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392
1
作者 张人禾 李强 张若楠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6,共10页
2013年1月,在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雾霾天气.本文利用资料诊断,从大气环流背景场和雾霾天气演变过程两个方面,分析了气象条件在这次持续性强雾霾天气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13年1月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 2013年1月,在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雾霾天气.本文利用资料诊断,从大气环流背景场和雾霾天气演变过程两个方面,分析了气象条件在这次持续性强雾霾天气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13年1月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在中国东部区域,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南风有利于水汽向中国东部地区输送,500 hPa的高压异常抑制了对流的发展,而表面风速的减弱不利于近地面附近的雾霾向区域外输送,水平风垂直梯度的减小减弱了天气尺度扰动的发展和大气的垂直混合,对流层低层异常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近地层变得更加稳定.这些气象背景场为雾霾天气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对雾霾天气演变过程的分析表明,雾霾天气区域内的表面风速及其上空对流层中低层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对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动力影响,二者偏小(大)时雾霾天气偏强(弱);对流层中低层的层结不稳定性以及近地面层的逆温状况和温度露点差对雾霾天气的演变可以产生热力影响,层结不稳定性和逆温偏大(小)以及温度露点差偏小(大)时雾霾天气偏强(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热力和动力因子对这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大致相同的作用,气象因子可以解释超过2/3的雾霾天气逐日变化的方差,方差贡献达到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 气象条件 中国东部区域 2013年1月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冬春PM_(2.5)和PM_(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360
2
作者 赵晨曦 王云琦 +2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赵冰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8-427,共10页
北京2012~2013年的冬春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可吸人颗粒物(PM10)污染严重.而PM2.5作为PM10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在PM10中所占比重越高,污染越严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能够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的30个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点,对该地... 北京2012~2013年的冬春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可吸人颗粒物(PM10)污染严重.而PM2.5作为PM10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在PM10中所占比重越高,污染越严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能够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的30个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点,对该地区的PM2.5和PM10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空间差异特征和时间性变化特征.普通克里格插值(OriginalKriging)法得到的北京地区冬、春季颗粒物浓度分布图显示,颗粒物浓度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地区逐渐递增,在中心城区处,西部高于东部,且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颗粒物浓度月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1月最高,4月最低;逐日变化反映了PM2.5和PM10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日变化呈双峰趋势.本文选取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级)、降水量(mm)等气象因子,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各个气象因子对大气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北京冬季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与气温、相对湿度正相关,与风速负相关,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PM10 污染水平 时空分布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 被引量:207
3
作者 王淑英 张小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U01期177-184,共8页
选用北京城郊 5个代表站 2 0 0 0年可吸入颗粒物PM1 0逐时浓度监测资料 ,较为系统地统计分析了北京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PM1 0的时空分布特征 ,其中包括PM1 0平均浓度和各等级出现频率的逐月变化、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平均浓度的逐时变化... 选用北京城郊 5个代表站 2 0 0 0年可吸入颗粒物PM1 0逐时浓度监测资料 ,较为系统地统计分析了北京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PM1 0的时空分布特征 ,其中包括PM1 0平均浓度和各等级出现频率的逐月变化、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平均浓度的逐时变化。揭示了各代表站PM 1 0污染年、日变化趋势、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日变化之间的差异 ,并分析了P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浓度 污染 变化特征 气象条件 北京地区 空气污染物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被引量:172
4
作者 王淑英 张小玲 徐晓峰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1990~ 2 0 0 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 ,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 ,2 0 0 0年能见度迅速好转 ... 1990~ 2 0 0 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 ,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 ,2 0 0 0年能见度迅速好转 ;夏季能见度年际变化在 1997年以前与其他季节相反 ,1995年能见度最差。大气能见度与同期地面气象条件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比较表明 ,春、夏、秋三季以空气湿度、PM10 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 ,冬季以PM10 、SO2 、空气湿度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空气污染物浓度呈反相关 ,与风速的相关性较为复杂 (有时呈正相关 ,有时呈反相关 ) ;高湿度 (相对湿度 f≥ 80 % )、小风速 (地面风速u≤ 2m·s-1)和雾是造成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 ;污染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冬季最为明显 ,秋季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大气能见度 变化规律 影响因子 统计分析 空气污染物浓度 气象条件 空气湿度 风速
下载PDF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48
5
作者 刘爱君 杜尧东 王惠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8-71,共4页
根据广州气象观测站 1 96 1~ 2 0 0 2年观测资料 ,对广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广州灰霾日数 1 2月最多 ,6月最少 ,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 70 %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年灰霾日数变化可分... 根据广州气象观测站 1 96 1~ 2 0 0 2年观测资料 ,对广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广州灰霾日数 1 2月最多 ,6月最少 ,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 70 %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年灰霾日数变化可分为 5个阶段 ,其中 ,70年代末期至 80年代中期、80年末期至 90年代中后期是灰霾的两个急剧上升阶段。灰霾日数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 ,而月、季的分布多受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所控制。灰霾能够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 ,减少日照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分析 年际变化 日照时数 气象观测站 天气形势 上升趋势 太阳总辐射 中后期 气象条件 秋冬
下载PDF
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145
6
作者 廖晓农 张小玲 +3 位作者 王迎春 刘伟东 杜佳 赵玲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31-2044,共14页
在北京地区,除冬季供暖期外盛夏也是雾-霾天气的高发季节,与我国南方不同.使用微波辐射仪、风廓线和常规气象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大气成分观测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夏季持续6 d的2个雾-霾过程形成和维持机制的异同.冬季... 在北京地区,除冬季供暖期外盛夏也是雾-霾天气的高发季节,与我国南方不同.使用微波辐射仪、风廓线和常规气象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大气成分观测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夏季持续6 d的2个雾-霾过程形成和维持机制的异同.冬季雾-霾过程出现在高空西北气流、低层多短波活动的背景下,其形成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是边界层内始终有逆温层、地面弱风场、底层湿度逐渐增大.逆温层昼高夜低、湿度昼小夜大是影响PM2.5质量浓度和能见度日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在雾-霾天气持续期间地面弱风场能够维持主要源于冷空气势力弱、常不能影响到地面.此外,入夜后地面迅速辐射降温、边界层上层有暖平流以及空气过山后下沉增温在逆温层的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对于夏季持续性雾-霾天气,气溶胶区域输送、环境大气保持对流性稳定、空气的高饱和度是其发生的重要条件.在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下对流层低层盛行偏南风,北京的PM2.5质量浓度随着偏南风风速增大升高.对流层底层系统性偏南风与北京附近的山谷风共同构成了从北京以南气溶胶累积地向北输送的机制.夏季雾-霾过程低层没有逆温,但是北京上空一直维持超过200 J·kG-1的对流抑制能量,它同样限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夏季自由对流高度也存在昼夜变化,其对PM2.5浓度和能见度的作用与逆温层高度升降相同.因此,冬、夏个例分别代表了2种不同类型的持续性雾-霾过程,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环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不同季节 持续性雾-霾 气象条件 大气环流型 差异分析
原文传递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7
7
作者 王克如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27-2035,共9页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当前玉米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不仅制约了中国玉米粒收技术的推广、影响到玉米收获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严重影响了玉米...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当前玉米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不仅制约了中国玉米粒收技术的推广、影响到玉米收获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严重影响了玉米品质。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可见,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主要由生理成熟前后籽粒的脱水速率控制,该性状是可遗传的,品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品种间脱水速率与苞叶、穗轴、籽粒特征及果穗大小等许多农艺性状有关;玉米生育后期的空气湿度(环境水分的饱和亏缺程度)、温度、日辐射、风速、降雨等生态气象因子对籽粒脱水速率具有重要影响;播期、种植密度、株行距、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对籽粒脱水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参数可预测籽粒的适宜机械收获时间。本文建议,当前选择适当早熟、籽粒发育后期脱水快、成熟与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是中国各玉米产区实现机械粒收技术的关键措施。同时,鉴于籽粒脱水速率受基因型、生态气象因素和栽培措施的共同作用,而中国玉米种植区域广、种植方式与品种类型多,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的生理机制,并在各产区针对籽粒脱水特征开展系统观测,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械粒收 籽粒含水率 品种 气象条件 籽粒脱水速率
下载PDF
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_(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8
8
作者 赵秀娟 蒲维维 +3 位作者 孟伟 马志强 董璠 何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6-423,共8页
利用北京城区和郊区2011年9月1日~12月7日PM2.5质量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σsca)和黑碳浓度观测资料,研究了雾霾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气象条件的作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PM2.5污染和气溶胶... 利用北京城区和郊区2011年9月1日~12月7日PM2.5质量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σsca)和黑碳浓度观测资料,研究了雾霾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气象条件的作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PM2.5污染和气溶胶光学特性受雾霾天气的影响非常明显.PM2.5浓度、σsca和气溶胶吸收系数(σabs)在雾霾期均明显高于非雾霾期,雾霾期日均PM2.5浓度在城区和郊区分别达到97.6μg·m-3和64.4μg·m-3,为非雾霾期日均浓度的3.3和4.8倍.城区高PM2.5浓度造成雾霾类天气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郊区.轻雾天城区PM2.5浓度、σsca和σabs明显高于郊区,区域输送的影响相对较弱,轻雾和霾天城郊差异较小,区域性特征明显,而雾天σsca城郊非常接近且在各雾霾类天气中相对最高,气溶胶散射能力最强,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气象条件的不同造成各雾霾过程PM2.5浓度、σsca和σabs的空间分布、PM2.5污染及气溶胶消光强度上呈现不同的特点.边界层以上偏南风将南部地区污染物向北京输送,在整层下沉气流作用下使得边界层内污染物浓度增加,加之边界层高度持续稳定在600 m左右,边界层内风速很低,污染物水平、垂直扩散均很弱,造成局地污染物的累积,形成了PM2.5污染和气溶胶消光强度最强的一次雾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PM2 5浓度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南京SO_2、NO_2和PM_(10)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14
9
作者 魏玉香 童尧青 +1 位作者 银燕 陈魁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1-457,共7页
利用南京市2002—2006年大气监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大气中SO2、NO2、PM10年变化趋势及月季规律,评价了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5a来,SO2质量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NO2质量浓度缓慢上升,PM10质量浓度明显下降;南京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 利用南京市2002—2006年大气监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大气中SO2、NO2、PM10年变化趋势及月季规律,评价了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5a来,SO2质量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NO2质量浓度缓慢上升,PM10质量浓度明显下降;南京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SO2、NO2污染较轻;3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均以夏季最低。进一步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质量浓度发现,污染物质量浓度与风速反相关,且东南风时浓度最高;降水对污染物有清除作用;雾、霾天气下污染加剧;气象能见度与PM10、NO2的质量浓度反相关;污染物有明显的"周末效应",周末质量浓度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大气污染 SO2 NO2 PM10 气象条件
下载PD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persistent severe fog and haze event over eastern China in January 2013 被引量:114
10
作者 ZHANG RenHe LI Qiang ZHANG RuoN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26-35,共10页
In January 2013,a severe fog and haze event(FHE)of strong intensity,long duration,and extensive coverage occurred in eastern China.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is FHE by diagnosing bo... In January 2013,a severe fog and haze event(FHE)of strong intensity,long duration,and extensive coverage occurred in eastern China.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is FHE by diagnosing both its atmospheric background fields and daily evolution in January 2013.The results show that a weak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xisted in January2013.Over eastern China,the anomalous southerly win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are favorable for more water vapor transported to eastern China.An anomalous high at 500 hPa suppresses convection.The weakened surface winds are favorable for the fog and haze concentrating in eastern China.The reduction of the vertical shear of horizontal winds weakens the synoptic disturbances and vertical mixing of atmosphere.The anomalous inversion in near-surface increases the stability of surface air.All these meteorological background fields in January 2013 were conducive to the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g and haze over eastern China.The diagnosis of the daily evolution of the FHE shows that the surface wind velocity and the vertical shear of horizontal win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can exert dynamic effects on fog and haze.The larger(smaller)they are,the weaker(stronger)the fog and haze are.The thermodynamic effects include stratification instability in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and the inversion and dew-point deficit in near-surface.The larger(smaller)the stratification instability and the inversion are,the stronger(weaker)the fog and haze are.Meanwhile,the smaller(larger)the dewpoint deficit is,the stronger(weaker)the fog and haze are.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set up.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effects on the variance of the fog and haze evolution are almost the same.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o the variance of the daily fog and haze evolution reaches 0.68,which explains more than 2/3 of the vari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 and haze eve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eastern China January 2013
原文传递
中国大范围雾霾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11
11
作者 吕效谱 成海容 +1 位作者 王祖武 张帆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分析我国2013年1月份大范围雾霾成因及特点,在收集相关污染物与气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对雾霾期间我国8个重点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粒径分布,时空变化规律,雾霾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以及雾霾期间各城市大气污... 为分析我国2013年1月份大范围雾霾成因及特点,在收集相关污染物与气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对雾霾期间我国8个重点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粒径分布,时空变化规律,雾霾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以及雾霾期间各城市大气污染指标的主成分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雾霾期间8个城市PM2.5平均超标2.34倍,11~14号超标最为严重,PM2.5/PM10浓度比值平均为0.72,高湿、逆温、低压、静风等气象条件有利于雾霾的形成,PM2.5与SO2,NO2等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多数城市表现出明显的复合污染特征.此次雾霾是以特殊气象条件为主导的机动车尾气及煤烟型复合污染引起的大范围污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PM2 5 气象条件 机动车尾气 复合污染
原文传递
2013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严重污染的气象条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2
12
作者 王丛梅 杨永胜 +1 位作者 李永占 范引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5-702,共8页
2013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严重.利用河北省AQI(逐日空气质量指数)、气象常规观测数据及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格距再分析资料,对此次严重污染事件的气象条件、大气环境... 2013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严重.利用河北省AQI(逐日空气质量指数)、气象常规观测数据及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格距再分析资料,对此次严重污染事件的气象条件、大气环境背景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2013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地面气象要素表现异常,与历史同期相比,平均气温低1~2℃、相对湿度高15%以上、日照时数少40%以上、降水日数多但量级小.地面风力较小且多风向、风速的辐合线,地面散度场上河北省中南部为明显的辐合区,致使水汽和污染物汇聚不易扩散,导致雾霾天气异常偏多,大气污染严重.②边界层高湿区中丰富的水汽与污染物互为载体,强逆温层结、大气低层的干暖盖、边界层下沉运动等均使水汽和污染物存留在近地层且不易向高空扩散;同时,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雾霾天气和严重污染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境场.③河北省中南部特殊的地理条件也是雾霾和污染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低空稳定的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后在山麓东侧下沉,在华北平原地区易形成地面辐合线,从而加剧了近地层水汽和污染物的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污染事件 雾霾天气 气象条件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南京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被引量:110
13
作者 王磊 刘端阳 +3 位作者 韩桂荣 王易 庆涛 姜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5-1296,共12页
通过分析2013—2015年南京地区相关气象要素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建立了用于不同季节高浓度臭氧污染事件的预报预警模型,并归纳总结了南京地区高浓度臭氧出现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气温、能... 通过分析2013—2015年南京地区相关气象要素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建立了用于不同季节高浓度臭氧污染事件的预报预警模型,并归纳总结了南京地区高浓度臭氧出现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气温、能见度、日照小时、总(净)辐射辐照度等要素与O_3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总(低)云量呈负相关.高浓度臭氧污染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典型气象条件表现为:太阳辐射强,低云量少,相对湿度适宜,地面小风速及特定的风向.通过定义高浓度臭氧潜势指数HOPI和风向指数WDI,并综合考虑14:00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及8:00各标准层的相关气象要素,建立了逐季节多指标叠套的高浓度臭氧预报方程.采用2016年资料对其进行检验,发现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72(冬季)、0.76(春季)和0.73(夏季),说明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和可预报性.通过普查历史天气图,归纳了伴随南京地区高浓度臭氧事件出现的8种主要天气形势,即高压类(高压中心G0、高压后部G1)、低压类(低压底部D0、低压前部D1、低压倒槽D2)、均压类(高压相关的均压JG、低压相关的均压JD、其它均压J).其中,以高压后部地面形势出现概率最大,低压前部均压场出现时对应臭氧平均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臭氧 气象条件 天气形势 南京
原文传递
2009年8~9月成都市颗粒物污染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09
14
作者 邓利群 钱骏 +1 位作者 廖瑞雪 佟洪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33-1438,共6页
对成都市3个不同点位PM2.5和PM10进行了为期30d的连续观测,研究了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观测期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日均值分别为66,94μg/m3,两者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但变化趋... 对成都市3个不同点位PM2.5和PM10进行了为期30d的连续观测,研究了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观测期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日均值分别为66,94μg/m3,两者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但变化趋势相同.从空间分布来看,大气颗粒物浓度均是熊猫基地〉草堂寺〉丽都花园,即下风向污染状况最严重,商业繁华地段次之,生活居住区最好;从时间分布来看,大气颗粒物污染最严重出现在9月17~19日,9月5~9日2个时间段,不利的气象因素和污染物的累积是造成该时间段大气颗粒物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PM2.5与PM10质量浓度的相关性为0.93,PM2.5对PM10的贡献较大,两者质量浓度的比值达0.69.气温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没有显著影响;降水以及风速对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大,主要是对颗粒物的湿清除和促进扩散作用;在一定相对湿度范围内,高湿度条件容易造成大气颗粒物的较重污染.能见度与大气颗粒物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性,且与PM2.5的相关系数大于与PM10的相关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特征 气象条件 能见度
下载PDF
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9
15
作者 廖志恒 孙家仁 +3 位作者 范绍佳 吴兑 任明忠 周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9-336,共8页
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6~2012年监测结果,分析了珠三角地区SO2、NO2、O3和PM10浓度的年、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产生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7年来,珠三角地区SO2、NO2和PM10浓度呈下降趋势,降幅... 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6~2012年监测结果,分析了珠三角地区SO2、NO2、O3和PM10浓度的年、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产生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7年来,珠三角地区SO2、NO2和PM10浓度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61.7%、17.4%和24.3%,O3浓度呈上升趋势,增幅为12.5%,总体而言,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湿季(4~9月)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干季(10月至翌年3月),各污染物浓度的月变化均呈双峰型,SO2、NO2和PM10峰值浓度出现在12月和3月,O3峰值浓度出现在10月和5月;SO2、NO2和PM10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广佛地区,O3浓度在外围郊区呈现高值,各部分地区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不一致,中部经济核心区一次污染物浓度下降趋势更为显著.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和政府治理是驱动一次污染逐年好转的主要因素,而政府对VOCs排放控制相对薄弱,VOCs排放与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二次污染(尤其是O3污染)加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空气污染 污染排放 气象条件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现状及楔形绿地规划对缓解城市热岛的作用 被引量:95
16
作者 佟华 刘辉志 +2 位作者 李延明 桑建国 胡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通过遥感技术与地面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市热岛现状作观测研究,得到北京城市地面的温度分布特点。使用北京大学城市边界层模式从气象观点就“楔形绿地”规划对北京城市气候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模式通过对城市地表复杂性和多样... 通过遥感技术与地面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市热岛现状作观测研究,得到北京城市地面的温度分布特点。使用北京大学城市边界层模式从气象观点就“楔形绿地”规划对北京城市气候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模式通过对城市地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进行细致描述,建立了一个细致模拟城市特点的城市边界层能量平衡模式,并用此能量平衡模式得到的地面温度作为下边界条件,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做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建立一个最小分辨率为500m的城市边界层模式系统,来研究城市边界层在中尺度背景场作用下的精细结构。通过个例模拟,模式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城市边界层的风温场分布情况,可以用来对楔形绿地规划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对规划后的气象场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建造大型的楔形绿地后,绿地区域及绿地周围约1km以内的地区温度有所降低,降低的程度由规划前后的地表类型改变的剧烈程度、风速大小及与绿地的距离决定,但是这种规划方案却会因城市的下风方向的风速减小而导致通风不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绿地规划 楔形 现状 城市边界层 能量平衡模式 缓解 夏季 边界条件 边界层模式 最小分辨率 遥感技术 观测研究 分布特点 城市气候 北京大学 地面温度 气象模式 模式系统 精细结构 分布情况 模拟试验 气象条件
下载PDF
江苏省一次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机理分析 被引量:101
17
作者 朱佳雷 王体健 +2 位作者 邢莉 穆青 周德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43-1950,共8页
利用PM10,SO2,O3,NH3,NOx,CO等6种大气成分浓度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和天气图资料,结合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对2008年10月28~30日发生在江苏省的一次大面积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霾污染天气过程... 利用PM10,SO2,O3,NH3,NOx,CO等6种大气成分浓度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和天气图资料,结合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对2008年10月28~30日发生在江苏省的一次大面积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霾污染天气过程观测到的PM10,NOx,CO最大地面浓度分别达到0.553,0.170,2.738mg/m3,水平能见度达到1km以下.其中城市中CO和NOx浓度较郊区高,而SO2和O3则较低.该污染事件与大范围秋收秸秆集中燃烧,造成大量污染物排放有密切关系.平稳的高空环流形势、暖平流、地面高压场分布为重霾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地面表现为稳定的大气层结、静小风和低湿环境,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后向轨迹计算分析表明,造成此次重霾污染天气的气团主要来自河南中东部、苏北和安徽等重要产粮地区,长距离输送对区域霾污染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燃烧 大气污染 气象条件 轨迹分析
下载PDF
化学危险性气体泄漏扩散模拟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3
18
作者 潘旭海 蒋军成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9-22,共4页
分析了描述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扩散过程的数学模型 ,包括Gaussian模型、Gaussian轨迹烟云模型、BM模型、Sutton模型及FEM3模型。重点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Gaussian模型及Gaussian轨迹烟云模型。针对事故泄漏扩散过程的复杂性 ,... 分析了描述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扩散过程的数学模型 ,包括Gaussian模型、Gaussian轨迹烟云模型、BM模型、Sutton模型及FEM3模型。重点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Gaussian模型及Gaussian轨迹烟云模型。针对事故泄漏扩散过程的复杂性 ,详细讨论了气象条件及地形条件对危险性物质泄漏扩散过程的影响 ,此外还对不确定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扩散 模拟 扩散模型 化学危险性气体 气象条件 地形条件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6
19
作者 林俊 刘卫 +4 位作者 李燕 包良满 李玉兰 王广华 吴伟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探讨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与不同粒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气象条件对大气气溶胶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0.2—0.6μm的气溶胶影响最大。温度升高既有利于增强大气扩散作用也有利... 通过探讨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与不同粒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气象条件对大气气溶胶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0.2—0.6μm的气溶胶影响最大。温度升高既有利于增强大气扩散作用也有利于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因此温度与超细气溶胶(小于0.1μm)呈正相关,而与粒径较大的气溶胶呈负相关。风速主要影响气溶胶的水平扩散,对超细气溶胶无显著影响,而与粗粒径气溶胶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会促进超细气溶胶的聚积,使之生成较大粒径气溶胶。因此相对湿度与超细气溶胶呈较强的负相关,而与较粗粒径气溶胶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粒径分布 气象条件 相关性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雾日大气污染状况及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80
20
作者 孟燕军 王淑英 赵习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42,共3页
雾是北京地区秋冬季节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极其不利。该文着重分析了 1 998年北京地区出现大雾天气时的污染物浓度变化以及形成大雾的气象条件。
关键词 大雾日 气象条件 空气污染 北京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