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性供氮环境下杉木、马尾松、木荷氮素吸收偏好及其根系觅氮策略 被引量:19
1
作者 闫小莉 胡文佳 +3 位作者 马远帆 霍昱帆 王拓 马祥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林木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H4+-N和NO3--N存在很大的空间异质性,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N素吸收偏好和根系觅N策略。研究亚热带主要针叶树种杉木、马尾松和阔叶树种木荷的N素吸收偏好及异质N环境中的根系形态特征和苗木生长,为揭示3... 【目的】林木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H4+-N和NO3--N存在很大的空间异质性,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N素吸收偏好和根系觅N策略。研究亚热带主要针叶树种杉木、马尾松和阔叶树种木荷的N素吸收偏好及异质N环境中的根系形态特征和苗木生长,为揭示3个树种的N素营养性状遗传特性提供参考,对营造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地N素利用效率和生产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方法】以杉木、马尾松和木荷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研发的异质养分环境根箱培养系统,构建不同N素形态(NH4+-N和NO3--N)和浓度配比的4个供N处理(NH4+∶NO3-为10∶0和0∶10的高异质性、8∶2和2∶8的中异质性、6∶4和4∶6的低异质性、5∶5和5∶5的同质性),分析3个树种根系生长与形态特征、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结果】1)异质性供N处理下,杉木在NO3--N斑块中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均显著大于NH4+-N斑块中的值,而马尾松和木荷则是NH4+-N斑块中的值大于NO3--N斑块中的值;杉木根系平均直径NO3--N斑块中的小于NH4+-N斑块中的值,而马尾松和木荷根系平均直径为NO3--N大于NH4+-N斑块中的值,3个树种根系特征参数在同质供N处理下的2个斑块间无显著差异。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均表现为:同质<低异质<中异质<高异质,高异质性供N处理下根系生物量比其他3个处理分别高7.96%~20.15%、3.47%~19.07%、4.49%~9.08%。2)3个树种苗高、地径、总生物量表现为:低异质>同质>中异质>高异质,生物量在低异质性供N处理下比其他3个处理分别高5.40%~33.67%、7.61%~31.24%和11.32%~36.61%,根冠比在高异质供N处理下相比同质供N处理下的提高58.47%~92.68%。【结论】在同质供N的理想环境中,杉木、马尾松和木荷的根系生长无显著的N素吸收偏好性。但在NO3--N和NH4+-N的异质性供N环境下,杉木偏向于在NO3--N的斑块中生长更多更细长的根系,而马尾松和木荷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形态 氮素吸收偏好 觅氮策略 杉木 马尾松 木荷
下载PDF
林木氮素吸收偏好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小莉 林智熠 +3 位作者 胡文佳 霍昱帆 李震凯 马祥庆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0,共6页
森林土壤中可被林木吸收利用的氮(N)素主要以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形态存在。受全球气候变暖、氮沉降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NH+4和NO-3的分布存在很大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异质性,且NH+4-N和NO-3-N亏缺已成为限制林地生产... 森林土壤中可被林木吸收利用的氮(N)素主要以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形态存在。受全球气候变暖、氮沉降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NH+4和NO-3的分布存在很大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异质性,且NH+4-N和NO-3-N亏缺已成为限制林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在森林土壤N亏缺和N异质分布的逆境中,在林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且这种吸收偏好会随生长环境条件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对于NH+4和NO-3这2种主要形态的偏好选择性已被证明是决定林木生产力、竞争、共存和生态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同树种在N异质分布环境下的N吸收偏好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揭示林木N素营养遗传特性和提高林地N素利用效率的关键。文中从森林土壤中N的主要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林木对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和形成机制、林木N吸收偏好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人工林培育中不同树种的造林配置和合理N素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氮素 氮素吸收偏好 氮素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植物不同氮素形态配比施肥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马道承 庞艳萍 +1 位作者 田湘 王凌晖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4-170,共7页
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如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的吸收存在偏好,不同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发育、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有关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吸收及利用特性的研究结果尚缺乏系统的总结归纳。本文从各类氮素形态的... 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如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的吸收存在偏好,不同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发育、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有关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吸收及利用特性的研究结果尚缺乏系统的总结归纳。本文从各类氮素形态的特点入手,归纳总结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偏好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对不同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植物响应不同氮素形态单施或配施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及利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发现,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喜好存在差异,而植物中关于氮吸收及代谢关键基因的作用及调控网络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生产实践层面,应对硝化抑制剂的合理使用、氮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的深入挖掘及遗传、环境、季节等因素对氮素形态吸收及利用方面进行系统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氮素吸收偏好 植物生长及品质 吸收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