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纪冰期旋回转型在南沙深海的记录 被引量:48
1
作者 汪品先 田军 成鑫荣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93-799,共7页
对南沙海区水深2772 m的ODP1143井上部105.08 m岩芯进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 取得MIS 1~86期即2.25 Ma以来的历史, 时间分辨率约2 ka, 为迄今所知的最好记录之一. 氧同位素曲线详细展示了更新世的冰期旋回, 由早期的40 ka周期为主, ... 对南沙海区水深2772 m的ODP1143井上部105.08 m岩芯进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 取得MIS 1~86期即2.25 Ma以来的历史, 时间分辨率约2 ka, 为迄今所知的最好记录之一. 氧同位素曲线详细展示了更新世的冰期旋回, 由早期的40 ka周期为主, 向晚期100 ka周期为主的"转型", 证明两者之间有一个长达近300 ka的过渡期, "中更新世革命"并非一次简单的突变. 而且在100 ka的冰期旋回中, 低纬区热带表层水的变化在先, 高纬区冰盖的反应在后. 对比表明, 北半球冰盖增大、冰期延长的原因不在冰盖本身, 而在北半球高纬区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期旋回 中更新世 氧同位素分析 气候转型 地层 南沙海区
原文传递
贵州七星洞全新世石笋的氧同位素记录及其指示的季风气候变化 被引量:37
2
作者 蔡演军 彭子成 +2 位作者 安芷生 张兆峰 曹蕴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1398-1402,共5页
对贵州七星洞的石笋进行了TIMS铀系测年和氧同位素组分分析, 建立了最近7.7 ka石笋δ-18O值的变化序列. 重建了贵州地区7.7 kaBP以来的季风气候变化: 7.7~5.8 kaBP, 适宜期内的夏季风强盛期; 5.8~3.8 kaBP, 夏季风的稳定减弱期; 3.8~... 对贵州七星洞的石笋进行了TIMS铀系测年和氧同位素组分分析, 建立了最近7.7 ka石笋δ-18O值的变化序列. 重建了贵州地区7.7 kaBP以来的季风气候变化: 7.7~5.8 kaBP, 适宜期内的夏季风强盛期; 5.8~3.8 kaBP, 夏季风的稳定减弱期; 3.8~0.15 kaBP, 减弱的夏季风及气候大幅波动期. 并指出7.7 kaBP以来石笋δ-18O值增加趋势既反映了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减少引起的夏季风减弱, 也反映了西南季风降雨对该地区的贡献相对减少, 这与模拟结果所表明的西南季风强度变化相一致; 而δ-18O值大幅度的波动变化则可能表明与降雨量变化相联系的不同季风降水云团对该地区降雨贡献的剧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全新世 西南季风变化 氧同位素分析 贵州 季风气候 TIMS铀系测年
原文传递
2ka来苏干湖沉积碳酸盐稳定同位素记录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42
3
作者 强明瑞 陈发虎 +2 位作者 张家武 高尚玉 周爱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85-1393,共9页
选择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苏干湖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210Pb, AMS 14C以及常规14C等测年手段, 建立了苏干湖沉积岩芯2 ka以来的时间序列. 对湖泊沉积细颗粒中的碳酸盐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 结合流域地表水δ18O值的变化以及气温观测资料,... 选择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苏干湖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210Pb, AMS 14C以及常规14C等测年手段, 建立了苏干湖沉积岩芯2 ka以来的时间序列. 对湖泊沉积细颗粒中的碳酸盐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 结合流域地表水δ18O值的变化以及气温观测资料, 认为碳酸盐δ18O值指示了流域有效湿度的变化; δ13C值的变化与湖泊年内冰封湖面时期的长短有关, 间接指示了区域冬半年气温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2 ka来苏干湖地区气候变化序列, 其气候变化过程经历了5个阶段: 0~190 AD, 暖干; 190~580 AD, 冷干; 580~1200 AD(MWP), 暖干; 1200~1880 AD(LIA), 冷湿; 1880~1950 AD期间为冷干气候, 20世纪50年代以来, 气候变暖. 碳同位素反映的2 ka以来冬半年气温的变化与历史文献记录以及其他地质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 表明苏干湖同位素记录的2 ka来气候变化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记录 气候变化 碳酸盐 20世纪50年代 δ^18O值 柴达木盆地北缘 ^210PB 氧同位素分析 δ^13C值 历史文献记录 湖泊沉积 时间序列 沉积岩芯 观测资料 变化过程 地质记录 同位素 气候变暖 冬半年 细颗粒 气温 地表水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晚新生代氧同位素地层学 被引量:41
4
作者 赵泉鸿 翦知湣 +6 位作者 王吉良 成鑫荣 黄宝琦 徐建 周震 房殿勇 汪品先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00-807,共8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 184航次1148站(18°50.17.3′N, 116°33.93′E, 水深3308.3 m) 1165个样品中底栖有孔虫的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24 Ma以来连续的、平均分辨率为21 ka的δ18O曲线. 这是迄今全球晚新生代最连续、最完整和分辨率...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 184航次1148站(18°50.17.3′N, 116°33.93′E, 水深3308.3 m) 1165个样品中底栖有孔虫的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24 Ma以来连续的、平均分辨率为21 ka的δ18O曲线. 这是迄今全球晚新生代最连续、最完整和分辨率最高的δ18O曲线. 总体上呈梯状递增的δ18O曲线清楚地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5次变重和3次变轻事件及2个稳定期, 反映了全球气候逐渐变冷过程的变化. 其中发生在17.2-14.5 Ma的变轻事件及14.5-13.6 Ma和3.0-2.4 Ma的两个变重事件最为显著, 都可以进行全球性对比. 13.6-10.2 Ma和6.0-3.0 Ma两个时期δ18O变动平稳和振幅最小, 代表南海晚新生底层水变化最小的稳定时期. 1148站的氧同位素记录为西太平洋和我国海相地层的全球性对比提供了最佳的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分析 底栖有孔虫 地层学 古海洋学 晚新生代 南海 全球气候
原文传递
黔南洞穴石笋古气候变化记录及终止点Ⅱ的确定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美良 林玉石 +1 位作者 覃嘉铭 程海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42-950,共9页
通过对黔南地区三个大型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获得了163-113.8 ka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石笋氧同位素的记录曲线揭示,在万、千年尺度上,研究区冰期的降温和间冰期回暖的波动特征,可与冰芯、湖泊、黄土、深海岩... 通过对黔南地区三个大型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获得了163-113.8 ka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石笋氧同位素的记录曲线揭示,在万、千年尺度上,研究区冰期的降温和间冰期回暖的波动特征,可与冰芯、湖泊、黄土、深海岩芯记录相比较,其记录的气候波动与全球具有一致性,显示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气候的遥相关.研究表明,石笋记录所反映出的古季风环流变化的直接动力可能来自全球冰量变化,即主要受北半球日照辐射强度、北大西洋冰漂碎屑带的扩张以及低纬度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据δ18o值进行了温度计算,获得了研究区冰期(相当于深海同位素6阶段的中后期,平均为8.1℃,最低为一1.43-0.65℃)与间冰期(相当于深海同位素5E段,平均为18.24℃)之间的年均温差达10℃左右(与冰芯记录的温度变化幅度大约为10℃,大体相一致),显示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环流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对3个石笋的精确测年,确定倒数第2次冰期的终止点Ⅱ的年龄为129.28±1.1 ka,这一界线的年龄代表了末次间冰期开始的年代,即是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的分界年龄,与冰芯和深海SPECMAP氧同位素曲线上末次间冰期的起始年龄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古笋 古气候 终止点Ⅱ 黔南 TIMS-U系年龄 同位素分析 氧同位素分析
原文传递
长白山火山与天池的形成时代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嘉麒 王松山 《科学通报》 EI CAS 1982年第21期1312-1315,共4页
连接中朝两国的长白山是三江(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之源,是我国著名的年轻火山。
关键词 长白山火山 角砾 浮岩 面质 浮石 火山碎屑岩 石英粗面岩 白头山组 碱性火山岩 地质年龄 凝灰熔岩 天池 碱流岩 长白瀑布 氧同位素分析 喷发期 玄武岩 基性岩 火山口 火山作用 火山喷发 火山爆发 火山灰 火山碎屑 安图县 年龄测定
原文传递
皖南蛇绿岩套辉长岩锆石U-Pb定年以及元素和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荣新 郑永飞 吴元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70-73,共4页
对皖南蛇绿岩套辉长岩分别进行锆石微区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分析、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皖南蛇绿岩存在3个时代的岩浆锆石,对应的U-Pb年龄分别为891±13Ma、826±4Ma和764±10Ma。元素和Sr... 对皖南蛇绿岩套辉长岩分别进行锆石微区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分析、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皖南蛇绿岩存在3个时代的岩浆锆石,对应的U-Pb年龄分别为891±13Ma、826±4Ma和764±10Ma。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的岛弧岩浆岩特征,表明辉长岩来源于俯冲带上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矿物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辉长岩遭受了亚固相高温热液蚀变。笔者解释辉长岩构造就位年龄为891±13Ma,在826±4Ma受到前裂谷期岩浆活动的改造,并在764±10Ma受到同裂谷岩浆活动的影响而发生亚固相热液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 氧同位素 新元古代 热液蚀变 锆石U-PB定年 氧同位素分析 微量元分析 蛇绿岩套 同位素研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白云岩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毕胜宇 郑聪斌 +1 位作者 李振宏 马俊宝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白云岩体主要发育于马家沟组马四段中,主要沿定探1井~鄂6井呈南北向展布,西部延伸至布1井~天2井一线,东部则到城川1井区,南北长约200km,东西宽约40~80km,总面积约10 000km2,最大厚度达431m。通过岩相古地理环境分...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白云岩体主要发育于马家沟组马四段中,主要沿定探1井~鄂6井呈南北向展布,西部延伸至布1井~天2井一线,东部则到城川1井区,南北长约200km,东西宽约40~80km,总面积约10 000km2,最大厚度达431m。通过岩相古地理环境分析、电子探针雾心亮边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分析以及微量元素分析,认为白云岩体形成的两个主要阶段为混合水白云岩化阶段和深埋藏热水白云岩化阶段。混合水来源主要是大气淡水与海水,热水的来源主要是早期封存在地层中的混合水以及后期构造运动引起的沿断裂和不整合运移的深部热液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成因分析 氧同位素分析 微量元分析 白云岩化 岩相古地理 马家沟组 最大厚度 环境分析 电子探针 热液流体 构造运动 混合水 南北向 包裹体 水来源 不整合 热水 展布 海水 大气 运移 地层
下载PDF
牙形石SHRIMP微区原位氧同位素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丽芹 Ian Stuart WILLIAMS +3 位作者 刘建辉 纪战胜 肖渊甫 刘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1-618,共8页
氧同位素温度计已被用于古温度变化研究多年。生物化石磷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组成对古气候环境变化响应灵敏,牙形石在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古海洋地层中广泛存在,并具有较为重要的地层学意义,是研究古温度变化的最佳样品之一。SHRIMP具备高分... 氧同位素温度计已被用于古温度变化研究多年。生物化石磷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组成对古气候环境变化响应灵敏,牙形石在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古海洋地层中广泛存在,并具有较为重要的地层学意义,是研究古温度变化的最佳样品之一。SHRIMP具备高分辨、高灵敏、高精度和微量及原位微区分析的特点,可以进行20μm范围内的原位(in-situ)同位素分析。本文介绍了作者利用SHRIMP IIe-MC建立的牙形石微区原位氧同位素分析方法,这是国内关于该方法的首次报导。本文对磷灰石标准样Durango进行了测定,连续七昼夜获得的253次测定结果,平均值为δ18 Oapatite=9.78‰±0.29‰,与该标准参考值δ18 Oapatite=9.81‰±0.25‰(Williams,未刊资料)一致。作者并以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海水温度变化研究为示范,对采自西藏文布当桑二叠系—三叠系剖面上的49个层位中的237件牙形石样品进行了914个氧同位素分析,为研究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发生的生物灭绝事件前后的海水温度变化提供了可靠详实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分析 SHRIMP 原位微区分析 牙形石 测试方法
下载PDF
NanoSIMS analytical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arth sciences 被引量:10
10
作者 YANG Wei HU Sen +2 位作者 ZHANG JianChao HAO JiaLong LIN YangT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758-1767,共10页
Despite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spatial resolution, NanoSIMS still preserves relatively high mass resolution, sensitivity, and analytical precision.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platform to determine c... Despite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spatial resolution, NanoSIMS still preserves relatively high mass resolution, sensitivity, and analytical precision.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platform to determin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solid material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pace, earth, life, and materials sciences, etc. By using a Cs+ ion beam with a size as small as 50 nm scanning over sample surfaces, we are able to obtain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s of up to 7 species simultaneously. When utilizing Faraday cup, high analytical precision of 0.3‰-0.5‰ (1SD) for C, O and S isotopic analysis can be achieved. Although this precision level is still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SIMS, it already meets the major requirements of Earth Sciences. In 2011, the first NanoSIMS of China (Cameca NanoSIMS 50L) was installed at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ased on the working mechanism and analytical modes of the instrument, this paper will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the analytical methods established with the NanoSIM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arth sciences. These methods include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images in mineral zoning,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2-5/am) Pb-Pb and U-Pb dating, water content and H isotopic analysis for silicate glass and apatite, C isotopic analysis for diamond and graphite, O isotopic analysis for carbonate, S isotopic analysis for sulfides. In addition,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sample preparation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domestic earth scientists'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MS micro-beam analysis elemental distribution images Pb-Pb and U-Pb dating stable isotopes
原文传递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analyses for the Sinian carbonates in the Helan Mountain, North China 被引量:8
11
作者 YANG Jie ZENG ZuoXun +4 位作者 CAI XiongFei LI ZhiYong LI TianBin MENG Fang HE WenJ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32期3943-3955,共13页
We conducted detailed studies of the Sinian carbonates from the Helan Mountain,Ningxia by bot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es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Sinian Z... We conducted detailed studies of the Sinian carbonates from the Helan Mountain,Ningxia by bot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es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Sinian Zhengmuguan Formation shows variations with regularity in the five studied sections,theδ13C values all gradually decrease from bottom to top,with a total range from 4.51‰to 0.11‰,and the biggest negative excursion reaches up to 6.88‰.In addition,abundant macro-body fossils were also found from the Tuerkeng Formation in this study,similar to those found from the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Block.This observation firmly constrained the age for the Zhengmuguan and Tuerkeng formations to the Sinian period.Here we interpreted that the Zhengmuguan Formation formed during a glacial period when the extremely cold climate substantially decreased the amount of burial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ocean and thus led to the general negativeδ13C excursion.The increasingδ13C values in the Tuerkeng Formation dolomites imply the ending of the glacial period in the Zhengmuguan epoch,biological recovery and increase of organic matter burial in the ocean occurred during this period.Comparing our obtained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of the Zhengmuguan and Tuerkeng formations with those of coeval carbonate successions from other places all over the world,the Zhengmuguang-aged glacial deposits might be deposited after the Gaskiers glaciation.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paleo-ocean,paleogeographic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North China Block during the Ediacaran period and adds new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data for the global Sinian carbon-oxygen isotopes datas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分析 中国北方 碳酸盐 震旦系 贺兰山 冰川沉积物 同位素组成 生物恢复
原文传递
硅藻提纯方法新进展:小个体硅藻纯化的实验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东 汉景泰 +2 位作者 孙会国 董明 富永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3-624,共2页
硅藻壳体氧同位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古气候研究手段,硅藻的分离提纯是开展此项研究的重要一环。矿物杂质由于与硅藻壳体的氧同位素差异很大,对目前常用的硅藻氧同位素实验方法获得的结果有显著影响。因此,硅藻氧同位素分... 硅藻壳体氧同位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古气候研究手段,硅藻的分离提纯是开展此项研究的重要一环。矿物杂质由于与硅藻壳体的氧同位素差异很大,对目前常用的硅藻氧同位素实验方法获得的结果有显著影响。因此,硅藻氧同位素分析对硅藻样品的纯度要求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实验技术 提纯方法 氧同位素分析 纯化 个体 分离提纯 古气候
下载PDF
In situ SIMS oxygen isotope analyses: Evid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aluminum-rich chondrules from ordinary chondrites 被引量:4
13
作者 JIANG Yun HSU WeiBiao +1 位作者 GUAN YunBin WANG Y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748-1757,共10页
Aluminum-rich chondrules (ARCs), which share mineralogic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both Ca, Al-rich inclusions (CAIs) and ferromagnesian chondru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vealing their temporal and petrog... Aluminum-rich chondrules (ARCs), which share mineralogic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both Ca, Al-rich inclusions (CAIs) and ferromagnesian chondru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vealing their temporal and petr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this work, seven ARCs were found in three ordinary chondrites GRV 022410 (H4), GRV 052722 (H3.7) and Julesburg (L3.6). They contain bulk Al2O3 - 17%-33% and exhibit igneous textures composed of olivine, high- and low-Ca pyroxene, plagioclase, spinel and glass. In situ SIMS analyses show that ARCs hav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8O=-6.1‰-7.1‰; δ17O= -4.5‰-5.1‰) close to ferromagnesian chondrules but far more depleted in 160 than CAIs (δ18O=-40‰; δ17O=-40‰). Most ARCs plot close to the terrestrial mass fractionation (TF) line, and a few between the TF and carbonaceous chondrite anhydrous mixing (CCAM) lines. Plagioclase, nepheline and glass suffered O-isotopic exchanges during the metamorphism processes in the parent body. Spinel, olivine and pyroxene represent the primary O-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ARCs, and define a fitted line with a slope of- 0.7±0.1.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shallower slope as well as more depleted 160 compositions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ARCs in ordinary chondrites are not a simple mixing product of ferromagnesian chondrules and CAIs. Instead, they probably experienced higher-degree oxygen isotope exchange with a δ6O-poor nebular gas reservoir during multiple melting epis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sotope SIMS Al-rich chondrule ordinary chondrite Antarctic meteorite
原文传递
典型季风温冰川区大气-冰川-融水径流系统内环境信息的现代变化过程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元庆 姚檀栋 +4 位作者 张晓君 陈拓 杨梅学 孙维贞 李凤霞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221-227,共7页
1999年和2000年夏季分别在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不同区段表面融水、新近积雪和冰川补给河水内进行了采样,得到了相似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O值与温度以及降水量之间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指示出这个典型季风温冰川区域存在着很强... 1999年和2000年夏季分别在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不同区段表面融水、新近积雪和冰川补给河水内进行了采样,得到了相似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O值与温度以及降水量之间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指示出这个典型季风温冰川区域存在着很强的“降水量效应”.在气候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稳定同位素和其他化学信息也在时间上空间上呈现相应的变化.各类冰川水体内δ^(18)O值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出雪-冰、冰-融水的相变以及地表径流过程中同位素分馏和化学离子渐变的特征.冰川水化学的空间分布还反映出温冰川水化学溶解作用和物理活动性都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温冰川 环境信息 现代过程 大气-冰川-融水径流系统 水化学分析 氧同位素分析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soil water during the evaporation process under equilibrium condition 被引量:4
15
作者 SUN Xiaoxu CHEN Jiansheng +4 位作者 TAN Hongbing RAO Wenbo WANG Yongsen LIU Xiaoyan SU Zhiguo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9年第4期351-357,共7页
In this study, with the method of vacuum extraction, two evaporative processes of soil water and free water under equilibrium condition were simulated. For each sample,water vapor was condensed by liquid nitrogen and ... In this study, with the method of vacuum extraction, two evaporative processes of soil water and free water under equilibrium condition were simulated. For each sample,water vapor was condensed by liquid nitrogen and was collected in four time intervals. From the analysis of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water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s,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soil water also follows the mode, which is just the same as the evaporative process of free wa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bl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residual water showed that the simulative evaporation line was close to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 (GMWL) under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 at about 20℃. Comparison of the two types of evaporative processes indicated that the isotope fractionation and evaporation velocity of soil water were only slightly modified by the Van der Waals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分析 土壤水分 平衡条件 工艺条件 水蒸发 分馏机理 同位素分馏 水汽凝结
下载PDF
硫酸钡的氧硫同位素分析方法及有关数据的地质应用实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瑞 沈延安 +2 位作者 谢奕汉 霍卫国 姚御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可还原硫酸钡,使其氧转入CO2及CO气体中。此CO气体在高温镍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可转化为CO2气体。两种CO2合并后,可用质谱计分析其氧同位素组成。此组成便是硫酸钡的δ(18)O值。水体硫酸根的氧、硫... 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可还原硫酸钡,使其氧转入CO2及CO气体中。此CO气体在高温镍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可转化为CO2气体。两种CO2合并后,可用质谱计分析其氧同位素组成。此组成便是硫酸钡的δ(18)O值。水体硫酸根的氧、硫同位素值在水环境研究中大有用处。例如,三山岛金矿矿井水中硫酸根的氧、硫同位素数据表明,此水是地下水及海水的混合产物。这就为矿井排水工程的设计提供出某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钡 氧同位素分析 同位素分析 碳还原法
下载PDF
有机氧同位素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发祥 洪业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有机氧同位素分析研究进展陶发祥,洪业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有机质,氧同位素分析,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研究在最近1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进入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在该项研究中有三个最主要的问... 有机氧同位素分析研究进展陶发祥,洪业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有机质,氧同位素分析,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研究在最近1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进入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在该项研究中有三个最主要的问题,即先进的实验技术、从定性说明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氧同位素分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边缘效应和几何效应对SHRIMP IIe MC氧同位素分析精度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龙涛 石坚 +4 位作者 包泽民 Stephen W.J.Chement 张玉海 田地 刘敦一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88-1894,共7页
SHRIMPⅡe MC被广泛应用于锆石、磷灰石、碳酸钙等副矿物的氧同位素分析。本工作针对其氧同位素分析过程中的边缘效应及几何效应(X-Y效应),建立二次离子提取结构的SIMION仿真模型,探讨了XY效应、边缘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SHRIMP... SHRIMPⅡe MC被广泛应用于锆石、磷灰石、碳酸钙等副矿物的氧同位素分析。本工作针对其氧同位素分析过程中的边缘效应及几何效应(X-Y效应),建立二次离子提取结构的SIMION仿真模型,探讨了XY效应、边缘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SHRIMPⅡe MC高精度氧同位素分析提供指导。通过限制氧同位素分析点位置(样品位于靶中间直径10 mm内,靶表面粗糙度<1μm),可使锆石δ^(18)O单点内部精度优于0.15‰(1σ),外部精度优于0.5‰(95%的置信区);碳酸盐矿物δ^(18)O单点内部精度优于0.20‰(1σ),外部精度优于0.6‰(95%的置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离子探针 氧同位素分析 边缘效应 几何效应
下载PDF
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忠生 陈开远 +3 位作者 史军 柳保军 何胡军 刘刚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5期29-33,共5页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 ,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 ,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 ,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 ,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标志 ,但它可以定性地探讨碳酸盐沉积时的沉积环境。通过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 ,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 ,除了沙三上的δ1 8O有些突变外 ,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这反映出 ,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该区的气候逐渐向干旱过渡 ;沙四上到沙三上一段δ1 8O明显比沙一和沙二上偏低 ,说明在沙四上到沙三上时期 ,该沉积区的蒸发作用还不是很显著 ,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由沙三上向沙二上过渡时 ,该区可能存在一次气候突变 ,使得沙二上和沙一时期的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 ,δ1 8O的值也因此迅速增大。同时 ,也做了碳酸盐同位素系数Z值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分析 东濮凹陷 下第三纪 沉积环境 碳酸盐 东濮盐湖
下载PDF
威海地区超高压变质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
20
作者 唐俊 郑永飞 +1 位作者 吴元保 龚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12-114,共3页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段威海地区皂埠镇发现锆石δ^18O值低至-7.8‰左右的变质花岗岩,对这些低占δ^18O值变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法U-Pb定年和系统的激光氟化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低占δ^18O值锆石成因和变质花岗岩的原...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段威海地区皂埠镇发现锆石δ^18O值低至-7.8‰左右的变质花岗岩,对这些低占δ^18O值变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法U-Pb定年和系统的激光氟化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低占δ^18O值锆石成因和变质花岗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①这些低占δ^18O值锆石以新元古代岩浆锆石为主,但部分岩浆锆石在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δ^18O值为-7.08‰的岩浆核锆石U—Pb定年得到的变质花岗岩原岩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760±49Ma和751±27Ma,变质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32±4Ma和241±33Ma,指示其原岩为新元古代花岗岩并经历了印支期变质作用;②锆石占δ^18O值在局部范围内变化于-7.76‰~5.40‰之间,低占δ^18O值岩浆锆石表明它们是从新元古代低占δ^18O值岩浆中直接结晶形成,锆石占δ^18O值的局部变化表明其原岩岩浆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不均一性,指示低占δ^18O值岩浆源区物质曾经在地表与极度亏损δ^18O的大气降水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高温水岩反应。威海皂埠镇地区和东海青龙山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在原岩时代、变质时代和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基本相同,指示其应具有相同的原岩性质,并经历了相同的变质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因此,极度亏损δ^18O的新元古代双峰式基性-酸性岩浆岩可能分布于整个大别-苏鲁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变质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氧同位素 原岩性质 锆石U-PB定年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氧同位素分析 花岗岩成因 威海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