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 被引量:606
1
作者 马晓春 王辰 +5 位作者 方强 刘大为 邱海波 秦英智 席修明 黎毅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06-710,共5页
Objective In 2006, Chinese critical care experts drafted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acute lung injury (ALI)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that would be of practical use for the c... Objective In 2006, Chinese critical care experts drafted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acute lung injury (ALI)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that would be of practical use for the clinician, and this effort may serve to increase nationwide awareness and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result of ALI/ARDS. Methods The process included a modified Delphi method, a consensus conference, several subsequent smaller meetings of subgroups and key individuals, teleconferences, and electronic based discussion among subgroups and among the entire committee. The modified Delphi methodology used for grading recommendations was derived from a 2001 publication sponso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epsis Foru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as undertook, and the reported results were graded into five levels to create recommendation grading from A to E, with a being the highest grade. Results It is essential to control the primary disease in ALI/ARDS. Role of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LI/ARDS is undefined.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can not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coma, shock and damage of airway clearance. Limitation of end-inspiratory plateau pressure is import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ARDS and may be facilitated by permissive hypercapnia. Recruitment maneuver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open collapsed lung and improve oxygenation. A minimum amount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should be set to prevent atelectasis at end expiration in ARDS. If it is possible, setting the level of PEEP may be guided by measurement of static pulmonary pressure-volume curve . Unless contraindicated, patients with ARDS should be maintained semi-recumbent. Prone position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st ARDS. Sedation protocols should be used. Paralysis is not recommended . The limited fluid management strategy is beneficial for ARDS. Corticosteroid is not recommended for ARDS. The role of other drugs is uncertain in ARDS.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病死率 死亡率 ARDS 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 小潮气量通气 俯卧位通气 机械通气患者 治疗指南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75
2
作者 米洁 黄桃 高西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气道痰液引流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例中、重度ARDS患者,监测PPV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气道痰液引流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例中、重度ARDS患者,监测PPV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PaCO_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气道痰液引流量数值变化。同时,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和每搏量变异率(SVV)等指标。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56例次PPV。PPV治疗后,PaO_2从(74.70±13.18)mm Hg上升到(92.13±17.82)mm Hg(P<0.05);PaO_2/FiO_2从168.65±22.12上升到208.80±24.04(P<0.05);SpO_2从(95.32±2.76)%上升到(97.04±1.84)%(P=0.000)。气道内痰液引流量从(7.84±1.68)mL上升到(13.25±3.55)mL(P=0.000)。PPV治疗前后HR、MAP、CVP、CO、CI和S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V具有改善ARDS患者氧合,促进气道痰液引流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等优势,但需加强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呼吸窘迫综 成人 机械通气 痰液引流 护理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容积及氧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邱海波 许红阳 +3 位作者 杨毅 周韶霞 陈永铭 孙辉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 评价呼气末正压 (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复张容积的影响 ,探讨ARDS患者 PEEP的选择方法。方法 以 11例血流动力学稳定、接受机械通气的 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压力容积曲线法分别测定 PEEP为 5、10、15 cm H2 O(... 目的 评价呼气末正压 (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复张容积的影响 ,探讨ARDS患者 PEEP的选择方法。方法 以 11例血流动力学稳定、接受机械通气的 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压力容积曲线法分别测定 PEEP为 5、10、15 cm H2 O(1cm H2 O=0 .0 98k Pa)时的肺复张容积 ,观察患者动脉血气、肺机械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PEEP分别 5、10和 15 cm H2 O时肺复张容积分别为 (4 0 .2±15 .3) ml、 (12 3.8± 4 3.1) ml和 (178.9± 4 3.5 ) m l,随着 PEEP水平的增加 ,肺复张容积亦明显增加 (P均 <0 .0 5 )。动脉氧合指数也随着 PEEP水平增加而增加 ,且其变化与肺复张容积呈正相关 (r=0 .4 83,P<0 .0 1)。不同 PEEP条件下 ,患者的肺静态顺应性无明显变化 (P>0 .0 5 )。将患者按有无低位转折点 (L IP)分为有 L IP组与无 L IP组 ,两组患者的肺复张容积都随着 PEEP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 PEEP15 cm H2 O时 L IP组患者的肺复张容积大于无 L IP组 (P<0 .0 5 )。结论  PEEP水平越高 ,肺复张容积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 呼气末正压 肺复张容积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氧合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3
4
作者 杜玉明 李岩 +3 位作者 孙荣青 袁博 高敏 王丽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氧合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17年12月10日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氧合状况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氧合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17年12月10日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氧合状况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通过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引证检索。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1篇,均为单中心RCT研究,共650例患者。10篇文献显示,俯卧位通气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氧分压〔加权均数差(WMD)=9.93,95%可信区间(95%CI)=2.92-16.95,P=0.006〕,但各研究间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7篇文献显示,俯卧位通气可显著降低患者血二氧化碳分压(WMD=9.99,95%CI=1.81-18.18,P=0.02),但各研究间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7篇文献显示,俯卧位通气可显著提高患者氧合指数(WMD=31.22,95%CI=26.06-36.39,P〈0.00001),各研究间存在发表偏倚。2篇文献显示,俯卧位通气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WMD=2.12,95%CI=1.24-3.00,P〈0.00001),2篇文献发表偏倚不大。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重症 俯卧位通气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PiCCO监测下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许秀娟 孟建标 张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PiCCO监测液体复苏后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48例入住ICU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750 mL/m2]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是否大于7 mL/kg分为肺水正常和...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PiCCO监测液体复苏后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48例入住ICU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750 mL/m2]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是否大于7 mL/kg分为肺水正常和肺水偏高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按250 mL/15 min的速度行早期液体复苏,使其ITBVI>850 mL/m2,监测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终点后即刻、复苏终点后2 h及6 h的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液体复苏扩容对ITBVI、GEDVI、CI、SVI、CVP、EVLWI有影响(P<0.05),两组液体复苏达终点后的即刻、2 h、6 h各时间点的ITBVI、GEDVI与复苏前相比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aO2/FiO2各时间点与复苏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水正常组的CI、SVI各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水偏高组的CI在复苏达终点后即刻和2 h两个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有增加(P<0.01),SVI在复苏终点后2 h和6 h两个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有增加(P<0.01)。CVP与复苏前相比,肺水正常组仅复苏终点后6 h有增加(P<0.01),肺水偏高组复苏终点后2、6 h均有增加(P<0.01)。EVLWI与复苏前相比,复苏达终点后的即刻、2 h、6 h均有增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使GEDVI、ITBVI、CI、SVI增加,对CVP和EVLWI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影响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液体复苏 血管外肺水 PICCO
下载PDF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宋邵华 田惠玉 +1 位作者 杨秀芬 胡振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疗效,同时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程度,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疗效,同时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程度,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ALU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PRV组采用APRV模式;对照组采用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PEEP)。所有患者均应用AVEA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呼吸机设置参数及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n)、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尿量、镇静/肌松剂使用情况等。通过AVEA呼吸机“转折点(Pflex)操作”,采用低流速法描记肺准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自动测量并计算高、低位拐点(UIP、UP)和三角区Pflex容积(Vdelta)。根据准静态P—V曲线结果设置呼吸机参数,通气24h后再次描记准静态P—V曲线。分别抽取患者入组时及通气24h和48h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水平,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28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人选26例ALI/ARDS患者,其中22例完成试验,APRV组10例,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人组时基线资料及准静态P—V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通气24h和48h时氧合均明显改善,但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APRV组Pmean(cmH2O,1cmH2O=0.098kPa)明显高于对照组(24h为24.20±4.59比17.50±3.48,P〈0.01;48h为18.10±4.30比15.00±2.59,P〈0.05)。通气24h时,APRV组Vdelta增加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90%比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开放吸痰后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顾勤 葛敏 董丹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4-486,共3页
目的研究肺复张(LR)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开放吸痰(ETS)后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例需要机械通气的ARDS/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在标准通气稳定30min后按流程随机分组。ETS+LR组在ETS后立即实施LR,60min后行第2次ETS,但不实施LR... 目的研究肺复张(LR)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开放吸痰(ETS)后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例需要机械通气的ARDS/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在标准通气稳定30min后按流程随机分组。ETS+LR组在ETS后立即实施LR,60min后行第2次ETS,但不实施LR;ETS-LR组在ETS后不实施LR,60min后行第2次ETS,并立即实施LR。监测实验过程中各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如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基本稳定,无心律失常发生。患者实施ETS后PaO2显著下降,ETS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ETS后实施与不实施LR比较,在5和15min时PaO2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ARDS/ALI患者在ETS后立即予以LR,患者可以耐受,其血流动力学未受到显著干扰,且可以迅速改善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 肺复张 血症 开放吸痰 急性呼吸窘迫综征(ARDS) 血流动力学参数 患者实施 吸痰 动脉血分压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改善成人单肺通气时异丙酚-芬太尼平衡麻醉中的氧合功能 被引量:27
8
作者 来勇 李雅兰 +3 位作者 刘育勇 彭雪梅 王昊 邹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芬太尼平衡麻醉患者单肺通气状态下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2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基于异丙酚-芬太尼平衡麻醉,研究组加入右美托咪定泵注(0.3μg/kg负荷剂量,0.3μg(/k...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芬太尼平衡麻醉患者单肺通气状态下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2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基于异丙酚-芬太尼平衡麻醉,研究组加入右美托咪定泵注(0.3μg/kg负荷剂量,0.3μg(/kg.h)维持剂量),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麻醉过程中采集每位患者4个时点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术中pH值维持稳定,氧合指数有进行性下降趋势,低氧血症发生率较低;对照组pH、氧合指数有进行性下降趋势,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结论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啶,能较好维持异丙酚-芬太尼平衡麻醉状态下单肺通气患者的氧合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异丙酚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单肺通气 平衡麻醉 异丙酚 芬太尼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顾勤 徐颖 刘宁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选择20例脓毒性休克早期存在血容量不足[即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750ml/m^2]的患者,给予血定安快速液体复苏至ITBVI〉850ml/m^2为复苏终点,采用...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选择20例脓毒性休克早期存在血容量不足[即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750ml/m^2]的患者,给予血定安快速液体复苏至ITBVI〉850ml/m^2为复苏终点,采用单指示剂热稀释法测定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根据入选时EVLWI监测值将患者分为EVLWI≤7ml/kg(n=8)及EVLWI〉7ml/kg(n=12)两组,监测液体复苏前(Tb)及复苏结束后即刻(T0)、1h(T1)、2h(T2)、4h(T4)血流动力学、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在达到液体复苏终点后T0、T1、T2时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排血指数(CI)、每搏指数(SI)、中心静脉压(CVP)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但T4与Tb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同时间点ITBVI、GEDVI、CI、SI、CV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②与Tb相比,两组在T0、T1、T2、T4时EVLWI、PaO2/Fi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但EVLWI〉7ml/kg组在各相同时间点PaO2/FiO2均显著低于EVLWI≤7ml/kg组(P均〈0.05);③在早期复苏过程中EVLWI与ITBVI、GEDVI、CI、SI、CVP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PaO2/FiO2具有负相关性(r=-0.765,P〈0.01),与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呈正相关(r=0.678,P〈0.01);④20例患者中28d内死亡6例(占30%),死亡患者复苏前后EVLWI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均〈0.05),但复苏前后EVLWI变化值(△EVLW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使ITBVI、GEDVI、CI、SI、CVP增加,但不影响EVLW及氧合。EVLWI的升高可能与PVPI增加有关,与PaO2/FiO2呈负相关,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休克 脓毒性 血管外肺水
下载PDF
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俯卧位通气时间的选择 被引量:21
10
作者 黄英姿 邱海波 +2 位作者 刘玲 杨毅 燕艳丽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83-887,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俯卧位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氧合、肺力学的影响 ,探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间的选择。方法 对 9例早期肺内源性ARDS(A组 )、7例早期肺外源性ARDS(B组 )患者俯卧位通气 2h ,分别监测俯卧位通气... 目的 通过观察俯卧位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氧合、肺力学的影响 ,探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间的选择。方法 对 9例早期肺内源性ARDS(A组 )、7例早期肺外源性ARDS(B组 )患者俯卧位通气 2h ,分别监测俯卧位通气前、通气 0 5h、2h时的氧合、肺力学的变化。观察俯卧位通气前及通气后 10min两组患者胸部CT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俯卧位通气 0 5h时 ,氧合指数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吸入氧浓度 (FiO2 ) ]较通气前无明显升高 ,通气 2h时PaO2 /FiO2 明显升高 (P <0 0 5 ) ;B组患者俯卧位通气 0 5h时PaO2 /FiO2 较通气前明显升高 (P<0 0 5 ) ,且 2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俯卧位通气 0 5h ,A组患者中仅有 1例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B组有 7例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P =0 0 0 0 7) ;俯卧位通气 2h ,A组有 6例患者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B组有 6例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392 )。A组患者俯卧位通气 2h后气道阻力明显下降 (P <0 0 5 )。俯卧位通气 10min后A组患者胸部CT显示肺实变区部分消失 ,B组则显示两肺原重力依赖区的肺实变迅速改善及新重力依赖区形成。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ARDS患者的氧合 ,肺外源性ARDS患者氧合改善迅速 ,但维持通气时间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 俯卧位通气 呼吸力学
原文传递
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通换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曲丹 薛辛东 高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通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3年1~10月,将中国医科大学二院NICU住院的18例肺炎早产儿和14例肺炎足月儿分别置于仰卧位和俯卧位,分别测定2种体位时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通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3年1~10月,将中国医科大学二院NICU住院的18例肺炎早产儿和14例肺炎足月儿分别置于仰卧位和俯卧位,分别测定2种体位时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出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体积分数的比值(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气氧分压的比值(PaO2/PAO2)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结果早产组及足月组肺炎患儿俯卧位时PaO2、PaO2/FiO2及PaO2/PAO2明显高于仰卧位(P<0.05),A-aDO2明显低于仰卧位(P<0.05).两组肺炎患儿仰、俯卧位时RR及 PaCO2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和足月儿肺炎的氧合,这提示俯卧位可能为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氧合功能的适宜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足月儿 肺炎 体位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膜氧合支持下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0
12
作者 蔡后荣 崔苏阳 +5 位作者 金陵 黄贻真 曹彬 王喆妍 母国华 周贤梅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提高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肺灌洗治疗过程中低氧血症危险性的认识。方法介绍1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体外循环膜氧合下的全肺灌洗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7岁男性患者,因咳嗽和进行性呼吸困难12个月入院,动脉血氧分压(Pa... 目的提高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肺灌洗治疗过程中低氧血症危险性的认识。方法介绍1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体外循环膜氧合下的全肺灌洗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7岁男性患者,因咳嗽和进行性呼吸困难12个月入院,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46mmHg(1mmHg=0.133kPa),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85%~88%。胸部CT、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和肺活检病理检查符合PAP。在手术室常规静脉全麻后,经口腔插入双腔管,分隔为通气肺和灌洗肺。两肺机械通气SpO2为80%~90%;当右侧单侧肺机械通气SpO2为68%~80%。于右股动脉和右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道,开始静脉动脉体外循环膜氧合(ECMO)支持,右侧单侧肺机械通气SpO2为89%~97%。左侧肺用总计20800ml生理盐水灌洗,灌洗期间SpO2为80%~94%;灌洗后,患者无呼吸困难。28d后未用ECMO完成右肺灌洗。1个月后复查CT示双肺浸润影基本消失。结论当PAP患者全肺灌洗操作前出现顽固的低氧血症,应考虑使用ECMO支持,以避免患者在全肺灌洗治疗中的危险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灌洗治疗 体外循环 文献复习 进行性呼吸困难 支气管肺泡灌洗 经纤维支气管镜 SpO2 血症 动脉血分压 机械通气 治疗过程 全肺灌洗 ECMO 饱和度 股静脉插管 PAP 病理证实 方法介绍 男性患者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支持手段介入的时机与策略 被引量:20
13
作者 苑鑫 牟劲松 +3 位作者 磨国鑫 胡兴硕 闫鹏 解立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呼吸支持技术作为救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手段,正确应用会有效改善氧合、降低病死率.但不同呼吸支持技术介入的时机、如何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本文就作者团队临床救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的经验结合国内外... 呼吸支持技术作为救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手段,正确应用会有效改善氧合、降低病死率.但不同呼吸支持技术介入的时机、如何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本文就作者团队临床救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的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希望对当前救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衰竭 呼吸支持
原文传递
单肺通气时吸入不同浓度氧对围术期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礼军 王强 +2 位作者 鲍方 许仄平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单肺通气(OLV)时吸入不同浓度氧(FiO2)对围术期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左侧剖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OLV时将FiO2设定为60%(L组)、75%(M组)和90%(C组).分别在麻...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单肺通气(OLV)时吸入不同浓度氧(FiO2)对围术期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左侧剖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OLV时将FiO2设定为60%(L组)、75%(M组)和90%(C组).分别在麻醉前(T0)、OLV前(T1)、OLV 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及恢复双肺通气(TLV)后30 min(T5)、术后24 h(T6)抽取动脉血测PaO2、SaO2、pH、PaC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持续监测SpO2、PET 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气道顺应性(Cldyn).结果 L组、M组、C组分别有6例、1例、1例患者在OLV 1 h内SpO2下降到95%以下,被剔除出组.T2~T4时L组PaO2明显低于M、C组,M组明显低于C组(P<0.05);T2~T4时L组SaO2、SpO2明显低于M、C组(P<0.05).三组各时点PaO2/FiO2、pH、PaCO2、PET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侧剖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OLV时FiO2降低到75%时循环稳定,氧合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吸入浓度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致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亮 孙兆瑞 +3 位作者 任艺 陈鑫 杨志洲 聂时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俯卧位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ARDS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评价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致中重度ARD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 目的俯卧位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ARDS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评价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致中重度ARD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急救医学科4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合并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行俯卧位通气将患者分为2组:俯卧组(进行俯卧位通气,n=13)、对照组(未进行俯卧位通气,n=30)。统计分析2组患者入科时的性别、年龄、APACHE II评分、血浆百草枯浓度等指标,比较住院前5天的氧合指数、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及平均动脉压,同时比较2组患者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预后指标。结果第2天,俯卧组患者氧合指数(176±13)、二氧化碳分压[(33.6±4.3) mm Hg]较对照组[(149±18)、(26.3±3.2) mm Hg]明显升高(P<0.05),第3-5天亦明显升高(P<0.05);俯卧组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道意外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用于急性百草枯中毒致中重度ARDS的患者是安全的,改善了该类患者的氧合,但未能改善预后。为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合并ARDS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百草枯中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 俯卧位通气 预后
下载PDF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宋邵华 田惠玉 +1 位作者 杨秀芬 胡振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5期802-805,共4页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疗效,评估其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疗效,评估其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程度,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APRV组、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组。描记肺准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ressure-volume curve,P-V曲线),并据此设置呼吸机参数,通气24h、48h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氧合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APRV组Pmean明显高于SIMV+PEEP组,准静态P-V曲线三角区Pflex容积(Vdelta)增加明显,血清SP-D浓度呈升高趋势。结论 APRV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相对于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氧合改善、呼吸力学类似;较高的平均气道压,能更有效地肺复张,未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但加重了肺损伤,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下载PDF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卢娇 梁国鹏 +1 位作者 王波 金晓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31-836,共6页
患者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通常是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需要机械通气,二是需要相比于普通病房更严密的监测和照护。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为危重症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和争取了时间,它不仅保证了患者充分的... 患者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通常是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需要机械通气,二是需要相比于普通病房更严密的监测和照护。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为危重症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和争取了时间,它不仅保证了患者充分的通气和氧合,而且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及改善内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普通病房 有创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早期肺康复 照护
原文传递
胆囊切除术中PHC对血流动力学、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琦 陶静茹 +1 位作者 尤新民 鲍泽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1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 (LC)术中容许性高碳酸血症 (PHC)对病人血流动力学、肺内分流 (Qs/Qt)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2 0例ASAⅠ~Ⅱ ,无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史LC术病人 ,全麻诱导插管后 ,控制呼吸潮气量为 10~ 12mL/kg ,FiO2 为 10 0 %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 (LC)术中容许性高碳酸血症 (PHC)对病人血流动力学、肺内分流 (Qs/Qt)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2 0例ASAⅠ~Ⅱ ,无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史LC术病人 ,全麻诱导插管后 ,控制呼吸潮气量为 10~ 12mL/kg ,FiO2 为 10 0 % ,吸呼比为 1∶1.5 ,调整呼吸频率至 10 ~12次 /min ,使PETCO2 在 30 ~35mmHg。行气腹手术 ,适当调节呼吸参数 ,使EtCO2 控制在 5 5 ~6 0mmHg(PHC)范围。观察病人PHC 5、15、30min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并测定动脉血气 ,计算Qs/Qt。结果PHC 5、15、30min ,MAP、CI、HR均明显升高 ,PaO2 和Qs/Qt无明显变化。结论LC术中PHC对病人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心率和心排血量均增加 ,血压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 肺内分流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呼吸肌疲劳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刚 吴莪如 《现代医学》 2004年第6期351-354,共4页
关键词 呼吸肌疲劳 诊断 治疗进展 休息 膈肌疲劳 呼吸肌无力 实际 能力 活动
下载PDF
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后氧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子瑜 李利平 +1 位作者 刘瑶 翁莹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后氧合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开胸单叶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OLV后吸入氧浓度(Fi O_2)A组为100%,B组为50%。分别于侧卧位单肺通气前(T_... 目的探讨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后氧合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开胸单叶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OLV后吸入氧浓度(Fi O_2)A组为100%,B组为50%。分别于侧卧位单肺通气前(T_0)、OLV 30 min(T_1)、OLV结束前(T_2)、关胸后(T_3)及术后2 h(T_4)抽取桡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 O_2/Fi O_2)、呼吸指数(RI)和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抽桡动脉血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两组各时间Pa O_2/Fi 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B组RI低于A组(P〈0.05),Qs/Qt也低于A组(P〈0.05)。T_4时B组MDA值低于A组(P〈0.05),SOD值高于A组(P〈0.05)。结论 OLV后50%吸入氧浓度可降低Qs/Qt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吸入浓度 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