0kg/hm^2的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模式 生理特性 保护性酶 产量
下载PDF
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调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2 位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张一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重穗型品种矮早8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两个中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180~300 kg/hm^2范围内3个梯度氮肥用量和三种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有明显的调... 以重穗型品种矮早8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两个中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180~300 kg/hm^2范围内3个梯度氮肥用量和三种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重穗型品种矮早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的M1处理单产最高,为8319.0 kg/hm^2;中间型品种周麦1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与拔节肥并重的M2处理籽粒单量最高,为9027.0 kg/hm^2。氮肥对中间型品种周麦18产量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单位面积穗数的调控来实现的,对重穗型品种矮早8则主要是通过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调控来实现的。重穗型品种矮早8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用量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高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的处理H1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中间型品种周麦18籽粒蛋白质含量则以中氮水平下基肥与拔节肥并重的M2最高;供试品种的淀粉直/支比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在180~300 kg/hm^2纯氮范围内,根据品种不同穗型特点,采用中氮水平,适当加大追肥比例,重穗型品种矮早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适为3∶5∶2适宜,中间型品种周麦18以中氮水平基肥∶拔节肥为5∶5是实现高产优质同步提高比较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运筹模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北方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史鸿儒 张文忠 +5 位作者 陈佳 王百灵 黄丽丽 韩康顺 高岐 肖丽荣 《中国稻米》 2008年第4期54-57,共4页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对不同氮肥运筹模式的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12.5 kg/667 m2),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正相关显著水平,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正相关但不显著;在高氮水平下(14...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对不同氮肥运筹模式的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12.5 kg/667 m2),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正相关显著水平,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正相关但不显著;在高氮水平下(14.5 kg/667 m2),穗数、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正相关显著水平,但与低氮水平相比,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有所下降。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按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三段五次"、"稳前、攻中、优后"模式产量均显著高于前期集中施用的"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深入分析表明,"三段五次"施氮模式充分发挥了沈农265的穗数优势,特别是在低氮水平下产量优势更为明显;"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则具有高穗内因素(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优势,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明显提高。此外,这两种施氮模式在施氮总量为14.5 kg/667 m2时均实现了超高产量(>11 thm2)。从氮肥利用率上看,"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的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较高,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施氮物质生产力(施氮颖花生产力、施氮物质生产力、施氮表观生产力)低于"三段五次"施氮模式。"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施氮模式由于施氮时期过于集中,氮素流失严重,氮素供需矛盾突出,尽管技术轻简,但由于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因而不适于高产品种的集约强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氮肥运筹模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滨海盐碱稻区水稻氮肥适宜用量及运筹模式研究
6
作者 李波 曲航 +4 位作者 宫亮 金丹丹 于广星 郑文静 孙文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通过在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了不同氮肥用量(0~420 kg/hm^(2))和运筹模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3∶1与4∶3∶3,以下简称6∶3∶1模式与4∶3∶3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 通过在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了不同氮肥用量(0~420 kg/hm^(2))和运筹模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3∶1与4∶3∶3,以下简称6∶3∶1模式与4∶3∶3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调查研究表明,两种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平均茎蘖数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0),同时,6∶3∶1模式下氮肥用量对水稻平均茎蘖数的影响程度高于4∶3∶3模式。通过分析不同施氮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发现了两者符合线性加平台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得到6∶3∶1模式与4∶3∶3模式下的最佳施氮量(EONR)分别为216 kg/hm^(2)(210~235 kg/hm^(2))与316 kg/hm^(2)(300~332 kg/hm^(2)),6∶3∶1模式的EONR比4∶3∶3模式高46.3%。通过考查两种氮肥运筹模式下的氮素利用率指标,发现4∶3∶3模式下各处理氮素利用率(37.2%~40.8%)显著高于6∶3∶1模式(29.9%~34.2%)。通过分析稻米营养与食味品质,在兼顾产量的前提下,再次明确了6∶3∶1模式与4∶3∶3模式下适宜氮肥用量分别为300~332与210~235 kg/hm^(2)。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以及稻米品质3个指标,推荐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210~235 kg/hm^(2),最宜采用的氮肥运筹模式为4∶3∶3。研究结果可以为辽河三角洲盐碱稻区合理施肥与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切实的技术指导,为该地区水稻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滨海盐碱稻区 产量与品质 适宜施氮量 氮肥运筹模式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机插密度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金鑫 林晶晶 +5 位作者 李长亚 郭红 杨力 刘洪进 夏思成 王文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4,共7页
为了明确适合粳稻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机插密度及缓释氮肥、常规氮肥的配施模式,以盐粳15号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置3种氮肥运筹模式,即300 kg/hm^(2)常规氮肥按高产栽培施肥模式分次施用、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180 kg/... 为了明确适合粳稻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机插密度及缓释氮肥、常规氮肥的配施模式,以盐粳15号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置3种氮肥运筹模式,即300 kg/hm^(2)常规氮肥按高产栽培施肥模式分次施用、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设置4种机插密度处理,即在机插行距均为25 cm下,株距分别设为11、13、15、17 cm。机插行距25 cm时,随着株距增加,盐粳15号的茎蘖数、有效穗数降低,穗粒数、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增加,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理论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根据曲线方程计算出盐粳15号高产最适株距为13~14 cm。300 kg/hm^(2)常规氮肥高产施肥模式虽然产量高,但肥料用量多,且稻米食味品质下降;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影响大穗形成,不利于高产;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可以在降低氮肥用量的同时,利于产量提高和品质形成。得出结论,机插行距为25 cm时,株距13~14 cm,种植密度为28.57万~30.77万穴/hm^(2),有利于盐粳15号提高产量;180 kg/hm^(2)缓释氮肥基施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模式,可以在降低总施氮量的条件下,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粳15号 株距 产量 品质 氮肥运筹模式 机插密度
下载PDF
水稻氮肥减量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比例产量效果与集成技术应用
8
作者 吴扣兰 吴爱国 +1 位作者 赵伟 吴琼 《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1144-1151,共8页
在水稻大面积生产高产田氮肥用量基础上减少10%氮肥用量条件下,研究最佳氮肥运筹比例,实现减肥不减产目标。研究表明:最佳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蘖肥:穗肥 = 5:5,笔者同时提出关键配套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氮肥减量 氮肥运筹模式 水稻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小麦高产再高产氮肥运筹模式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友军 付国占 +1 位作者 郭天财 王绍中 《河南科技》 1997年第6期9-9,共1页
小麦高产再高产氮肥运筹模式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李友军付国占郭天财王绍中倒伏、贪青晚熟是高产地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两大历史性难题。一般认为,中后期施氮多或过晚是造成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的主要原因,因此生产上提倡... 小麦高产再高产氮肥运筹模式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李友军付国占郭天财王绍中倒伏、贪青晚熟是高产地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两大历史性难题。一般认为,中后期施氮多或过晚是造成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的主要原因,因此生产上提倡重施底肥和冬前追肥。河南省小麦高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技术 氮肥运筹模式 技术要点
下载PDF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启成 《江西农业》 2016年第5S期25-,共1页
通过对氮肥运筹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进行有效分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降低小麦茎秆倒伏,保证小麦顺利生长,进而有效提升小麦产量。基于此,着重对小麦茎秆抗倒指数CLRI进行分析,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小麦 茎秆 氮肥运筹模式 抗倒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