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村镇排放污水氮、磷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德刚 汤利 +3 位作者 陈永川 朱元元 杨永春 朱贞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45-2250,共6页
城乡结合部地带的生活、生产排放污水已成为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掌握城郊村镇排放污水规律及氮磷特征是区域环境治理的基本条件。本文以主要入滇池河道——大清河下游张家庙汇水区为研究区域,研究分析了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村... 城乡结合部地带的生活、生产排放污水已成为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掌握城郊村镇排放污水规律及氮磷特征是区域环境治理的基本条件。本文以主要入滇池河道——大清河下游张家庙汇水区为研究区域,研究分析了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村镇排放污水规律及其氮磷特征。结果表明,排放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的浓度分别达(136.85±12.64~178.85±22.55)mg·L-1和(12.05±0.74~17.07±3.05)mg·L-1,其中氮主要以颗粒态氮(PN)、氨氮(NH4+-N)和溶解有机氮(DON)为主;磷主要以溶解性正磷酸盐(PO43--P)、颗粒态磷(PP)为主。一天之中排放污水流量和污染物浓度高峰出现在上午、中午和夜晚,低谷出现在清晨和傍晚;一周内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同一月份之中只有溶解态氮(DN)、溶解态磷(DP)浓度各天之间差异显著;不同月份之间污水排放流量、TN、DN、DP浓度差异显著。排放污水流量和污染物浓度变化基本反映了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村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及作息规律,为该类区域污水治理提供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生活污水 氮磷特征 城郊村镇
下载PDF
宁夏灵武水田和旱田浅层地下水水位及氮磷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世荣 王长军 罗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546-22548,共3页
[目的]研究宁夏灵武水田和旱田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及氮磷的变化特征。[方法]于2009~2010年对灵武示范区地下水水位、总氮、总磷等指标进行连续2年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区的旱田和水田的地下水位走势是一致的,地下水位的最高值... [目的]研究宁夏灵武水田和旱田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及氮磷的变化特征。[方法]于2009~2010年对灵武示范区地下水水位、总氮、总磷等指标进行连续2年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区的旱田和水田的地下水位走势是一致的,地下水位的最高值为每年的6、7月份,为30 cm左右,水位最低在每年的2、3月份,为180 cm左右;灌溉季节,水田地下水总氮含量高于旱田,非灌溉季节,水田地下水总氮含量低于旱田;水田和旱田地下水总磷含量年变化趋势是相同的,灌溉期间总磷含量相对较低,非灌溉期间相对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灌溉与氮磷水平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与旱田 地下水位 氮磷特征
下载PDF
凤羽河小流域水质氮磷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付斌 刘宏斌 +6 位作者 胡万里 段宗颜 翟丽梅 鲁耀 段艳涛 陈安强 杜彩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5期34-38,共5页
基于2013年凤羽河流域水质氮磷监测数据,解析流域水质氮磷特征,并分析影响其变化因素。结果表明:凤羽河水质氮磷质量浓度较高出现在3个时段,2月份,TN 0.95 mg/L^2.47 mg/L,以NO_3^--N(55.6%)和DON(32.0%)为主,人类活动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基于2013年凤羽河流域水质氮磷监测数据,解析流域水质氮磷特征,并分析影响其变化因素。结果表明:凤羽河水质氮磷质量浓度较高出现在3个时段,2月份,TN 0.95 mg/L^2.47 mg/L,以NO_3^--N(55.6%)和DON(32.0%)为主,人类活动是影响的主要因素;5—6月,TN 0.77 mg/L^2.47 mg/L,以NO_3^--N(64.3%)为主,TP 0.08 mg/L^0.70 mg/L,以PP(56.4%)和DTP(43.6%)为主,水稻种植和初期降雨是影响的主要因素;7—9月,TN 0.76 mg/L^3.73 mg/L,以NO_3^--N(47.4%)和PN(35.4%)为主,TP 0.07 mg/L^0.97 mg/L,以PP(74.6%)为主,日降雨量是影响的主要因素。治理凤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应分时段、分区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氮磷特征 影响因素 农业面源 小流域 凤羽河
下载PDF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78
4
作者 袁东海 王兆骞 +2 位作者 陈欣 郭新波 张如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8-198,共11页
从红壤小流域坡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氮、磷流失的特征 ,结果表明 :恢复保护性植被的试验区 3,由于其水土流失量最低 ,氮、磷流失量最小。侵蚀严重的试验区 5 ,由于水土流失量最大 ,磷的流失量最大 ,但其... 从红壤小流域坡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氮、磷流失的特征 ,结果表明 :恢复保护性植被的试验区 3,由于其水土流失量最低 ,氮、磷流失量最小。侵蚀严重的试验区 5 ,由于水土流失量最大 ,磷的流失量最大 ,但其有效磷、水溶性磷及氮素流失量低于不注重水土资源保持经营利用的试验区 1、注重水土保持措施的试验区 2和试验区 4。由于采用了水土保持综合农林措施 ,有效地减轻了水土流失 ,试验区 2和试验区 4的土壤氮、磷流失量明显小于试验区 1土壤氮、磷流失量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中水土保持综合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土壤养分流失。2 0 0 0年不同试验区土壤氮、磷的流失主要集中于 5、6及 8月份 ,其流失量占全年氮、磷流失量的 90 %以上 ,这与当地的降雨季节性分配特征有关。土壤氮、磷的坡面流失方式为推移质流失和径流流失 ,磷的流失形态主要为泥砂结合态 ,约占总磷流失量的70 %以上。除试验区 3以外 ,其它试验区泥沙结合态氮素的流失量大于水溶态氮素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小流域 利用方式 氮磷流失特征 坡地利用
下载PDF
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振强 刘春广 乔光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2-85,97,共5页
通过对朱庄水库营养物质监测分析,氮含量比磷含量大几百倍。氮和磷都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水体性质的影响,外界污染源调查,氮污染源远远大于磷污染。水库水体溶解氧较大,pH值呈碱性,硝化作用的结果使水... 通过对朱庄水库营养物质监测分析,氮含量比磷含量大几百倍。氮和磷都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水体性质的影响,外界污染源调查,氮污染源远远大于磷污染。水库水体溶解氧较大,pH值呈碱性,硝化作用的结果使水体中硝酸盐氮累计;同样的条件,导致不溶性磷的积累,大部分沉积于库底。水体富营养化条件是氮磷达到适合的比例,才会导致水华的爆发。该水库水体磷含量低,是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该水库属于磷限制性水库。控制水库上游磷的排入量,可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营养物质 氮磷循环特征 富营养化形成机理 朱庄水库
下载PDF
氮磷施肥对拟南芥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4
6
作者 严正兵 金南瑛 +2 位作者 韩廷申 方精云 韩文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1-557,共7页
研究植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C、N、P元素的分配规律和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理解生长速率调控的内在机制。该研究基于盆栽施肥试验,测定不同N、P供应水平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的生物量和C、N、... 研究植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C、N、P元素的分配规律和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理解生长速率调控的内在机制。该研究基于盆栽施肥试验,测定不同N、P供应水平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的生物量和C、N、P含量,分析拟南芥的限制元素类型、验证生长速率假说、探讨N、P的内稳性差异和C、N、P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主要结果如下:盆栽试验基质中限制元素是P,施N过多可能引起毒害作用;拟南芥的生长符合生长速率假说,即随着叶片N:P和C:P的增加,比生长速率显著减小;叶片P含量存在显著的调整系数(3.5),但叶片N含量与基质N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叶片N和P含量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但不符合N-P3/4关系,施P肥导致表征N、P异速生长关系的幂指数(0.209)显著低于施N肥处理(0.466)。该研究首次基于温室培养实验分析了拟南芥C、N、P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N、P添加的响应,研究结果将为野外研究不同物种、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化学计量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关系 生长速率假说 内稳性 叶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氮磷
原文传递
荒漠草原不同种植年限人工柠条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潘军 宋乃平 +4 位作者 吴旭东 杨新国 陈林 曲文杰 翟德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以荒漠草原不同林龄(9 a,17 a,27 a)人工柠条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深度以及柠条灌丛不同部位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以荒漠草原不同林龄(9 a,17 a,27 a)人工柠条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深度以及柠条灌丛不同部位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柠条灌丛各部位SOC和TN含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具有统计学上的极显著差异(P<0.01);灌丛各部位SOC、TN含量均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灌丛各部位均表现为内部>边缘>外部;随着柠条林龄的增长,灌丛各部位土壤TP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林龄的增长,灌丛各部位土壤C/N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土壤C/P在灌丛内部和边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在灌丛外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N/P在灌丛内部和外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灌丛边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C/P和N/P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P与TP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TN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柠条林在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呈现明显的表聚性,柠条灌丛出现肥岛效应;由于柠条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需加强植被与土壤生态系统N/P化学计量特征,土壤N、P养分限制和植被养分适应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灌丛 种植年限 土壤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余华 钟全林 +4 位作者 程栋梁 张中瑞 徐朝斌 郑文婷 裴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2,共11页
【目的】探明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期为探讨刨花楠天然林人促更新技术、开展其人工造林的适宜栽培环境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方法】以9个种源地天然刨花楠林下幼苗为研究对... 【目的】探明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期为探讨刨花楠天然林人促更新技术、开展其人工造林的适宜栽培环境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方法】以9个种源地天然刨花楠林下幼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各种源地间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利用Pearson法分析其相关性,结合熵权法和冗余分析法选取代表性的环境因子,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拟合模型,并按赤池信息准则选取最佳模型,据此分析环境因子对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P含量、C∶P和N∶P均差异极显著(P<0.01),但C,N含量和C∶N差异不显著;种源间变异系数表现为P含量> C∶P> N∶P> N含量> C∶N> C含量;叶片N含量均与C,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N和C∶P则极显著负相关(P<0.01); P含量与C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C∶N、C∶P和N∶P则极显著负相关(P<0.01); C∶P与C∶N和N∶P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影响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经度、年均气温和1月气温;叶片C,N含量分别与经度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正相关; C∶N与1月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 P含量与经度和年均气温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1月气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 C∶P与经度、年均气温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月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2者受经度影响程度均大于年均气温和1月气温; N∶P与经度、年均气温均显著负相关(P<0.05),受经度影响程度大于年均气温。【结论】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其主要受经度和年均气温影响。在刨花楠天然林人促更新及人工造林的适宜栽培环境选择过程中,考虑不同种源的适应性及种源地环境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地理环境 林下幼苗 种源 刨花楠
下载PDF
合肥科学岛大气氮磷沉降及对巢湖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魏东霞 李璇 +3 位作者 赵禹恒 徐衡 冯慧云 余增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9-1266,共8页
为了探讨大气氮磷沉降与天气和空气质量的关系及对巢湖的影响,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在合肥西北郊科学岛设采集点,对日大气氮磷沉降量进行了连续检测,并获取每日天气与降水量数据以及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分析显示,科学岛检测点2015... 为了探讨大气氮磷沉降与天气和空气质量的关系及对巢湖的影响,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在合肥西北郊科学岛设采集点,对日大气氮磷沉降量进行了连续检测,并获取每日天气与降水量数据以及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分析显示,科学岛检测点2015年全年的大气总氮和总磷沉降通量分别为3 779.40、66.80kg/km2,其中总氮沉降峰值出现在雨量充沛的4—8月,总磷沉降峰值则出现在春季的3—5月;降水日沉降的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全年总沉降量的72.00%和47.72%;非降水日总磷沉降值与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大气主要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相关程度高。推算巢湖受纳的大气总氮、总磷年沉降量分别为3 118.00、55.11t,分别相当于巢湖主要入湖河流年输入氮、磷总量的39.61%、7.69%;结合巢湖的地质特征和区域环境,提出了可有效抵消和削减经大气沉降输入巢湖的氮磷污染量的工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科学岛 氮磷沉降特征 巢湖 工程策略
下载PDF
放牧对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玉祯 刘文亭 +5 位作者 杨晓霞 李彩弟 冯斌 俞旸 张春平 董全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1-1259,共9页
为明确全球尺度下放牧管理措施对草地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水平,本研究选取国内外83篇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了放牧家畜组合(羊单牧、牛单牧和牛羊混牧)和放牧强度... 为明确全球尺度下放牧管理措施对草地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水平,本研究选取国内外83篇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了放牧家畜组合(羊单牧、牛单牧和牛羊混牧)和放牧强度(轻度、中度、重度)对草地生态系统叶片、凋落物、根系,以及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会显著降低叶片和凋落物C含量、C/N、C/P,增加N、P含量及N/P;显著降低根系和土壤C、N含量,C/P和N/P,增加P含量和C/N。叶片、凋落物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对牛、羊单独放牧响应更为明显,而根系、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则对混牧响应更为明显,重度放牧会对草地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产生更大的影响。放牧会降低土壤N含量,增加P含量,表明放牧对草地N、P含量的影响路径不同。进一步研究N、P含量变化对放牧活动不平衡响应机制,将放牧方式、强度的影响纳入草地生态系统预测、管理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方式 放牧强度 草地生态系统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太湖上游流域地表水及污水处理厂尾水氮、磷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涂勇 刘伟京 +1 位作者 张耀辉 张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3,共6页
抽样分析了太湖上游流域地表水、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以及工业园区(印染、化工)集中污水处理厂尾水水样,重点表征了地表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氮、磷污染物的组成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尾水及地表水中的氮污染类别主... 抽样分析了太湖上游流域地表水、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以及工业园区(印染、化工)集中污水处理厂尾水水样,重点表征了地表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氮、磷污染物的组成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尾水及地表水中的氮污染类别主要为亚硝态氮、硝态氮,高浓度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化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尾水中,而磷污染的主要类别为有机磷,其浓度平均占总磷浓度的50%以上。建议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强化生物脱氮效率,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并针对有机氮实施有针对性的预处理手段以提高总氮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氮磷污染特征 有机氮 有机磷
下载PDF
溶解氧对滇池沉积物氮磷释放特征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艳 邓伟明 +2 位作者 何佳 鲁露 邵智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36-41,共6页
研究了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对滇池沉积物氮磷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梯度是滇池沉积物释放氨氮和磷酸盐的主要动力之一,滇池草海由于沉积物-水之间污染浓度差异较小,氨氮和磷酸盐释放速率小于滇池外海区域;好氧状态会抑制氨氮... 研究了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对滇池沉积物氮磷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梯度是滇池沉积物释放氨氮和磷酸盐的主要动力之一,滇池草海由于沉积物-水之间污染浓度差异较小,氨氮和磷酸盐释放速率小于滇池外海区域;好氧状态会抑制氨氮和可溶性正磷酸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溶解氧 沉积物 氮磷释放特征
下载PDF
不同喀斯特土壤类型下常见蕨类植物氮磷养分策略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供给关系
13
作者 庞丽 邹琼丽 +3 位作者 吴霞 李家鑫 张明豪 张红霞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蕨类植物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先锋植物,研究其对瘠薄的喀斯特地区土壤的适应策略,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植物园内地带性黄壤、非地带性石灰土上均有分布的常见蕨类植物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Wil... 蕨类植物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先锋植物,研究其对瘠薄的喀斯特地区土壤的适应策略,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植物园内地带性黄壤、非地带性石灰土上均有分布的常见蕨类植物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Willd.)H.Ito]、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 Burm.)和金粉蕨[Onychium siliculosum(Desv.)C.Chr.]为试验材料,研究2种喀斯特土壤类型下3种常见蕨类植物氮磷养分策略的差异,及其与土壤氮磷养分供给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石灰土上蕨类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草酸和苹果酸,黄壤上为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且石灰土上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总量远高于黄壤;②与黄壤上生长的蕨类植物相比,石灰土上蕨类植物干物质积累量、氮素与磷素吸收量均较高,分别高出2.7倍、30.8%和43.8%;③2种土壤条件下蕨类植物地上部分的氮(N)、磷(P)平均含量均较地下部分高;石灰土上蕨类植物地上部分N/P为13.17,黄壤上为11.35;④2种土壤条件下蕨类植物的氮素吸收量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蕨类植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限制。综上可知,蕨类植物在2种土壤类型上的氮磷养分利用与分配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其在石灰土上生长时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较黄壤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不同土壤类型 蕨类植物 氮磷养分特征 养分适应策略
下载PDF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叶片与土壤氮磷耦合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昌和 余国民 +2 位作者 罗旭辉 蔡超 俞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60%强度间伐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叶片与土壤养分耦合关系,以间伐后5 a和未间伐(对照)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和0<土层深度(d)≤60 cm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叶片与土壤氮磷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为研究60%强度间伐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叶片与土壤养分耦合关系,以间伐后5 a和未间伐(对照)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和0<土层深度(d)≤60 cm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叶片与土壤氮磷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间伐显著降低了0<d≤60 cm土层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对照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下降主要发生在10 cm<d≤20 cm、40 cm<d≤60 cm土层,而间伐杉木林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降低主要发生在10 cm<d≤20 cm土层;对照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在40 cm<d≤60 cm土层最高,而间伐在0<d≤10 cm土层最高。间伐后,杉木叶片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但其比值是对照的2.3倍。对照中,叶片全氮和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叶片全磷和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叶片全氮与全磷质量分数比和土壤碱解氮与速效磷质量分数比均显著正相关,间伐后相关性均不显著。可见,高强度间伐在短期内降低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改变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势,并使叶片与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呈解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耦合关系 间伐 杉木 土壤
下载PDF
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15
作者 刘元玺 吴俊文 +2 位作者 赵志娟 孙建丽 肖建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9,共10页
【目的】了解亚热带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碳(C)、氮(N)、磷(P)含量的四季动态平衡变化,以促进对不同林龄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的理解。【方法】通过比较云南宜良地区云南松幼龄林(15年... 【目的】了解亚热带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碳(C)、氮(N)、磷(P)含量的四季动态平衡变化,以促进对不同林龄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的理解。【方法】通过比较云南宜良地区云南松幼龄林(15年)和中龄林(25年)针叶NSC(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和C、N、P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NSC含量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随四季变化,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可溶性糖/淀粉值先升后降,在8月最高(幼龄林为1.41,中龄林为1.85),1月最低(幼龄林为0.93,中龄林为0.88)。(2)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含量8月最低(幼龄林为389.77 g/kg,中龄林为386.10 g/kg),N含量和P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且在8月份最低,1月份最高。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N、C/P值在8月最高(幼龄林为900.25和2 624.83,中龄林为1 143.65和2 200.80),而N/P值在5月最高(幼龄林为3.38,幼龄林为2.46)。(3)云南松2个林龄林木针叶C、N、P含量与NS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C/N、C/P与NSC含量之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P与NSC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均通过调整其针叶NSC和C、N、P的分配应对四季气候的变化,且2个林龄间分配方式相似。在生长旺盛期(8月),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均通过增加针叶可溶性糖与淀粉之间的转化,来增强云南松针叶的生理活动;但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N、P含量变化在生长旺盛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林龄 森林培育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土壤氮含量对油松针叶碳氮磷计量特征及氮磷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爽 姚建忠 +2 位作者 张芸香 杨屹宇 郭晋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1,共9页
为了解土壤氮含量对油松林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和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随龄级的变化规律,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4个龄级(分别为Ⅱ、Ⅲ、Ⅳ和Ⅴ龄级)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g·... 为了解土壤氮含量对油松林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和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随龄级的变化规律,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4个龄级(分别为Ⅱ、Ⅲ、Ⅳ和Ⅴ龄级)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g·m^(-2)·a^(-1))、N_(1)(5 g·m^(-2)·a^(-1))、N_(2)(10 g·m^(-2)·a^(-1))、N_(3)(15 g·m^(-2)·a^(-1))和N_(4)(20 g·m^(-2)·a^(-1))]的短期氮添加试验。测定了4个龄级对应的5个施氮水平的表层土壤(0~30 cm)氮含量及表层土壤相应的氮含量下成熟针叶和凋落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和分析成熟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以及相应的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各龄级油松针叶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壤氮含量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态变化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509.7~540.5,7.78~12.81和1.97~3.36 g·kg^(-1);碳氮比和碳磷比呈单峰态变化,氮磷比呈直线上升趋势,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变化范围分别为40.99~65.67、157.06~266.28和2.95~5.12。当土壤氮含量一定时,油松针叶全碳含量随龄级增大而升高,全氮含量在Ⅲ龄级达到最高,全磷含量随龄级增大而降低。计量比除碳氮比外,均随龄级增大而升高。Ⅴ龄级油松针叶氮重吸收效率随着土壤氮含量升高表现较为稳定,其余龄级均表现为持续降低趋势;除Ⅲ龄级的油松针叶磷重吸收效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外,其余龄级均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油松针叶氮重吸收效率随着龄级的增大表现为升高的趋势,磷重吸收效率随着龄级的增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受氮限制且影响严重,随着土壤氮含量升高和龄级增大,氮限制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含量 氮磷计量特征 养分重吸收效率 针叶 龄级差异 油松人工林
下载PDF
不同恢复措施对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艳 谢应忠 +1 位作者 甄研 马红彬 《农业科学研究》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新的研究热点和焦点.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措施对优势植物地上部分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不同恢复措施宁夏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对长芒草、阿尔泰狗哇花、冷蒿等优...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新的研究热点和焦点.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措施对优势植物地上部分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不同恢复措施宁夏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对长芒草、阿尔泰狗哇花、冷蒿等优势植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措施对优势植物长芒草地上部分有机C含量影响并不显著(P>0.05),对全N、全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表明恢复措施的不同导致优势植物地上部分N、P分配发生变化;不同恢复措施下,菊科植物对N的敏感度小于禾本科植物对N的敏感度,P素对于菊科植物的影响大于禾本科植物;P对植物的限制性显高于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恢复措施 优势植物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山地农业小流域非点源氮磷输出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丽贤 梁新强 +6 位作者 周柯锦 林丽敏 王知博 华桂芬 王欣煜 王志荣 黄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30-37,共8页
[目的]分析非点源污染物输出特征及来源,为相似农业小流域水质研究以及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参照基础。[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对集水流域划分,监测2014年断面及降雨水质,结合平均浓度法及输出系数法,建立考虑降雨携带输出的流域非点源负荷... [目的]分析非点源污染物输出特征及来源,为相似农业小流域水质研究以及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参照基础。[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对集水流域划分,监测2014年断面及降雨水质,结合平均浓度法及输出系数法,建立考虑降雨携带输出的流域非点源负荷输出系数法计算模型,并进一步采用最优化数学方法对流域内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核算得到耕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的总氮输出系数分别为15.87,6.33,6.27kg/(hm^2·a),0.20kg/(人·a),0.83kg/(头·a),总磷输出系数分别为0.46,0.39,0.67kg/(hm^2·a),0.10kg/(人·a),0.16kg/(头·a)。该研究区域径流中NO_3^--N是氮流失的主要形式,降雨高峰期径流中颗粒态磷流失严重,NH_4^+-N及溶解态磷是该流域雨水中氮磷的主要存在形态。[结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以降雨、林地、农村生活输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降雨输出 系数核算 氮磷流失特征
下载PDF
稻改设施有机蔬菜土壤碳氮磷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权玲 徐灵颖 +1 位作者 赵旭 王世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4-193,共10页
为探讨稻田改为设施蔬菜地后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均衡供应的影响,于2021年收获后采集南京市郊区种植历史为13和18年的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和设施有机菜地耕层(0~15 cm)和犁底层(15~30 cm)土壤,同时采集毗邻稻田作为基准,空间替代时间... 为探讨稻田改为设施蔬菜地后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均衡供应的影响,于2021年收获后采集南京市郊区种植历史为13和18年的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和设施有机菜地耕层(0~15 cm)和犁底层(15~30 cm)土壤,同时采集毗邻稻田作为基准,空间替代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特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田转为设施有机菜地后,除碳库活度指数(AI)外,土壤溶解有机碳(DOC)、活性有机碳(AOC)、碳库指数(CPI)、碳库管理指数(CPMI)均呈“∧”形的先升后降趋势。各处理间耕层土壤MBC无显著差异。设施有机菜地的土壤氮磷钾累积量、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均显著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18年设施有机菜地耕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分别较露天菜地高7.32%、23.22%和18.57%,犁底层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养分计量比间的关系强度存在差异,其中土壤碳氮比受有机碳总量的影响较大,土壤氮磷比受活性有机碳组分的作用更显著,土壤碳磷比同时受到土壤有机碳质量、数量、碳库管理指数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累积的改善作用受时间限制,且在养分平衡供应的调控效果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换 种植模式 长期有机肥施用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五台山亚高山-高山草甸群落多样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龙 秦浩 +3 位作者 牛俊杰 张殷波 史利江 郑元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75-2184,共10页
为了探究连续海拔梯度上亚高山-高山草甸群落多样性、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环境适应策略,以五台山南坡自然分布的亚高山-高山草甸群落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2201~3011 m)设置9个样地,采用相关性分析、偏冗余分析(pRDA)的方法,分析亚... 为了探究连续海拔梯度上亚高山-高山草甸群落多样性、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环境适应策略,以五台山南坡自然分布的亚高山-高山草甸群落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2201~3011 m)设置9个样地,采用相关性分析、偏冗余分析(pRDA)的方法,分析亚高山-高山草甸群落多样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五台山南坡2201~3011 m海拔范围内,亚高山-高山草甸群落的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1、2.15、0.87、0.93.随着海拔的升高,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Pielou指数变化不显著.群落TC、TN、T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61.19、23.32、1.96 mg/g,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19.99、242.17、12.10.与全球尺度和草地生态系统区域尺度的研究相比,该区域草甸群落具有相对稳定的TC含量,以及TN、TP含量高和N∶P低的特点,群落水平下相对较低的N∶P(<14)说明草甸群落植物生长更倾向于受氮元素的限制.随着海拔升高,群落TC含量、C∶N、C∶P沿海拔梯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群落TN、TP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群落N∶P变化不显著.在海拔梯度上,群落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草甸群落对海拔生境的不同适应策略.偏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海拔和土壤因子)分别解释了亚高山-高山草甸群落多样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总变化的70.8%和67.8%,海拔因子的解释贡献率大于土壤因子.研究显示,海拔和土壤因子对五台山亚高山-高山草甸群落多样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海拔因子的影响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样性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海拔梯度 亚高山-高山草甸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