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氮肥产品筛选与产量效应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小宾 谭德水 +5 位作者 林海涛 朱国梁 李子双 和爱玲 郭建华 刘兆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863-3875,共13页
【目的】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筛选适宜的控释氮肥类型,为控释氮肥的高效施用以及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3—2016年多点的大田试验,设置对照(CON)、优化施肥处理(OPT)和6种不同类型的控释氮肥(A1、A2、... 【目的】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筛选适宜的控释氮肥类型,为控释氮肥的高效施用以及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3—2016年多点的大田试验,设置对照(CON)、优化施肥处理(OPT)和6种不同类型的控释氮肥(A1、A2、B、C、D和E)处理,研究控释氮肥在不同地区(泰安、驻马店、德州、菏泽和石家庄)的应用效果,从作物养分吸收与土壤养分供应两方面研究和分析不同控释氮肥对小麦的增产效应。【结果】泰安砂姜黑土试验点A2、C、E的氮素释放规律与小麦生长需求较为吻合,且与OPT处理相比,3年平均冬前分蘖、最大分蘖和有效分蘖分别增加5.7%—14.7%、10.9%—22.2%和4.5%—6.0%,产量增加2.6%—4.6%。驻马店砂姜黑土3年平均结果表明,A2、C和E较OPT处理提高了氮肥表观回收率和氮素吸收,分别提高7.7%—11%和4.3%—5.3%。石家庄褐土上的结果发现,控释氮肥A2、D可以实现养分释放与小麦生长需求相同步,相比OPT处理,3年平均氮肥表观回收率、氮素吸收分别提高6.4%—26%、2.8%—12%,产量增加1.7%—5.6%。潮土(德州、菏泽)上的结果表明,与OPT处理相比,A2连续3年均能维持小麦高产;其他控释氮肥处理的应用效果年际间差异较大,随着试验的进行逐年稳定,2015—2016年,A2、C处理使德州和菏泽的小麦分别增产1.4%—8.3%和1.5%—4.8%;综合3年的结果,与OPT处理相比,A2、C具有比较稳定的增产趋势。【结论】控释氮肥的应用效果因土壤类型不同而不同,控释氮肥田间氮素释放与小麦氮素需求相匹配是促进小麦产量增加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土壤类型 氮素需求 养分释放 时空匹配
下载PDF
植物氮素吸收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平 陈举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33-35,共3页
氮是植株生长发育所需求的第一大矿质营养元素,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吸收获得。因此,了解植物吸收氮素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对明确氮素吸收机理,提高氮素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无机态氮(NO-3、NH+4)和小分子... 氮是植株生长发育所需求的第一大矿质营养元素,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吸收获得。因此,了解植物吸收氮素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对明确氮素吸收机理,提高氮素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无机态氮(NO-3、NH+4)和小分子有机态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植物所能吸收利用的主要是NO-3态氮素。该研究介绍了植物对氮素的需求、NO-3吸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这对认识氮素吸收机理、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需求 氮素吸收 硝态氮
下载PDF
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种植系统——饲用玉米氮素通量与氮素平衡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炳武 张新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29-2034,共6页
对成都平原典型代表区饲用玉米(Zea mays)-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植系统(简称CIS系统)内氮素需求、转移、利用、通量与氮素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施氮条件下饲用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分别达26 756.82和317.39k... 对成都平原典型代表区饲用玉米(Zea mays)-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植系统(简称CIS系统)内氮素需求、转移、利用、通量与氮素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施氮条件下饲用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分别达26 756.82和317.39kg·hm-2,与施氮条件下相比差异不显著。施氮改变土壤氮含量,影响了饲用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和根系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但不影响收获期最终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不同处理条件下,饲用玉米生长期内土壤(0-50cm)氮素矿化量(283.34kg·hm-2)和播前土壤矿质氮量(139.58kg·hm-2)是饲用玉米氮素需求主要供给来源,分别占不施氮条件下氮素有效累积(地上植株和根系)的86.53%和42.50%;施氮(纯氮246.30kg·hm-2)条件下,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0.49kg·kg-1、5.95%和5.45%;土壤氮素残留和其它损失是氮素转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氮肥总量的41.60%和51.44%,氮素地表径流、淋溶及其它损失分别是不施氮条件下的13.17倍、16.67%和46.9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需求 氮素转移 氮素损失 氮素累积
下载PDF
红芸豆对氮素的需求规律及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彩霞 黄高鉴 +2 位作者 王永亮 郭军玲 杨治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9-989,共11页
为探明山西省红芸豆的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并明确其适宜施氮量,以‘英国红’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红芸豆干物质和养分的累积与分配特征,并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对红芸豆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在... 为探明山西省红芸豆的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并明确其适宜施氮量,以‘英国红’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红芸豆干物质和养分的累积与分配特征,并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对红芸豆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在山西省中部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基地和西部地区岢岚县曹家沟村进行试验。东阳试验基地设置了4个氮水平(kg×hm^-2)处理,分别为0(N1)、60(N2)、120(N3)和180(N4);岢岚县曹家沟村设置5个氮水平(kg×hm^-2)处理,分别为0(N1)、60(N2)、120(N3)、180(N4)和240(N5)。结果表明,红芸豆在不同氮肥处理间籽粒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籽粒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N3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2359.89 kg×hm^-2和2452.26 kg×hm^-2,产量差异主要来自百粒重;干物质累积随生育进程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两个试验点均表现出N3处理单株籽粒所占总干物质比重最高,分别为49.97%与47.65%;植株氮素累积与分配与干物质累积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两个试验点单株籽粒最高含氮量分别在N4(东阳)和N3(岢岚)处理,分别为每株0.72 g和0.99 g。说明合理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籽粒的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的转运效率,显著提高了红芸豆植株干物质向籽粒中的转移率,增加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山西省中部地区红芸豆推荐氮肥施用量为110.36 kg×hm^-2,西部地区为126.3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芸豆 籽粒产量 施氮量 氮素需求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甜橙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江秋菊 周鑫斌 +1 位作者 石孝均 周永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575-577,580,共4页
综述了甜橙对氮肥的响应、甜橙氮平衡、甜橙氮储存和转运等过程,以加深对甜橙氮肥施用中所涉及过程的理解。成年甜橙树含氮量一般为1~2 kg/株,其中30%~60%集中在1年生部分(叶片和果实),300 kg/(hm2.年)足以保证良好的甜橙产量和橘树... 综述了甜橙对氮肥的响应、甜橙氮平衡、甜橙氮储存和转运等过程,以加深对甜橙氮肥施用中所涉及过程的理解。成年甜橙树含氮量一般为1~2 kg/株,其中30%~60%集中在1年生部分(叶片和果实),300 kg/(hm2.年)足以保证良好的甜橙产量和橘树生长。15N标记施肥试验表明,甜橙最高的氮吸收率出现在坐果期,冬季氮吸收率非常低。春季树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氮较少,老组织中贮藏氮对春天新梢和新叶的生长和开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充足的氮肥供应,在较低的氮肥投入情况下,新梢和新叶的氮大多来自于贮藏氮。土壤有机质和成年树贮藏氮对植株生长点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年的施肥是为了维持甜橙树可持续生长,而不是提高当年的果实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 氮素需求 氮素储藏 氮平衡
下载PDF
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氮素需求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龚红兵 周义文 +7 位作者 曾生元 钱华飞 李闯 刁立平 林添资 景德道 余波 盛生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106,共3页
对6个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进行6水平的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同等肥力水平下,两系组合植株矮,每穗总粒数多,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大;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2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变化,总体上两系组合产量高、耐肥、产量潜力大,要充分... 对6个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进行6水平的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同等肥力水平下,两系组合植株矮,每穗总粒数多,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大;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2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变化,总体上两系组合产量高、耐肥、产量潜力大,要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须投入更多的氮素;三系组合更适合在中、低肥力水平田块种植,适当增施氮素均有利于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 两系 杂交稻 中籼稻 氮素需求
下载PDF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小麦氮肥需求量估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田兴帅 李松阳 +5 位作者 张羽 刘小军 田永超 朱艳 曹卫星 曹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2-1120,共9页
为探究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估测小麦氮素需求量的可行性,基于不同生态区开展的不同品种及氮肥水平的小麦试验,结合小麦临界氮浓度曲线(Nc=4.16W^-0.41),构建了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四个关键生育时期下,小麦氮营养指数(NNI... 为探究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估测小麦氮素需求量的可行性,基于不同生态区开展的不同品种及氮肥水平的小麦试验,结合小麦临界氮浓度曲线(Nc=4.16W^-0.41),构建了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四个关键生育时期下,小麦氮营养指数(NNI)、氮素需求量(NR)及相对产量(RY)三者间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江苏地区,当总施氮量在120~180 kg?hm^-2时,小麦的氮素需求量最接近于0,氮营养指数最接近于1,为最优的氮素施用量。氮营养指数与氮素需求量(NNI-NR)在小麦生长的各关键阶段存在极强的线性关系(R^2=0.93~0.97);相对产量与氮营养指数(RY-NNI)在各生育时期呈现线性加平台关系,在开花期表现最好,R^2=0.86;相对产量与氮素需求量(RY-NR)的拟合关系在抽穗期表现最好,R^2值为0.72。NNI-NR验证结果与建模结果一致,即在各时期均表现良好,其中拔节期相关关系最强;但RY-NNI和RY-NR验证结果显示两模型分别在开花期和抽穗期预测效果表现最佳。综上,所构建的NNI-NR、RY-NNI和RY-NR三种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和稳定性,运用基于临界氮浓度曲线的小麦氮营养指数和确立的相对产量水平,可以较好地估测当季的小麦氮素需求量,并进行小麦田间氮素精确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需求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氮营养指数 相对产量 小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