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红壤丘陵坡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N矿化特征
被引量:
7
1
作者
郝金菊
陈钦华
+3 位作者
周卫军
于乾文
王凯荣
刘鑫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以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应用间歇淋洗培养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模型,求得土壤氮索矿化参数,并探讨了速效氮、氦索矿化势(No)、全氮、有机质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进行好气培养,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
以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应用间歇淋洗培养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模型,求得土壤氮索矿化参数,并探讨了速效氮、氦索矿化势(No)、全氮、有机质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进行好气培养,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试验数据,模拟方程和模拟参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经过8年的不同经营管理,退化利用方式土壤氮的矿化势最低,变动在34.7~39.2mg kg^-1之间,早农利用方式土壤氮矿化势最高,变动在47.8~53.9mg kg^-1之间,园地利用方式(落叶果、常绿果、茶园)的土壤氮素矿化势在46.2~49.5mg kg^-1之间;氮索矿化势、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土壤活性有机质、土壤易氧化有机质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之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索矿化势可以作为红壤丘陵区坡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土壤供氮强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土地利用方式
氮
素矿化势(No)
氮
索
供应
有机质
原文传递
题名
红壤丘陵坡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N矿化特征
被引量:
7
1
作者
郝金菊
陈钦华
周卫军
于乾文
王凯荣
刘鑫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省临澧县农业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407)
湖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基金项目(04YJ10)资助
文摘
以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应用间歇淋洗培养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模型,求得土壤氮索矿化参数,并探讨了速效氮、氦索矿化势(No)、全氮、有机质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进行好气培养,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试验数据,模拟方程和模拟参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经过8年的不同经营管理,退化利用方式土壤氮的矿化势最低,变动在34.7~39.2mg kg^-1之间,早农利用方式土壤氮矿化势最高,变动在47.8~53.9mg kg^-1之间,园地利用方式(落叶果、常绿果、茶园)的土壤氮素矿化势在46.2~49.5mg kg^-1之间;氮索矿化势、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土壤活性有机质、土壤易氧化有机质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之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索矿化势可以作为红壤丘陵区坡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土壤供氮强度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土地利用方式
氮
素矿化势(No)
氮
索
供应
有机质
Keywords
Red soil upland
Use pattern
Nitrogen potential
Nitrogen supplying
Soil organic matter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红壤丘陵坡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N矿化特征
郝金菊
陈钦华
周卫军
于乾文
王凯荣
刘鑫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