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多孔硅隔离技术研究
1
作者 陈南翔 刘佑宝 《半导体技术》 CAS 1987年第3期1-5,共5页
我们对多孔硅氧化隔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用SEM对PSL进行了观测.针对所出现的沟道漏电现象,采用了在热氧化之前于N_2中热处理的消除漏电方法.对OPS隔离性能的测量结果表明,与常规PN结隔离相比,击穿电压有了很大提高,漏电流也降... 我们对多孔硅氧化隔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用SEM对PSL进行了观测.针对所出现的沟道漏电现象,采用了在热氧化之前于N_2中热处理的消除漏电方法.对OPS隔离性能的测量结果表明,与常规PN结隔离相比,击穿电压有了很大提高,漏电流也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SEM 氧化隔离 介质隔离 多孔硅 PSL 高温过程 击穿电压 阳极反应 圈圈圈 反应时间
下载PDF
无鸟嘴高压氧化技术
2
作者 徐爱华 《微电子技术》 1993年第2期26-31,共6页
关键词 氧化隔离 硅槽 高压氧化 工艺
下载PDF
新型集成电路隔离技术——STI隔离 被引量:3
3
作者 闻黎 王建华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2年第9期39-43,共5页
集成电路器件的特征尺寸进入深亚微米时代后,由于微细化和性能方面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器件结构将不再适用。传统的本征氧化隔离技术由于漏电流、平坦化、高温再分布等方面的原因,将被浅沟隔离技术所取代。论述了集成电路进入深亚微米时... 集成电路器件的特征尺寸进入深亚微米时代后,由于微细化和性能方面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器件结构将不再适用。传统的本征氧化隔离技术由于漏电流、平坦化、高温再分布等方面的原因,将被浅沟隔离技术所取代。论述了集成电路进入深亚微米时代后的STI(浅沟隔离)技术,指出了STI隔离工艺的主要特点、关键工艺及工艺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隔离技术 STI隔离 本征氧化隔离 浅沟隔离
下载PDF
应用于LOCOS隔离工艺的平坦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渊 刘英坤 +2 位作者 邓建国 梁东升 董军平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0-463,共4页
介绍了LOCOS隔离技术的原理,研究了应用于LOCOS工艺的反刻平坦化技术,通过调整刻蚀中反应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在CHF3流量50 mL/min、O2流量2 mL/min条件下,获得了较好的平坦化表面。研究了应用于LOCOS工艺的CMP平坦化技术,通过调整CMP... 介绍了LOCOS隔离技术的原理,研究了应用于LOCOS工艺的反刻平坦化技术,通过调整刻蚀中反应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在CHF3流量50 mL/min、O2流量2 mL/min条件下,获得了较好的平坦化表面。研究了应用于LOCOS工艺的CMP平坦化技术,通过调整CMP压力、转速、流量等工艺参数,控制了抛光速率和精度,提高平坦化的均匀性,在工艺条件为压力1psi(1 psi=6.89×103 Pa),转速25 r/min,流量120 mL/min时,获得了良好的平坦化形貌。通过实验对比发现,CMP平坦化效果优于反刻平坦化,适合于实际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氧化隔离 化学机械抛光 反刻 抛光速率 选择比
下载PDF
埋氧厚度对硅膜阈值电压及硼杂质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段健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75-378,共4页
通过模拟局部氧化隔离SOINMOSFET器件硅膜和埋氧界面处的应力分布随埋氧厚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硼杂质再分布的影响机制,得出SOI NMOSFET器件阈值电压对埋氧厚度的依赖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在原工艺流程完成后再进行一次退火处理,可以减... 通过模拟局部氧化隔离SOINMOSFET器件硅膜和埋氧界面处的应力分布随埋氧厚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硼杂质再分布的影响机制,得出SOI NMOSFET器件阈值电压对埋氧厚度的依赖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在原工艺流程完成后再进行一次退火处理,可以减弱应力对器件阈值电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体上硅 局部氧化隔离 界面应力
下载PDF
仿真研究NPT-IGBT器件的瞬态特性
6
作者 刘钺杨 金锐 +1 位作者 赵哿 于坤山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具有驱动简单、易于并联的优点,在高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1 200 V非穿通型IGBT(NPT-IGBT)为例,仿真研究IGBT的器件结构对瞬态特性的影响(主要是开关特性和短路特性),并探讨器件短路工作过程中的自升温效应。另...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具有驱动简单、易于并联的优点,在高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1 200 V非穿通型IGBT(NPT-IGBT)为例,仿真研究IGBT的器件结构对瞬态特性的影响(主要是开关特性和短路特性),并探讨器件短路工作过程中的自升温效应。另外,在保证导通沟道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研究pin区与MOS区所占元胞尺寸比例k对IGBT通态电压与关断损耗折衷关系的影响,以及采用自对准工艺进行元胞设计对器件短路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合理设计氧化隔离层的尺寸能明显提高IGBT的抗短路能力,从而提高器件坚固性;比例系数k越大,通态损耗越低,而开关损耗越高,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通态电压和关断损耗的折衷。适当选取k值能完成最优化的器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氧化隔离 开关损耗 短路耐量 折衷设计
下载PDF
微波铁氧体器件的可靠性筛选
7
作者 陶觐凯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0-22,共3页
本文简要叙述了微波铁氧体器件(微带隔离器)可靠性筛选的作用、筛选条件、筛选结果,失效模式以及失效机理分析等,可供此类器件可靠性设计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铁氧体器件 氧化隔离 可靠性
下载PDF
表面氧化外延制备钇系涂层导体隔离层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坚 刘慧舟 古宏伟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1-423,共3页
采用表面氧化外延 (SOE)方法 ,在金属基底上研制NiO隔离层。通过研究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形成立方织构NiO的影响 ,摸索出一套可获得单一、尖锐的立方织构NiO ,重复性好 ,适合于长带发展的工艺技术。同时研究了金属基带的表面状态、... 采用表面氧化外延 (SOE)方法 ,在金属基底上研制NiO隔离层。通过研究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形成立方织构NiO的影响 ,摸索出一套可获得单一、尖锐的立方织构NiO ,重复性好 ,适合于长带发展的工艺技术。同时研究了金属基带的表面状态、织构取向对NiO( 10 0 )表面的影响。X射线极图观测可直观地看到单一的立方织构 ,φ扫描检测其半高宽 (FWHM )均为 7.5°。扫描电镜观察NiO( 10 0 )膜层表面形貌 ,无裂纹且较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立方织构 表面氧化外延 氧化隔离 稀土
下载PDF
超高频 1500MHz ECL前置固定分频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袁博鲁 《微电子学》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超高频1500MHz ECL前置固定分频器S1534的设计和研制。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确定单元电路结构,运用计算机SPICE程序确定各级电路的工作电流分配。在制作上,我们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氧化物隔离第三代技术——氧化物隔离等平面S工艺和... 本文介绍了超高频1500MHz ECL前置固定分频器S1534的设计和研制。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确定单元电路结构,运用计算机SPICE程序确定各级电路的工作电流分配。在制作上,我们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氧化物隔离第三代技术——氧化物隔离等平面S工艺和全离子注入工艺。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了提高器件速度的目的,把我国“七五”时期的1000MHz ECL分频器性能提高到了1500MHz工作频率的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器 氧化隔离 离子注入
下载PDF
氧化物隔离对Si基片上生长L1_0相FePt薄膜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丹 李国庆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37-344,共8页
用MgO和SiO_2两种氧化物将FePt薄膜与Si(100)基片隔离,分析隔离层在FePt层发生A1→L1_0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寻找用Si母材涂敷L1_0-FePt磁性层来提高磁力显微镜针尖矫顽力的合理方案.采用磁控溅射法在400?C沉积Fe Pt薄膜,在不同温度进行2 ... 用MgO和SiO_2两种氧化物将FePt薄膜与Si(100)基片隔离,分析隔离层在FePt层发生A1→L1_0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寻找用Si母材涂敷L1_0-FePt磁性层来提高磁力显微镜针尖矫顽力的合理方案.采用磁控溅射法在400?C沉积Fe Pt薄膜,在不同温度进行2 h的真空热处理,分析晶体结构和磁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没有隔离层,Si基片表层容易发生扩散,50 nm厚FePt薄膜的矫顽力最大只有5kOe(1 Oe=10~3/(4π)A·m^(-1));而插入隔离层,矫顽力可以超过10 kOe;MgO在Si基片上容易碎裂,热处理温度不能高于600?C,用作隔离层,FePt的最大矫顽力为12.4 kOe;SiO_2与Si基片的晶格匹配更好,热膨胀系数差较小,能承受的最高热处理温度可以超过800?C,使得Fe Pt的矫顽力可以在5 kOe到15 kOe范围内调控,更适合用于制作矫顽力高并可控的磁力显微镜针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t薄膜 Si基片 氧化隔离 热处理
下载PDF
钢板表面偏析元素Sn,Sb对取向电磁钢板二次再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杰(译) 潘妮(译) 《电工钢》 2023年第1期52-54,共3页
为了改善铁损,开发了磁畴细化技术,但是玻璃被膜影响了磁畴运动,为此开发了不生成玻璃被膜且板面光滑的产品,隔离涂层是以氧化铝作为退火隔离剂,并且钢中添加Sn,Sb等板面偏析元素抑制N的逸出,保持了抑制剂强度,从而得到了磁性能优良取... 为了改善铁损,开发了磁畴细化技术,但是玻璃被膜影响了磁畴运动,为此开发了不生成玻璃被膜且板面光滑的产品,隔离涂层是以氧化铝作为退火隔离剂,并且钢中添加Sn,Sb等板面偏析元素抑制N的逸出,保持了抑制剂强度,从而得到了磁性能优良取向电磁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畴运动 光滑钢板表面 氧化隔离涂层 偏析元素 SN SB
下载PDF
一种全新的超高速双极ECL硅工艺—氧化物隔离等平面S(z)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荣强 《微电子学》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7-62,共6页
氧化物隔离等平面S(z)工艺采用全离子注入工艺代替原始的扩散工艺,使得整个工艺流程更为简化,对于浅结工艺的重复性和均匀性均有较大提高。发射极条和基极条形成自对准,发射极四周靠墙。发射极条宽为3微米时,f_γ>3GHz。该工艺已应... 氧化物隔离等平面S(z)工艺采用全离子注入工艺代替原始的扩散工艺,使得整个工艺流程更为简化,对于浅结工艺的重复性和均匀性均有较大提高。发射极条和基极条形成自对准,发射极四周靠墙。发射极条宽为3微米时,f_γ>3GHz。该工艺已应用于超高速双极ECL分频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氧化隔离 双极ECL
下载PDF
MEMS微波功率传感器的共面波导优化设计
13
作者 田涛 廖小平 《电子器件》 CAS 2007年第5期1559-1562,共4页
归纳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减小共面波导损耗的方法,用HFSS模拟了这些方法的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根据微波功率传感器的特点选取了二氧化硅隔离层的结构来制作共面波导,指出了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并运用半导体物理的知识解释了造成缺陷的原因... 归纳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减小共面波导损耗的方法,用HFSS模拟了这些方法的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根据微波功率传感器的特点选取了二氧化硅隔离层的结构来制作共面波导,指出了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并运用半导体物理的知识解释了造成缺陷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改进结构并通过HFSS模拟证实了这些结构的正确性.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三种优化结构得到的插入损耗绝对值均减小到了0.6dB以下,回波损耗也降到了-30dB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功率传感器 共面波导 优化 氧化隔离 插入损耗 回波损耗
下载PDF
氧化铝隔离涂层中添加硼化合物对镜面化取向电磁钢板磁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杰(摘译) 潘妮(摘译) 《电工钢》 2022年第3期49-52,共4页
以氧化铝为主成分的退火隔离剂添加硼化合物,该硼化合物在高温退火时发生分解,分解后的硼元素(B)侵入钢中起到辅助抑制剂的作用,又因为以氧化铝退火隔离剂在钢板表面上不形成镁橄榄石被膜,因此所添加的B侵入钢中的效率高。此外,添加Sn... 以氧化铝为主成分的退火隔离剂添加硼化合物,该硼化合物在高温退火时发生分解,分解后的硼元素(B)侵入钢中起到辅助抑制剂的作用,又因为以氧化铝退火隔离剂在钢板表面上不形成镁橄榄石被膜,因此所添加的B侵入钢中的效率高。此外,添加Sn和Sb化合物易在钢板表面偏析,成为N逸出的壁垒,使AlN或(Al,Si)N等抑制剂在二次再结晶发生之前更稳定,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隔离涂层 硼化合物 镜面化 高磁感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a solid superacid with temperature-regulated silica-isolated biochar nanosheets
15
作者 Zengtian Chen Yuxue Xiao +8 位作者 Chao Zhang Zaihui Fu Ting Huang Qingfeng Li Yuanxiong Yao Shutao Xu Xiaoli Pan Wenhao Luo Changzhi L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8-709,共12页
This paper report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of biomass carbon sulfonic acid(BCSA)to its solid superacid counterpart.In this approach,a cheap layered biomass carbon(BC)source is chemically exfol... This paper report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of biomass carbon sulfonic acid(BCSA)to its solid superacid counterpart.In this approach,a cheap layered biomass carbon(BC)source is chemically exfoliated by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nd then converted to silica-isolated carbon nanosheets(CNSs)by a series of conversion steps.The state of the silica-isolated CNSs and the stacking density of their nanoparticles are regulated by the dehydration temperature.Only the highly isolated and non-crosslinked CNSs with loose particle stacking structures obtained upon dehydration at 250℃ can be turned into superacid sites(with stronger acidity than that of 100%H2 SO4)after sulfonation.This is accompanied by the creation of abundant hierarchical slit pores with high external surface area,mainly driven by the strong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ntroduced sulfonic acid groups.In typical acid-catalyzed esterification,etherification,and hydrolysis reactions,the newly formed superacid exhibits superio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compared to those of common BCSA and commercial Amberlyst-15 catalysts,owing to its good structural stability,highly exposed stable superacidic sites,and abundance of mesoporous/macroporous channels with excellent mass transfer rate.This groundbreaking work not only provides a novel strategy for fabricating bio-based solid superacids,but also overcomes the drawbacks of BCSA,i.e.,unsatisfactory structural stability,acidity,and poro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conversion Bio-based sulfonic acid Silica isolation Solid superacid Acid catalysis
下载PDF
用新组织形式加速太阳混合燃料的开发
16
作者 张焕芬 《能量转换利用研究动态》 2003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东京工业大学 太阳能混合燃料 化石燃料 氧化隔离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