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璐 王稚阳 曹建新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06,共8页
活性自由基聚合(LRP)是一种有效的高分子设计手段,氯乙烯(VC)属于非活性单体,实施LRP较为困难。综述了目前成功应用于VC聚合的LRP体系,即SET-LRP、NMP和RAFT,详细介绍了其调控机理和控制效果,探讨了各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VC-LRP未来的... 活性自由基聚合(LRP)是一种有效的高分子设计手段,氯乙烯(VC)属于非活性单体,实施LRP较为困难。综述了目前成功应用于VC聚合的LRP体系,即SET-LRP、NMP和RAFT,详细介绍了其调控机理和控制效果,探讨了各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VC-LRP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活性自由基聚合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调控自由基聚合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法
原文传递
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4
2
作者 何福喜 唐刚 +3 位作者 闵晓燕 胡敏奇 邵立东 毕韵梅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8-336,共9页
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是一种重要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其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在生理温度范围内,而且PNVCL水解不会产生有毒的小分子胺,其单体价格便宜,因此PNVCL及其共聚物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工业化前... 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是一种重要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其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在生理温度范围内,而且PNVCL水解不会产生有毒的小分子胺,其单体价格便宜,因此PNVCL及其共聚物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工业化前景。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是合成PNVCL及其共聚物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和有机钴调控自由基聚合(CMRP)的研究进展。对配体、溶剂、引发剂对NVCL的ATRP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概述了黄原酸酯、二硫代酸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三硫代酸酯链转移剂调控的NVCL的RAFT聚合。对单体加入顺序对合成基于PNVCL的嵌段共聚物的影响和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在合成拓扑结构高分子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NVCL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己内酰胺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有机钴调控自由基聚合
原文传递
利用表面接枝反应控制PS亲水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志军 王振保 +2 位作者 路文忠 马亚洲 何领好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50,共4页
在2,2,6,6-四甲基-1-哌啶氧自由基(TEMPO)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波长为253~254nm的紫外光引发氮氧调控自由基原位接枝聚合反应,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到聚苯乙烯(PS)薄膜上,制得PMMA刷子层。通过红外光谱检测了这个调控自由基聚合... 在2,2,6,6-四甲基-1-哌啶氧自由基(TEMPO)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波长为253~254nm的紫外光引发氮氧调控自由基原位接枝聚合反应,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到聚苯乙烯(PS)薄膜上,制得PMMA刷子层。通过红外光谱检测了这个调控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历程。结果表明,PMMA在PS薄膜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为“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所得到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窄(1.13~1.36),相对分子质量可被控制在11764~52403g/mol范围内。红外光谱显示PMMA被接枝到PS薄膜表面。PMMA刷子层能够控制PS表面亲水性能,随着接枝时间的延长,水接触角由92°下降到72°,接枝后的PS表面水润湿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能 光引发 调控自由基接枝聚合 聚甲丙烯酸甲酯 聚苯乙烯薄膜
下载PDF
交联PS微球表面PEMA刷子的合成与表征
4
作者 陈志军 王振保 +2 位作者 周思凯 路文忠 马亚洲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1,30,共4页
将含有双键的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化学锚接在交联聚苯乙烯(PS)微球表面,再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甲基丙烯酸乙酯(EMA)氮氧调控自由基原位接枝聚合反应,将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接枝在交联PS微球表面,制备了PEMA刷子层;研究了聚合反... 将含有双键的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化学锚接在交联聚苯乙烯(PS)微球表面,再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甲基丙烯酸乙酯(EMA)氮氧调控自由基原位接枝聚合反应,将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接枝在交联PS微球表面,制备了PEMA刷子层;研究了聚合反应机理,并对所合成交联PS接枝PEMA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存在下,EMA的聚合反应为”活性”自由基聚合,所得到的PEMA摩尔质量分布在1.18~1.3范围,摩尔质量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9000~57000g/mol);红外光谱显示PEMA被接枝到了交联PS微球表面,交联PS微球粒径在0.5~1.2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聚合物刷子 调控自由基接枝聚合 聚甲丙烯酸乙酯
下载PDF
交联PMMA微球表面PS刷子的合成与表征
5
作者 陈志军 方少明 +1 位作者 路文忠 周思凯 《弹性体》 CAS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将含有双键的甲基丙烯酸-2-氨基乙酯化学锚接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然后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发生氮氧调控自由基原位接枝聚合反应,将聚苯乙烯接枝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制备了PS刷子层.用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 将含有双键的甲基丙烯酸-2-氨基乙酯化学锚接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然后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发生氮氧调控自由基原位接枝聚合反应,将聚苯乙烯接枝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制备了PS刷子层.用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对所合成交联聚苯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聚合反应为'活性'自由基聚合,所得到的聚苯乙烯分子量分布在1.13~1.28范围,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7 000~68 000 g/mol).接枝聚合物红外光谱显示聚苯乙烯被接枝到了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AFM 表征显示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尺寸在0.3~1.6 μm 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甲丙烯酸甲酯微球 聚合物刷子 调控自由基接枝聚合 聚苯乙烯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电化学调控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雨桐 赵梦元 +2 位作者 李思雨 杨艺菲 孙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5-594,共10页
病理学中对含金属蛋白质的敏感检测极其重要。本文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金属蛋白,SOD既作为模板分子又作为催化剂进行电化学调控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e ATRP)反应制备蛋白质印迹聚合物(PIPs),用于SOD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方法不... 病理学中对含金属蛋白质的敏感检测极其重要。本文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金属蛋白,SOD既作为模板分子又作为催化剂进行电化学调控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e ATRP)反应制备蛋白质印迹聚合物(PIPs),用于SOD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方法不需要过渡金属离子,具有制备简单、节约试剂、保护环境等优点。我们选用L-半胱氨酸和纳米金修饰的金电极(Au/L-cys/nano Au)作为工作电极将氧化型SOD催化还原为还原型SOD,利用还原型SOD的Cu (Ⅰ)粒子,在引发剂4-硫苯基-2-溴-2-甲基丙酸酯(4-mercaptophenyl2-bromo-2-methylpropanoate,4-HTP-Br)修饰的金电极上调控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e ATRP聚合制备SOD PIPs。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在最优的条件下利用此修饰电极对溶液中的SOD进行检测,线性响应范围为1. 0×10-7~1. 0×102mg/L,检测限为6. 8×10-8mg/L(S/N=3),相关系数为0. 995。与其它检测SOD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本研究对于制备PIPs,用蛋白质催化的e ATRP和含金属蛋白的敏感检测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印迹聚合 电化学调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化物歧化酶 传感器
下载PDF
电化学调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模拟初步研究
7
作者 郭君康 周寅宁 罗正鸿 《应用技术学报》 2017年第1期14-21,31,共9页
基于矩方法建立了电化学调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eATRP)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eATRP与普通ATRP之间的区别,并模拟了过电位、催化剂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过电位的增大对聚合反应速率的促进作用明显,... 基于矩方法建立了电化学调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eATRP)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eATRP与普通ATRP之间的区别,并模拟了过电位、催化剂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过电位的增大对聚合反应速率的促进作用明显,但聚合物分散指数(PDI)不变;增大催化剂浓度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同时降低PDI.当催化剂含量(催化剂与单体浓度之比)低至3×10-5时,PDI在反应时间内不能达到稳定且其值高达1.2以上;引发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应的诱导期长短上,当引发剂与单体浓度比下降至0.5…300时,诱导期从200s迅速增大到400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调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反应动力学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