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素亏缺对苹果愈伤组织硝态氮吸收及同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文滨滨 张新昊 +4 位作者 沈红艳 武红玉 陈修德 肖伟 高东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39-1948,共10页
【目的】研究硝态氮亏缺对苹果叶片愈伤组织生长及硝态氮吸收同化的影响,了解苹果愈伤组织对硝态氮亏缺的响应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缺氮处理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嘎拉3’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为试材进... 【目的】研究硝态氮亏缺对苹果叶片愈伤组织生长及硝态氮吸收同化的影响,了解苹果愈伤组织对硝态氮亏缺的响应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缺氮处理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嘎拉3’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为试材进行组培试验,设置培养基中NO3--N亏缺和适宜两个水平(NO3--浓度分别为0 mol/L和0.039 mol/L)。选取叶龄一致的功能性叶片,用灭菌手术刀片沿垂直叶脉方向划伤叶片并切除叶柄和叶尖,叶背向上平铺于MS分化培养基,暗培养3天然后转至光下7天,将长出愈伤组织的叶片分别转移至MS正常分化培养基(CK)和MS NO3--N亏缺分化培养基(T,用NH4Cl、KCl分别代替MS中的NH4NO3、KNO3),培养3周。在转板第0、1、3、7、14、21天分别取叶片伤口处的愈伤组织,观察其细胞形态,测定硝态氮含量、NO3-流速、氮素同化酶活性和氮素同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苹果愈伤组织经NO3--N亏缺处理1天后,细胞体积变小,间隙变大,排列疏松,7天后细胞变形,排列无规则。愈伤组织中硝态氮含量在处理7天时达到峰值,为1.54 mg/g,显著高于对照,最大降幅出现在7天后,为13.64%。NO3--N亏缺处理前,NO3-吸收速率最大,为22.38 pmol/(cm2·s),处理1天后降幅为84.1%,处理至7天时,NO3-已经由吸收变为外排,逆差为24.45 pmol/(cm2·s)。NR活性在处理至7天时无显著变化,7天后快速增加,增幅为19.26%。NiR活性在处理至14天时,无显著性差异,14天后上升幅度为21.83%,缺氮处理1天后,GS活性最低,为0.22U/g,7天后稍有增加,增幅为22.9%。处理组GOGAT活性在第3天时最低,为0.088 U/g,随后酶活性增加并保持稳定,但是仍低于对照组。处理组氮代谢关键酶基因MdNR2、MdNIR、MdGS2、MdGOGAT的表达量在处理至21天时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组表达量的3.36、2.52、11.37和2.29倍。【结论】苹果愈伤组织对缺氮非常敏感,从第一天起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亏缺 流量 同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氮亏缺对黑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刘倩男 牛世铎 +2 位作者 郭剑 李广浩 陆大雷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5期119-124,共6页
为了考察氮亏缺对不同类型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糯101’‘黑糯178’‘黑甜糯188’‘闽黑糯1号’‘润扬黑甜糯’‘尚黑糯1号’‘皖黄糯601’和‘浙黑糯702’等8个黑糯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肥(N 225 kg∕hm^(2),N225)和... 为了考察氮亏缺对不同类型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糯101’‘黑糯178’‘黑甜糯188’‘闽黑糯1号’‘润扬黑甜糯’‘尚黑糯1号’‘皖黄糯601’和‘浙黑糯702’等8个黑糯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肥(N 225 kg∕hm^(2),N225)和不施氮肥(N 0 kg∕hm^(2),N0)处理,分析其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SPAD值、籽粒组分和花青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0处理导致不同品种糯玉米穗粒数、百粒重、产量显著下降,而籽粒淀粉、蛋白质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存在基因型差异。N0处理下的所有品种中,穗粒数在‘白糯101’中降幅最大,产量在‘皖黄糯601’中的降幅最大,分别为29.4%和39.4%,穗粒数和产量在‘浙黑糯702’的降幅最小,分别为6.6%和13.5%;百粒重在‘皖黄糯601’中的降幅最大(23.9%),在‘闽黑糯1号’中降幅最小(3.1%)。N0处理下,籽粒蛋白含量在‘白糯101’‘闽黑糯1号’和‘尚黑糯1号’中显著降低;淀粉含量在‘黑糯178’和‘闽黑糯1号’中显著下降,在‘尚黑糯1号’和‘皖黄糯601’中显著提高;花青素含量在‘黑糯178’‘黑甜糯188’‘尚黑糯1号’中显著减少。与白糯和黄糯玉米相比,黑糯玉米籽粒中具有较高含油量、花青素含量。综合分析发现,氮亏缺环境下‘浙黑糯702’的整体表现最优,该结果可为江苏糯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亏缺 产量 品质 花青素
下载PDF
花前氮亏缺对水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武辉 向镜 +6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张义凯 姬广梅 王亚梁 史鸿志 朱德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9,共6页
以籼型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籼粳型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试验分析了花前不同时期氮亏缺处理对水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前氮亏缺导致植株上3叶氮浓度、NR、GS、GOGAT、GOT和GPT酶活性大幅下降,GDH活性显著增长,且各叶位对花... 以籼型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籼粳型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试验分析了花前不同时期氮亏缺处理对水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前氮亏缺导致植株上3叶氮浓度、NR、GS、GOGAT、GOT和GPT酶活性大幅下降,GDH活性显著增长,且各叶位对花前氮亏缺敏感度总体上表现为剑叶>倒2叶>倒3叶;破口期亏氮对籼型杂交稻中浙优1号上3叶氮同化酶活性的影响远小于减数分裂期处理,与之相比,籼粳杂交稻甬优12对破口期亏氮胁迫仍较敏感,表明中浙优1号植株氮代谢酶的亏氮敏感性由减数分裂期至破口期逐步下降,对土壤速效氮的需求同步降低,甬优12则对土壤供氮存在更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亏缺 花前 代谢 减数分裂期 破口期
下载PDF
水稻盆栽速效氮淋洗法及短期亏氮效果分析
4
作者 武辉 向镜 +7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张义凯 姬广梅 王亚梁 史鸿志 张文倩 朱德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8,共11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易、有效的盆栽土壤速效氮淋洗方法,并分析水稻花前不同时期土壤氮亏缺对不同类型水稻主功能叶及植株花后氮积累的影响,以期为阐明水稻花后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和大田生产减氮技术应用奠定研究基础。【方法】比较了3... 【目的】探索一种简易、有效的盆栽土壤速效氮淋洗方法,并分析水稻花前不同时期土壤氮亏缺对不同类型水稻主功能叶及植株花后氮积累的影响,以期为阐明水稻花后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和大田生产减氮技术应用奠定研究基础。【方法】比较了3种水稻盆栽土壤速效氮淋洗方法的减氮效果,同时探讨了水稻花前14 d和花前3 d短期亏氮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号、籼型杂交稻中浙优1号上3叶SPAD值、氮浓度和花后植株含氮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淋洗结构+沙土混合基质方法进行3次淋洗,即可将土壤中85.6%的硝态氮和67.1%的铵态氮洗脱;水稻花前处理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42.1%~59.3%和35.0%~43.9%,可实现预期的土壤减氮效果,短期内对土壤速效氮供应能力形成有效抑制。花前土壤氮亏缺导致甬优12上3叶SPAD值和氮浓度以及齐穗后10 d植株茎鞘、叶、穗和单株含氮量显著降低,且茎鞘、穗和单株含氮量在两淋洗处理间差异显著。花前14 d淋洗减氮导致中浙优1号上3叶SPAD值和氮浓度以及齐穗后10 d单株和穗部含氮量显著下降,花前3 d淋洗处理则对中浙优1号上3叶氮浓度和植株氮积累量几乎无影响。【结论】水稻对花前14 d氮亏缺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花前3 d,植株不同叶位叶片的叶色和氮浓度对土壤氮亏缺敏感度由下而上增强,两时期土壤氮亏缺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的影响均远大于籼型杂交稻中浙优1号,意味着籼型杂交稻中浙优1号花后对土壤速效氮需求明显降低,而籼粳杂交稻甬优12减数分裂期后对土壤速效氮存在更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淋洗 速效 亏缺 减数分裂期 花后
下载PDF
基于临界氮浓度的小麦地上部氮亏缺模型 被引量:34
5
作者 赵犇 姚霞 +3 位作者 田永超 刘小军 曹卫星 朱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41-3148,共8页
基于3年的大田试验,选择代表性的中蛋白小麦品种(扬麦16)和低蛋白小麦品种(宁麦13),分别构建了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临界氮浓度(Ncnc)稀释曲线模型、氮营养指数(NNI)模型和氮亏缺(Nand)模型.结果表明: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 基于3年的大田试验,选择代表性的中蛋白小麦品种(扬麦16)和低蛋白小麦品种(宁麦13),分别构建了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临界氮浓度(Ncnc)稀释曲线模型、氮营养指数(NNI)模型和氮亏缺(Nand)模型.结果表明: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小麦临界氮浓度与地上部最大干物质(DM)符合幂函数关系(扬麦16为Ncnc=4.65DM-0.44;宁麦13为Ncnc=4.33DM-0.45);小麦地上部氮营养指数模型可以准确诊断氮素营养状况;小麦地上部氮亏缺模型可以定量调控氮肥管理措施.利用2007—2008年的独立试验资料对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氮营养指数模型和氮亏缺模型进行检验和测试,结果表明模型的准确性较高,普适性较强.本文所构建模型可以直接用于诊断调控小麦氮素营养,为小麦生产中精确施肥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技术途径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临界浓度 素诊断 亏缺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临界氮浓度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吕茹洁 商庆银 +3 位作者 陈乐 曾勇军 胡水秀 杨秀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6-1405,共10页
【目的】依据水稻品种的氮素营养特征计算其氮营养指数(NNI)和氮素亏缺(N_(and))值,可实现作物氮素状况的精确定量调控。本研究比较了杂交稻和常规稻在不同氮水平下的NNI和N_(and)值,为该诊断方法的精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 【目的】依据水稻品种的氮素营养特征计算其氮营养指数(NNI)和氮素亏缺(N_(and))值,可实现作物氮素状况的精确定量调控。本研究比较了杂交稻和常规稻在不同氮水平下的NNI和N_(and)值,为该诊断方法的精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超级杂交稻(Y两优一号、超优千号)和常规稻(粤农丝苗、金农丝苗)为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施氮水平0、40、80、120、160、200、240 kg/hm^2(分别以N0、N40、N80、N120、N160、N200、N240表示),分析测定了水稻移栽后15、30、45、60、75天和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及其氮浓度,构建临界氮浓度变化曲线,利用该曲线计算了不同品种在不同时期的临界氮浓度、氮营养指数和氮亏缺值。【结果】杂交稻地上部干物重在N0、N40、N80、N120、N160处理间差异显著,N200、N24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常规稻地上部干物质重在N0、N40、N80、N120处理间差异显著,N160、N200、N24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N0、N40、N80、N120处理。水稻植株氮浓度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随生育期的延长和地上部干物重的增加,水稻植株氮浓度均呈下降趋势。根据地上部干物质重与其氮浓度变化关系构建水稻临界氮浓度(N_c)变化曲线,杂交稻为Nc=3.36DM^(–0.31)(R^2=0.91),常规稻为N_c=2.96DM–^(0.25)(R^2=0.86)。基于临界氮浓度曲线,计算不同水稻品种的NNI和N_(and),其中杂交稻和常规稻NNI变化范围分别为0.73~1.05和0.78~1.11,N_(and)变化范围分别为–9.8~117.8 kg/hm^2和–25.4~90.3 kg/hm^2。【结论】常规稻品种临界氮浓度高于相同生育期的杂交稻品种,但杂交稻的干物质量生产能力大于常规稻。在本试验条件下,依据N_(and)计算结果,杂交稻临界氮浓度下的氮素积累量大于常规稻,其中杂交稻和常规稻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00kg/hm^2左右和160~2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临界浓度 营养指数 亏缺
下载PDF
基于临界氮浓度的宁夏玉米氮吸收与亏缺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彪 付江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6-263,共8页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天赐1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氮素水平(0、90、180、270、360、450 kg/hm^2),研究滴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累积动态变化,构建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氮吸收模型和氮累积亏缺模型,实现对...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天赐1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氮素水平(0、90、180、270、360、450 kg/hm^2),研究滴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累积动态变化,构建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氮吸收模型和氮累积亏缺模型,实现对滴灌玉米氮素营养状况的快速诊断。结果表明,滴灌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增长和氮吸收累积均受施氮水平的影响,且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上升趋势,氮累积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产量形成,玉米植株存在氮奢侈消费现象;滴灌玉米临界氮浓度、最高和最低氮浓度与地上部干物质量之间均可用幂函数方程表示,其平均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6、0.903和0.94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基于临界氮浓度构建的氮吸收模型和氮累积亏缺模型对滴灌玉米生育期内氮素营养诊断结果一致,综合施氮量与产量的拟合曲线,推荐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施氮量以270~311 kg/hm^2为宜。研究结果可为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实现精准施肥和优化氮素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肥一体化 临界浓度 吸收模型 亏缺模型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水稻氮营养诊断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许童羽 白驹驰 +2 位作者 郭忠辉 金忠煜 于丰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197,222,共10页
氮亏缺量能够直接反映作物氮营养缺失程度,快速、大面积获取水稻氮亏缺量信息对实现水稻精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利用无人机遥感监测水稻氮营养情况,对氮亏缺量本身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获取冠... 氮亏缺量能够直接反映作物氮营养缺失程度,快速、大面积获取水稻氮亏缺量信息对实现水稻精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利用无人机遥感监测水稻氮营养情况,对氮亏缺量本身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获取冠层光谱数据、通过田间采样获取水稻农学数据,研究东北地区水稻临界氮浓度曲线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水稻氮亏缺量;以氮亏缺量约等于0状态下光谱为标准光谱,分别对光谱反射率进行比值、差值、归一化差值变换,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对原始光谱反射率与变换后光谱反射率进行特征波长提取,并以二者提取的特征波长为输入变量,氮亏缺量为输出变量,分别构建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极限学习机与蝙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3种算法的水稻氮亏缺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基于田间数据构建东北地区水稻临界氮浓度曲线方程系数a、b分别为2.026与-0.460 3,和以往研究基本一致;相比其余变换方法,对水稻冠层光谱进行归一化差值变换与特征波长提取显著提高了冠层光谱反射率与水稻氮亏缺量的相关性,也提高了后续反演模型的反演结果;以归一化差值光谱为输入的蝙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反演模型预测效果显著优于其余模型,验证集R^(2)为0.830 6,RMSE为0.814 1 kg/hm^(2),具有较好的氮亏缺量估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人机遥感 高光谱 亏缺 蝙蝠算法优化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基于临界氮浓度的加工番茄优化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景博 刁明 +3 位作者 张坤 郭鹏飞 万文亮 牛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212,共8页
为研究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施肥方案下加工番茄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氮营养指数和氮素亏缺值的影响,选用新疆大面积种植的加工番茄品种"里格尔87-5"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氮(N0)、施氮200 kg·hm^(-2)(N1)、施氮300 kg·... 为研究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施肥方案下加工番茄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氮营养指数和氮素亏缺值的影响,选用新疆大面积种植的加工番茄品种"里格尔87-5"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氮(N0)、施氮200 kg·hm^(-2)(N1)、施氮300 kg·hm^(-2)(N2)和施氮400 kg·hm^(-2)(N3)4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拉秧期施氮300 kg·hm^(-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施氮400 kg·hm^(-2)处理不会促进干物质的增加;氮浓度在各取样日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施氮300 kg·hm^(-2)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在拉秧期最高,两年分别为289.49和263.59 kg·hm^(-2);各处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氮素积累量往果实中转移,且施氮300 kg·hm^(-2)处理的氮素转移量最大。在加工番茄苗期阶段施氮300 kg·hm^(-2)和施氮400 kg·hm^(-2)的处理均会使加工番茄田间氮素过量,施氮200 kg·hm^(-2)处理的氮营养指数最接近1,且氮亏缺量在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在开花期后施氮300 kg·hm^(-2)处理的氮营养指数最接近1,且氮亏缺量最接近0。新疆滴灌加工番茄的最佳氮肥施用总量为278kg·hm^(-2),苗期至开花期、开花至坐果期、坐果至红熟期和红熟至拉秧期的施氮比例分别为16%、26%、49%和9%,此施肥方案为氮素的充分利用和加工番茄的持续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浓度 素利用 营养指数 亏缺模型
下载PDF
基质栽培番茄临界氮浓度和氮营养指数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娅丹 曹红霞 +1 位作者 谷晓博 王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11,共8页
为了确定番茄的需氮量以及利用氮营养指数估测番茄氮盈亏水平的可行性,分别建立了基质栽培番茄临界氮浓度、氮营养指数和氮亏缺模型,为番茄精确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基质栽培番茄,营养液氮素形态设置3个硝铵比为100∶0、75∶25和50∶... 为了确定番茄的需氮量以及利用氮营养指数估测番茄氮盈亏水平的可行性,分别建立了基质栽培番茄临界氮浓度、氮营养指数和氮亏缺模型,为番茄精确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基质栽培番茄,营养液氮素形态设置3个硝铵比为100∶0、75∶25和50∶50,标记为N100、N75+A25和N50+A50;氮素水平设置为Hoagland氮浓度(15mmol/L)的1/4、1/2和3/4。实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15个重复。分别构建了不同氮源下番茄地上部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氮源处理番茄临界氮浓度和地上最大生物量间均符合幂指数关系,不同氮源模型间存在一定差异,参数ac(ac为地上部生物量为1g/株时的临界氮浓度)差异表明对于相同的地上部生物量,N75+A25处理番茄的氮累积能力高于N100和N50+A50;b值(b为曲线斜率)不同说明N75+A25处理植株衰老缓慢,叶氮浓度下降较N100和N50+A50慢,因而其曲线斜率低。基于临界氮浓度的氮营养指数(NNI)和氮亏缺模型Nand对番茄的适宜氮源和浓度诊断结果一致,均以N75+A25(1/2)s为最佳施氮组合。根据模型推算的NNI与相对地上部生物量、相对氮累积量和相对产量均呈显著相关性。临界氮稀释模型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该模型得出的分析结果是合适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栽培番茄 临界稀释曲线 营养指数 亏缺模型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下稻茬小麦的氮素营养指标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宇笑 李鑫格 +6 位作者 张羽 程涛 刘小军 田永超 朱艳 曹卫星 曹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20-1429,共10页
【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营养指标变化规律,为小麦氮素营养状况实时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江苏省多年多点田间不同氮肥、播期、密度和品种试验,构建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大数据,分析不同产量水平... 【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营养指标变化规律,为小麦氮素营养状况实时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江苏省多年多点田间不同氮肥、播期、密度和品种试验,构建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大数据,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和植株氮浓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小麦临界氮浓度,得到累积氮亏缺和氮营养指数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而明确高产稻茬小麦氮素营养指标特征。【结果】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氮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均逐渐增加,植株氮浓度逐渐减小,累积氮亏缺和氮营养指数会出现波动。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氮积累量在高产小麦和中产小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植株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中低产小麦,中低产小麦又显著高于低产小麦。在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高产和中产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中低产小麦,中低产小麦又显著高于低产小麦。依据累积氮亏缺值判断氮素营养状况,高产和中产小麦的累积氮亏缺变化趋势一致,在起身—孕穗期,高产小麦的累积氮亏缺值由0.3 kg/hm^2降低为-23.0 kg/hm^2,中产小麦由7.0 kg/hm^2降低为-14.6kg/hm^2,孕穗—抽穗期又呈升高趋势,高产小麦由-23.0 kg/hm^2升高为-11.4 kg/hm^2,中产小麦由-14.6 kg/hm^2升高为2.4 kg/hm^2,开花—灌浆期的波动较小。表明高产小麦氮营养除起身期之外均为过剩,中产小麦在拔节—孕穗期的累积氮亏缺小于0,其余时期累积氮亏缺均大于0,但该水平的累积氮亏缺值一直在适宜范围内波动。中低产小麦在起身—拔节期,累积氮亏缺值由14.2 kg/hm^2降低为9.5 kg/hm^2,之后逐渐升高,灌浆期达到最大为43.9 kg/hm^2;低产小麦在起身期到灌浆期,累积氮亏缺值由17.3 kg/hm^2升高为71.1 kg/hm^2。表明中低产和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水平 素营养 临界浓度 营养指数 累积亏缺
下载PDF
关中平原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建模 被引量:3
12
作者 强生才 张富仓 +3 位作者 张燕 闫世程 向友珍 李志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0,共8页
临界氮稀释曲线可诊断植株氮营养状况,针对国内目前普遍存在的建模品种单一,可能造成模型普适性偏差的问题,以陕西关中平原主栽的6个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4个(0、105、210 kg·hm^-2 和315 kg·hm ^-2 )施氮量水平,以... 临界氮稀释曲线可诊断植株氮营养状况,针对国内目前普遍存在的建模品种单一,可能造成模型普适性偏差的问题,以陕西关中平原主栽的6个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4个(0、105、210 kg·hm^-2 和315 kg·hm ^-2 )施氮量水平,以两季4个冬小麦品种田间数据,建立了冬小麦花期前地上部干物质临界氮稀释曲线,曲线服从负幂指数函数;进一步通过另外2个冬小麦品种共计两季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临界氮稀释曲线可以较好地区分独立样本中的氮营养亏缺和氮营养过剩数据。依据临界氮稀释曲线建立的氮营养指数和累计氮亏缺模型,可分别用于诊断植株的氮营养状况和量化氮素盈亏量,诊断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 kg·hm^-2 和105 kg·hm^-2 条件下植株氮营养亏缺,210 kg·hm ^-2 和315 kg·hm ^-2 条件下小麦氮营养盈余,0~315 kg·hm^-2 施氮量下的累计氮亏缺量-33.2~50.9 kg·hm ^-2 。通过建立氮营养指数与施氮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出关中平原冬小麦适宜施氮量约为162 kg·hm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 冬小麦 临界浓度 营养指数 累计亏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