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新型分散式污水处理一体化系统中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壹
黄勇
李祥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36,144,共6页
基金
“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5002)。
文摘
针对分散式生活污水的特点开发了新型分散式污水处理一体化系统,研究其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019年5-12月,以苏州市金庭镇镇区及附近乡村的生活污水为系统进水,考察系统的出水指标及稳定性,对系统的处理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出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均值分别为37.02 mg/L、0.96 mg/L、3.27mg/L及0.23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6.8%、95.6%、75.4%和97%,出水SS低于0.5 mg/L。当进水COD在50~300mg/L波动时,出水水质稳定。中试研究表明,本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及可实现无人值守等特点,适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关键词
气 升回 流
农村生活污水
活性污泥
Keywords
airlifting-reflux
rural wastewater
activated sludge
分类号
X799.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气升回流一体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媛媛
潘杨
黄勇
陈智杰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基金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1Ⅲ-2179)
文摘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开发了气升回流一体化工艺,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该系统由好氧区、厌氧区、沉淀区和气升室组成,以曝气的剩余气体的气升作用实现混合液的回流,节省动力消耗。结果表明,本工艺对COD、氨氮及悬浮物(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和75%左右,出水COD、NHf—N及SS平均浓度在40mg/L、6.5mg/L和10mg/L左右。当进水COD在100~1000mg/L之间波动时,出水水质稳定。该工艺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可实现剩余污泥的自消解。本工艺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少,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的特点。
关键词
气 升回 流
生活污水
活性污泥
脱氮
Keywords
airlift-reflux
domestic sewage
activated slugde
nitrogen removal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气升回流一体化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中试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琦
黄勇
潘杨
马垚
冯斌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共4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313-002)
文摘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及处理设施的污泥处置问题开发了气升回流一体化反应器。该系统由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气升区组成。以苏州市郊区某村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该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工艺特性。在进水COD、NH4^+ -N、TN及sS平均浓度分别为314、34、47、95mg/L且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出水COD、Nn4^+ -N、TN及ss平均浓度分别约为50、4、16、6mg/L,对COD、氨氮、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95%和60%左右。该工艺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容积负荷在0.56~1.67kgCOD/(m^3·d)之间时出水水质稳定,且可实现长期不排放污泥。该反应器结构简单,且运行费用仅为0.37元/m^3。
关键词
气 升回 流
分散污水
工艺特性
Keywords
airlift reflux
decentralized sewage
process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间歇进水对气升回流一体化装置运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殷琪
潘杨
黄勇
张媛媛
朱炫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6,共4页
基金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工程(2011Ⅲ-2179)
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专业建设资助(1262-081001)
文摘
针对传统分散污水处理工艺能耗大、运行管理不便等不足,本课题组开发了"气升回流一体化"工艺,该工艺依靠曝气剩余气体的气升作用实现混合液回流,并利用缺氧区储存和消解污泥。为模拟农村分散污水昼夜排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在总容积为140 L的气升回流一体化装置上,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间歇进水的情况下,本装置仍能有效去除COD、NH4+-N、浊度等污染物,出水COD≤50mg/L、ρ(NH4+-N)≤1mg/L、浊度≤5 NTU;但由于停水阶段碳源不足,系统反硝化能力下降,TN去除率仅能维持在50%左右。
关键词
气 升回 流
生活污水
间歇进水
运行效果
Keywords
airlift-reflux
sanitary wastewater
intermittent influent
operating effect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气升回流式一体化接触氧化反应器脱氮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惠敏
郭雪松
刘宏远
周玲雪
梁瀚文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10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49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2011ZX07301-003-05)
文摘
针对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对高脱氮率、低能耗和运行简便的要求,研究开发了一种气升回流式一体化接触氧化反应器,利用曝气,使回流管内外产生液体密度差异,实现回流,简化操作。考察了不同回流区域、进水碳氮比、回流比条件下的TN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出水水质指标SS含量、COD和NH4+-N达标的前提下,回流区域从缺氧二区变为缺氧一区,TN去除率从30%升至50%;随m(C)/m(N)从3:1升至5:1,TN去除率增加5%~10%;当回流体积比从0:1(没有回流)升至3:1,TN去除率从20%~30%升至65%~75%,但当回流体积比升至2:1(m(C)/m(N)=3:1)或2.5:1(m(C)/m(N)=5:1)以上时,TN去除率开始下降。因此,适宜的回流区域为缺氧一区、回流体积比为2:1。
关键词
气 升回 流
一体式接触氧化
脱氮
碳氮比
回流 比
Keywords
air-lift recycling
integrated contact-oxidation
nitrogen removal
C/N
reflux ratio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温度对气升回流一体化中试装置脱氮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李海利
潘杨
黄勇
刘伟
张淑尧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112,共4页
基金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类)(201223276)
江苏省特色优势学科二期立项项目
文摘
针对传统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经济性能较差、维护管理不便等缺点,开发了“气升回流一体化”工艺,通过收集曝气池余气实现混合液回流,仅需1台鼓风机即可正常运转,节省能耗;利用缺氧区实现反硝化脱氮以及污泥储存消解,可长期不排泥。通过对容积为10.41 m^3中试装置,以城市市政管网污水为水源,进行为期6个月的运行研究,考察温度对装置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7.8-28.5℃,温度骤降对脱氮效果有较大影响,COD、NH4+^-N、TN去除效果均下降,分别为70%、60%、50%左右,出水浊度5 NTU左右。温度逐渐稳定在13.5℃左右,COD、NH4+^-N、TN去除率分别提升至90%、90%、60%左右,出水浊度5 NTU左右。反应器不排泥特性决定了装置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以及较好的低温硝化能力。
关键词
气 升回 流 一体化
温度
脱氮效果
Keywords
airlifting-reflux combined
temperature
denitrification effect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气升回流一体化中试反应器的污泥减量化
7
作者
徐军
潘杨
黄勇
刘伟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5-720,共6页
基金
江苏省"333"学术带头人培养工程(331491201)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环境工程江苏省重点专业类项目
文摘
为了减少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中剩余污泥的产量以及解决其维护频率高和运行设备复杂等问题,开发了一种集去除有机物、脱氮及污泥减量于一体的气升回流一体化反应器。该反应器由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及气升区组成。中试反应器规模为10.31 m^3,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其污泥减量机理。结果表明,当进水容积负荷在0.14~1.39 kg COD·(m^3·d)^(-1)之间时,系统对COD、NH_4^+-N、TN及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93%、66.9%和93%,其污泥表观产率系数Yobs为0.139 g TSS·(g COD)^(-1),表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污泥减量化效果。根据稳态—ASM3号模型及氨氮的物料衡算分析可得:通过细胞裂解—隐性生长作用去除的污泥量占反应器污泥减少总量的77.6%,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捕食的污泥量约占系统污泥减少总量的22.4%。该系统污泥自消解速率为0.44 kg TSS·d^(-1)。
关键词
气 升回 流 一体化反应器
污泥减量化
污泥消解速率
污泥表观产率系数
稳态—ASM3号模型
Keywords
Airlift-Reflux Integrated Reactor
minimization sludge production
rate of sludge autolysis
apparent sludge yield coefficient
steady state—ASM3 model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