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9
1
作者
江东国
黄正来
+2 位作者
张文静
马尚宇
樊永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1-1221,共11页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各器官的氮积累量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氮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糖氮比值显著降低。小麦的氮素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叶片最高,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余部位,而小麦的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茎鞘最高,成熟期籽粒较高。在0~270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后,两个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明显增加。继续增加施氮量至360kg·hm-2时,氮素同化酶活性和产量无显著变化,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土壤氮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推荐江淮区域稻茬小麦晚播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m-2偏下限,可兼顾高产及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稻茬小麦
氮素
积累
分配
转运
糖氮比
氮素
同化酶
氮素
利用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茬过晚播扬麦25产量形成与氮素积累利用特征
2
作者
王梦尧
马泉
+6 位作者
陶源
张明伟
丁锦峰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6-874,共9页
为明确过晚播种(较适播期晚30 d左右)对小麦产量及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2018―2020年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栽品种扬麦25为供试材料,在11月1日(适期播)和12月1日(过晚播)条件下设置225×10^(4)株·hm^(-2)和375×10^(4)株...
为明确过晚播种(较适播期晚30 d左右)对小麦产量及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2018―2020年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栽品种扬麦25为供试材料,在11月1日(适期播)和12月1日(过晚播)条件下设置225×10^(4)株·hm^(-2)和375×10^(4)株·hm^(-2)两种种植密度,分析过晚播和适期播小麦产量、氮素积累与分配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适期播相比,过晚播小麦的播种至出苗阶段延长9 d,出苗至成熟阶段缩短36 d,总生育期缩短27 d,单穗重降低。适期播条件下低密度的小麦产量较高;过晚播小麦在低密度下与适期播相比两年平均减产20.37%,过晚播高密度小麦较适期播低密度处理平均减产12.41%。过晚播条件下增加密度有利于小麦产量提升,平均产量达8129.80 kg·hm^(-2)。过晚播小麦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较适播小麦下降,密度增加至375×10^(4)株·hm^(-2)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和分蘖至拔节、开花至成熟期的阶段氮素吸收量,与适播低密度处理相比各时期氮素吸收量虽降低,但花后氮素吸收速率与百分比均显著提高,因此过晚播小麦氮肥吸收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在本研究条件下,11月1日适期播种时,扬麦25采用密度225×10^(4)株·hm^(-2),产量可达9000 kg·hm^(-2)以上,氮肥表观利用率在45%左右;12月1日过晚播种时,采用密度375×10^(4)株·hm^(-2),可以协调产量构成三因素,产量达8000 kg·hm^(-2)以上,氮肥表观利用率在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晚播
稻茬小麦
氮素
积累
分配
转运
产量
氮素
利用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灌水量和时期对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54
3
作者
郑成岩
于振文
+1 位作者
王西芝
武同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4-1332,共9页
在每公顷产9000 kg小麦的高产条件下,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底墒水(W1)、底墒水+拔节水(W2)、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3)、底墒水+开花水(W4)5个灌溉处理,每次灌水60 mm,研究了灌水量和时期对高产小麦氮素积累、...
在每公顷产9000 kg小麦的高产条件下,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底墒水(W1)、底墒水+拔节水(W2)、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3)、底墒水+开花水(W4)5个灌溉处理,每次灌水60 mm,研究了灌水量和时期对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灌水处理(W0)相比较,灌水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子粒氮素积累量和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的转移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开花后营养器官积累的氮素向小麦子粒转移量和转移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W2处理最高。2)随着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回升再降低,在拔节期最低。成熟期,W0处理0—4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灌水处理;随灌水量的增加,100—1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W2处理显著低于W3和W4处理;160—20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3)随灌水量的增加,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产效率先增加后降低,W2处理最高;而氮素利用效率则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W0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2、W3、W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氮素利用、子粒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溶,底墒水和拔节水各灌60 mm的W2为最佳处理,可供生产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和时期
小麦
氮素
积累
、
分配
和
转运
土壤硝态氮含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9
1
作者
江东国
黄正来
张文静
马尚宇
樊永惠
机构
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1-1221,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09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1287)
文摘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各器官的氮积累量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氮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糖氮比值显著降低。小麦的氮素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叶片最高,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余部位,而小麦的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茎鞘最高,成熟期籽粒较高。在0~270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后,两个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明显增加。继续增加施氮量至360kg·hm-2时,氮素同化酶活性和产量无显著变化,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土壤氮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推荐江淮区域稻茬小麦晚播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m-2偏下限,可兼顾高产及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
关键词
晚播稻茬小麦
氮素
积累
分配
转运
糖氮比
氮素
同化酶
氮素
利用率
Keywords
Late sowing of wheat after rice
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C/N ratio
N assimilation enzyme
N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茬过晚播扬麦25产量形成与氮素积累利用特征
2
作者
王梦尧
马泉
陶源
张明伟
丁锦峰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6-874,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107)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20319)
+4 种基金
扬州市优秀青年基金项目(YZ2017098)
江苏省自主创新专项[CX(18)1002]
扬州大学创新基金项目(2019CXJ096)
扬州大学科技创新项目(X20200600)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为明确过晚播种(较适播期晚30 d左右)对小麦产量及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2018―2020年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栽品种扬麦25为供试材料,在11月1日(适期播)和12月1日(过晚播)条件下设置225×10^(4)株·hm^(-2)和375×10^(4)株·hm^(-2)两种种植密度,分析过晚播和适期播小麦产量、氮素积累与分配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适期播相比,过晚播小麦的播种至出苗阶段延长9 d,出苗至成熟阶段缩短36 d,总生育期缩短27 d,单穗重降低。适期播条件下低密度的小麦产量较高;过晚播小麦在低密度下与适期播相比两年平均减产20.37%,过晚播高密度小麦较适期播低密度处理平均减产12.41%。过晚播条件下增加密度有利于小麦产量提升,平均产量达8129.80 kg·hm^(-2)。过晚播小麦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较适播小麦下降,密度增加至375×10^(4)株·hm^(-2)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和分蘖至拔节、开花至成熟期的阶段氮素吸收量,与适播低密度处理相比各时期氮素吸收量虽降低,但花后氮素吸收速率与百分比均显著提高,因此过晚播小麦氮肥吸收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在本研究条件下,11月1日适期播种时,扬麦25采用密度225×10^(4)株·hm^(-2),产量可达9000 kg·hm^(-2)以上,氮肥表观利用率在45%左右;12月1日过晚播种时,采用密度375×10^(4)株·hm^(-2),可以协调产量构成三因素,产量达8000 kg·hm^(-2)以上,氮肥表观利用率在40%左右。
关键词
过晚播
稻茬小麦
氮素
积累
分配
转运
产量
氮素
利用率
Keywords
Extremely-late sowing
Wheat following rice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Yiel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灌水量和时期对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54
3
作者
郑成岩
于振文
王西芝
武同华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4-133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78)
农业部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
文摘
在每公顷产9000 kg小麦的高产条件下,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底墒水(W1)、底墒水+拔节水(W2)、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3)、底墒水+开花水(W4)5个灌溉处理,每次灌水60 mm,研究了灌水量和时期对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灌水处理(W0)相比较,灌水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子粒氮素积累量和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的转移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开花后营养器官积累的氮素向小麦子粒转移量和转移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W2处理最高。2)随着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回升再降低,在拔节期最低。成熟期,W0处理0—4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灌水处理;随灌水量的增加,100—1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W2处理显著低于W3和W4处理;160—20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3)随灌水量的增加,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产效率先增加后降低,W2处理最高;而氮素利用效率则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W0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2、W3、W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氮素利用、子粒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溶,底墒水和拔节水各灌60 mm的W2为最佳处理,可供生产中参考。
关键词
灌水量和时期
小麦
氮素
积累
、
分配
和
转运
土壤硝态氮含量
Keywords
irrigation amount and stage
wheat
nitrogen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ranslocation
soil NO3^--N content
分类号
S512.11.07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江东国
黄正来
张文静
马尚宇
樊永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稻茬过晚播扬麦25产量形成与氮素积累利用特征
王梦尧
马泉
陶源
张明伟
丁锦峰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灌水量和时期对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郑成岩
于振文
王西芝
武同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