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模拟盐度脉冲耦合潮汐过程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孔隙水中无机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超毅
何凌茜
+2 位作者
黄庄
王纯
仝川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为了探究台风风暴潮引起的盐度脉冲、潮汐过程以及二者耦合作用对河口湿地土壤氮动态的影响,选取闽江河口道庆洲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淡水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盐度处理(0.5‰、2.0‰、4.0‰和8.0‰),并运用室内模拟潮...
为了探究台风风暴潮引起的盐度脉冲、潮汐过程以及二者耦合作用对河口湿地土壤氮动态的影响,选取闽江河口道庆洲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淡水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盐度处理(0.5‰、2.0‰、4.0‰和8.0‰),并运用室内模拟潮汐装置,模拟潮汐的周期性变化,测定土壤孔隙水中无机氮组分的动态变化及水土理化性质。结果表明,2.0‰和4.0‰盐度脉冲显著增加了土壤孔隙水中的硝态氮含量,盐度为8.0‰时无显著影响;不同盐度脉冲对土壤孔隙水中的氨氮含量都无显著影响;孔隙水中氨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和pH都显著正相关,与孔隙水硝态氮含量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都显著负相关;孔隙水硝态氮含量与氯离子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都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影响氨氮间接对硝态氮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土壤电导率通过影响氨氮间接对硝态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氯离子直接对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盐度对硝化作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阈值,短期盐度脉冲耦合潮汐过程使得土壤孔隙水中的氨氮向硝态氮转化,进而促进了硝态氮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脉冲
潮汐过程
硝态
氮
氨
氮
氮周转
闽江河口湿地
原文传递
模拟增温对西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
17
2
作者
宗宁
石培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356-4365,共10页
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呈现显著的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显著高于生长季的季节非对称特征。气候变暖会对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但关于全年增温与冬季增温对高寒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不同影响仍缺乏研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开展模拟...
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呈现显著的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显著高于生长季的季节非对称特征。气候变暖会对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但关于全年增温与冬季增温对高寒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不同影响仍缺乏研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开展模拟增温试验,研究季节非对称增温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该试验布设于2010年7月,设置3种处理(不增温、冬季增温与全年增温)。研究结果发现,开顶箱增温装置造成了小环境的暖干化:显著提高了地表空气温度和表层土壤温度,降低了表层土壤含水量。冬季增温会加剧土壤中氮素的流失,所以在经历了冬季增温后土壤氮含量显著降低;在生长季节,土壤氮素周转速率受土壤水分的调控,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增温引起的土壤含水量降低会抑制土壤氮周转速率。对于土壤微生物量而言,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生长季旺盛期较低,在生长季末期和初冬季节反而较高,这说明为了降低对土壤养分的竞争,高寒草甸植物氮吸收与土壤微生物氮固持在时间上存在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增温导致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会影响随后生长季植物群落的生产力、结构组成与碳氮循环等过程,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增温
土壤供
氮
潜力
土壤
氮周转
速率
微生物碳
氮
高寒草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量氮周转的影响
被引量:
14
3
作者
吕美蓉
李忠佩
+2 位作者
刘明
江春玉
车玉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重要的活性养分库。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周转特性,探究施肥对土壤养分转化与供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田间长期单施或配施无机氮肥(N)、无机磷肥(P)、无机钾肥(K)、有机质循环(C)...
【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重要的活性养分库。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周转特性,探究施肥对土壤养分转化与供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田间长期单施或配施无机氮肥(N)、无机磷肥(P)、无机钾肥(K)、有机质循环(C)及1/2秸秆回田(S)的试验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量氮周转及水稻产量变化。【结果】施用磷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以及作物产量,比未施用磷肥处理平均提高了13.2%、33.1%、31.2%及173.4%。单施有机肥也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作物产量,比对照提高了36.1%、28.1%和68.1%,但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降低了4.3%。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及水稻产量,NPKC和NPKS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周转速率及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高40.1%、26.3%、177.1%、204.1%和36.1%、20.9%、192.9%、203.3%。【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活性养分库,增强土壤养分转化和供给能力,提高稻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量
氮周转
水稻产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感潮河流氮行为对溶解氧亏损的限定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温婧
黄邦杰
+5 位作者
黄志伟
房怀阳
王龙乐
张英民
曾凡棠
杜宏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03-4012,共10页
选择东江流域为研究区,监测流域溶解氧、氮浓度和氮氧多同位素时空变化,定量探究氮周转过程对河流溶解氧消耗的贡献.结果发现,河流溶解氧浓度在2.96~11.47mg/L之间变动,春夏季下游感潮河网区成为氧消耗利用和氧亏缺的热点区,其中表观耗...
选择东江流域为研究区,监测流域溶解氧、氮浓度和氮氧多同位素时空变化,定量探究氮周转过程对河流溶解氧消耗的贡献.结果发现,河流溶解氧浓度在2.96~11.47mg/L之间变动,春夏季下游感潮河网区成为氧消耗利用和氧亏缺的热点区,其中表观耗氧量最高达4.8mg/L,并与水温和Cl^(-)浓度呈现高度相关性.然而,冬春季下游感潮河网区是不同形态氮浓度的累积区以及氮同位素发生硝化作用分馏的主要时区.基于端元混合模型和同位素瑞利分馏模型模拟可知,夏季氮主要体现为保守混合,而冬、春季氮则呈现非保守状态,并在下游河网区易发生硝化作用,其作用程度分别为14.4%和32.3%,这也分别对应着冬、春季最大约7.5%和5.9%的溶解氧消耗利用来自氨氧化耗氧.氮的环境行为对河流溶解氧的影响相对局限,特别是夏季氧亏缺问题更多地受其他因素的主导.这为当前环境管理多通过氨氮标准评价和研判溶解氧能否达标的局限认识带来新的见解,也为探索研究建立分区域、分流域的溶解氧评价和考核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流
溶解氧亏损
氮周转
耗氧贡献
氮
氧同位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源输入氮素在藓类生物土壤结皮中各氮组分的分配特征与归趋途径
被引量:
2
5
作者
姚小萌
肖波
+3 位作者
王国鹏
李胜龙
田乐乐
孙福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53-2662,共10页
针对黄土高原典型藓类生物结皮,以无结皮裸地为对照,通过野外原位同位素标记试验,在标记后1~30 d连续取样测定,示踪外源添加15N在生物结皮中各氮组分的分配特征,并分析15N在土壤-微生物-藓植株中的归趋途径,对比揭示生物结皮对土壤氮循...
针对黄土高原典型藓类生物结皮,以无结皮裸地为对照,通过野外原位同位素标记试验,在标记后1~30 d连续取样测定,示踪外源添加15N在生物结皮中各氮组分的分配特征,并分析15N在土壤-微生物-藓植株中的归趋途径,对比揭示生物结皮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结皮的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中15N含量分别平均比裸地高2.9、17.5、9.0倍,且藓植株固定的15N含量高达4.73 mg·kg^-1。2)生物结皮的15N残留率平均为13.0%,其氮固持能力是裸地(3.3%)的4.0倍;生物结皮中各组分15N占全氮的比率依次为微生物生物量氮(54.3%)>藓植株氮(22.5%)>可溶性有机氮(6.2%),而裸地则为微生物生物量氮(11.5%)>可溶性有机氮(2.6%),显示生物结皮中微生物和藓植株的氮固持能力合计比裸地高65.3%。3)生物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15N的转移量和库容量分别比裸地高17.2和20.5倍,但其周转率为每月5.8次,低于裸地的每月7.2次,其周转期是裸地的1.2倍。综上,与无结皮裸地相比,生物结皮具有更高的氮固持能力,同时能够改变土壤各氮组分的分配率,因此,在干旱生态系统土壤氮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稳定同位素示踪
全
氮
微生物生物量
氮
可溶性有机
氮
氮周转
率
原文传递
题名
模拟盐度脉冲耦合潮汐过程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孔隙水中无机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超毅
何凌茜
黄庄
王纯
仝川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11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J01188)
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cxxl-2023354)资助。
文摘
为了探究台风风暴潮引起的盐度脉冲、潮汐过程以及二者耦合作用对河口湿地土壤氮动态的影响,选取闽江河口道庆洲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淡水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盐度处理(0.5‰、2.0‰、4.0‰和8.0‰),并运用室内模拟潮汐装置,模拟潮汐的周期性变化,测定土壤孔隙水中无机氮组分的动态变化及水土理化性质。结果表明,2.0‰和4.0‰盐度脉冲显著增加了土壤孔隙水中的硝态氮含量,盐度为8.0‰时无显著影响;不同盐度脉冲对土壤孔隙水中的氨氮含量都无显著影响;孔隙水中氨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和pH都显著正相关,与孔隙水硝态氮含量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都显著负相关;孔隙水硝态氮含量与氯离子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都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影响氨氮间接对硝态氮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土壤电导率通过影响氨氮间接对硝态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氯离子直接对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盐度对硝化作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阈值,短期盐度脉冲耦合潮汐过程使得土壤孔隙水中的氨氮向硝态氮转化,进而促进了硝态氮的积累。
关键词
盐度脉冲
潮汐过程
硝态
氮
氨
氮
氮周转
闽江河口湿地
Keywords
salinity pulse
tidal process
nitrate nitrogen
ammonia nitrogen
nitrogen turnover
Minjiang river estuarine wetland
分类号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P95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模拟增温对西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
17
2
作者
宗宁
石培礼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356-436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3079,31470506)
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2015年)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1803)
青年创新团队项目(LENOM2016Q0004)
文摘
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呈现显著的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显著高于生长季的季节非对称特征。气候变暖会对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但关于全年增温与冬季增温对高寒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不同影响仍缺乏研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开展模拟增温试验,研究季节非对称增温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该试验布设于2010年7月,设置3种处理(不增温、冬季增温与全年增温)。研究结果发现,开顶箱增温装置造成了小环境的暖干化:显著提高了地表空气温度和表层土壤温度,降低了表层土壤含水量。冬季增温会加剧土壤中氮素的流失,所以在经历了冬季增温后土壤氮含量显著降低;在生长季节,土壤氮素周转速率受土壤水分的调控,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增温引起的土壤含水量降低会抑制土壤氮周转速率。对于土壤微生物量而言,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生长季旺盛期较低,在生长季末期和初冬季节反而较高,这说明为了降低对土壤养分的竞争,高寒草甸植物氮吸收与土壤微生物氮固持在时间上存在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增温导致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会影响随后生长季植物群落的生产力、结构组成与碳氮循环等过程,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冬季增温
土壤供
氮
潜力
土壤
氮周转
速率
微生物碳
氮
高寒草甸
Keywords
winter warming
soil nitrogen supply potential
soil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rate
soil microbial carbon and nitrogen
alpine meadow
分类号
S812.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量氮周转的影响
被引量:
14
3
作者
吕美蓉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车玉萍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5-28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122)
文摘
【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重要的活性养分库。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周转特性,探究施肥对土壤养分转化与供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田间长期单施或配施无机氮肥(N)、无机磷肥(P)、无机钾肥(K)、有机质循环(C)及1/2秸秆回田(S)的试验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量氮周转及水稻产量变化。【结果】施用磷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以及作物产量,比未施用磷肥处理平均提高了13.2%、33.1%、31.2%及173.4%。单施有机肥也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作物产量,比对照提高了36.1%、28.1%和68.1%,但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降低了4.3%。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及水稻产量,NPKC和NPKS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周转速率及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高40.1%、26.3%、177.1%、204.1%和36.1%、20.9%、192.9%、203.3%。【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活性养分库,增强土壤养分转化和供给能力,提高稻田生产力。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量
氮周转
水稻产量
Keywords
long-ter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microbial biomass N turnover
rice yield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感潮河流氮行为对溶解氧亏损的限定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温婧
黄邦杰
黄志伟
房怀阳
王龙乐
张英民
曾凡棠
杜宏伟
机构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03-4012,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35000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PM-zx703-202104-082)
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3A04J0950)。
文摘
选择东江流域为研究区,监测流域溶解氧、氮浓度和氮氧多同位素时空变化,定量探究氮周转过程对河流溶解氧消耗的贡献.结果发现,河流溶解氧浓度在2.96~11.47mg/L之间变动,春夏季下游感潮河网区成为氧消耗利用和氧亏缺的热点区,其中表观耗氧量最高达4.8mg/L,并与水温和Cl^(-)浓度呈现高度相关性.然而,冬春季下游感潮河网区是不同形态氮浓度的累积区以及氮同位素发生硝化作用分馏的主要时区.基于端元混合模型和同位素瑞利分馏模型模拟可知,夏季氮主要体现为保守混合,而冬、春季氮则呈现非保守状态,并在下游河网区易发生硝化作用,其作用程度分别为14.4%和32.3%,这也分别对应着冬、春季最大约7.5%和5.9%的溶解氧消耗利用来自氨氧化耗氧.氮的环境行为对河流溶解氧的影响相对局限,特别是夏季氧亏缺问题更多地受其他因素的主导.这为当前环境管理多通过氨氮标准评价和研判溶解氧能否达标的局限认识带来新的见解,也为探索研究建立分区域、分流域的溶解氧评价和考核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感潮河流
溶解氧亏损
氮周转
耗氧贡献
氮
氧同位素
Keywords
the tidal river
dissolved oxygen deficit
contribution of nitrogen turnover to oxygen deficit
nitrogen and oxygen multi-isotope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源输入氮素在藓类生物土壤结皮中各氮组分的分配特征与归趋途径
被引量:
2
5
作者
姚小萌
肖波
王国鹏
李胜龙
田乐乐
孙福海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53-266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2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项目(2019)资助。
文摘
针对黄土高原典型藓类生物结皮,以无结皮裸地为对照,通过野外原位同位素标记试验,在标记后1~30 d连续取样测定,示踪外源添加15N在生物结皮中各氮组分的分配特征,并分析15N在土壤-微生物-藓植株中的归趋途径,对比揭示生物结皮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结皮的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中15N含量分别平均比裸地高2.9、17.5、9.0倍,且藓植株固定的15N含量高达4.73 mg·kg^-1。2)生物结皮的15N残留率平均为13.0%,其氮固持能力是裸地(3.3%)的4.0倍;生物结皮中各组分15N占全氮的比率依次为微生物生物量氮(54.3%)>藓植株氮(22.5%)>可溶性有机氮(6.2%),而裸地则为微生物生物量氮(11.5%)>可溶性有机氮(2.6%),显示生物结皮中微生物和藓植株的氮固持能力合计比裸地高65.3%。3)生物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15N的转移量和库容量分别比裸地高17.2和20.5倍,但其周转率为每月5.8次,低于裸地的每月7.2次,其周转期是裸地的1.2倍。综上,与无结皮裸地相比,生物结皮具有更高的氮固持能力,同时能够改变土壤各氮组分的分配率,因此,在干旱生态系统土壤氮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生物结皮
稳定同位素示踪
全
氮
微生物生物量
氮
可溶性有机
氮
氮周转
率
Keywords
biological soil crusts
stable isotope tracer
total nitrogen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nitrogen turnover rate
分类号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模拟盐度脉冲耦合潮汐过程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孔隙水中无机氮组分的影响
刘超毅
何凌茜
黄庄
王纯
仝川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原文传递
2
模拟增温对西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
宗宁
石培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量氮周转的影响
吕美蓉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车玉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感潮河流氮行为对溶解氧亏损的限定影响
温婧
黄邦杰
黄志伟
房怀阳
王龙乐
张英民
曾凡棠
杜宏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外源输入氮素在藓类生物土壤结皮中各氮组分的分配特征与归趋途径
姚小萌
肖波
王国鹏
李胜龙
田乐乐
孙福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