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夏季气温变化型及其成因Ⅰ:年际变化与遥相关 被引量:8
1
作者 蔡佳熙 管兆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11,共13页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哈得来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CPC(NOAA)指数,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气温的变化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呈现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以及东西反相3种分布型,且这3种分...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哈得来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CPC(NOAA)指数,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气温的变化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呈现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以及东西反相3种分布型,且这3种分布型分别是中国同号气温异常变化、南北反号气温异常以及东西反号气温异常分布背景下的局部反映。上述这3种气温异常型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在年际尺度上具有2 5年的周期,反映出在年代际背景下的年际变化;在年际尺度上,3种异常型分别对应不同特点的环流型,并且高度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的垂直分布均呈准正压结构;3种异常型对应的环流型的维持分别与来自大西洋穿越极区的波列,由地中海沿亚洲急流东传的波列以及北半球环状模有关。同时,全区一致型和南北反相型与P-J型波列联系紧密,其中南北反相型与该波列联系更为紧密;全区一致型与Nino3海温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超前一季的负相关最大。南北反相型与Nino3海温指数超前2季相关最高,与Nino4海温指数同时相关最高。东西反相型则与Nino3海温指数同时相关最高,与Nino4海温指数超前3季相关最高。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长江流域夏季气温变化规律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气温 遥相关 夏季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夏季气温变化型及其成因Ⅱ: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蔡佳熙 管兆勇 +1 位作者 于田田 卢楚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ERA再分折资料、哈得来中心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气温的变化型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呈现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以及东西反相3种分布型;年代际尺...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ERA再分折资料、哈得来中心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气温的变化型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呈现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以及东西反相3种分布型;年代际尺度变化与年际尺度变化共有相同的空间型;特别有趣的是,长江流域夏季气温变化的第3模(EOF3)的时间系数与全球增暖趋势一致,其空问分布表现为长江下游越来越暖,而长江中上游越来越冷。在年代际尺度上,3种异常型分别对应不同特点的环流型,其中第2模对应的高度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是准正压结构;第1模的年代际变化与沿西风急流传播的波列状结构以及源自北大西洋的波列有关。第2模与沿西风急流传播的波列状结构以及自热带西太平洋出发的欧亚型(EAP)遥相关波列相联系,反映出中纬度和低纬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共同作用。而第3模则与北极涛动存在一定联系,体现出中-高纬度的相互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分布与海温尤其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存在联系,其中太平洋年代振荡对南北反相型气温分布起到一定作用,而西北太平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异常冷海温对东西反相型气温分布产生影响。同时,印度洋海温异常亦与前两个模态的气温分布型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气温 年代际变化 夏季
下载PDF
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及其大气环流变化型态 被引量:18
3
作者 范可 刘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3-394,共12页
利用最新20世纪近百年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变化型及其相关的大气环流型态。结果表明近百年内东亚冬季气温主要有两种变化型:第一是东亚西南与东北相反气温变化型,表现在40°N以南及105°E以西地区(西南地区)... 利用最新20世纪近百年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变化型及其相关的大气环流型态。结果表明近百年内东亚冬季气温主要有两种变化型:第一是东亚西南与东北相反气温变化型,表现在40°N以南及105°E以西地区(西南地区)气温变化与40°N以北及105°E以东地区(东北地区)变化相反;第二是40°N以南气温一致变化型。与第一种气温变化型耦合的大气模态是500hPa欧亚型遥相关、西伯利亚高压及北大西洋涛动。当欧亚型遥相关负位相,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及西伯利亚高压减弱时,有利于蒙古和我国105°E以东的区域增温而我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降温,反之亦然。第二种气温变化型耦合大气模态是500hPa西太平洋型遥相关,北太平洋涛动。当西太平洋型遥相关及北太平洋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太平洋北负南正),东亚40°N以南地区增温,东亚40°N以北地区降温。耦合的大气模态的型态差异,影响各阶段气温的年际变化。近一百年中,欧亚型遥相关和北大西洋涛动在1984~2010期间的型态最显著,是20世纪80年代东亚显著增暖的原因之一。研究还发现20世纪中期后东亚气温的年际变化与极地环流的变化联系紧密,表现在西伯利亚高压范围东扩并与极地环流联系,也是近百年气温趋势上升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变化 大气环流 气候增暖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石悦樾 银正彤 郑文锋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分析乌江流域2001-2015年每年8月植被变化规律与气候间关系,得出植被覆盖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为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基于MOD13Q1,MODIS11 C3,TRMM3B43遥感数据产品,使用趋势分析法分析15年内NDVI变化趋势,简单相关分析、偏相... 分析乌江流域2001-2015年每年8月植被变化规律与气候间关系,得出植被覆盖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为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基于MOD13Q1,MODIS11 C3,TRMM3B43遥感数据产品,使用趋势分析法分析15年内NDVI变化趋势,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得出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结果如下:15年中乌江流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NDVI变化与气温呈负相关,NDVI变化与降水呈正相关,降水对NDVI的促进作用高于气温的抑制作用;气温、降水对耕地影响最大,常绿针叶林次之;高程在1 000~2 000m的植被覆盖变化最大;沿江地带植被覆盖减少与乌江流域梯级开发有关;植被覆盖减少多在城市区。乌江流域降水驱动型植被占研究区27.75%,对气候响应较大的植被类型以耕地为主;非气温降水驱动型比例为72.25%,人类活动对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NDVI变化 气候响应 降水驱动 气温降水驱动
下载PDF
中国东部气温异常型与海表温度异常模关系的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关惠戈 余锦华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6-665,共10页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常规观测气温资料和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应用最大协方差分析方法,诊断了中国东部各季节气温异常型和前期海表温度异常(SSTA)模的关系,并重点分析冬季气温与SSTA模的最佳耦合模态及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常规观测气温资料和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应用最大协方差分析方法,诊断了中国东部各季节气温异常型和前期海表温度异常(SSTA)模的关系,并重点分析冬季气温与SSTA模的最佳耦合模态及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四季气温异常型与前期海盆SSTA模的显著耦合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超前6个月的热带太平洋第二模和南印度洋第二模与东部地区冬季气温一致变化型耦合关系最佳。西南冷东北暖的气温异常型与超前4个月热带大西洋一致增暖模有最佳耦合关系。大气环流对与全区气温一致偏冷型对应的SSTA模的回归表现为: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增强,东亚大槽加深,中纬度西风加强。对与气温西南冷东北暖型对应的SSTA模的回归表现为: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略有增强,东亚大槽槽区附近位势升高,大槽变浅,槽线偏向西南,东部40°N以北风速加强,以南风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异常 海表温度异常模 最大协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