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猝灭-恢复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抗坏血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琪 李超 张召香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65-1369,共5页
制备了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并将其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基于NSGQDs良好的电化学发光(ECL)特性,以其为探针,进一步将铜-金属有机框架(Cu-MOF)修饰于该电极表面,构建了猝灭-恢复型ECL传感器用于抗坏血酸的高灵敏检测。由于NSGQDs... 制备了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并将其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基于NSGQDs良好的电化学发光(ECL)特性,以其为探针,进一步将铜-金属有机框架(Cu-MOF)修饰于该电极表面,构建了猝灭-恢复型ECL传感器用于抗坏血酸的高灵敏检测。由于NSGQDs表面存在大量氨基,当Cu-MOF存在时,NSGQDs的ECL信号猝灭;加入抗坏血酸后,Cu-MOF从NSGQDs表面自动脱落,NSGQDs的ECL信号得以恢复。NSGQDs的ECL信号恢复值与抗坏血酸浓度在0.1~40μ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2 nmol/L。该法已用于血样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人血液中抗坏血酸24 h的药代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量子 铜-金属有机框架 电化学发光 抗坏血酸
原文传递
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及在孔雀石绿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邱競瑶 何岗 +2 位作者 白文凤 金丽 张建坡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95,共7页
为了研发一种新型可用于定量分析水溶液中孔雀石绿的荧光量子点,合成了氮硫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纳米粒子含有C、O、N、S等元素,粒径为2-8 nm,当激发波长为370... 为了研发一种新型可用于定量分析水溶液中孔雀石绿的荧光量子点,合成了氮硫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纳米粒子含有C、O、N、S等元素,粒径为2-8 nm,当激发波长为370 nm时,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49 nm,具有良好的荧光发射性能。进一步将孔雀石绿加入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中,孔雀石绿会引起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强度明显的降低,并且孔雀石绿浓度与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的改变(F_(0)/F)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定量分析孔雀石绿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最低线性范围为8.22-13.70 nmol/L,最低检出限为4.83 nmol/L(1.76 ng/mL)。研究发现,加入孔雀石绿后,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说明二者之间形成了复合物;变温试验回归线的斜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是因为孔雀石绿与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复合物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结合荧光衰减曲线和动力学计算可知,孔雀石绿所引起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的降低为静态猝灭过程。实际样品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可用于水溶液中孔雀石绿的定量现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量子 荧光猝灭 孔雀石绿
下载PDF
基于场放大进样和石墨烯量子点双重富集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三聚氰胺和双氰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超 王琪 张召香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9-295,共7页
通过热解法制备了硫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S-GQDs),同石墨烯量子点(GQDs)相比,S原子的引入有效改善了GQDs的表面状态和化学特性、增强其对正电荷的捕获能力,使其更易与阳离子相互作用。以S-GQDs为载体,结合电堆积富集技术,发展了一种基于... 通过热解法制备了硫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S-GQDs),同石墨烯量子点(GQDs)相比,S原子的引入有效改善了GQDs的表面状态和化学特性、增强其对正电荷的捕获能力,使其更易与阳离子相互作用。以S-GQDs为载体,结合电堆积富集技术,发展了一种基于场放大进样(FASI)和S-GQDs放大的双重富集毛细管电泳(CE)分离检测三聚氰胺和双氰胺的方法。三聚氰胺和双氰胺在酸性介质中带正电荷,电动进样时快速迁移到毛细管入口端进行FASI预富集;同时带负电荷的S-GQDs向阳极端迁移,在样品与缓冲溶液的界面处通过静电作用吸附样品离子,S-GQDs作为载体使检测信号进一步放大。实验考察了缓冲溶液中S-GQDs的体积分数、缓冲溶液的组成及pH、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富集分离效果的影响。当缓冲溶液的pH为4.6时,进样时间可延长至450 s。同常规电动进样(10 kV×10 s)相比,采用FASI与S-GQDs双重放大技术可使检测灵敏度提高1.6×10^(5)倍。该方法对三聚氰胺和双氰胺检测的线性范围是1.0×10^(-14)~1.0×10^(-8)mol/L,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2.6×10^(-15)和5.7×10^(-15)mol/L。实现了对盐酸二甲双胍中三聚氰胺和双氰胺的高灵敏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5.9%~102.4%和92.0%~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分离检测不同盐酸二甲双胍制剂中的三聚氰胺和双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量子 毛细管电泳 三聚氰胺 双氰胺
下载PDF
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葡萄酒中铜离子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邱競瑶 何岗 +3 位作者 李欣 白文凤 金丽 张建坡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4,32,共5页
铜是哺乳动物所需营养中的微量元素,每天摄入1.5~2.0 mg铜是必不可少的.但过量的摄入铜对人体会产生毒性,而且测定血清和尿液中的铜水平对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立铜的定量分析方法尤为重要.基于Cu^(2+)对氮硫掺杂石... 铜是哺乳动物所需营养中的微量元素,每天摄入1.5~2.0 mg铜是必不可少的.但过量的摄入铜对人体会产生毒性,而且测定血清和尿液中的铜水平对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立铜的定量分析方法尤为重要.基于Cu^(2+)对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快速、高灵敏检测Cu^(2+)的方法,结果表明检测范围具有可调性,最低检出限为2.708 nmol·L^(-1).并通过变温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探究了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掺杂石墨量子 荧光猝灭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氯化锰与氮硫掺石墨烯量子点的相互作用研究
5
作者 邱競瑶 何岗 +3 位作者 李晗 白文凤 金丽 张建坡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2期14-16,共3页
锰在维持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负责血糖水平和细胞能量管理、生殖功能、消化功能和骨骼生长。但同时过量的锰会对人产生不可逆的后果,如锰中毒、帕金森综合征。通过探究氯化锰与氮硫掺石墨烯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锰在维持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负责血糖水平和细胞能量管理、生殖功能、消化功能和骨骼生长。但同时过量的锰会对人产生不可逆的后果,如锰中毒、帕金森综合征。通过探究氯化锰与氮硫掺石墨烯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氯化锰浓度与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变化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到3.042μmol/L。并通过变温实验和热力学计算对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氯化锰所引起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的降低为动态猝灭过程,且为自发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量子 氯化锰 定量分析 机理讨论
下载PDF
基于氮硫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及检测铜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琪 李超 张召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7-1202,共6页
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低毒性、易于表面功能化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与未掺杂的GQDs相比,其电化学发光(ECL)信号得到极大增强。在外电压作用... 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低毒性、易于表面功能化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氮硫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与未掺杂的GQDs相比,其电化学发光(ECL)信号得到极大增强。在外电压作用下,N,S-GQDs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光能。加入Cu^(2+)后,Cu^(2+)与N,S-GQDs发生络合作用,使可被激发的N,S-GQDs减少,ECL信号降低,Cu^(2+)浓度越大,ECL降低程度越大。利用Cu^(2+)对N,S-GQDs ECL信号的降低作用,以壳聚糖为连接剂,构建了用于检测铜离子的新型N,S-GQDs ECL传感器。考察了缓冲溶液种类与pH值,共反应剂S_(2)O_(8)^(2-)浓度对ECL信号强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60 mmol/L pH 7.5 Tris-HCl,50 mmol/L S_(2)O_(8)^(2-)),Cu^(2+)的线性范围为0.01~35μmol/L,检出限为1.7 nmol/L。方法可实现对工业废水中铜离子的快速、灵敏、选择性检测。该研究为实际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做了铺垫,拓宽了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发光传感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量子(N S-GQDs) 电化学发光(ECL) 铜离子 检测
下载PDF
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冬辉 樊洁心 王晓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549,共5页
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绿色、经济的新型碳质纳米材料在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源利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作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出尺寸均匀、高荧光的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 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绿色、经济的新型碳质纳米材料在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源利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作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出尺寸均匀、高荧光的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对N-GQDs的晶型结构、微观形貌、表面官能团分布和光物理性能进行表征。通过MTT法对N-GQDs的毒性进行检测,又通过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考察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N-GQDs尺寸均匀、荧光强度高且毒性低。由于N原子的成功掺杂,N-GQDs作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MB进行光催化降解比MB的自身降解更快,在短时间内(120 min)降解率可以达到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石墨量子 荧光特性 光催化降解 微观结构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Bi5O7I composites for accelerated charge separation an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被引量:4
8
作者 Kai Li Mengxia Ji +3 位作者 Rong Chen Qi Jiang Jiexiang Xia Huami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0-1239,共10页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modified Bi5O7 I(NPG/Bi5O7 I)nanorods were fabricated via a simple solvothermal method.The morphology,structure,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as-prepared samples w...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modified Bi5O7 I(NPG/Bi5O7 I)nanorods were fabricated via a simple solvothermal method.The morphology,structure,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as-prepared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and diffus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was estimated by degrading the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tetracycline and enrofloxacin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The photodegradation activity of Bi5O7 I improved after its surface was modified with NPGs,which was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photogenerated charge transport rate and a decrease in the electron-hole pair recombination efficiency.From the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a,XPS valence band data,and free radical trapping experiment results,the main active substances involved in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process were determined to be photogenerated holes and superoxide radicals.A possibl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mechanism for NPG/Bi5O7 I nanorods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5O7I N P co-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PHOTOCATALYSIS Ionic liquid Charge separation
下载PDF
B,N,S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对Fe3+和H2PO4-的荧光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喻照川 马文辉 +4 位作者 吴涛 问婧 张永 王丽艳 初红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86-2293,共8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可在纯水体系中连续"OFF-ON-OFF"荧光识别Fe^3+和H2PO4^-的B,N,S共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探针材料(BNS-GQDs),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NS-GQDs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nm,具有类似石墨烯的结...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可在纯水体系中连续"OFF-ON-OFF"荧光识别Fe^3+和H2PO4^-的B,N,S共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探针材料(BNS-GQDs),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NS-GQDs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nm,具有类似石墨烯的结构,且成功掺杂了B,N,S原子.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其在纯水体系中可以实现对Fe^3+的荧光猝灭识别;同时,BNS-GQDs+Fe^3+体系能够专一性地荧光增强识别H2PO4^-.识别机理研究表明,BNS-GQDs可与Fe^3+通过静电作用形成配合物并向Fe^3+转移电子,从而引起荧光猝灭;H2PO4^-可从上述配合物中置换出Fe^3+,引起体系荧光恢复.BNS-GQDs识别Fe3+和H2PO4-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可应用于Hela细胞和实际水样中Fe^3+和H2PO4^-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N S共掺杂石墨量子 荧光探针 FE^3+ H2PO4^- 细胞成像
下载PDF
异原子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秋虹 林丽萍 +1 位作者 赵婷婷 陈曦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23-1530,共8页
发光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的良好理化性能引起许多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但其荧光量子产率不高、活性位点相对较少、选择性较差等缺陷限制了它在分析传感领域的应用。异原子掺杂GQD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发光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的良好理化性能引起许多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但其荧光量子产率不高、活性位点相对较少、选择性较差等缺陷限制了它在分析传感领域的应用。异原子掺杂GQD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异原子掺杂GQDs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和应用情况,并对异原子掺杂GQDs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原子掺杂石墨量子 制备方法 理化性质 应用
原文传递
掺氮石墨烯量子点复合钼酸铋降解水中四环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杰 莫创荣 +4 位作者 许雪棠 龙菲妃 黄俊霖 任晓芳 庞瑞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4-668,共5页
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复合钼酸铋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氙灯照射下,考察了催化剂的投加量、四环素浓度、溶液初始pH对掺氮石墨烯量子点复合钼酸... 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复合钼酸铋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氙灯照射下,考察了催化剂的投加量、四环素浓度、溶液初始pH对掺氮石墨烯量子点复合钼酸铋对四环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四环素浓度为15 mg/L,pH为7.4,暗反应60 min,光反应120 min后,四环素的降解率为93%。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复合钼酸铋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铋 掺杂石墨量子 光催化 四环素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与Fe^(3+)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影 刘芳同 +1 位作者 张棵实 金丽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23-26,53,共5页
通过柠檬酸高温裂解法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并基于Fe^(3+)对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Fe^(3+)的方法.研究发现,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的降低(F_0/F)与Fe^(3+)的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 通过柠檬酸高温裂解法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并基于Fe^(3+)对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Fe^(3+)的方法.研究发现,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的降低(F_0/F)与Fe^(3+)的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8 5~0.536 5 mmol/L,最低检出限为1.73 nmol/L.同时讨论了pH值、温度以及时间对荧光猝灭体系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并采用变温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探讨了荧光猝灭机理,表明二者之间是放热自发的动态猝灭过程,并实现了对食品中Fe^(3+)的检测,为建立新型荧光传感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掺杂石墨量子 荧光猝灭 定量分析
下载PDF
Ti^(3+)-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降解双酚A的研究
13
作者 廖范武 唐新德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通过两步水热法合成了Ti^(3+)自掺杂TiO_(2)负载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研究了其可见光降解双酚A溶液的性... 通过两步水热法合成了Ti^(3+)自掺杂TiO_(2)负载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研究了其可见光降解双酚A溶液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30 min时,Ti^(3+)-TiO_(2)@NGQDs复合光催化剂对双酚A的降解率高达91.9%,其降解双酚A的表观速率常数(k)分别是纯TiO_(2)和Ti^(3+)-TiO_(2)的约33.6倍和6.4倍,这归因于其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吸收和更快的光诱导电荷传输和分离的协同作用。捕获实验结果表明h+和·OH是Ti^(3+)-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降解双酚A的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此外,重复使用性测试结果表明Ti^(3+)-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自掺杂 TiO_(2) 掺杂石墨量子 双酚A 光降解性能
下载PDF
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14
作者 唐新德 刘水林 +3 位作者 伍素云 刘宁 张春燕 龚升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34,共6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Ti^(3+)、C和N共掺杂TiO_(2)@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研...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Ti^(3+)、C和N共掺杂TiO_(2)@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3+)、C和N成功地共掺杂了TiO_(2),纳米NGQDs附着在共掺杂的TiO_(2)上;Ti^(3+)/C/N-TiO_(2)@NGQDs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一阶速率常数分别是纯TiO_(2)、C/N-TiO_(2)和C/N-TiO_(2)@NGQDs的25.7倍、4.7倍和1.7倍,提升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归因于其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吸收、更快的光生电荷传输和分离效率。超氧自由基和光生空穴是Ti^(3+)/C/N-TiO_(2)@NGQDs可见光降解甲基橙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此外,Ti^(3+)/C/N-TiO_(2)@NGQDs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这种TiO_(2)基的复合光催化剂可适用于实际废水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C和N共掺杂 TiO_(2) 掺杂石墨量子 废水处理 可见光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Ru(bpy)3^2+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邻苯二酚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祥瑞 吴芳辉 +3 位作者 董天涯 孙文斌 余爱民 周东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368,共5页
采用简单的方法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 QDs),并分别用荧光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G QDs对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ECL)体系的增敏作用。实验优化了体系pH、Ru(bpy)3^2+用量、NG QDs用量以及扫速等条件。在最... 采用简单的方法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 QDs),并分别用荧光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G QDs对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ECL)体系的增敏作用。实验优化了体系pH、Ru(bpy)3^2+用量、NG QDs用量以及扫速等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根据邻苯二酚对NG QDs/Ru(bpy)3^2+耦合ECL体系信号的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邻苯二酚的新方法。邻苯二酚浓度(1.0×10-8~1.0×10-5 mol/L)的对数值与ECL信号强度差之间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5.0×10-9 mol/L,而且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量子 联吡啶钌 电致化学发光 邻苯二酚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Ru(phen)_(3)^(2+)杂化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诺氟沙星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美娟 罗祥瑞 +3 位作者 吴芳辉 张修臻 郑旭 金晶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3-508,共6页
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并表征了其形貌和结构。利用诺氟沙星(NFX)充当主发光体Ru(phen)_(3)^(2+)共反应剂的条件下,NGQDs能够促进其自身与受体Ru(phen)_(3)^(2+)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并催化Ru(phen)_(3)^(2+)与NFX之间的电极反... 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并表征了其形貌和结构。利用诺氟沙星(NFX)充当主发光体Ru(phen)_(3)^(2+)共反应剂的条件下,NGQDs能够促进其自身与受体Ru(phen)_(3)^(2+)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并催化Ru(phen)_(3)^(2+)与NFX之间的电极反应,从而导致体系电致化学发光(ECL)信号显著增强的效果,构建了测定NFX的NGQDs/Ru(phen)_(3)^(2+)杂化新体系。体系ECL增量的对数值与NFX的浓度在1.0×10^(-8)~1.0×10^(-4)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3 nmol/L。该方法可用于两种商业药品制剂中NFX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量子 Ru(phen)_(3)^(2+) 诺氟沙星 电致化学发光 测定
原文传递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用于定量分析牛血清白蛋白的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競瑶 陈诗雨 金丽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2,共6页
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并基于茜素红-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茜素红可以对所合成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产生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关),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变化(F0/F)与茜素红浓度(2.78~23.59 n... 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并基于茜素红-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茜素红可以对所合成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产生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关),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变化(F0/F)与茜素红浓度(2.78~23.59 nmol/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4 nmol/L;继续向该溶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会使原已发生荧光猝灭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溶液的荧光发射强度得以恢复(荧光开),且荧光发射强度的恢复与牛血清白蛋白浓度(0.1~0.375 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1 g/L。此外,该"关-开"荧光检测体系被用来定量分析人尿液中的牛血清白蛋白含量,方法已用于实际尿液样品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量子 茜素红 关-开荧光探针 牛血清白蛋白分析
原文传递
水溶性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对Pb^(2+)的选择性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申保 王素敏 +4 位作者 王奇观 尚嘉茵 张文治 杨磊 樊亚茹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以氧化剥离碳纤维法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为原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氮源和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的水溶性石墨烯量子点(N-GQDs)。当反应时间小于24h时,N-GQDs的氮掺杂量和发光量子效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同... 以氧化剥离碳纤维法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为原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氮源和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的水溶性石墨烯量子点(N-GQDs)。当反应时间小于24h时,N-GQDs的氮掺杂量和发光量子效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同时其荧光颜色逐渐从黄色向绿、蓝转变。N-GQDs的发光量子效率最高可从GQDs的4.0%增加到30.1%。氮掺杂一方面增加了N-GQDs中C—N键含量,另一方面增强了N-GQDs的结构有序性,从而提高了其发光量子效率。作为荧光探针,N-GQDs对水溶液中的Pb^(2+)具有良好的识别作用。荧光滴定实验证明,在8.0×10-7 mol/L^1.5×10-4 mol/L的线性范围内,以NGQDs为荧光探针,可以有效测定水溶液中Pb^(2+)的浓度。与未掺杂的GQDs相比,氮掺杂显著提高了石墨烯量子点对Pb^(2+)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量子 铅离子识别 荧光探针 溶剂热合成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对拟南芥主根生长方向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青 闫晓燕 +2 位作者 陈慧泽 冯金林 韩榕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3-634,共12页
石墨烯量子点(GQDs)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公众和环境中的暴露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其生物安全性备受关注。截至目前,有关石墨烯量子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较少。该文从细胞和分子... 石墨烯量子点(GQDs)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公众和环境中的暴露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其生物安全性备受关注。截至目前,有关石墨烯量子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较少。该文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究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处理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主根生长方向的影响。结果表明,N-GQDs能够被根摄取,并通过维管束运输。50-100 mg·L^(-1) N-GQDs处理可改变主根的生长方向,使其朝着远离培养基的方向发生弯曲。研究发现,N-GQDs处理导致根尖小柱细胞中淀粉粒的积累减少,生长素外排载体PIN3的表达量降低,小柱细胞中的PIN3重新定位到远离培养基一侧的细胞外侧膜(即朝向空气),促进根尖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从而引发主根朝着远离培养基的方向弯曲生长,以避开较高浓度的N-GQDs环境。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N-GQDs处理改变根生长方向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为N-GQDs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掺杂石墨量子 PIN3 根生长 淀粉粒
原文传递
基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金属有机框架分子印迹聚合物荧光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强力霉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颖 袁冠青 +2 位作者 胡雪莲 潘明飞 方国臻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52-3459,共8页
目的建立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金属有机框架分子印迹聚合物荧光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强力霉素的分析方法。方法以强力霉素为模板分子,基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学特性和金属有机框架的高比表面积,结合分子印迹策略,采用“一锅法”制备对... 目的建立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金属有机框架分子印迹聚合物荧光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强力霉素的分析方法。方法以强力霉素为模板分子,基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学特性和金属有机框架的高比表面积,结合分子印迹策略,采用“一锅法”制备对强力霉素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新型分子印迹荧光探针(ZIF-67@N-GQDs@MIP)。结果该探针合成最佳条件为:选用甲醇作为合成溶剂、ZIF-67添加量为20 mg、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例为1:8:20。在最佳条件下该探针在0.15~5.00 mg/L范围内对强力霉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029 mg/L(S/N=3),该方法用于牛奶中强力霉素检测,回收率为90.11%~92.81%。结论该方法构建的分子印迹荧光传感探针具有选择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适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强力霉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金属有机框架 掺杂石墨量子 分子印迹聚合物 荧光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