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黄褐土氮磷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胡宏祥 汪玉芳 +4 位作者 陈祝 刘晶 徐启荣 马友华 王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105,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装置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氮磷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淋失液中总氮含量表现为:NS(无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S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SD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量氮磷钾均减20%)... 采用室内模拟装置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氮磷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淋失液中总氮含量表现为:NS(无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S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SD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量氮磷钾均减20%)处理>CK(无秸秆还田、无施肥)处理;土壤淋失液中可溶性磷和总磷含量均表现为:S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NS(无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SD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量氮磷钾均减20%)处理>CK(无秸秆还田、无施肥)处理,并且呈现出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的趋势;经过淋溶后,表层土壤中全氮含量最高的是S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为0.486g/kg,最低的是CK(无秸秆还田、无施肥)处理,为0.440g/kg,全磷含量最高的是NS(无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为0.306g/kg,最低的是CK(无秸秆还田、无施肥)处理,为0.261g/kg;但表层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高的是S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为29.353mg/kg,最低的是CK(无秸秆还田、无施肥)处理,为21.210mg/kg。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减少有利于降低土壤氮磷的淋失,在优化施肥量条件下,黄褐土实行秸秆还田会降低土壤氮素的淋失,但会提高土壤磷素的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化肥 黄褐土 氮磷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蔬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模拟土柱氮磷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东风 王果 +1 位作者 李卫华 邱孝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73,共6页
采用模拟土柱试验方法,通过连续种植2茬蔬菜,研究7种不同施肥模式[即: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双氰胺(基施),化肥+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有机肥(N各半),有机肥(基施)]对蔬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模拟土柱氮、磷... 采用模拟土柱试验方法,通过连续种植2茬蔬菜,研究7种不同施肥模式[即: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双氰胺(基施),化肥+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有机肥(N各半),有机肥(基施)]对蔬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模拟土柱氮、磷随渗漏水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双氰胺(基施)"和"有机肥(基施)"2种施肥模式,不仅能使蔬菜获得较高的产量、硝酸盐含量较低,还能明显减少蔬菜种植期间模拟土柱硝态氮、铵态氮和水溶性总磷随渗漏水淋溶的损失量,从而有效减少菜地土壤的氮、磷对地下水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施肥模式 产量 硝酸盐含量 氮磷
下载PDF
亚热带区稻田土壤氮磷淋失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许晓光 李裕元 +4 位作者 孟岑 焦军霞 石辉 张满意 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999,共9页
土壤氮磷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重要形式。以亚热带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陶土头定位观测法比较研究了施肥对稻田土壤氮(N)磷(P)淋失特征的影响。2010—2011年连续近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施肥会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 土壤氮磷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重要形式。以亚热带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陶土头定位观测法比较研究了施肥对稻田土壤氮(N)磷(P)淋失特征的影响。2010—2011年连续近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施肥会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P的淋失。稻田土壤N的淋失形态有显著差异(P<0.05),水稻生长期(4—10月)淹水条件下淋失形态主要为NH4+-N,而闲田期(10—翌年3月)非淹水条件下则主要为NO3--N。这与土壤通气状况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研究区10—12月(闲田期)稻田P的淋失明显高于其他时期,是稻田土壤P淋失的主要阶段。控制土壤N、P累积是降低稻田土壤N、P淋失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稻田土壤 氮磷 动态特征 陶土头采样法 闲田期淹水条件
下载PDF
玉米生物炭和改性炭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静 付伟章 +2 位作者 葛晓红 郑书联 薄录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10-2820,共11页
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制作生物炭,并用氯化铁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前后生物炭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将生物炭和改性炭制作3 cm厚的物理隔离层,施入土柱50 cm处,通过淋溶实验,研究生物炭改性前后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的影... 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制作生物炭,并用氯化铁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前后生物炭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将生物炭和改性炭制作3 cm厚的物理隔离层,施入土柱50 cm处,通过淋溶实验,研究生物炭改性前后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温度为500℃时,铁炭比为0.7的生物炭和改性炭对氮磷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曲线分析表明:生物炭改性后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增大,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硝态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 mg·g-1和2.414 mg·g-1、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23 mg·g-1和16.062 mg·g-1。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和改性炭处理硝态氮的淋失量分别降低11.2%和31.6%,磷的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33.1%和82.9%,氨氮的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44.3%和68.6%。淋溶试验后对土壤残留养分分析表明,隔离层的添加并不会对0~50 cm土层内NO-3-N、NH+4-N和PO3-4-P含量产生明显影响,同时改性生物炭能有效减少NH+4-N和PO3-4-P向更深土层中迁移,表明土壤中添加改性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无机氮磷的淋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吸附 氮磷 物理隔离层
下载PDF
富营养化河水灌溉对稻田土壤氮磷养分贡献的影响——以太湖地区黄泥土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谢迎新 熊正琴 +2 位作者 赵旭 邢光熹 郭天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618-3625,共8页
以太湖地区主要稻田土壤类型黄泥土为对象,利用当地富营养化河水对回填土柱和植稻原状土渗漏池进行模拟稻田灌溉试验,系统研究了灌溉水对稻田土壤氮磷营养的贡献。在回填土柱灌溉试验中,在试验初期,不同形态的氮素均有较高的淋失量,以... 以太湖地区主要稻田土壤类型黄泥土为对象,利用当地富营养化河水对回填土柱和植稻原状土渗漏池进行模拟稻田灌溉试验,系统研究了灌溉水对稻田土壤氮磷营养的贡献。在回填土柱灌溉试验中,在试验初期,不同形态的氮素均有较高的淋失量,以后逐渐降低,表明初期淋失的氮素主要来自土壤,而不是灌溉河水。在整个水稻生长季,均观测到有可溶性有机氮淋失,表明富营养化河水灌溉条件下可溶性有机氮是稻田土壤主要的氮素淋失形态。在本试验中,磷素的淋失动态与氮素的淋失动态截然相反,淹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均没有土壤磷素淋失,但在淹水灌溉后期有大量的土壤磷素淋失损失,这可能是淹水后期土壤对磷的吸持已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继续固持土壤中多余的磷所致。与回填土柱模拟灌溉淋洗试验相比,在当前供肥条件下,原状土渗漏池试验氮磷淋失量远低于回填土柱试验,而灌溉水对土壤氮磷养分的贡献远高于回填土柱。通过富营养化河水灌溉带入当季稻田的N量达到每公顷56.3 kg,其中有55.8 kg N可被土壤吸持和作物吸收,表明太湖地区稻田土壤对氮磷养分来说是一个环境友好的生态系统。在利用当地富营养化河水进行稻田土壤灌溉时可适量减少肥料施用量、优化氮磷肥料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氮磷 渗漏池 稻田 太湖地区
下载PDF
稻壳炭施用对太湖滨岸灰潮土氮磷淋失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卜晓莉 汪浪浪 +1 位作者 马青林 薛建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16-2222,共7页
探究稻壳炭施用对太湖滨岸灰潮土养分淋失的抑制效应,以及对灰潮土性质的改良作用,为太湖滨岸植被带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16周的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率(0%,1%,2%和5%)稻壳炭与肥料(NH4NO3和KH2PO4)混施后,对太湖滨岸灰潮土氮... 探究稻壳炭施用对太湖滨岸灰潮土养分淋失的抑制效应,以及对灰潮土性质的改良作用,为太湖滨岸植被带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16周的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率(0%,1%,2%和5%)稻壳炭与肥料(NH4NO3和KH2PO4)混施后,对太湖滨岸灰潮土氮磷淋失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稻壳炭施用量的增加,灰潮土土柱渗滤液中铵态氮累积淋失量减少11.7%-26.6%,硝态氮累积淋失量减少32.4%-67.3%。然而,当稻壳炭施用率为2%和5%时,土柱渗滤液中磷酸盐累积淋失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2.1%和54.2%。稻壳炭施用16周后,灰潮土土壤总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和5%施用率下显著增加。同时,添加稻壳炭使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减少,而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稻壳炭添加增强了滨岸灰潮土土壤硝化作用。灰潮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2%和5%的稻壳炭施用率下分别显著增加了22.4%和36.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在5%的稻壳炭施用率下显著增加了48.4%。随着稻壳炭施用量的增加,灰潮土土壤容重减小,而pH值、土壤总孔隙度以及土壤持水能力增加。因此,施用稻壳炭减少了太湖滨岸灰潮土土壤氮素的淋失,但当施用率为2%-5%时,增加了土壤磷素淋失的风险;添加稻壳炭使土壤总氮,有效磷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这将有利于太湖滨岸植被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炭 灰潮土 氮磷 有效磷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模型的太湖流域农田系统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赖晓明 廖凯华 +2 位作者 朱青 吕立刚 徐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91-1498,共8页
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 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前期土壤含水率有关;麦季深层渗漏量小但持续时间长,而稻季单次渗漏量大却持续时间短。模拟时段内铵态氮和可溶解性总磷的淋失主要发生在稻季,淋失量分别为2.62、0.49kg/hm2,分别占稻麦轮作期总淋失量的96.0%、96.0%,而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麦季,淋失量为57.97kg/hm2,占总淋失量的80.2%;无机氮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96.4%。综合看来,硝态氮应作为主要阻控对象,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对地下水及太湖水体的污染风险。此外,氮磷淋失在6、7月份即休耕期和水稻生长早期容易达到峰值,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稻麦轮作 富营养化 氮磷
原文传递
褐土区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特征及其管理措施 被引量:9
8
作者 郭胜利 张树兰 +4 位作者 党廷辉 郭李萍 李丽君 高鹏程 王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75,共13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过量氮磷化肥投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了解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特征是降低地下水污染的基础。基于田间调查、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和田间试验,分析褐土区氮磷的盈余状况,阐明该区农田土壤氮磷的盈余变化、淋溶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过量氮磷化肥投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了解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特征是降低地下水污染的基础。基于田间调查、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和田间试验,分析褐土区氮磷的盈余状况,阐明该区农田土壤氮磷的盈余变化、淋溶特征;评价田间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褐土区关中平原过量施氮的土壤达到83%以上,大量土壤硝态氮已经迁移到100 cm土层以下,15%的水井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超过10 mg·L−1(WHO饮用水标准);80%耕层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已超过20 mg·kg−1,富磷土壤已出现可溶性磷素向耕层以下迁移的现象。氮肥和磷肥的投入量、氮磷吸收量和土壤氮磷残留量之间存在着3个发展阶段:环境友好-资源高效阶段、环境低风险-资源低效阶段和环境有害-资源无效阶段。与当地常规水肥投入量相比,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化肥减量、降低灌溉量、施用生物炭或秸秆还田都可以降低氮磷淋失量;其中化肥减量、降低灌溉可显著降低氮磷的淋失,其次是施用生物炭和秸秆。施用秸秆条件下,阻控硝态氮淋失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提高、土壤硝化势降低或反硝化势升高有关。此外,需要关注褐土区粮果复合系统中土壤氮磷淋溶的环境效应、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溯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区 农田土壤 蔬菜地土壤 氮磷 阻控措施
下载PDF
污水灌溉对稻田土壤氮磷淋失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谢迎新 赵旭 +1 位作者 熊正琴 邢光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6,71,共5页
通过模拟稻田灌溉大型淋洗柱试验,在污染河水灌溉条件下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两种主要类型的稻田土壤——黄泥土和乌珊土的氮磷淋洗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溉淹水初期,不同形态氮素的淋失量均比较高,并达到峰值,以后淋失量逐渐降... 通过模拟稻田灌溉大型淋洗柱试验,在污染河水灌溉条件下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两种主要类型的稻田土壤——黄泥土和乌珊土的氮磷淋洗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溉淹水初期,不同形态氮素的淋失量均比较高,并达到峰值,以后淋失量逐渐降低,说明淹水初期淋失的氮素不是来源于灌溉河水,而是主要来自土壤氮。到淹水后期,NO3--N和NH4+-N淋失量接近零值,但仍能观测到可溶性有机氮淋失现象,这表明可溶性有机氮是污水灌溉稻田土壤主要的氮素淋失形态。而磷素的淋失动态与氮素的淋失动态截然相反,在灌溉淹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均观测不到土壤磷素淋失,但在淹水灌溉的淹水后期,发现土壤磷素有淋溶损失现象,这可能是利用富营养化的河水长期淹水后,土壤对磷的吸持已达到饱和状态,土壤不能继续固持多余的磷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模拟污水灌溉 氮磷
下载PDF
天目湖流域茶园不同施肥水平与方式对茶叶品质和土壤氮磷淋失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志成 朱青 +4 位作者 廖凯华 李恒鹏 赖晓明 李保杰 刘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0,68,共9页
[目的]出于对天目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需要,揭示施肥对茶叶品质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机制,遴选流域内茶园最佳施肥模式,进而为天目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考虑了两种施肥方式(传统复合肥CF和优化缓释肥... [目的]出于对天目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需要,揭示施肥对茶叶品质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机制,遴选流域内茶园最佳施肥模式,进而为天目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考虑了两种施肥方式(传统复合肥CF和优化缓释肥OF),并设置了CF/OF 1(214.73,74.26 kg/hm^(2)),CF/OF_(2)(245.40,84.86 kg/hm^(2)),CF/OF 3(306.75,106.08 kg/hm^(2))和CF/OF_(4)(368.10,127.30 kg/hm^(2))4个氮磷施用水平,以探讨其对天目湖茶园土壤氮磷淋失浓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同等施肥水平下,相较于CF处理,基于OF的茶园土壤溶解性总氮、硝态氮、溶解性总磷和正磷酸盐淋失浓度分别减少40.22%~82.31%,44.86%~62.39%,26.67%~96.36%和20.00%~97.29%;不同施肥水平和方式对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很小(变化范围47.4%~48.7%),但对茶叶酚氨比的影响显著,其中2022年春茶以CF_(4)最低(2.52),其次为CF 1(2.71)和OF 1(2.76)。[结论]综合考虑茶叶品质和土壤氮磷淋失浓度等因素,采用OF 1施肥模式可在确保研究区茶叶品质不降低的条件下有效减少土壤的氮磷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湖流域 茶园 面源污染 缓释肥 氮磷
下载PDF
日光温室番茄绿色生产与氮磷淋失阻控技术
11
作者 刘霄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33期68-69,共2页
番茄是居民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但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氮磷元素淋失现象,影响番茄产量与品质。因此,在日光温室番茄绿色生产中,如何采取相应技术,阻控氮磷淋失至关重要。该文结合当地实际,介绍了日光温室番茄绿色生产与氮磷淋失阻控技术。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绿色生产 氮磷
下载PDF
玉米秸秆炭对土壤中氮、磷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沂希 杨婉俪 +2 位作者 刘慧 陈艳秋 谢尚春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第10期50-54,共5页
探究玉米秸秆炭对土壤中氮、磷淋溶的影响。在450℃下制成的玉米秸秆炭按1%、2%、3%和5%的质量比例与1kg土壤混合制成土柱,进行土柱室内模拟降水淋溶实验,测定淋溶液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以不加生物炭为对照。与对照相比,向土壤... 探究玉米秸秆炭对土壤中氮、磷淋溶的影响。在450℃下制成的玉米秸秆炭按1%、2%、3%和5%的质量比例与1kg土壤混合制成土柱,进行土柱室内模拟降水淋溶实验,测定淋溶液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以不加生物炭为对照。与对照相比,向土壤添加1%、2%、3%和5%生物炭,TN淋溶量分别增加41.79、47.02、51.80、62.77mg,TP淋溶量分别增加0.16、0.69、1.27、3.22mg。将玉米秸秆炭按照1%、2%、3%和5%的质量比例添加到土壤中,氮、磷以及TOC的淋溶损失量随着秸秆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炭 氮磷 土柱
下载PDF
长期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后土壤的氮磷累积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博超 窦广玉 +5 位作者 王雪婷 苑喜男 朱克松 刘刚 王天宁 潘涔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7,共7页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土壤的氮磷累积与分配特征,为指导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科学还田提供依据。【方法】测定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全氮、全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并依据农田中废水施用量计算氮、磷和有机碳的年均投入量。...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土壤的氮磷累积与分配特征,为指导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科学还田提供依据。【方法】测定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全氮、全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并依据农田中废水施用量计算氮、磷和有机碳的年均投入量。采集连续施用8年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地块(还田地块)和未施用废水地块(对照地块)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垂直剖面水解氮、硝态氮、有效磷累积与分配特征及氮磷淋失风险。【结果】还田地块随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年均施入的氮(以N计)、磷(以P 2O 5计)分别高达2823和708 kg/hm^(2),分别是对照地块氮、磷投入量的10.8和4.1倍;还田地块随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年均施入的总有机碳为14.04 t/hm^(2),对照地块未投入有机碳。长期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后,还田地块0~250 cm土层土壤水解氮、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8.9~140.0,37.6~53.0和0.8~35.4 mg/kg,极显著高于对照地块的水解氮(10.8~73.2 mg/kg)、硝态氮(1.82~7.34 mg/kg)及有效磷(0.2~22.2 mg/kg)含量。还田地块和对照地块水解氮含量均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呈近似线性下降趋势;还田地块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对照地块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急剧下降至40~60 cm土层后缓慢下降。相比0~20 cm土层,还田地块200~250 cm土层中水解氮、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降幅分别为65.07%,29.06%和97.74%,对照地块分别为85.24%,75.20%和99.10%。【结论】在宁夏固原气候条件下,长期、大量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后,农田土壤氮、磷淋失风险仍较小,但造成了水、肥资源的严重浪费,应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科学确定废水还田总量,避免造成废水养分浪费及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废水 废水还田 氮磷累积与分配 氮磷 农田土壤
下载PDF
生物炭对黄壤养分含量及氮磷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娴 张兴伟 王震洪 《环境保护前沿》 2017年第6期509-517,共9页
黄壤是贵州省农业生产主要土壤类型,特殊的土地条件与丰富的降雨造成土壤养分淋失,而且会引起水体污染。生物炭可以用来改善土壤环境和控制养分的淋失。然而,生物炭对黄壤中氮磷养分淋失的影响仍不是很清楚。本文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方... 黄壤是贵州省农业生产主要土壤类型,特殊的土地条件与丰富的降雨造成土壤养分淋失,而且会引起水体污染。生物炭可以用来改善土壤环境和控制养分的淋失。然而,生物炭对黄壤中氮磷养分淋失的影响仍不是很清楚。本文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方法,设置添加0 kg/m2 (B0)、2 kg/m2 (B2)、4 kg/m2 (B4)、6 kg/m2 (B6) 4个水平生物炭,研究4个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淋溶液体积、总氮、总磷、 和 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生物炭后,土壤pH、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添加生物炭的处理减少了水分的流失,添加2 kg/m2、4 kg/m2、6 kg/m2三个水平生物炭处理的累计淋溶液体积分别比未添加处理减少了0.3%、1.5%、2.0%;同等施肥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处理与未添加相比,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淋溶液里TP、TN、 、 的累积淋失量,但以2 kg/m2处理降低效果最好。综上,黄壤中添加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和有效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其中有一个最适宜的生物炭添加量实现TP、TN、 、 淋失控制达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黄壤 土壤养分 氮磷
下载PDF
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对大豆—萝卜间作体系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15
作者 张春雪 郑向群 +2 位作者 杨波 朱晓瑞 杨永安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8期138-141,共4页
为探讨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对大豆-萝卜间作体系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设置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共7个处理,对氮磷淋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管理措施中,化肥减量40%+植物篱+稀释200倍罗壳素处理对TN、NO3-淋失控制效果最佳,削减率分别... 为探讨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对大豆-萝卜间作体系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设置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共7个处理,对氮磷淋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管理措施中,化肥减量40%+植物篱+稀释200倍罗壳素处理对TN、NO3-淋失控制效果最佳,削减率分别为56.18%、57.34%;化肥减量40%处理对NH4+、TP淋失控制效果最佳,削减率分别为48.67%、47.85%。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有利于控制大豆-萝卜间作体系的氮磷淋失风险,可为保障地下水安全、实现农业清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萝卜间作 肥料增效剂 植物篱 土壤氮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