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成功治愈胃窦血管扩张症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童明富 王细金 +2 位作者 叶向荣 欧阳卫泽 蔡长春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2,共2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镜曲张静脉破裂以及上消化道肿瘤为常见原因的疾病。血管畸形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较少见,临床也仅多见于胃横径动脉破裂出血。本文报道1例胃窦血管扩张症(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 上消化道出血是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镜曲张静脉破裂以及上消化道肿瘤为常见原因的疾病。血管畸形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较少见,临床也仅多见于胃横径动脉破裂出血。本文报道1例胃窦血管扩张症(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GAVE)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并经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成功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血管扩张症 西瓜胃 内镜治疗 离子血浆凝固
下载PDF
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胃肠广基扁平息肉和出血 被引量:103
2
作者 吴云林 冯莉 +5 位作者 孙波 季圣昉 季雁浩 方文莉 诸琦 钟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对胃肠广基扁平息肉和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广基扁平息肉患者13例,31枚息肉,行内镜下APC治疗;大息肉内镜切除及活检后出血5例,APC术止血治疗;对照组广基扁平息肉息者20例,28... 目的 探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对胃肠广基扁平息肉和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广基扁平息肉患者13例,31枚息肉,行内镜下APC治疗;大息肉内镜切除及活检后出血5例,APC术止血治疗;对照组广基扁平息肉息者20例,28枚息肉,行内镜下热凝电极治疗。结果APC术和热凝电极在广基扁平息肉治疗中疗效相同,局部疼痛的副作用相似,但APC术导管探头无粘连,明显优于热凝电极治疗组55%的发生串(P<0.01)。APC治疗大息肉内镜切除及活检后渗血迅速有效。结论APC术治疗胃肠广基扁平息肉及出血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基扁平息肉 离子血浆凝固 出血 热凝电极 胃肠肿瘤
原文传递
内镜下应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贵齐 魏文强 +8 位作者 郝长青 张晓华 赖少清 于桂香 鞠凤环 马跃华 乔友林 董志伟 王国清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6期365-367,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意义。方法1999年10月2003年1月内镜下应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对13例早期食管癌及114例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进行治疗,氩离子血浆凝固术功率设定为28 W,氩气流量0.4 L/min。术... 目的 探讨应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意义。方法1999年10月2003年1月内镜下应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对13例早期食管癌及114例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进行治疗,氩离子血浆凝固术功率设定为28 W,氩气流量0.4 L/min。术后1个月、4个月及12个月进行内镜复查及治疗。结果 (1)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成功率分别为92.3%和100%,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3次和2.2次。(2)本组127例合并症发生率为5.5%,其中早期癌与癌前病变合并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0.7%和2.60%,合并症主要表现为出血、黏膜下血肿及发热等,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本组无穿孔及狭窄发生。(3)4-12个月内镜复查并经病理证实3例早期癌复发,再次应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2例治愈,1例病变未控改为手术治疗。癌前病变无复发。(4)本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3个月,所有患者目前均无明显不适。结论 应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可简便、安全、有效地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离子血浆凝固 治疗 早期 食管癌 癌前病变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大肠巨大息肉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环 孙明军 +3 位作者 汪旭 刘晓东 王轶淳 赵延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3-945,共3页
目的对大肠巨大息肉(直径≥2cm)的内镜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方法的选择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内镜下依据息肉大小及形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圈套电切除,... 目的对大肠巨大息肉(直径≥2cm)的内镜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方法的选择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内镜下依据息肉大小及形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圈套电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下分块切除法(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以及应用尼龙圈和钛夹。结果该组共172枚巨大息肉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术中或术后即刻出血19例,迟发出血1例,均经内镜下治疗或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成功,没有发生穿孔和患者死亡。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不同大小、形态的息肉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巨大息肉 内镜治疗 离子血浆凝固 圈套电切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切术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2期3168-3170,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切术(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多发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有消化道多发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查患者息肉,并将其按照随机的...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切术(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多发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有消化道多发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查患者息肉,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息肉118枚)和对照组(40例,息肉112枚),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EMR联合APC治疗消化道多发息肉,而对照组给予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的一次性切除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随访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一次性切除108枚(91.53%),而对照组则一次性切除92枚(82.1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而对照组则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随访,其中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EMR联合APC用于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耗时少、安全性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切术 离子血浆凝固 消化道多发息肉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切术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晓玲 何利平 +3 位作者 梁玮 王丽珍 高丽影 林德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切术(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内镜下发现的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43例患者进行EMR治疗,并在窄带内镜(NBI)或碘染观察下对残留可疑病灶进行APC的灭活...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切术(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内镜下发现的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43例患者进行EMR治疗,并在窄带内镜(NBI)或碘染观察下对残留可疑病灶进行APC的灭活。术后1个月、2个月、半年、1年应用NBI技术进行内镜下随访。结果:42例行成功EMR或分次黏膜剥切术(EMRC);1例患者因病灶行黏膜下注射时无法隆起,转外科手术;并发术中出血2例,均成功内镜下止血;2例食管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治疗;无一例出现穿孔。术后病理检查,9例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例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示原位癌,1例示食管癌侵及黏膜下层。1例患者切除病灶病理示食管癌侵及黏膜下层而再行外科手术;随访1例患者2个月胃镜复查活检示中度不典型增生,再行内镜下APC治疗;1例患者半年胃镜复查活检示重度不典型增生,再次行内镜下EMR;余40例患者随访至今,最长已5年未出现复发。结论:EMR联合APC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切术 离子血浆凝固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 被引量:7
7
作者 孟庆顺 潘珅 +1 位作者 刘明华 王孟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3-494,共2页
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0例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升结肠5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2例,分别行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治愈率达100%,无并发症发生。因此认为APC是治疗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的... 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0例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升结肠5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2例,分别行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治愈率达100%,无并发症发生。因此认为APC是治疗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 离子血浆凝固
下载PDF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柏莹莹 陆文 张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下确诊42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下确诊42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对照组为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发出血率、转手术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首次止血成功率及转手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发出血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可明显降低再发出血率,可作为内镜下治疗止血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金属钛夹 肾上腺素 离子血浆凝固 内镜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的治疗效果对比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彭青 徐敏 +3 位作者 张永 朱艺艺 武传祥 卢莉莉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1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至我院消化科进行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患者60例,按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目的研究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至我院消化科进行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患者60例,按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EMR组和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的APC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息肉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效果均较为显著,无明显差异(P>0.05),但EMR组总有效率(100.00%)略高于APC组(96.67%);EMR组手术时间比APC组患者长(P<0.05),住院时间相似,EM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比APC组(6.67%)略高(P>0.05),其息肉复发率(3.33%)比APC组(13.33%)低(P<0.05)。结论EMR和APC疗效皆较为显著,但相比之下,采用EMR进行治疗患者术后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且结直肠息肉的复发率也更低,建议在临床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离子血浆凝固 疗效对比
下载PDF
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钛夹治疗杜氏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亚静 卢英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第4期378-37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钛夹治疗杜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入院的杜氏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钛夹治疗杜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入院的杜氏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钛夹治疗,对比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次出血发生率,转手术率。结果本研究64例出血部位分布在胃体54例,占84.4%,其中胃体前壁18例,胃体后壁36例,多发生于胃上部小弯侧,多在胃食管交界处6 cm内;贲门4例,十二指肠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首次止血成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在再次出血发生率及转手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6,1.12,P均<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钛夹治疗杜氏病可明显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及转手术率,是杜氏病的理想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病 离子血浆凝固 内镜治疗 钛夹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研究
11
作者 邓敦杨 黄健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5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运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112枚息肉)为对照组,运用EMR联合APC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114枚息肉),均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2组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率、生活质量、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息肉一次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health survey,SF-36)内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SF-36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联合APC治疗消化道息肉效果确切,一次性切除率较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离子血浆凝固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内镜下联合治疗Dieulafoy病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李雅 王章流 陈利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144-2145,共2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联合治疗Dieulafoy病的疗效。方法经胃镜确诊为Dieulafoy病并活动性出血后,先以1%乙氧硬化醇或5%鱼肝油酸钠注射,再于出血病灶处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和/或放置金属夹治疗止血,未联合APC和/或金属夹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目的评价内镜下联合治疗Dieulafoy病的疗效。方法经胃镜确诊为Dieulafoy病并活动性出血后,先以1%乙氧硬化醇或5%鱼肝油酸钠注射,再于出血病灶处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和/或放置金属夹治疗止血,未联合APC和/或金属夹治疗为对照组。结果2组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2%,8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再出血率和转手术率(8%,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60%,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联合APC和/或金属夹疗法可明显降低Dieulafoy病的再出血率和转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注射 离子血浆凝固 金属夹 DIEULAFOY病
下载PDF
内镜下金属夹与APC治疗MWS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李景森 黄诗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内镜下金属夹与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对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WS)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MWS患者,随机分为金属夹组和APC组,每组24例。金属夹组采用内镜下金属夹治疗,APC组采用内镜下APC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 目的分析比较内镜下金属夹与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对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WS)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MWS患者,随机分为金属夹组和APC组,每组24例。金属夹组采用内镜下金属夹治疗,APC组采用内镜下APC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止血效果:金属夹组渗血15例、射血9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渗血、射血、总止血率均为100%。APC组16例渗血患者经治疗全部止血,8例射血患者中仅2例成功止血,其余6例需追加金属夹后才能止血,渗血止血率为100%、射血止血率为25%、总止血率为75%。金属夹组射血止血率及总止血率明显高于AP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情况:两组术后均未见穿孔、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金属夹治疗MWS总体止血效果较内镜下APC好,其中对于渗血止血效果两者相当,而射血止血方面前者明显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金属夹 离子血浆凝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