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修复年限植被混凝土基材有机碳氧化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程虎
许文年
+2 位作者
向瀚宇
罗婷
夏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38,共7页
为了解基材质量的变化,选择修复0、3、6、9、12和15年的基材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微生物量碳(MBC)、总有机碳(TOC)及其氧化有机碳组分(F_1:极易氧化有机碳;F_2:容易氧化有机碳;F_3:较易氧化有机碳;F_4:难氧化有机碳)含量随修复年限的动...
为了解基材质量的变化,选择修复0、3、6、9、12和15年的基材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微生物量碳(MBC)、总有机碳(TOC)及其氧化有机碳组分(F_1:极易氧化有机碳;F_2:容易氧化有机碳;F_3:较易氧化有机碳;F_4:难氧化有机碳)含量随修复年限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基材TOC含量在修复早期下降显著,随年限增加略有升高,其后呈下降趋势,最后趋于稳定.(2)修复9年的基材氧化有机碳组分F_1、F_2和MBC显著大于12年和15年;并且从修复9年至15年,F_1、F_2和F_3组分占TOC的比例分别从32.14%、38.43%和20.07%下降至24.34%、22.59%和18.71%,F_4组分由9.99%增加至32.36%.(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OC与F_1、F_2、F_3和F_4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易氧化碳(ROC)与F_1、F_2和F_3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5);MBC与ROC、F_1和F_2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5).本研究表明随着修复年限增加,基材有机碳的内部循环会受到阻碍,基材氧化有机碳组分可有效反映基材质量变化.(图4表2参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植被混凝土
基材
有机
碳
氧化
稳定性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原文传递
猪厩肥和秸秆还田对紫色土有机碳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邓明位
张思佳
+2 位作者
朱波
李梦
蒲玉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明晰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调控紫色土有机碳组分的效应,揭示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增强土壤固碳的机制。【方法】以川中石灰性紫色土为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
【目的】明晰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调控紫色土有机碳组分的效应,揭示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增强土壤固碳的机制。【方法】以川中石灰性紫色土为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CK)、NPK化肥配施(NPK)、单施猪厩肥(OM)、猪厩肥配施NPK化肥(O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NPK化肥(CRNPK)。【结果】各施肥处理下土壤4个有机碳组分的含量表现为高氧化活性有机碳组分(F_(1))>稳定有机碳组分(F_(4))、中氧化活性有机碳组分(F_(2))>低氧化有机碳组分(F_(3)),F_(1)组分为氧化有机碳的优势组分,占总有机碳(TOC)含量的60.18%~74.08%。与CK相比,NPK、OMNPK仅分别显著增加F_(3)和F_(1)组分含量,F_(1)、F_(2)、F_(3)和F_(4)组分在OM处理下分别显著提高51.87%、112.50%、440.00%和102.17%,在CRNPK处理下F_(1)~F_(4)组分分别显著提高79.80%、103.13%、300.00%和94.57%。稳定性较高的氧化有机碳组分(F_(3)+F_(4))占TOC比例在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增幅大小顺序为OM>NPK、CRNPK>OMNPK;OM的有机碳的活性系数较CK显著降低8.46%,稳定系数比CK显著提高55.75%。土壤有机碳各组分与TOC呈极显著正相关,F_(1)还与氮、磷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化肥能在显著提升高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同时增加稳定性有机碳的占比,是一种能协调有机碳矿化与固持,增加有机碳固存的优选农田管理措施。高氧化活性有机碳对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更适合作为指示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紫色土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活性系数
稳定系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6
3
作者
高雨
赵洪涛
+2 位作者
郭银花
张欢
周志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6-55,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为揭示维持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生物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林区40,80和110年生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高氧化活...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为揭示维持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生物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林区40,80和110年生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高氧化活性有机碳(F1)、中氧化活性有机碳(F2)、低氧化活性有机碳(F3)、稳定有机碳(F4))含量、pH、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粒径分布,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难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碳组分(F3和F4)占总有机碳的70%以上,且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大而增高;易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碳组分(F1和F2)占总有机碳的30%以下,随林龄的增大占比总体降低。40,80和110年生油松林在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系数分别为2.69,5.77和6.60,在10~20 cm土层分别为3.42,5.90和6.36。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β-1,4-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呈增大趋势;在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呈降低趋势,土壤砂粒含量呈增大趋势。地表凋落物现存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F4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与稳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1主要受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粉粒含量、砂粒含量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2主要受pH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3主要受粉粒含量、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4主要受pH、全氮、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和砂粒含量的综合影响;总有机碳主要受pH、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综合影响。【结论】当油松林林龄为40~110年时,随林龄的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均得到改善,林龄越高,土壤有机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林龄
土壤
有机
碳
库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沙生植被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及其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
15
4
作者
孙彩丽
刘国彬
+2 位作者
马海龙
薛萐
张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3-869,共7页
以9种沙生植被为研究对象,沙裸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沙生植被土壤易氧化有机碳(Coc)各组分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有机碳活性系数和敏感指数,探讨不同沙生植被对改善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9种沙生植被为研究对象,沙裸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沙生植被土壤易氧化有机碳(Coc)各组分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有机碳活性系数和敏感指数,探讨不同沙生植被对改善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裸地种植植被后,Coc各组分和总有机碳(Ctoc)含量显著增加,但Coc各组分占Ctoc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与其他沙生植被相比,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臭柏(Sabina vulgar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对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的作用更加显著。敏感指数表明Coc中第1部分(Cfrac1)和第2部分(Cfrac2)活性较强,其中Cfrac1对土壤质量变化更加敏感,可以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Cfrac1,Cfrac2,Cfrac3,Cfrac4,Coc与Ctoc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与碱解氮和全氮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全磷和速效磷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Cfrac4和Ctoc与速效钾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Cfrac1,Cfrac2,Cfrac4,Coc,Ctoc与pH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综上所述,Cfrac1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刺槐、花棒、臭柏和樟子松这4种植物可作为毛乌素沙地改善土壤质量的优先考虑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被
易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活性系数
敏感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添加对白羊草土壤不同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6
5
作者
刘鸿飞
薛萐
+2 位作者
王国梁
辛奇
刘国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9-946,共8页
大气氮沉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更好地了解氮沉降增加对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2013年7月,以白羊草(Bothrichoa ishaemum)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构建白羊草种群小区,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人工干旱大厅进行模拟氮沉降的控...
大气氮沉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更好地了解氮沉降增加对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2013年7月,以白羊草(Bothrichoa ishaemum)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构建白羊草种群小区,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人工干旱大厅进行模拟氮沉降的控制试验。本试验设置了裸地(LD)、对照(N0)和3个氮(尿素)添加处理,依次为2.5g·m^(-2)·year^(-1)(N2.5),5.0g·m^(-2)·year^(-1)(N5.0)和10g·m^(-2)·year^(-1)(N10.0),探讨了氮沉降对白羊草群落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易氧化有机碳(OC)各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2.5)氮添加提高了白羊草土壤TOC含量,高浓度(N10.0)氮添加降低了土壤TOC含量;氮添加降低了白羊草土壤C_(active)(活性碳组分)/TOC比例,增加了C_(passive)(惰性碳组分)/TOC比例;在N5.0和N10.0氮添加水平,C_(passive)/TOC趋向于达到50%;土壤活性系数随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随着氮添加浓度增加土壤C_(active)与C_(passive)含量趋于平衡,土壤碳库更加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白羊草
土壤
有机
碳
土壤易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基质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
被引量:
4
6
作者
瞿红云
贾国梅
+1 位作者
向瀚宇
岳云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3,共6页
易氧化有机碳组分能够敏感指示土壤质量的变化。为探讨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基质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季节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以2个修复年限的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基质为研究对象,测定4个季节的易氧化有机碳组分(F1:高氧化活性有机碳;F2:中...
易氧化有机碳组分能够敏感指示土壤质量的变化。为探讨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基质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季节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以2个修复年限的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基质为研究对象,测定4个季节的易氧化有机碳组分(F1:高氧化活性有机碳;F2:中氧化活性有机碳;F3:低氧化活性有机碳;F4:难氧化有机碳),揭示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变化的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及其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具有明显季节动态。F1表现为夏季最低冬季最高;F2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而最低值出现在冬季;F3表现为春、秋、冬显著性高于夏季,F4表现为春、夏季显著低于秋、冬季。但是夏季的(F1+F2)/TOC最高,且春季高于秋、冬季,(F3+F4)/TOC变化规律则相反。这说明有机碳在春、夏季活性高,秋、冬季稳定性强。对于4个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土壤有机碳春、秋、冬季主要以F1为主,而F2在夏季含量最高,因此,F1可作为衡量基质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冗余分析发现:气候因子是驱动易氧化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边坡坡度以及基质的理化性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驱动F1和F2组分的季节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易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季节变化
驱动因素
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修复年限植被混凝土基材有机碳氧化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程虎
许文年
向瀚宇
罗婷
夏栋
机构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4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348)
+1 种基金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6年开放基金项目(KF2016-04)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项目(2016CFA085)资助~~
文摘
为了解基材质量的变化,选择修复0、3、6、9、12和15年的基材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微生物量碳(MBC)、总有机碳(TOC)及其氧化有机碳组分(F_1:极易氧化有机碳;F_2:容易氧化有机碳;F_3:较易氧化有机碳;F_4:难氧化有机碳)含量随修复年限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基材TOC含量在修复早期下降显著,随年限增加略有升高,其后呈下降趋势,最后趋于稳定.(2)修复9年的基材氧化有机碳组分F_1、F_2和MBC显著大于12年和15年;并且从修复9年至15年,F_1、F_2和F_3组分占TOC的比例分别从32.14%、38.43%和20.07%下降至24.34%、22.59%和18.71%,F_4组分由9.99%增加至32.36%.(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OC与F_1、F_2、F_3和F_4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易氧化碳(ROC)与F_1、F_2和F_3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5);MBC与ROC、F_1和F_2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5).本研究表明随着修复年限增加,基材有机碳的内部循环会受到阻碍,基材氧化有机碳组分可有效反映基材质量变化.(图4表2参44)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植被混凝土
基材
有机
碳
氧化
稳定性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Key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vegetation concrete
substrate of eco-restoration
oxidizable stable organic carbon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
分类号
S153.62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猪厩肥和秸秆还田对紫色土有机碳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邓明位
张思佳
朱波
李梦
蒲玉琳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328)
四川农业大学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710626118)。
文摘
【目的】明晰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调控紫色土有机碳组分的效应,揭示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增强土壤固碳的机制。【方法】以川中石灰性紫色土为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CK)、NPK化肥配施(NPK)、单施猪厩肥(OM)、猪厩肥配施NPK化肥(O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NPK化肥(CRNPK)。【结果】各施肥处理下土壤4个有机碳组分的含量表现为高氧化活性有机碳组分(F_(1))>稳定有机碳组分(F_(4))、中氧化活性有机碳组分(F_(2))>低氧化有机碳组分(F_(3)),F_(1)组分为氧化有机碳的优势组分,占总有机碳(TOC)含量的60.18%~74.08%。与CK相比,NPK、OMNPK仅分别显著增加F_(3)和F_(1)组分含量,F_(1)、F_(2)、F_(3)和F_(4)组分在OM处理下分别显著提高51.87%、112.50%、440.00%和102.17%,在CRNPK处理下F_(1)~F_(4)组分分别显著提高79.80%、103.13%、300.00%和94.57%。稳定性较高的氧化有机碳组分(F_(3)+F_(4))占TOC比例在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增幅大小顺序为OM>NPK、CRNPK>OMNPK;OM的有机碳的活性系数较CK显著降低8.46%,稳定系数比CK显著提高55.75%。土壤有机碳各组分与TOC呈极显著正相关,F_(1)还与氮、磷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化肥能在显著提升高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同时增加稳定性有机碳的占比,是一种能协调有机碳矿化与固持,增加有机碳固存的优选农田管理措施。高氧化活性有机碳对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更适合作为指示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的诊断指标。
关键词
施肥方式
紫色土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活性系数
稳定系数
Keywords
fertilization regimes
purple soil
oxidized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activity coefficient
stability coefficient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6
3
作者
高雨
赵洪涛
郭银花
张欢
周志勇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山西太岳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北京自然博物馆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6-5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6002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5ZCQ-LX-03)
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补助项目(2019132152)。
文摘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为揭示维持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生物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林区40,80和110年生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高氧化活性有机碳(F1)、中氧化活性有机碳(F2)、低氧化活性有机碳(F3)、稳定有机碳(F4))含量、pH、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粒径分布,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难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碳组分(F3和F4)占总有机碳的70%以上,且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大而增高;易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碳组分(F1和F2)占总有机碳的30%以下,随林龄的增大占比总体降低。40,80和110年生油松林在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系数分别为2.69,5.77和6.60,在10~20 cm土层分别为3.42,5.90和6.36。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β-1,4-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呈增大趋势;在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呈降低趋势,土壤砂粒含量呈增大趋势。地表凋落物现存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F4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与稳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1主要受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粉粒含量、砂粒含量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2主要受pH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3主要受粉粒含量、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4主要受pH、全氮、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和砂粒含量的综合影响;总有机碳主要受pH、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综合影响。【结论】当油松林林龄为40~110年时,随林龄的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均得到改善,林龄越高,土壤有机碳固�
关键词
油松林
林龄
土壤
有机
碳
库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Keywords
Pinus tabuliformis forest
forest age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
oxidized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S791.25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沙生植被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及其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
15
4
作者
孙彩丽
刘国彬
马海龙
薛萐
张超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3-869,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退耕还林(草)工程固碳速率和潜力研究"(XDA050603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项目"生态恢复过程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及其多样性研究"(QN2009080)资助
文摘
以9种沙生植被为研究对象,沙裸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沙生植被土壤易氧化有机碳(Coc)各组分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有机碳活性系数和敏感指数,探讨不同沙生植被对改善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裸地种植植被后,Coc各组分和总有机碳(Ctoc)含量显著增加,但Coc各组分占Ctoc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与其他沙生植被相比,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臭柏(Sabina vulgar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对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的作用更加显著。敏感指数表明Coc中第1部分(Cfrac1)和第2部分(Cfrac2)活性较强,其中Cfrac1对土壤质量变化更加敏感,可以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Cfrac1,Cfrac2,Cfrac3,Cfrac4,Coc与Ctoc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与碱解氮和全氮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全磷和速效磷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Cfrac4和Ctoc与速效钾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Cfrac1,Cfrac2,Cfrac4,Coc,Ctoc与pH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综上所述,Cfrac1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刺槐、花棒、臭柏和樟子松这4种植物可作为毛乌素沙地改善土壤质量的优先考虑植被。
关键词
沙生植被
易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活性系数
敏感指数
Keywords
Psammophyte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Activity index
Sensitive index
分类号
S153.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添加对白羊草土壤不同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6
5
作者
刘鸿飞
薛萐
王国梁
辛奇
刘国彬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9-946,共8页
基金
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XAB2015A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510
+1 种基金
41371508
41471438)资助
文摘
大气氮沉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更好地了解氮沉降增加对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2013年7月,以白羊草(Bothrichoa ishaemum)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构建白羊草种群小区,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人工干旱大厅进行模拟氮沉降的控制试验。本试验设置了裸地(LD)、对照(N0)和3个氮(尿素)添加处理,依次为2.5g·m^(-2)·year^(-1)(N2.5),5.0g·m^(-2)·year^(-1)(N5.0)和10g·m^(-2)·year^(-1)(N10.0),探讨了氮沉降对白羊草群落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易氧化有机碳(OC)各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2.5)氮添加提高了白羊草土壤TOC含量,高浓度(N10.0)氮添加降低了土壤TOC含量;氮添加降低了白羊草土壤C_(active)(活性碳组分)/TOC比例,增加了C_(passive)(惰性碳组分)/TOC比例;在N5.0和N10.0氮添加水平,C_(passive)/TOC趋向于达到50%;土壤活性系数随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随着氮添加浓度增加土壤C_(active)与C_(passive)含量趋于平衡,土壤碳库更加趋于稳定。
关键词
氮沉降
白羊草
土壤
有机
碳
土壤易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Keywords
Nitrogen deposition
Bothriochloa ischaemum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Soil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分类号
S155.55 [农业科学—土壤学]
S543.9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基质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
被引量:
4
6
作者
瞿红云
贾国梅
向瀚宇
岳云飞
机构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
三峡大学三峡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消落带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的生态位分异特征及其对水位消涨的响应机理”(51541903)
文摘
易氧化有机碳组分能够敏感指示土壤质量的变化。为探讨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基质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季节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以2个修复年限的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基质为研究对象,测定4个季节的易氧化有机碳组分(F1:高氧化活性有机碳;F2:中氧化活性有机碳;F3:低氧化活性有机碳;F4:难氧化有机碳),揭示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变化的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及其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具有明显季节动态。F1表现为夏季最低冬季最高;F2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而最低值出现在冬季;F3表现为春、秋、冬显著性高于夏季,F4表现为春、夏季显著低于秋、冬季。但是夏季的(F1+F2)/TOC最高,且春季高于秋、冬季,(F3+F4)/TOC变化规律则相反。这说明有机碳在春、夏季活性高,秋、冬季稳定性强。对于4个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土壤有机碳春、秋、冬季主要以F1为主,而F2在夏季含量最高,因此,F1可作为衡量基质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冗余分析发现:气候因子是驱动易氧化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边坡坡度以及基质的理化性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驱动F1和F2组分的季节动态。
关键词
土壤
易
氧化
有机
碳
组分
季节变化
驱动因素
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
Keywords
soil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
seasonal dynamics
driving factor
eco-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concrete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修复年限植被混凝土基材有机碳氧化稳定性特征
程虎
许文年
向瀚宇
罗婷
夏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原文传递
2
猪厩肥和秸秆还田对紫色土有机碳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
邓明位
张思佳
朱波
李梦
蒲玉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高雨
赵洪涛
郭银花
张欢
周志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沙生植被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及其含量的差异
孙彩丽
刘国彬
马海龙
薛萐
张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氮添加对白羊草土壤不同碳组分的影响
刘鸿飞
薛萐
王国梁
辛奇
刘国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基质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
瞿红云
贾国梅
向瀚宇
岳云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