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特产许氏大酱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洁雯 杨克玉 +1 位作者 李燕敏 刘玉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15-120,共6页
为了研究作为东北特产的许氏大酱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许氏大酱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考察了原料量和提取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提取物经气-质联用仪分析,结合计算保留指数和NIST11谱库检索,确定了许氏大酱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 为了研究作为东北特产的许氏大酱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许氏大酱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考察了原料量和提取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提取物经气-质联用仪分析,结合计算保留指数和NIST11谱库检索,确定了许氏大酱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采用内标法确定了挥发性成分在许氏大酱中的含量。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在许氏大酱中含量为24.41μg/g,包括酯类13种(8.24μg/g)、醛类5种(11.74μg/g)、杂环类4种(0.87μg/g)、酮类3种(0.85μg/g)、含硫化合物2种(0.36μg/g)、其他类6种(2.35μg/g)。其中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乙酸乙酯含量较大,且香气活性值(OAV值)>1,且数值较高,属于许氏大酱特征性香气成分。此外,己醛、苯乙醛、3-辛酮、二甲基二硫、2,3-戊二酮、2-戊基呋喃虽含量较少,但OAV值>1,且数值较高,对许氏大酱整体香气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特产 许氏大酱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SDE) -联用(gc-ms) 活性值(OAV值)
下载PDF
云南清香木绿叶和嫩红叶挥发性成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乔永锋 彭永芳 +3 位作者 方云山 黄吉 张艳芳 吴成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583-1584,1587,共3页
[目的]对比云南清香木绿叶和嫩红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比较清香木绿叶和嫩红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绿叶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14... [目的]对比云南清香木绿叶和嫩红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比较清香木绿叶和嫩红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绿叶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14个化合物,嫩红叶挥发油中鉴定出144个化合物。[结论]清香木叶挥发油主要含萜烯类化合物,绿叶和嫩红叶挥发油中有43种成分是相同的,但含量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木 挥发油 -联用(gc-ms)
下载PDF
GC-MS分析椒蒿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3
作者 仵燕 王春娥 +1 位作者 玛衣拉.阿不拉克 张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5-387,共3页
目的测定椒蒿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椒蒿不同生长部位中提取挥发油,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 目的测定椒蒿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椒蒿不同生长部位中提取挥发油,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椒蒿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共检索23种物质,其中茴香脑含量占80.80%,β-罗勒烯含量占12.93%;椒蒿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共检索21种物质,其中茴香脑含量占78.49%,β-罗勒烯含量占12.82%。结论椒蒿叶和杆的挥发油基本成分一致,提取时可不必分开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蒿 挥发油 -联用(gc-ms)
下载PDF
5种不同品种苦荞的易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云龙 赵琳 +3 位作者 何永吉 程哲 吕慧卿 李红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3,30,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通过GC-MS分析,5种不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通过GC-MS分析,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共检测到烷烃类、烯烃类、酯类、醛类、醇类、含N物质及其他7类挥发性化合物。5种苦荞共有14种共同组分,包括9种烷烃化合物(2,2,4,6,6-五甲基庚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2,9-二甲基十一烷、3-亚甲基十三烷、十四烷、壬基环戊烷、正十五烷)以及5种烯烃类化合物(乙基苯、萘、1-十二烯、1-十三烯、2E-十四烯);不同品种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醇类、醛类以及酯类化合物,醇类及酯类化合物一般具有花香和果香,醛类化合物有脂肪香味,这些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综合气味,从而使不同品种的苦荞呈现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联用(gc-ms) 苦荞 易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竹醋液的驱蚊活性和成分分析及其动物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利超 陈明 +4 位作者 田苏奎 应坤朕 蔡森康 王小军 陈妃 《竹子学报》 2023年第3期15-21,共7页
【目的】蚊子传播可怕的疾病,每年造成许多人死亡,不仅增加医疗成本且降低生产力。竹炭生产副产物竹醋液(BV)由于用途有限而造成大量过剩,因此寻找BV的新型用途和扩大消费成为竹子利用产业链急需的科技需求。【方法】该研究采用了几种... 【目的】蚊子传播可怕的疾病,每年造成许多人死亡,不仅增加医疗成本且降低生产力。竹炭生产副产物竹醋液(BV)由于用途有限而造成大量过剩,因此寻找BV的新型用途和扩大消费成为竹子利用产业链急需的科技需求。【方法】该研究采用了几种简单、实用和多学科的方法来确定BV的驱蚊效果,包括前臂皮肤着陆试验(FLT)、小腿皮肤着陆试验(LLT)和蔗糖饲养生物测定法(SBB)。【结果】FLT结果表明,9.0%乙酸水溶液(AAWS)和BV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有较强的保护效果(94.9%),而商业液体杀虫剂和4.5%避蚊胺对白纹伊蚊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7.8%和90.8%。LLT结果表明,使用液体电热蒸汽器,BV和AAWS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BV和4.5%AAWS及9.0%AAWS的保护水平分别为97.6%和85.2%及97.5%),商业杀虫剂保护水平为99.5%。SBB表明,蚊子被AAWS的气味击退。BV(6.6%AA)、4.5%AAWS、9.0%AAWS及4.5%避蚊胺处理后的落蚊数差异不显著,但BV(6.6%AA)、4.5%AAWS、9.0%AAWS、避蚊胺和蒸馏水处理后落蚊数差异显著。保护期由长到短依次为:避蚊胺(75~90 min)=BV(75~90 min)>甲酸(60~75 min)>乙酸(45~60 min)>丙酸(30~45 min)>丁酸(15~30 min)>水(0 min)。另外对供试BV进行气-质谱联用分析发现挥发性物质69种,其中酸类9.00%、酚类3.37%、酮类2.21%、酯类1.97%、糖类0.81%、胺类0.76%、醇类0.37%、其余有机物0.81%、水80.70%。安全性试验表明:BV小鼠骨髓微核率为阴性。【结论】BV可能部分取代杀虫剂、避蚊胺和精油作为个人防蚊的有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液 竹炭 乙酸 -联用分析(gc-ms) 安全性评估
下载PDF
色谱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鉴别庐山云雾茶真伪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晔 徐春晖 王远兴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2-274,共13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庐山云雾茶水溶性成分,建立庐山云雾茶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相对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庐山云雾茶液相指纹图谱有38个共有峰,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3以上,经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庐山云雾茶水溶性成分,建立庐山云雾茶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相对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庐山云雾茶液相指纹图谱有38个共有峰,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3以上,经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1.7%。该方法的庐山云雾茶真伪判别率达100%。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庐山云雾茶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38种挥发性成分,并对共有峰相对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8%。该方法庐山云雾茶真伪判别率达100%。本试验为庐山云雾茶真伪识别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云雾茶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联用技术(gc-ms) 主成分分析 真伪识别
下载PDF
贵州不同海拔鱼腥草代谢产物主要特征(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占南 彭全材 +5 位作者 罗世琼 余正文 赵超 朱国胜 桂阳 夏品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61-269,共9页
对贵州不同海拔鱼腥草中绿原酸、芦丁、槲皮素、槲皮苷、金丝桃苷、山奈素、异鼠李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以及挥发性化学成分行研究,通过HPLC分析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性化学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 对贵州不同海拔鱼腥草中绿原酸、芦丁、槲皮素、槲皮苷、金丝桃苷、山奈素、异鼠李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以及挥发性化学成分行研究,通过HPLC分析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性化学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进行分析,总挥发油的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获得。结果表明:鱼腥中绿原酸和黄酮的含量分别在海拔1400~1500m和500~600m有较高的含量;鱼腥草精油在海拔600~700m有较高的含量,甲基正壬酮含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在700~800m有较高的含量;单萜(蒎烯)、倍半萜(石竹烯(Ⅱ))、脂肪酮(甲基正壬酮)、脂肪酸(羊油酸)和脂肪酸酯(2,6,10,14-四甲基十五酸甲酯)的含量在不同的海拔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联用仪(gc-ms)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鱼腥草 代谢产物 特征 海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