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9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被引量:2121
1
作者 张福锁 王激清 +4 位作者 张卫峰 崔振岭 马文奇 陈新平 江荣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5-924,共10页
总结了近年来在全国粮食主产区进行的1 333个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目前条件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等,发现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0.4 kg kg-1、8.0 kg... 总结了近年来在全国粮食主产区进行的1 333个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目前条件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等,发现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0.4 kg kg-1、8.0 kg kg-1和9.8 kg kg-1,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8.3%、28.2%和26.1%,远低于国际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呈下降趋势。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高产农田过量施肥,忽视土壤和环境养分的利用,作物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养分损失未能得到有效阻控等。要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就必须从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学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入手,充分利用来自土壤和环境的养分资源,实现根层养分供应与高产作物需求在数量上匹配、时间上同步、空间上一致,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农学效率 氮肥利用率 影响因素 提高途径
下载PDF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 被引量:1081
2
作者 朱兆良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评述了我国有关农田中氮肥的损失及其对策的研究结果。主要涉及农田中氮肥的损失程度、途径和机理;氮肥损失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原则和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确定适宜的施氮量,以及采用深施、水肥综合... 评述了我国有关农田中氮肥的损失及其对策的研究结果。主要涉及农田中氮肥的损失程度、途径和机理;氮肥损失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原则和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确定适宜的施氮量,以及采用深施、水肥综合管理、平衡施肥、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液态分子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氮素损失 损失机制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控释肥料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作用及对水稻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73
3
作者 郑圣先 聂军 +3 位作者 熊金英 肖剑 罗尊长 易国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6,共6页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与水稻吸收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在水稻生育前期高 ,但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渐降低。水稻从 70日型控释肥料中吸收的氮遵循三次曲线 ,因此 70日型控释肥料能够满足水稻本...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与水稻吸收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在水稻生育前期高 ,但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渐降低。水稻从 70日型控释肥料中吸收的氮遵循三次曲线 ,因此 70日型控释肥料能够满足水稻本田生长期对氮的需要。施用控释肥料的水层含氮量极低 ,且无可见的水藻生长 ;而施尿素的水层则尿素N和NH+4 N含量高 ,水藻活动繁茂 ,滞留于水层的肥料氮 5~ 6d内迅速地降至无氮对照水平 ,氨的挥发损失和氮的反硝化损失大。控释肥料氮的利用率高达 72 3% ,比尿素高出 36 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料 水层含氮量 氮肥利用率 增产效率 水稻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对夏玉米养分累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1
4
作者 赵营 同延安 赵护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2-627,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高肥力土壤上施N 125、250、375 kg/hm^2对夏玉米生物量、子粒产量、N、P、K养分累积动态、及氮肥表观利用率、养分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只影响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养分的阶段累积量,而对累积趋势基本...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高肥力土壤上施N 125、250、375 kg/hm^2对夏玉米生物量、子粒产量、N、P、K养分累积动态、及氮肥表观利用率、养分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只影响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养分的阶段累积量,而对累积趋势基本无影响.植株生物量及N、P、K养分累积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且它们的累积趋势相似,都呈“S”型曲线.各处理的子粒产量在7000~7700kg/hm^2之间,只有N250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氮肥表观利用率在10%~18%之间,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降低.施氮可提高子粒中的氮素累积量,而对磷的累积量影响不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在子粒中的比例都降低,磷的转运与氮表现出类似的趋势.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养分转运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该地区夏玉米的推荐施氮量应控制在125 kg/hm^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养分累积 养分转运
下载PDF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2
5
作者 刘学军 赵紫娟 +1 位作者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122-1128,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 ,当施氮量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 时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 1 6 .0 %、1 4 .5 %和1 3.5 % ,表明多达 84 %~ 86 .5 %以上的基肥氮未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 ,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氮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残留于 0~ 1 m土体中 ,当施氮量分别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83.3%、4 6 .0 %和 5 8.8% ,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 0 .5 %、38.9%和 1 9.0 %。由此可见 ,在高肥力土壤上应严格控制基肥氮的用量或不施基肥 ,否则将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施氮肥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188
6
作者 符建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田间试验在日本山形县鹤冈市进行 ,探讨了树脂包膜类控释氮肥基施与尿素、硫铵分次施肥对单季稻的增产效应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吸氮模式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 ,移栽稻以尿素与控释氮肥 (LPS 10 0 )按 1∶1混合基... 田间试验在日本山形县鹤冈市进行 ,探讨了树脂包膜类控释氮肥基施与尿素、硫铵分次施肥对单季稻的增产效应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吸氮模式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 ,移栽稻以尿素与控释氮肥 (LPS 10 0 )按 1∶1混合基施产量最高 ,分别比尿素和硫铵分次施肥增产 2 3 6 %和 9 2 % ;直播稻以LP 10 0基施产量最高 ,分别增产 9 2 %和 4 0 % ;控释肥基施 ,水稻自移栽 (或直播 )至幼穗分化期吸氮量明显高于尿素或硫铵分次施肥。15N示踪研究表明 ,最高分蘖前水稻从尿素和硫铵基肥中吸收的氮素只占基肥氮总吸收量的 33%~ 4 5% ,水稻从基肥中吸收氮素可延续至抽穗期 ,而从LP 10 0中吸氮可持续至收获期。15N示踪法测得的氮素总回收率 ,以尿素处理最高 ,硫铵和LP 10 0接近 ;差减法测得的氮素总回收率以LP 10 0为最高 ,尿素 /LPS 10 0、尿素、硫铵三者接近 ;基肥的氮素回收率以LP 10 0 >硫铵 >尿素。尿素 /LPS 10 0和LP 10 0一次基施 ,氮素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尿素和硫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控释肥 水稻 氮肥利用率 增产效应 同位素示踪
下载PDF
玉米生长量、养分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72
7
作者 宋海星 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6,共6页
在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 ,研究了玉米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 ,随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 ,变化动态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对干物质和养分累积方程求导 ,得到了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 在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 ,研究了玉米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 ,随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 ,变化动态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对干物质和养分累积方程求导 ,得到了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速率。玉米生长期间干物质累积速率前期上升快 ,至高峰后缓慢下降。在氮、磷、钾三要素中 ,氮、钾吸收速率高 ,上升快 ,下降也快 ;磷吸收速率低 ,上升慢 ,下降亦慢。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 ,钾最早 ,氮次之 ,磷最晚 ,但均早于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氮肥利用率与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速率有类似变化趋势 ;氮肥最高瞬时利用率与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灌水明显提高了氮肥累积利用率和瞬时利用率 ;水分和氮素供应虽然增加了养分吸收速率和干物质累积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量 养分吸收量 氮肥利用率 动态变化 玉米 养分吸收速率
下载PDF
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58
8
作者 周江明 赵琳 +4 位作者 董越勇 徐进 边武英 毛杨仓 章秀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81,共8页
针对部分地区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过高及水稻移植密度越来越低的状况,选择2个早稻和2个晚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水平和移植密度互作试验,分析两因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和移植密度对水稻产量有显... 针对部分地区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过高及水稻移植密度越来越低的状况,选择2个早稻和2个晚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水平和移植密度互作试验,分析两因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和移植密度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其互作效应不显著;氮水平、移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其中,低氮水平处理平均氮素利用率比高氮水平增加2.1%5~.6%;高密度的氮素利用率比低密度增加10.1%4~5.7%。说明提高移植密度,减少氮肥用量,既可通过大幅度增加有效穗来实现高产,又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在资源日益短缺、生产成本渐高及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密植少氮应是值得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移植密度在29.33~6.0万穴/hm2的基础上施N 153.11~69.4 kg/hm2、晚稻移植密度在23.13~0.0万穴/hm2的基础上施N 161.51~90.1 kg/hm2氮素是高产高效节氮的合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移植密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露地栽培条件下大白菜氮肥利用率与硝态氮淋溶损失研究 被引量:116
9
作者 刘宏斌 李志宏 +1 位作者 张维理 林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6-291,共6页
以我国北方主要蔬菜作物———大白菜(Brassicapenkinensis)为研究对象,利用渗滤池研究了露地栽培条件下不同供氮水平对氮肥利用率和硝酸盐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折N120kg/hm2)的增产效果显著,不会造成硝态氮向下层土壤剖面淋... 以我国北方主要蔬菜作物———大白菜(Brassicapenkinensis)为研究对象,利用渗滤池研究了露地栽培条件下不同供氮水平对氮肥利用率和硝酸盐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折N120kg/hm2)的增产效果显著,不会造成硝态氮向下层土壤剖面淋溶和增加硝态氮的淋洗损失,有机肥N的利用率达25%。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化学氮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3个化学氮肥用量(375、750和1125kg/hm2)处理下VCR(产投比)值均低于2 0,而且随氮肥用量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呈线性递增;渗滤池1 3m处的硝态氮淋失量分别为16 6、21 0和37 6kg/hm2,呈指数增加;氮肥表观淋失率为2 3%、1 8%和2 6%,氮肥利用率分别为7 %、2 9%和2 6%,氮肥表观气态损失率分别为25 4%、37 5%和40 5%。总的来看,露地大白菜施肥水平偏高,氮肥利用率偏低,环境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淋溶损失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制中氮肥效应模型的选择──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 被引量:100
10
作者 陈新平 周金池 +3 位作者 王兴仁 张福锁 宝德俊 贾晓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6-354,共9页
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对描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对氮肥反应的四个施肥模型(二次型,平方根,二次型+平台,线性+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都较高,且拟合程度和计算的最佳产量均无显著差异... 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对描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对氮肥反应的四个施肥模型(二次型,平方根,二次型+平台,线性+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都较高,且拟合程度和计算的最佳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线性+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大大低于二次型模型,因而经济效益较高.研究还表明,与二次型模型相比,采用线性+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有利于维持土壤无机氮的基本平衡(而不是显著上升!),提高氮肥利用率,并使小麦、玉米茎秆含氮量降低,表现出较佳的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型 土壤残留无机氮 氮肥利用率 禾谷类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被引量:109
11
作者 刘立军 徐伟 +3 位作者 桑大志 刘翠莲 周家麟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7-994,共8页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RTNM和SSNM分别增产-4.4%~7.0%和0.2%-9.3%,氮素产谷率分别提高195.7%~297.0%和169.6%~276.4%。2003—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两村共计20户稻田中进行水稻SSNM试验示范。2年FFP的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仅有2.8~6.7kg稻谷,kgN、33.7%~34.7%和8.4~18.6kg稻谷/kgN;SSNM的施氮量较FFP降低38.7%-41.3%,产量提高2.5%~3.5%,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提高88.3%~117.7%、34.0%-39.5%和46.1%-61.6%。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也取得了类似结果。证明采用SSNM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是可能的。试验也发现,农户稻田SSNM的氮素产谷率和生理氮转化率的数值依然很低。对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6
12
作者 李伟 李絮花 +3 位作者 李海燕 彭强 刘旭凤 唐慎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9-706,共8页
以释放期60d的控释尿素为供试材料,研究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0、10%、30%、50%、100%的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合追施对夏玉米光合性能、灌浆速率、产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普通尿素处理比较,控释掺混处理的... 以释放期60d的控释尿素为供试材料,研究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0、10%、30%、50%、100%的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合追施对夏玉米光合性能、灌浆速率、产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普通尿素处理比较,控释掺混处理的夏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较高,籽粒灌浆启动较快,灌浆活跃期延长。(2)随控释尿素比例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控释掺混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增加2.90%、7.91%、9.48%和5.68%,经济效益依次增加397.34、1077.65、1263.94和611.3元hm2。(3)各控释掺混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依次为8.31、10.55、11.81、12.50和9.46kgkg1,氮肥利用率依次为29.71%、31.83%、38.49%、40.72%和44.63%,两项指标分别比普通尿素处理增加1.15%~4.19%和2.12%~14.92%。(4)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掺混比例为50%时,增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控释掺混氮肥 灌浆速率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2
13
作者 赵营 同延安 赵护兵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硝酸盐淋溶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夏玉米子粒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氮肥利用率在9.2%-22.6%之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硝酸盐淋溶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夏玉米子粒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氮肥利用率在9.2%-22.6%之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可明显提高0-160cm剖面土壤NO3^--N含量,而且随深度的增加NO3^--N含量呈降低趋势,累积峰主要在20—60cm之间。玉米收获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的损失量增加,各施氮处理的硝态氮残留量在121~221kg/hm^2之间,以N250处理的残留量最高,残留率近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子粒产量 氮肥利用率 硝酸盐淋溶 氮平衡
下载PDF
氮肥与移栽密度互作对低产田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4
14
作者 陈海飞 冯洋 +5 位作者 蔡红梅 徐芳森 周卫 刘芳 庞再明 李登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9-1328,共10页
【目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影响着水稻的群体结构和产量,也影响着氮素的利用率。因此,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以确定低产水稻田最佳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组合。【方法】本研究选择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产量水平较低的低产田为对象,以水... 【目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影响着水稻的群体结构和产量,也影响着氮素的利用率。因此,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以确定低产水稻田最佳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组合。【方法】本研究选择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产量水平较低的低产田为对象,以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设置四个施氮水平(0、135、180、225 kg/hm2)与三个移栽密度(12×104、16.5×104、21×104holes/hm2)的田间小区互作试验。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分别调查茎蘖动态、成穗率、灌浆期剑叶叶面积、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地上部干重及收获指数,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处理的产量与相应群体指标间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产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同时测定地上部籽粒与秸秆氮含量,计算氮利用效率。【结果】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低产田水稻产量和相关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1)产量与地上部干物重均随着施氮水平与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在施氮量最高(225 kg/hm2)时,收获指数略有下降;收获指数随着移栽密度提高而降低。2)产量与每平米穗数、灌浆期剑叶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关系密切,用二次方程拟合的曲线相关系数最高,经回归方程计算,理论上当灌浆期剑叶叶面积指数达到1.36,成熟期地上部干重达到24371 kg/hm2,每平米穗数达到338个,平均每穗粒数达到195粒时产量最高。3)随着施氮水平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偏生产力(PFPN)、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和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均降低,尤其是NAE和PFPN降低程度较大;提高移栽密度显著增加NAE、PFPN、NRE,但是NPE无变化。【结论】在施氮较少的情况下,提高移栽密度增产效果明显。移栽密度为21×104holes/hm2和施氮量为180 kg/hm2的组合产量最高,达到8220 kg/hm2,其群体结构指标与利用拟合模型估计的最优指数最为接近,并且有较高的NAE、PFPN、NRE和NPE。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密度 产量 群体结构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9
15
作者 易镇邪 王璞 +3 位作者 申丽霞 张红芳 刘明 戴明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2-778,共7页
在较低施氮量下,研究了3种类型氮肥(普通尿素、包膜尿素和复合肥)不同施用量(0、90和180 kg N/hm2)对夏播玉米郑单958与农大108氮素吸收、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增大,植株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生理... 在较低施氮量下,研究了3种类型氮肥(普通尿素、包膜尿素和复合肥)不同施用量(0、90和180 kg N/hm2)对夏播玉米郑单958与农大108氮素吸收、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增大,植株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与氮肥利用率(NUE)下降。同等施氮量下包膜尿素与复合肥较普通尿素NUE高,郑单958施90 kg N/hm2与农大108施180 kg N/hm2时尤为明显;氮素阶段性累积规律,两品种在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均具有基因型差异。播种至吐丝后21 d氮素累积量太大对夏玉米灌浆中后期氮素累积有一定抑制作用,郑单958表现特别明显;氮收获指数(NHI)具明显基因型差异,郑单958较农大108高近6个百分点。施氮使郑单958 NHI显著降低,农大108变化不明显。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膜尿素与复合肥处理NHI较低,在郑单958施90 kg N/hm2与农大108施180 kg N/hm2时差异达显著水平;叶、茎鞘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叶氮素转运主要在吐丝后21 d至成熟期,茎鞘氮素转运主要在吐丝至吐丝后21 d;肥料氮主要在吐丝前发挥作用,且最主要是在12叶展至吐丝期,施氮与不施氮处理的氮素累积量差异在吐丝前后达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类型 氮素累积 氮素转运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塿土硝态氮分布、累积和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88
16
作者 杨学云 张树兰 +1 位作者 袁新民 同延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8,188,共6页
利用 1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制度下 ,有机 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剖面NO3 N的分布累积和阶段性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剖面中NO3 N的总量与氮肥施用量直接相关 ,而作物对化肥氮的利用率与施肥量呈相反趋势。低... 利用 1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制度下 ,有机 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剖面NO3 N的分布累积和阶段性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剖面中NO3 N的总量与氮肥施用量直接相关 ,而作物对化肥氮的利用率与施肥量呈相反趋势。低氮处理 (75kg/hm2 )及其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NO3 N主要累积在 0~ 10 0cm土层内 ;高氮处理 (12 0kg/km2 )及其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NO3 N在剖面出现 2个累积峰 ,且在 4 0 0cm土层处NO3 N的含量接近或超过 10mg/kg。适宜的氮肥用量、施用有机肥及合理的有机 无机肥料配比是减少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分布 积累 有机肥 化肥 LOU土 氮肥利用率 阶段性移动
下载PDF
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6
17
作者 赵士诚 裴雪霞 +5 位作者 何萍 张秀芝 李科江 周卫 梁国庆 金继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2-497,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N 168 kg/hm2,基肥、大喇叭口肥和吐丝肥为1∶3∶1)处理的产量、植株...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N 168 kg/hm2,基肥、大喇叭口肥和吐丝肥为1∶3∶1)处理的产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没有降低,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氮肥减量后移可使耕层无机氮供应较好地与作物吸收同步,降低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减少氮素的田间表观损失。基于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特征进行氮肥减量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氮素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7
18
作者 徐新朋 周卫 +5 位作者 梁国庆 孙静文 王秀斌 何萍 徐芳森 余喜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3-772,共10页
【目的】高量化肥投入不仅不能使作物产量进一步增加,相反还会造成肥料资源的浪费并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同时导致肥料吸收利用率、农学效率等不断降低。为了明确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的相互作用,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移... 【目的】高量化肥投入不仅不能使作物产量进一步增加,相反还会造成肥料资源的浪费并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同时导致肥料吸收利用率、农学效率等不断降低。为了明确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的相互作用,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双季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设4个施氮水平(N 0、135、180和225 kg/hm2,以N0、N135、N180和N225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hole/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氮收获指数等指标。【结果】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增加移栽密度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的有效穗数、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吸氮量;在高施氮量下,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素吸收利用率(REN)、氮素偏生产力(PFPN)、氮素生理利用率(PEN)、氮素内在养分效率(IEN)和氮素收获指数(NHI)降低;氮素农学效率(AEN)则是先升高后降低,而产量并未增加。与其它处理组合相比,施氮量为180 kg/hm2和39×104hole/hm2密度的组合产量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9823.0和11354.7 kg/hm2,此时早稻和晚稻的氮素吸收率分别为42.4%和47.5%。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产量则不再增加,但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合理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氮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建议在江西双季稻栽培中采用施氮量为N 180 kg/hm2,栽培密度39×104hole/hm2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用量 移栽密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7
19
作者 彭显龙 刘元英 +3 位作者 罗盛国 范立春 宋添星 郭艳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86-2293,共8页
【目的】以寒地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实地氮肥管理的增产机理。【方法】2004和2005年,通过农民习惯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不同SPAD阈值的小区试验,探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积累的影响。... 【目的】以寒地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实地氮肥管理的增产机理。【方法】2004和2005年,通过农民习惯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不同SPAD阈值的小区试验,探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使氮肥总量平均减少了33.8%,水稻成穗率平均提高了12.3%(P<0.05),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1%~27.6%(P<0.05),抽穗期以后水稻干物质增加了4.3%~29.1%,抽穗后干物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产量平均增加了9.8%;抽穗后氮积累量增加了11.8%~55.1%(P<0.05),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8.5%~133.4%(P<0.05)和39.78%~194.26%(P<0.05)。【结论】该技术通过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增加抽穗后LAI,促进干物质和氮积累,增加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干物质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太湖地区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吸收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92
20
作者 李伟波 吴留松 廖海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73,共7页
本文讨论长期高量偏施氮素化肥的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产量、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量(养分量,下同)300kg/ha·yr.,作物增产显著,每公斤氮增产13.5kg粮食,氮素利用率达40.3%,省肥... 本文讨论长期高量偏施氮素化肥的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产量、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量(养分量,下同)300kg/ha·yr.,作物增产显著,每公斤氮增产13.5kg粮食,氮素利用率达40.3%,省肥、经济、合理;施用量达450kg/ha·yr.,作物产量增长甚微;施用量达600kg/ha·yr.,每公斤氮只增产7.29kg粮食,氮肥利用率降至17.2%,水稻茎秆中含氮量大幅度增加,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太湖地区高产稻田目前稻麦产量为10-12t/ha水平时,氮素化肥施用量平均控制在375kg/ha·yr。左右为宜。与大面积生产相比,可节省氮肥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稻田 养分吸收 氮肥利用率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