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太湖渔业养殖对沉积物营养盐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何肖微 储瑜 +4 位作者 曾巾 赵大勇 陆建明 曹萍 吴庆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562-4569,共8页
湖泊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渔业养殖模式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东太湖的围网养殖模式进行了优化调整.本文通过对比东太湖不同区域(养殖网围内、养殖网围外,蟹草养殖区、混养养殖区、恢复区与对... 湖泊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渔业养殖模式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东太湖的围网养殖模式进行了优化调整.本文通过对比东太湖不同区域(养殖网围内、养殖网围外,蟹草养殖区、混养养殖区、恢复区与对照区),不同时间(1、3、4、8与11月),以及沉积物不同深度(0~1 cm与9~10 cm)的理化指标数据,来分析湖泊水产养殖对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网围内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略高于网围外;与蟹草养殖区相比,混养养殖区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更低,造成的污染更小;恢复区生长和分布大量水生植物,对已污染湖泊的生态恢复有一定的帮助;在水生植物生长的旺季,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最低,说明水生植物能有效控制沉积物中的氮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渔业养殖 沉积物 理化指标 氮磷富集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和营养水平对洱海浮游植物的长期影响(1980-2009年)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功果 倪乐意 +3 位作者 曹特 张敏 谢平 徐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2,共4页
气候变暖下湖泊富营养化进程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1980-2009年期间洱海富营养化进程研究发现,水体总磷、总氮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气温、水体总磷和总氮均能显著促进浮游植物增长.统计分析表明,气温对浮游植物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受水... 气候变暖下湖泊富营养化进程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1980-2009年期间洱海富营养化进程研究发现,水体总磷、总氮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气温、水体总磷和总氮均能显著促进浮游植物增长.统计分析表明,气温对浮游植物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受水体总氮、总磷的影响;水体总磷对浮游植物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受气温的影响,受水体总氮的影响;水体总氮对浮游植物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受气温和水体总磷的单独影响,受它们共同的影响.因此,气候变暖与营养水平的增加共同促进了洱海的富营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气候变暖 氮磷富集 洱海
下载PDF
滇池流域农田生态沟渠杂草氮磷富集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明珠 夏体渊 +1 位作者 李立池 达良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7-163,共7页
通过研究滇池柴河流域不同时期农田近自然生态沟渠杂草对农田径流水及土壤有效氮磷的富集效应和测算杂草生物量及植株氮磷比值等,进行杂草去除氮、磷效果测算及物种去除氮、磷效果量化,以期为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 通过研究滇池柴河流域不同时期农田近自然生态沟渠杂草对农田径流水及土壤有效氮磷的富集效应和测算杂草生物量及植株氮磷比值等,进行杂草去除氮、磷效果测算及物种去除氮、磷效果量化,以期为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在不同时期,各杂草种间氮磷富集差异较大;②近自然杂草植株体对氮磷的富集主要表现为氮限制类型(N∶P<14);③农田生态沟渠近自然杂草生物量与氮磷养分吸收呈正相关关系,全年流域氮、磷富集总量为(37.86±9.9)kg/hm2和(4.27±1.19)kg/hm2,远远小于滇池流域氮最大流失量113.16 kg/hm2和磷最大流失量10.1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近自然杂草 生态沟渠 氮磷富集
下载PDF
不同浓度脱水剂处理对凤眼莲脱水效果及氮磷元素的影响
4
作者 马成昊 姜胜行 +4 位作者 李博文 李晓瑞 张龙 杨碧楠 明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9-46,共8页
将一种新型脱水剂应用于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脱水,并用自动进样器和iCAP76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别通过定氮蒸馏法和微波消解法来测量凤眼莲样品鲜重以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凤眼莲样品经脱水剂以30μL∙m^(-2)用量处... 将一种新型脱水剂应用于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脱水,并用自动进样器和iCAP76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别通过定氮蒸馏法和微波消解法来测量凤眼莲样品鲜重以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凤眼莲样品经脱水剂以30μL∙m^(-2)用量处理过后,在4~6 d后便可出现明显的叶片枯黄、茎秆萎蔫等症状,其鲜重在脱水12 d后下降了约50%.而凤眼莲样品经脱水剂以60μL∙m^(-2)和120μL∙m^(-2)用量处理12 d后,其氮和磷的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这说明用该脱水剂处理凤眼莲不会给外部环境带来氮磷富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脱水剂 氮磷富集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下载PDF
福寿螺对草鱼粪便再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欧芳 吴迪 +2 位作者 尹敏 王志坚 金丽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探究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能否有效利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摄食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后产生的粪便,该研究对草鱼粪便、水葫芦饵料处理组福寿螺的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力、氮磷富集量等进行比较分析。... 为探究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能否有效利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摄食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后产生的粪便,该研究对草鱼粪便、水葫芦饵料处理组福寿螺的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力、氮磷富集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两组福寿螺体质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水葫芦组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R)均极显著高于草鱼粪便组(P<0.01);成活率(SR)无显著差异(P>0.05);2)两组福寿螺软体部的体组成差异不显著(P>0.05);3)水葫芦组的胃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草鱼粪便组(P<0.05),纤维素酶、脂肪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4)两组福寿螺均能有效富集氮(N)、磷(P)元素,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福寿螺摄食草鱼粪便不仅能满足螺本身的基本生长需求,还能间接减轻水体中的N、P负荷,表明在已有的“水体-水葫芦-草鱼”养殖模式中,可利用福寿螺解决草鱼粪便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草鱼粪便 水葫芦 生长 消化酶 氮磷富集
下载PDF
应用CNMM-DNDC模拟小流域土壤水力侵蚀和颗粒态碳氮磷迁移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思琪 李勇 +5 位作者 张伟 郑循华 胡鹏程 范继辉 汪涛 朱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11-1521,共11页
水力侵蚀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由此导致的土壤和生源要素流失会引起土壤质量下降、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水文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水力侵蚀过程的优化,对定量评估水力侵蚀强度并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 水力侵蚀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由此导致的土壤和生源要素流失会引起土壤质量下降、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水文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水力侵蚀过程的优化,对定量评估水力侵蚀强度并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土壤水力侵蚀物理模型ROSE为基础,在分布式流域水碳氮耦合模型CNMM-DNDC中拓展了土壤水力侵蚀流失和颗粒态碳氮磷元素富集模块。以川中丘陵区盐亭截流紫色土农林复合小流域(简称“截流小流域”)为例,开展了地块尺度验证和小流域尺度的土壤水力侵蚀和颗粒态碳氮磷流失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应用。结果表明:增加了土壤水力侵蚀和颗粒态碳氮磷富集模块的CNMM-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截流小流域玉米-小麦轮作径流小区产沙量和颗粒态氮流失量的季节动态特征,模型验证阶段模拟值和观测值均表现出显著线性拟合关系(R^(2)分别为0.83和0.85),改进的CNMM-DNDC模型能够用于模拟评估流域水土流失和颗粒态碳氮磷流失强度空间分布。截流小流域由地表径流引起的土壤水力侵蚀、颗粒态碳氮磷流失强度与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密切相关,其中坡耕地和居民区土壤水力侵蚀最严重,同时也是截流小流域颗粒态碳氮磷流失的主要来源。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2004—2006年截流小流域栅格尺度土壤侵蚀模数均值分别为400 t∙km^(−2)∙a^(−1)、701 t∙km^(−2)∙a^(−1)和1550 t∙km^(−2)∙a^(−1),属于轻度水力侵蚀区域。2004—2006年截流小流域由水力侵蚀引起的颗粒态碳年总流失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3.9 kg(C)∙hm^(−2)∙a^(−1)、107.2 kg(C)∙hm^(−2)∙a^(−1)和200.2 kg(C)∙hm^(−2)∙a^(−1),同期颗粒态氮年总流失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3 kg(N)∙hm^(−2)∙a^(−1)、10.5 kg(N)∙hm^(−2)∙a^(−1)和19.5 kg(N)∙hm^(−2)∙a^(−1),颗粒态磷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流域模型 土壤水力侵蚀 氮磷元素富集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