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的氢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徐庆 刘世荣 +2 位作者 安树青 蒋有绪 林光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4,共7页
根据2003年夏季测得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地区3个不同群落的降水、土壤水、浅层地下水(泉水)氢稳定同位素含量(δD),分析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 根据2003年夏季测得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地区3个不同群落的降水、土壤水、浅层地下水(泉水)氢稳定同位素含量(δD),分析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层)水δD受降水δD的直接影响,并且与降水δD有相同的变化趋势;2)A、B、C群落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水δD空间分布形式反映了降水δD的时间变化特征。0-20cm上层土壤水δD值很低,20—40cm时迅速升高,50—60cm时基本稳定,50—60cm深层土壤水δD受浅层地下水δD的影响增强;3)土壤水δD介于降水δD与浅层地下水δD之间,表明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源于降水与浅层地下水。在一次性降水14.8mm后5天内,降水对枯枝落叶层的贡献率最高为75.49%-99.91%,对0—5cm土壤水的贡献率次之为66.68%-83.01%,对30—40cm土壤水的贡献率为24.50%-80.57%,对50—60cm土壤水贡献率最低为21.22%-29.17%;4)浅层地下水δD受降水δD的直接影响不明显,变化幅度很小,浅层地下水δD的稳定性说明地下水代表了多年降水的平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稳定同位素 暗针叶林 四川卧龙
下载PDF
西藏羊八井地热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氚含量 被引量:19
2
作者 卫克勤 林瑞芬 王志祥 《地球化学》 CAS 1983年第4期338-346,共9页
Isotopic data on drill hole water and surface water samples from the Yengbajain geothermal area as well as an ice sample from the glacial amphitheater in the Mt. Nyainqintanglha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Yangbajain basi... Isotopic data on drill hole water and surface water samples from the Yengbajain geothermal area as well as an ice sample from the glacial amphitheater in the Mt. Nyainqintanglha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Yangbajain basin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consideration of isotopic fractionation during steam separation, th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ic ratios for thermal waters collected at the mouths of drill holes have been calibrated. The D/H ratio of thermal waters is similar to that of local precipitation, indicating their meteoric origin. The δ D and δ^18O values of the thermal waters of --150--160 and -17-20‰, respectively are the lowest among those well-known geothermal fields in the world.The recharge area of the geothermal system is at elevation of about 4,800--5,000 m. Drill holes along the axis of a tongueshaped zone where loose Quaternary sediments have been cemented by siliceous material show greater δ D and δ^18O values and discharge tritiumfree thermal water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hermal waters may be derived from superhcated water and steam which find their way upwards along the tectonic fractures within the granitic base overlain by Quaternary sedimen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drill hole geothermal waters have been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δ D and δ^18O values and chloride contents. The “oxygen shift” of the thermal waters seems to be 2‰, due to isotopic exchange reactions between geothermal waters and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稳定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 羊八井
下载PDF
中国西部降水中δD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田立德 姚檀栋 +1 位作者 M.Stievenard J.Jouzel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5-179,共5页
通过1996年夏半年中国西部6个站点降水中δD的空间变化特征和与气温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不同地区降水中δD的空间变化很大,青藏高原南部降水中δD较低,中国广大的西北内陆地区是降水中δD的一个高值区,远高... 通过1996年夏半年中国西部6个站点降水中δD的空间变化特征和与气温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不同地区降水中δD的空间变化很大,青藏高原南部降水中δD较低,中国广大的西北内陆地区是降水中δD的一个高值区,远高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其空间变化未遵从“大陆效应”的规律.分析表明,这与中亚腹部干旱的气候条件和大陆内部的局地水汽循环有关.而且在大陆内部降水中δD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很强,而在高原南部的季风区,降水中δD与气温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降水 中国 西部 西部地区 δD
下载PDF
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降水分配过程的氢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庆 安树青 +2 位作者 刘世荣 蒋有绪 崔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2,共6页
应用稳定氢同位素技术对四川卧龙巴郎山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降水条件下3群落类型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降水δD与降雨量负相关显著(R2=0.456,p=0.043),降雨氢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雨量效应。降水δD... 应用稳定氢同位素技术对四川卧龙巴郎山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降水条件下3群落类型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降水δD与降雨量负相关显著(R2=0.456,p=0.043),降雨氢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雨量效应。降水δD与林冠穿透水δD差异不显著(p=0.863)。壤中流δD与降水δD有明显差异(p=0.049),表明壤中流补给来源是降水,但不一定是当日当次降水直接补给。降水量的升高或降低引起壤中流δD升高或降低。当降水量0~10mm时,影响在降雨后第4天发生;当降水量在10~20mm时,影响在降雨第2~3天后发生;当降水量在20~30mm时,影响在降雨1~2天后发生。显示出亚高山暗针叶林对壤中流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降水δD与林冠穿透水δD的差值(用ΔδD表示)在3个不同群落中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呈现偏正态分布,当降水量在4.91~25.25mm时,ΔδD>0;当降水量<4.91mm及>25.25mm时,ΔδD<0;当降水量为12.65mm时,δD最大,这主要是林冠层蒸散过程和大气降水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亚高山暗针叶林 降水分配 卧龙
下载PDF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waters in the Hancheng coal seams,the Ordos Basin,as revealed from water chemistry and isotope(H,O,^(129)I) analyses 被引量:8
5
作者 MA XingZhi SONG Yan +2 位作者 LIU ShaoBo JIANG Lin HONG F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1962-1970,共9页
The coal seams in the Permian Taiyuan Formation and the Carboniferous Shanxi Formation are the primary reservoirs for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in the Hancheng region in the Ordos Basin.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an... The coal seams in the Permian Taiyuan Formation and the Carboniferous Shanxi Formation are the primary reservoirs for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in the Hancheng region in the Ordos Basin.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waters associated with CBM production we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water chemistry and isotopes including the chloride and iodine compositions, oxygen and hydrogen stable isotopes, and radioactive isotope ratio of ^129I/^127I. The ratio of ^129I/^127I of water was determined by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water is of NaHCO3 and NaCl types with the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varying from 1532.29 mg/L to 7061.12 mg/L. The values of ^129I and I/CI ratio indicate that the formation waters were diluted by meteoric water. The ^129I/^127I ratios range from 6.6×10^-13 to 1459.5~10-13. The ^129I/^127I ratios for most of the samples are between the ^129I/^127I initial value and that of recent anthropogenic water. This age of the formation water samples, obtained through the ^129I decay curve method, ranges from 0 Ma to 18.5 Ma, suggesting that the waters from the Taiyuan Formation and the Shanxi Formation are very young. Two different origins of water are identified in the Hancheng region. One group is dominated by pre-anthropogenic meteoric water,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129I/^127I ratios lower than the initial value of 15×10^-13 and δD, δ^18O values of waters below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 The other group is characterized by ^129I/^127I ratios in excess of 15×10^-13, which has undergone variable degrees of dilution by recent anthropogenic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associated with CBM HALIDE stable isotopes ^129I/^127I DATING evolution
原文传递
西鄂尔多斯半日花及霸王的水分利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婕 徐庆 +1 位作者 高德强 马迎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6,共10页
【目的】研究西鄂尔多斯荒漠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及霸王对不同强度降水的利用模式,以期阐明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分布趋势及其对降水变化的适应机制,为荒漠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氢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比较3次不同强度降水... 【目的】研究西鄂尔多斯荒漠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及霸王对不同强度降水的利用模式,以期阐明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分布趋势及其对降水变化的适应机制,为荒漠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氢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比较3次不同强度降水后9天内,半日花、霸王植物(茎)水δD与其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地下水)δD,定量阐明半日花、霸王对不同强度降水的利用率。【结果】1)8.6 mm降水后9天内,0~20 cm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上升、土壤水δD降低,12.1 mm降水后9天内,0~40 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δD变化明显,79.6 mm降水后9天内,各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上升、土壤水δD降低;2)降水后9天内,半日花和霸王对大雨(〉20 mm)的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6.4%~98.5%和55.6%~74.3%;半日花对小雨(〈10 mm)的最高利用率为67.0%,对中雨的最高利用率为71.8%,表明半日花可充分吸收利用有限的水分,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地区大气降水,以更好地生存和生长;3)在3种不同降水强度下,半日花对降水的利用率皆显著高于其伴生植物霸王;4)在中等降水强度(10 mm〈降水量≤20 mm)条件下,霸王和半日花存在明显的竞争水分现象,在小降水强度(〈10 mm)条件下,霸王和半日花利用不同深度土壤水,无水分竞争现象;5)半日花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中,细根在0~20和20~40 cm土层中分别占该层根系生物量的58%和37%;霸王根系主要分布在20~60 cm土层,其中细根(≤2 mm)在20~60 cm土层中分布最多(68.2%)。【结论】小雨(〈10 mm)对表层土壤水(0~20 cm)δD有影响,中雨(10 mm〈降水量≤20 mm)对0~40 cm土壤水δD有影响,大雨(〉20 mm)对各层土壤水δD均有明显影响;半日花对不同强度降水均能充分有效地利用,霸王对大雨有明显的响应,这2种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与其细根分布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半日花 霸王 水分利用 西鄂尔多斯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丛志 张佳宝 +1 位作者 赵炳梓 张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作物水分研究是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了C、O、H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分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阐明了C稳定同位素技术在作物水分利用率研究中的应用,还介绍了O稳定同位素在作物CO_2同化过程中和H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源利用方面的研究... 作物水分研究是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了C、O、H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分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阐明了C稳定同位素技术在作物水分利用率研究中的应用,还介绍了O稳定同位素在作物CO_2同化过程中和H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源利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农业水资源的持续充分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水分 稳定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降雨对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土壤温湿度及水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田超 孟平 +4 位作者 张劲松 孙守家 黄辉 贾长荣 李建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5-373,共9页
以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氢稳定同位素(δD)技术,结合大气、土壤的温湿度,探讨雨季和旱季降雨对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动态及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雨季随降雨产生先减小后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旱季初... 以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氢稳定同位素(δD)技术,结合大气、土壤的温湿度,探讨雨季和旱季降雨对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动态及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雨季随降雨产生先减小后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旱季初期则随降雨持续减小,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雨季和旱季,土壤湿度随降雨先增大后减小,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雨季前期土壤湿度较低时,中雨可使表、中层土壤湿度增加较多,且该层土壤水δD贫化,即降雨优先补给表、中层土壤;而前期降雨充足时,中雨使下层土壤湿度增加较多,而所有土壤水δD均贫化,即降雨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大雨使所有土层湿度增加且差异较小、δD贫化,即降雨可迅速入渗全部土层。旱季初期,中雨使表层湿度增加较多,即使前期土壤湿度较低时,雨后全部土壤水δD均贫化,即中雨也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进一步补给地下水。表层枯落物水δD值受降雨δD值直接影响,随降雨产生先贫化后富集;而浅层、深层地下水δD值皆较稳定,几乎不受短期降水影响,可为干旱季节植被生长提供重要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降雨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稳定同位素 土壤水分运移
下载PDF
变叶海棠及其伴生植物峨眉小檗的水分利用策略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庆 王海英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702-5710,共9页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是分布在我国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亚高山地区的野生植物种,其嫩叶可制茶,为一种纯正的天然保健珍品。它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也是川西亚高山干旱地区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的良好树种。运用氢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是分布在我国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亚高山地区的野生植物种,其嫩叶可制茶,为一种纯正的天然保健珍品。它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也是川西亚高山干旱地区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的良好树种。运用氢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比较分析了变叶海棠和伴生植物峨眉小檗(Berberis aemulans)茎水与其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河水)的δD值,结果表明:变叶海棠与峨眉小檗植物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深层土壤水。生长在河边的变叶海棠并不利用河水。在干季,降水10—20 mm后,变叶海棠对降水的利用率为33.50%—70.06%,而峨眉小檗为26.17%—45.17%;在雨季,降水10—25 mm后,变叶海棠对降水的利用率为40.64%—69.01%,而峨眉小檗为28.44%—71.41%;无论干季还是雨季,两种植物在雨后对降水利用的格局相似,但变叶海棠对降水的利用率皆显著高于峨眉小檗(P<0.01)。两种植物水分利用策略与其根系分布相一致。为川西甘孜州亚高山干旱地区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的树种选择以及变叶海棠的扩繁与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叶海棠 峨眉小檗 稳定同位素 水分利用策略 降水
下载PDF
达里诺尔湖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蕾 李畅游 +1 位作者 李文宝 史小红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5-221,共7页
在达里诺尔湖中,布设了12个采样点,于2015年8月15日和2016年8月15日(夏季)、2016年1月15~16日和2018年1月15~16日(冬季),分别采集了达里诺尔湖的冰样和水样,并采集了达里诺尔湖周边河水的水样,分析各样品中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 在达里诺尔湖中,布设了12个采样点,于2015年8月15日和2016年8月15日(夏季)、2016年1月15~16日和2018年1月15~16日(冬季),分别采集了达里诺尔湖的冰样和水样,并采集了达里诺尔湖周边河水的水样,分析各样品中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δD值、δ18O值分别与水中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溶解氧含量和水的电导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冰、水样品的δD值、δ18O值都大于周边河水;冬季湖泊冰样的δD值、δ18O值最大,分别为-22.11‰和-0.79‰,夏季湖水样品的δD值、δ18O值最小,分别为-32.34‰和-2.05‰;受河水输入的影响,亮子河和贡格尔河入湖口附近的采样点的冰、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比其它采样点小;冬季底层(深度为60~70 cm)冰样的δD值、δ18O值大于表层(深度为0~10 cm)的,而冬季和夏季表层(深度为0~10 cm)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大于其底层(深度>700 cm);冬季和夏季冰、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与水中溶解氧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显著负相关,表明δD、δ18O值受湖水水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 空间分布 达里诺尔湖
原文传递
基于贝叶斯模型MixSIAR的不同水同位素输入方法对苹果园吸水特征分析结果的影响
11
作者 路晨曦 徐漫 +4 位作者 石学瑾 赵成 陶泽 李敏 司炳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准确量化浅、中、深3层土壤水源对植物根系吸水的贡献是明确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前提。为探究同位素混合模型MixSIAR中不同水同位素输入方法对预估植物水分来源的影响,该研究于2019年5-9月在陕西长武塬区对7年和18年苹果园共进行5次土壤... 准确量化浅、中、深3层土壤水源对植物根系吸水的贡献是明确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前提。为探究同位素混合模型MixSIAR中不同水同位素输入方法对预估植物水分来源的影响,该研究于2019年5-9月在陕西长武塬区对7年和18年苹果园共进行5次土壤和植物木质部取样,测定对应样品水同位素比值(δ2H、δ^(18)O)和土壤含水量,并分别利用基于单同位素(2H、^(18)O)、双同位素(2H&^(18)O)和经木质部氢同位素校正后双同位素(2H(+8.1)&^(18)O)输入的MixSIAR模型计算了根区不同土层(0-0.4、0.4-2、>2 m根系深度)土壤水对苹果(Malus pumila)树根系吸水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与2H单同位素方法相比,利用^(18)O单同位素方法得到的2 m以下深层土壤水的贡献率更低,而表层(0-0.4 m)土壤水的贡献率更高,且更接近于2H(+8.1)&^(18)O同位素方法。与2H&^(18)O双同位素方法相比,利用2H(+8.1)&^(18)O方法得到的表层土壤水的贡献率在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值富集时较高,在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值贫化时较低。苹果树木质部氢同位素校正后更靠近于土壤水同位素所在的蒸发线,因而相比于2H和2H&^(18)O,^(18)O和2H(+8.1)&^(18)O分析方法更符合根系吸水过程同位素质量守恒定律。与7年苹果园相比,18年苹果园浅层(0-2 m)土壤水的季节性变异更大,对表层土壤水的依赖更强。对于7年和18年苹果园,深层土壤水对其根系吸水贡献率的年平均值为19%和2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综上,建议今后在利用水稳定同位素研究植物水分来源时要进一步明确不同水同位素输入方法对植物水源划分分析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 MixSIAR 木质部同位素校正 长武塬区 苹果园
原文传递
江苏里下河淡水湿地森林土壤水对降水的响应
12
作者 左海军 徐庆 +4 位作者 高德强 张蓓蓓 何冬梅 江浩 王磊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1期23-33,共11页
【目的】土壤水是淡水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以江苏里下河地区的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阔叶林和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imbricatum)针叶林2种典型淡水湿地森林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在3个不同量级降水条件... 【目的】土壤水是淡水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以江苏里下河地区的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阔叶林和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imbricatum)针叶林2种典型淡水湿地森林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在3个不同量级降水条件下降水在林地土壤剖面中的运移过程,为揭示里下河地区淡水湿地森林对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氢稳定同位素技术,通过分析比较3个不同量级降水后2种不同类型淡水湿地森林土壤水与其潜在水源(大气降水、浅层地下水)的δD组成,确定各林地土壤水的水分来源;运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不同量级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结果】不同量级降水后8天内,2种类型淡水湿地森林土壤水δD值均介于大气降水δD和浅层地下水的δD值之间,表明该地区淡水湿地森林土壤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小雨(9.3 mm)后第1天,2个林地0~40 cm土层土壤水δD的变化范围较大,而40~60 cm土层土壤水δD变化范围较稳定,表明小雨仅能入渗到0~40 cm深处;而中雨(19.5 mm)及大雨(29.2 mm)后第1天,2个林地0~60 cm土层土壤水δD对降水δD的响应皆较明显,表明中雨和大雨均可入渗到0~60 cm深处土壤;此外,小雨、中雨和大雨对美洲黑杨阔叶林土壤水的贡献率分别为1.5%~33.5%、28.2%~66.4%和36.5%~97.0%,对池杉针叶林土壤水的贡献率分别为7.0%~37.4%、5.5%~48.2%和29.6%~75.0%。统计分析表明,降水量级是影响土壤水δD以及降水对土壤水贡献率的主要因子。【结论】里下河地区2种典型淡水湿地森林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单次降水量越大,土壤水δD对降水δD的响应越显著。池杉针叶林对小雨入渗补给过程的调控作用优于美洲黑杨阔叶林,而美洲黑杨阔叶林对大量级降雨(中雨和大雨)入渗补给过程的调控作用优于池杉针叶林。本研究结果可为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湿地森林 稳定同位素 土壤水 美洲黑杨 池杉 里下河地区
下载PDF
天山林区4种主要灌木夏季水分来源差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古丽哈娜提·波拉提别克 常顺利 +2 位作者 李红梅 巴贺贾依娜尔·铁木尔别克 张毓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471-5480,共10页
天山林区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木本植物种类较少,但天山林区灌木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间的水分竞争模式尚不明确,水分利用动态缺乏定量分析。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天山林区灌木群落4种主要灌木的茎杆水分及各潜在水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 天山林区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木本植物种类较少,但天山林区灌木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间的水分竞争模式尚不明确,水分利用动态缺乏定量分析。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天山林区灌木群落4种主要灌木的茎杆水分及各潜在水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测定,运用IsoSource模型定量分析4种灌木在夏季对各潜在水源的相对利用比例,探讨天山林区灌木群落主要灌木树种水分来源差异及动态变化。结果发现:7月,当浅层土壤含水量充足时,密刺蔷薇、黑果栒子和金丝桃叶绣线菊均大幅度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相对利用比例高于89.3%,异果小檗则相反,即吸收利用各潜在水源(浅层土壤水30.7%、中层土壤水29.4%、深层土壤水25.7%、溪水14.2%,下同);8月,当浅层土壤含水量降低时,密刺蔷薇转移至60—100 cm深层土壤水和溪水,相对利用比例分别为64.8%和27%,黑果栒子和金丝桃叶绣线菊以相似比例吸收利用各潜在水源(33.8%和36.8%、30.9%和29.7%、23.5%和22.3%、11.8%和11.2%),异果小檗则表现出可能吸收利用80—100 cm以下更稳定的深层土壤水;9月,当浅层土壤含水量升高时,4种灌木均大量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相对利用比例高于72.2%。这表明,天山林区灌木群落主要树种可通过可塑性转换水分来源来应对环境水分变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分割灌丛水源从而减缓对水分资源的竞争压力,从而通过在水分资源利用上的生态位分化促进物种间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来源 水分竞争 稳定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 灌木
下载PDF
基于氢稳定同位素技术对中国地区红脂大小蠹溯源追踪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覃责实 石娟 +2 位作者 郝艳平 崔骁芃 李碧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98,共6页
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外来蛀干类害虫,它可以通过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途径进行远距离扩散。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但是由于缺乏快速追踪和溯源的手段,使得防治工作变得困难。【目的】基于氢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建立... 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外来蛀干类害虫,它可以通过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途径进行远距离扩散。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但是由于缺乏快速追踪和溯源的手段,使得防治工作变得困难。【目的】基于氢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建立可用于追踪中国地区红脂大小蠹的溯源模型。【方法】从全球降水氢同位素数据库中下载中国地区的栅格数据,利用ArcGIS 10.4.1构建中国大陆地区降水氢同位素区划图(坐标系统为Beijing 1954)。在5个样地累计诱捕红脂大小蠹成虫153头,利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和元素分析仪测定样品的氢稳定同位素比值(δ~2H)。利用R软件构建红脂大小蠹与降水δ~2H值的标准曲线方程。【结果】通过中国大陆地区降水氢同位素区划图得出:在东部季风区,降水δ~2H值呈现出区域性变化,并大致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梯度变化。5个样地的红脂大小蠹的δ~2H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红脂大小蠹与降水的δ~2H值呈正相关关系,并基于试验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式:y=3.166x+86.050,经t检验、F检验、R~2检验以及残差检验证明模型的显著性和匹配度都很高。【结论】红脂大小蠹的δ~2H值与其生境中的降水δ~2H值呈现出高度相关的线性关系,且降水δ~2H值在红脂大小蠹分布区具有可用于判别的规律。因此,基于本试验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中国地区红脂大小蠹的溯源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溯源 追踪 检疫
下载PDF
高山径流的时空变化及不同水源的贡献率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虹 范宁江 +6 位作者 杨海波 安树青 王中生 吴春 詹季华 刘世荣 成文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6,共4页
通过对岷江上游黑水县境内高海拔集水区和低海拔集水区3个时期氢稳定同位素变化的研究,发现氢稳定同位素值春季变正、夏季变负,并且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变正。测定结果也表明,河水中氢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是降水形成机制和地形格局相互... 通过对岷江上游黑水县境内高海拔集水区和低海拔集水区3个时期氢稳定同位素变化的研究,发现氢稳定同位素值春季变正、夏季变负,并且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变正。测定结果也表明,河水中氢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是降水形成机制和地形格局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时期不同水源类型对于河水的贡献率不同,但在洪峰期,无论是高海拔还是低海拔集水区,降雨对河水的贡献都超过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海拔效应 季节效应 水源贡献率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基于热转换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法研究水样中有机物对氢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影响
16
作者 郝新丽 韩思航 +3 位作者 杨磊 戴忆竹 黄璐瑶 王竞铮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3-509,共7页
在研究水文水资源方面,水中氢稳定同位素比值(δ^2H)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参数,它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于识别和量化水分来源、揭示水循环演化过程及形成机理,因此促进了水中δ^2H检测技术的发展。热转换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法(TC/EA-IRMS)测... 在研究水文水资源方面,水中氢稳定同位素比值(δ^2H)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参数,它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于识别和量化水分来源、揭示水循环演化过程及形成机理,因此促进了水中δ^2H检测技术的发展。热转换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法(TC/EA-IRMS)测定氢稳定同位素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适合检测含有机物的水样。本文以乙醇为例,利用TC/EA-IRMS检测方法,探究水样中有机物含量对δ^2H值的影响。通过配制不同体积比的乙醇-水溶液,测定溶液的δ^2H值,建立了乙醇体积比与δ^2H值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2)可达0.9996,说明水样中有机物会使δ^2H值产生线性变化,随着有机物含量增加,水样测定的δ^2H值逐渐向有机物的δ2H值方向偏移。利用该线性关系在已知有机物δ^2H值和体积比的条件下,可以对样品中H2O的δ^2H值进行修正。以乙醇实验为例,其修正结果与真值的相对误差为1.7%,通过修正可以得到真实水样中水分子的δ^2H值,有助于准确掌握水循环的状态和规律。同时,利用有机物与δ2H值的线性关系也可以对有机物进行溯源,在模拟溯源乙醇的实验中其溯源的δ2H值与真值相对误差仅为0.4%,说明该线性关系在有机物溯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 热转换元分析 稳定同位素 乙醇 有机污染物溯源
下载PDF
藏南地区降水量变化对陆源正构烷烃单体氢稳定同位素影响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营 徐柏青 +1 位作者 邬光剑 林树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353-1361,共9页
在藏南羊卓雍错流域的沉错和宁金岗桑冰川分别钻取了浅湖芯和冰芯,对过去80年来湖芯中记录的陆源正构烷烃单体氢稳定同位素(δDwax)与冰芯氢稳定同位素(δDice)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41,P=0.047),显示了陆生植物叶蜡... 在藏南羊卓雍错流域的沉错和宁金岗桑冰川分别钻取了浅湖芯和冰芯,对过去80年来湖芯中记录的陆源正构烷烃单体氢稳定同位素(δDwax)与冰芯氢稳定同位素(δDice)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41,P=0.047),显示了陆生植物叶蜡正构烷烃单体氢稳定同位素对大气降水氢稳定同位素的继承效应.但δDwax与δDice之间的分馏(εwax-ice)与冰芯积累量(降水量)呈现反相关关系(R2=0.65,P=0.0051),说明气候的干湿变化对δDwax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降水稳定同位素和降水量是影响δDwax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稳定同位素 湖芯 冰芯
原文传递
江苏里下河淡水湿地美洲黑杨和池杉对不同量级降水的利用格局
18
作者 左海军 徐庆 +6 位作者 高德强 张蓓蓓 何冬梅 张瑛 任冉冉 许文斌 王磊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3期28-36,共9页
【目的】定量解析不同量级降水条件下江苏里下河地区2种典型淡水湿地人工林优势树种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和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imbricatum)的水分利用率及利用格局,为长三角淡水湿地森林植被恢复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 【目的】定量解析不同量级降水条件下江苏里下河地区2种典型淡水湿地人工林优势树种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和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imbricatum)的水分利用率及利用格局,为长三角淡水湿地森林植被恢复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氢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不同量级降水(9.3、19.5、29.2 mm)后美洲黑杨和池杉植物茎(木质部)水δD随采样时间的动态变化,比较分析其植物水与潜在水源(大气降水、雨前土壤水、浅层地下水等)的δD组成,确定这2个树种水分来源,并运用线性混合模型计算美洲黑杨和池杉对不同量级降水的利用率。【结果】美洲黑杨和池杉的植物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降水量大小是影响植物水δD值以及植物水分利用率的主要因子。小雨(9.3 mm)后8天内,美洲黑杨对该次降水的利用率(2.4%~12.8%)高于池杉(0.5%~8.9%);中雨(19.5 mm)后8天内,美洲黑杨对该次降水的利用率(5.0%~19.0%)与池杉(4.6%~22.0%)接近;大雨(29.2 mm)后8天内,美洲黑杨对该次降水的利用率(30.3%~59.1%)高于池杉(32.8%~53.1%)。【结论】研究的3个不同量级降雨事件中,里下河地区淡水湿地人工林优势树种美洲黑杨在小雨(5 mm<降水量≤10 mm)和大雨(降水量>25 mm)事件中,对雨水利用率皆高于池杉,而在中雨(10 mm<降水量≤25 mm)事件中,美洲黑杨对雨水利用率与池杉接近。由此可见,美洲黑杨对降水格局变化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建议今后在江苏里下河地区进行淡水湿地森林生态恢复过程中,可选择和合理配置具有不同水分利用特性的树种,尤其选择应对极端降水事件能力强的树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长三角地区退化淡水湿地森林植被恢复、水资源优化管理和区域生态平衡维持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淡水湿地人工林 美洲黑杨 池杉 水分利用格局
下载PDF
中扬子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3
19
作者 罗胜元 陈孝红 +1 位作者 刘安 李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9-1010,共12页
中扬子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钻遇良好的页岩气显示,区内宜页1井水井沱组页岩经水力压裂后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是四川盆地外下寒武统页岩气新的勘探区。采集压裂产气段的9个页岩气样品,测试气体组分、碳和氢同位素组成以及He同... 中扬子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钻遇良好的页岩气显示,区内宜页1井水井沱组页岩经水力压裂后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是四川盆地外下寒武统页岩气新的勘探区。采集压裂产气段的9个页岩气样品,测试气体组分、碳和氢同位素组成以及He同位素组成,分析水井沱组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页岩气成因。研究表明,页岩气组成中甲烷含量为87.17%~92.75%,乙烷含量为0.83%~0.94%,含微量的丙烷,页岩气干燥系数为0.99,为典型干气;非烃气体中氮气含量稍高,平均为7.73%,二氧化碳平均含量低于1%,不含H2S。甲烷碳同位素值为-33.8‰^-33.1‰,乙烷碳同位素值为-39.2‰^-36.0‰,丙烷碳同位素值为-39.4‰^-38.5‰,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值为-16.8‰^-14.6‰。甲烷氢同位素值为-133.8‰^-128.5‰,乙烷氢同位素值为-168.0‰^-146.1‰。气态烃稳定同位素分布具有δ^13C1>δ^13C2>δ^13C3和δDCH4>δDC2H6的倒转特征。He同位素R/Ra为0.04~0.08,表明He为典型的壳源成因。综合页岩气分子组成和比值、碳氢同位素倒转分布以及页岩现今处于过成熟热演化阶段等特征,认为宜昌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为油型气,具有二次裂解成因的特点,且与四川盆地筇竹寺组页岩气具有相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页岩气 下寒武统水井沱组 宜昌地区 中扬子
下载PDF
华北低丘山区果药复合系统种间水分利用策略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何春霞 陈平 +2 位作者 孟平 张劲松 杨洪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了解林农复合系统的种间水分关系至关重要。该文通过稳定氘同位素研究了华北低丘山区核桃(Juglans regia)-菘蓝(Isatis tinctoria)/决明(Senna tora)复合系统各组分的水分来源,试图明确该果药复合系统的种间水分利用策略,为该区林农配... 了解林农复合系统的种间水分关系至关重要。该文通过稳定氘同位素研究了华北低丘山区核桃(Juglans regia)-菘蓝(Isatis tinctoria)/决明(Senna tora)复合系统各组分的水分来源,试图明确该果药复合系统的种间水分利用策略,为该区林农配置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果药复合系统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单作菘蓝和单作决明地块,在2012年、2013年上半年比单作菘蓝高26.74%和7.93%,在下半年比单作决明高17.39%和13.65%。在果药复合系统内部,土壤含水量以核桃树行中间位置的最低、树行北侧和树下最高。在各个土层深度,单作系统的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比率(δD值)均比复合系统的高。在菘蓝生长时期的春旱期,复合系统中核桃的大部分水分来源于30–80 cm深层土壤水,表明此时期核桃表层根系活性不高;而决明生长时期正值雨季,此时核桃优先利用雨水补充的0–30 cm浅层土壤水、表层根系活性增强。在任何生长时期,菘蓝和决明85%以上的水分都来自浅层土壤水。在菘蓝苗期,其根系尚未扎入深层土壤中,单作菘蓝的水分完全来源于浅层土壤,而在2012年间作菘蓝却有5.7%的水分来自于深层土壤,在更为干旱的2013年该比例上升到9.7%,该结果证实了核桃在旱季存在"水力提升"作用,供浅根系作物吸收利用,并且越干旱,该水力提升作用越强。在华北低丘山区核桃-菘蓝/决明复合系统中,深根性核桃改善了复合系统的土壤水分状况,在旱季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以避开与浅层作物的水分竞争、并能将深层土壤水提升至浅层土壤供菘蓝吸收利用,核桃与两种药材表现为水分互利关系,因而该模式适合在该地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核桃 菘蓝 决明 稳定同位素比率(δD) 种间水分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