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园红壤供氮水平季节性变化及对长期套种绿肥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钟珍梅 李春燕 +1 位作者 邢世和 翁伯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4-2522,共9页
本研究以柿子(Diospyros kaki)园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近20年)套种豆科绿肥对土壤可溶性氮和氮水解酶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TPA)、套种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TPC)和清耕果园(CK)... 本研究以柿子(Diospyros kaki)园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近20年)套种豆科绿肥对土壤可溶性氮和氮水解酶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TPA)、套种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TPC)和清耕果园(CK)。结果表明:长期套种2种豆科绿肥没有改变果园红壤供氮水平的季节性变化规律,6月各处理硝态氮(NO_(3)^(-)-N)、可溶性总氮(Total soluble nitrogen,TSN)和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含量最高,分别为17.71~21.81,31.40~75.12和7.77~47.65 mg·kg^(-1);12月NO_(3)^(-)-N,TSN和SON含量最低,分别为4.88~6.02,15.17~17.45和5.03~7.92 mg·kg^(-1)。3月、6月和8月铵态氮(NH_(4)^(+)-N)含量高于4月、10月和12月;6月4种氮水解酶活性最高,8月和12月活性最低。长期套种2种豆科绿肥显著提高了生长季3—8月NO_(3)^(-)N,TSN,SON和NH_(4)^(+)-N含量以及蛋白酶、天冬酰胺酶、脲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因此,长期套种圆叶决明和平托花生是通过增加生长季的可溶性氮含量和氮水化酶活性来增加土壤氮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绿肥套种 可溶性 季节性变化 水解酶 定位试验
下载PDF
圆叶决明添加量对红壤可溶性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钟珍梅 杨庆 +1 位作者 游小凤 邢世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2-630,共9页
为了探明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降解后红壤可溶性氮及氮水解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室内好气恒湿培养法,研究占红壤质量0.5%(T1),1%(T2)和2%(T3)的圆叶决明添加至红壤中,培养7~88 d内红壤硝态氮(NO_(3)-N)、铵态氮(N... 为了探明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降解后红壤可溶性氮及氮水解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室内好气恒湿培养法,研究占红壤质量0.5%(T1),1%(T2)和2%(T3)的圆叶决明添加至红壤中,培养7~88 d内红壤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和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及脲酶、蛋白酶和天冬酰胺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圆叶决明后,红壤NO_(3)-N和NH_(4)^(+)-N含量在培养前期降低,培养中期增加;而整个培养期SON含量及脲酶、蛋白酶和天冬酰胺酶活性均增加,且圆叶决明添加量越大,效果越显著。NO_(3)-N和SON含量及脲酶、蛋白酶和天冬酰胺酶活性可用2次或3次函数方程拟合;而NH_(4)^(+)-N含量可用线性函数拟合。氮水解酶与NO_(3)-N负相关,与NH_(4)^(+)-N和SON正相关,且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蛋白酶>天冬酰胺酶>脲酶。综上,添加圆叶决明提高了红壤供氮水平和红壤氮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决明 可溶性有机 硝态 铵态 水解酶 红壤
下载PDF
种植不同油茶品系实生苗对红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狄岚 王小东 +2 位作者 周莉荫 颜聪 肖相元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81,共8页
【目的】为了解野生油茶与栽培种油茶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影响的差异情况,给栽培种油茶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壤土盆栽野生油茶和栽培种赣油1号和赣永6号油茶实生苗,研究了不同品系油茶种植土壤理化性质... 【目的】为了解野生油茶与栽培种油茶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影响的差异情况,给栽培种油茶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壤土盆栽野生油茶和栽培种赣油1号和赣永6号油茶实生苗,研究了不同品系油茶种植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差异情况。【结果】种植不同油茶品系实生苗对土壤pH值均无影响。种植野生油茶的土壤其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显著低于种植赣油1号和赣永6号油茶的土壤各养分含量,而栽培种赣油1号和赣永6号油茶的种植土壤中这些养分含量间均无差异。种植赣油1号油茶的土壤铵态氮含量低于赣永6号种植土壤的,但其硝态氮含量却显著高于赣永6号种植土壤的。种植野生油茶的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显著高于赣油1号和赣永6号种植土壤的,其增幅分别为18.76%和19.34%,而其土壤中β-1,4-葡糖苷酶和β-1,4-木糖苷酶活性均显著低于赣油1号和赣永6号种植土壤的。种植赣永6号的土壤氮水解酶(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油茶和赣油1号油茶种植土壤的,其增幅分别为9.45%、14.34%、8.57%和10.39%,而种植野生油茶和赣油1号油茶的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和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活性之间的差异均不明显。种植野生油茶的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显著低于赣油1号和赣永6号油茶种植土壤的磷酸单酯酶活性,其降幅分别为20.88%和13.91%。【结论】栽培种赣永6号油茶对土壤地力的影响程度比野生油茶和栽培种赣油1号油茶对土壤地力的影响程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水解酶 水解酶 水解酶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不同深度稻田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杜林森 唐美铃 +7 位作者 祝贞科 魏亮 魏晓梦 周萍 葛体达 王久荣 邹冬生 吴金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01-3909,共9页
与稻田土壤碳周转密切相关的酶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和肥料管理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秸秆还田(ST)、化肥(NPK)和不施肥(CK)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以10 cm的间距分段采集土壤剖面0~40 cm范围内的新鲜土样,利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参... 与稻田土壤碳周转密切相关的酶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和肥料管理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秸秆还田(ST)、化肥(NPK)和不施肥(CK)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以10 cm的间距分段采集土壤剖面0~40 cm范围内的新鲜土样,利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参与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关键酶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不同深层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的土壤,施用化肥和秸秆土壤的BG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5%~118%和55%~342%;NAG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30%和102%~484%.同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逐渐降低,0~20 cm深层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20~40 cm深层土壤.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秸秆还田可高程度影响稻田深层土壤.RDA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含量主要与0~20 cm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20~40 cm的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长期施肥显著提高了不同深层土壤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秸秆还田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合理的秸杆还田有利于改善稻田深层土壤肥力,优化农田土壤养分循环,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长期施肥 土层 活性 水解酶 米氏方程
原文传递
太湖流域上游竹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周钟昱 张海阔 +5 位作者 梁佳辉 张宝刚 蒋文婷 田琳琳 李彦 蔡延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70-3078,共9页
本研究以太湖流域上游竹林河岸带为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分析了夏季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DEA)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竹林河岸带在减少河流氮污染方面的生态功能评估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河岸带土壤DEA为6.32~23.22μg N·kg^(-1)... 本研究以太湖流域上游竹林河岸带为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分析了夏季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DEA)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竹林河岸带在减少河流氮污染方面的生态功能评估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河岸带土壤DEA为6.32~23.22μg N·kg^(-1)·h^(-1),平均值为14.65μg N·kg^(-1)·h^(-1)。河岸带土壤有机碳(SOC)、总氮、硝态氮含量、含水量和碳氮水解酶活性共同影响着DEA的垂直分布,使DEA随土壤深度(0~40 cm)的增加而递减;而DEA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土壤深度离水距离不同)的变化主要受SOC含量的影响。太湖流域上游竹林河岸带土壤在夏季可能会由于缺乏相对充足的可溶性有机碳而对DEA产生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土壤 反硝化活性 有机碳 硝态 水解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