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用不同剂量氮肥对高粱产量、氮素利用特性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媛 王劲松 +2 位作者 董二伟 武爱莲 焦晓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2-350,共9页
本研究于2015—2019年以晋杂34、辽杂27、晋饲2号、晋糯3号和汾酒粱1号为研究对象,设0(N0)、75(N75)、150(N150)、225(N225)、300(N300)、450 kg hm^-2(N450)6个氮素水平,调查其对产量性状、淀粉含量和土壤硝态氮以及氮素利用特性指标... 本研究于2015—2019年以晋杂34、辽杂27、晋饲2号、晋糯3号和汾酒粱1号为研究对象,设0(N0)、75(N75)、150(N150)、225(N225)、300(N300)、450 kg hm^-2(N450)6个氮素水平,调查其对产量性状、淀粉含量和土壤硝态氮以及氮素利用特性指标的影响,以探讨高粱合理的氮素施用方案。结果表明,高粱的产量、穗粒数及植株地上部氮素累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其中以N75处理增幅最大,较N0处理最大增幅分别可达23.68%、48.05%和51.86%;籽粒淀粉含量、5年叠加氮肥利用率、5年叠加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5年叠加表观回收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N75处理下5年叠加氮肥利用率为63.01%,较N150处理提高了76.91%;籽粒淀粉产量则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连续施氮4~5年后,施氮量≥225 kg hm^-2,残留的硝态氮在60~200 cm土层逐年累积,且在0~200 cm土层存在明显的累积峰,硝态氮淋失风险加剧。施氮量75~150 kg hm^-2之间,在满足高粱植株基本生长需求的同时,可以弥补了土壤氮库的消耗,有效降低了土壤硝态氮的淋失,亦有利于高粱产量和籽粒淀粉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施氮水平 氮素利用特性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姜瑛 戚秀秀 +4 位作者 李祥剑 汪强 谭金芳 韩燕来 李培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2-708,共7页
为了解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之间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差异,通过大田试验,分别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河南省18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茎、叶、鞘、穗(开花期)、颖壳和籽粒进行干物质重和氮含量测定,并根据小麦... 为了解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之间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差异,通过大田试验,分别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河南省18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茎、叶、鞘、穗(开花期)、颖壳和籽粒进行干物质重和氮含量测定,并根据小麦的产量、氮素积累量以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划分不同小麦品种的氮效率类型,计算氮素利用特性的相关参数,分析氮素利用特性相关参数与产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品种可划分为氮素高效型(Ⅰ)、氮素中效型(Ⅱ)、氮素低效型(Ⅲ)、氮素超低效型(Ⅳ)4种类型,其品种数量分别占总品种数的5%、50%、40%和5%。在小麦成熟期,Ⅳ型品种的颖壳和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品种,叶、颖壳和籽粒的氮素积累量显著低于其他3类型品种,4种类型品种间茎和叶氮含量及氮素在茎、叶、鞘、颖壳和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差异;Ⅰ类型和Ⅱ类型品种的花前贮存氮素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均显著高于Ⅳ类型品种,Ⅰ类型品种的氮素农艺效率均显著高于Ⅲ和Ⅳ类型品种,氮素偏生产力表现为Ⅰ类型品种>Ⅱ类型品种>Ⅲ类型品种>Ⅳ类型品种,且差异显著。小麦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其他氮素利用相关参数呈现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特性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杰 李青风 +2 位作者 汪灿 张国兵 彭秋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130,共5页
以糯高粱黔高8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素水平,对糯高粱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糯高粱的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增施氮素较不施氮素能够显著提高糯高粱的产... 以糯高粱黔高8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素水平,对糯高粱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糯高粱的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增施氮素较不施氮素能够显著提高糯高粱的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其中以N150处理增幅最大;高氮素处理N300和N450较N150处理的糯高粱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表观回收率、氮素农艺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高氮素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较低,氮肥损失较高。综合考虑,贵州省贵阳地区糯高粱施氮量以稍高于150kgN/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施氮水平 氮素利用特性 物质生产
原文传递
施氮水平对甜高粱硝酸盐含量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渠晖 陈俊峰 +2 位作者 程亮 陆晓燕 沈益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8-176,共9页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9和2010年在华东农区生态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400,500kg N/hm2)对大力士甜高粱硝酸盐积累,粗蛋白含量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地上...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9和2010年在华东农区生态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400,500kg N/hm2)对大力士甜高粱硝酸盐积累,粗蛋白含量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不断降低,相比于叶片,茎秆更有利于硝酸盐的积累。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粗蛋白生产效率(CPPE),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DMPE),干物质生产效率(DMPE)和表观回收率(NARR)逐渐下降,说明施氮量越高,氮素利用越低,损失越大。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FAA的增幅低于CP,施氮量为500kg N/hm2时,CP的平均增幅为6.11%,FAA的平均增幅为2.99%,说明施氮虽然增加了植株CP含量,但优质蛋白质比例下降。施氮提高了甜高粱硝酸盐含量,施氮量大于400kg N/hm2时,甜高粱硝酸盐含量大于0.2%,青饲时易导致家畜硝酸盐中毒。综合考虑,大力士甜高粱在华东农区较为适宜的施氮量为200~300kg N/hm2,既可满足对甜高粱高产优质的需求,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又可减少氮素流失和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施氮水平 硝酸盐积累 氮素利用特性
下载PDF
长期定位条件下氮肥对优质小麦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海坡 张经廷 +4 位作者 姚艳荣 崔永增 郑孟静 崔江慧 贾秀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71-77,共7页
为探讨冀中南地区优质小麦节肥增效的适宜氮肥用量,在2016—2019年3年定位试验基础上,于2019—2021年开展正式试验,以强筋品种师栾02-1、中强筋品种冀麦738、中筋品种济麦22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施氮处理水平0(N0)、60(N60)、120(N120)、1... 为探讨冀中南地区优质小麦节肥增效的适宜氮肥用量,在2016—2019年3年定位试验基础上,于2019—2021年开展正式试验,以强筋品种师栾02-1、中强筋品种冀麦738、中筋品种济麦22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施氮处理水平0(N0)、60(N60)、120(N120)、180(N180)、240(N240)、300(N300)kg/hm2,研究其对优质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特性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且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强筋小麦可以实现优质并高产;品种籽粒产量为济麦22>师栾02-1>冀麦738,产量在N180处理时增幅最大,该处理下氮素积累、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效率相对较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在N240和N30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累积峰在80、100 cm土层,分别为11.1、17.3 mg/kg;可以看出,在高施氮(大于180 kg/hm2)处理下,土壤硝态氮残留明显增加,存在淋溶风险,可见,N180处理时基本维持土壤硝态氮的平衡。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环境效应,施氮量180 kg/hm2左右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施氮水平 氮素利用特性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北方水稻种质资源产量性状与氮素利用特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洪波 代贵金 +2 位作者 张满利 赵越 白宪国 《辽宁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以北方地区代表性水稻种质资源共129份为试材,通过对产量性状与氮素利用特性间的相关分析,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各种质资源氮素利用特性,建立各性状因子与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回归方程,构建鉴定水稻氮素高效利用的综合指标体系。结果表明,... 以北方地区代表性水稻种质资源共129份为试材,通过对产量性状与氮素利用特性间的相关分析,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各种质资源氮素利用特性,建立各性状因子与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回归方程,构建鉴定水稻氮素高效利用的综合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高氮和中氮条件下各产量性状可综合为5个因子,低氮条件下综合为6个因子。在高氮条件下,F2、F5因子与氮吸收力、氮收获指数、氮农学利用率和氮吸收利用效率相关显著,F5因子还与氮生理利用率和氮农学利用率相关显著;在中氮条件下,F1因子与氮吸收力、氮农学利用率和氮吸收利用效率相关显著;F3因子与氮收获指数和氮生理利用率相关显著;在低氮条件下,F1因子与氮吸收力相关显著,F2因子与籽粒含氮率和氮生理利用率相关显著,F4因子与茎叶含氮率和氮收获指数相关显著,F5因子与氮收获指数和氮生理利用率相关显著。建立了相关显著的因子与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氮素利用特性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北方水稻种质资源氮素利用特性分析
7
作者 蒋洪波 代贵金 《北方水稻》 CAS 2011年第2期3-6,共4页
以北方地区代表性水稻种质资源129份为试材,通过对植株、产量性状及氮素含量的调查和测定,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各种质资源氮素利用特性,并进行归类。结果表明,参试种质资源按照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可以分为4大类。第一类包括38个品种,属于... 以北方地区代表性水稻种质资源129份为试材,通过对植株、产量性状及氮素含量的调查和测定,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各种质资源氮素利用特性,并进行归类。结果表明,参试种质资源按照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可以分为4大类。第一类包括38个品种,属于氮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较低,氮吸收力、氮农学利用率和氮吸收利用效率都较高,并且在不同氮肥条件下差异较大的品种类型;第二类27个品种,在中氮条件下籽粒和茎叶含氮率较高、氮收获指数和氮生理利用率较低,高氮和中氮间氮吸收力和氮吸收利用效率差异较小的品种类型。第三类33个品种,在低氮和中氮间籽粒含氮率、氮收获指数、氮生理利用率差异较小的品种类型;第四类31个品种,属于茎叶含氮率、氮农学利用率和氮吸收利用效率较低,籽粒含氮率和氮收获指数较高的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水稻 种质资源 氮素利用特性
下载PDF
辽宁省杂交稻与其亲本氮素利用特性的差异性分析
8
作者 蒋洪波 马秀芳 +4 位作者 沈枫 刘博 唐志强 李小婉 张敏 《辽宁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10-15,共6页
以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6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在产量性状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穗数和产量对氮肥水平的变化最为敏感,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敏感程度较小。在氮素吸收利用特... 以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6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在产量性状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穗数和产量对氮肥水平的变化最为敏感,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敏感程度较小。在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中,氮吸收力最为敏感,氮收获指数和氮农学利用率对氮肥的敏感度较低。和父母本相比,杂交稻的植株含氮量较低,氮吸收力、氮收获指数、氮生理利用率、氮农学利用率和氮吸收利用效率较高,特别是在较低的氮肥水平下表现更为明显。此外,杂交组合及亲本与氮吸收利用有关的氮生理利用率与植株含氮量对氮肥敏感度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从而可以根据中氮水平下亲本的植株含氮量对施氮量增加的反应来推测杂交稻氮生理利用率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与亲本 氮素利用特性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特性 被引量:58
9
作者 霍中洋 李杰 +4 位作者 张洪程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龚金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8-1919,共12页
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为直播〉机插〉手栽,... 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为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为手栽〉机插〉直播,手栽成熟期总吸氮量较机插和直播分别高11.68%和39.03%,机插较直播高24.49%;氮素吸收速率,拔节前为直播〉机插〉手栽,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为手栽〉机插〉直播,手栽和机插拔节至抽穗期的吸收速率最大,直播中熟中粳拔节至抽穗期最大,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粳拔节前最大;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为手栽〉机插〉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素吸收利用率,手栽、机插和直播分别为44.49%、39.00%和31.41%,且手栽和机插为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直播为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同一生育类型常规粳稻大于杂交粳稻;百千克籽粒需氮量,手栽、机插和直播分别为1.959(1.900~2.009)、1.842(1.681~1.914)和1.638(1.540~1.721)kg,常规粳稻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直播,杂交粳稻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均显著,直播稻为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手栽和机插在不同生育类型品种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科学选择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品种类型对实现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水稻 生育类型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下载PDF
利于水稻氮素吸收的绿肥翻压量和施氮水平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滨娟 黄国勤 +1 位作者 陈洪俊 兰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7-1195,共9页
【目的】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具有固定碳素、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等效果,能为后茬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研究为探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和水稻氮素营养性状... 【目的】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具有固定碳素、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等效果,能为后茬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研究为探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和水稻氮素营养性状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在"紫云英–双季稻"耕作制度轮作土壤上,进行田间4×4双因素裂区试验。每小区收获的紫云英全部翻压为100%翻压,设不翻压、翻压30%、60%、100%4个水平;每个翻压水平处理下,设置不施氮肥、施常规氮量(N 150 kg/hm^2)的30%、60%和100%,共16个处理。分别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取水稻植株样品,调查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水稻群体干物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抽穗期以M_(30%)+N0处理最高,M_(60%)+N_(60%)处理次之,对照(M0+N0)最低,此阶段是水稻群体物质积累量全生育期中差异最大的时期,最高的M_(30%)+N_0处理较对照和其他处理平均高79.02%和45.04%,此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为23.19%~44.23%。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积累量均以M_(60%)+N_(60%)处理最高,对照最低,在成熟期M_(60%)+N_(60%)处理群体总干物质重为13.14 t/hm^2,较对照高53.15%。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含氮量和吸氮量处理间不同。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均以M_(60%)+N_(60%)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平均分别高20.71%、14.84%和15.44%;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吸氮量也以M_(60%)+N_(60%)处理最高,对照最低,氮肥与冬种绿肥有显著协同效应。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量及其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分蘖期前、孕穗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均是紫云英翻压60%+施氮60%处理的吸收量高于其他处理,平均分别高29.89%、79.46%和121.1%;而分蘖至孕穗期是M100%+N100%处理达到最大,较其他处理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冬种绿肥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