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0
1
作者 姚玉璧 李耀辉 +3 位作者 王毅荣 张秀云 李耀邦 魏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应用黄土高原7省51个代表性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 应用黄土高原7省51个代表性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5.9%,而"冷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力 黄土高原 作物生产 季节 增产幅度 作物生长季 增温 全球气候变化 EOF 平均气温
下载PDF
中国气候生产潜力区划的探讨 被引量:55
2
作者 陈明荣 龙斯玉 《资源科学》 1984年第3期72-79,共8页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光合潜力的研究进展较快,黄秉维和龙斯玉首先分析我国光合潜在产量,引起了有关学科研究者的重视,陆续有著作发表,这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起了良好的开端。 农作物生产潜力可以根据个别自然环境因素或综合诸环境因素进...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光合潜力的研究进展较快,黄秉维和龙斯玉首先分析我国光合潜在产量,引起了有关学科研究者的重视,陆续有著作发表,这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起了良好的开端。 农作物生产潜力可以根据个别自然环境因素或综合诸环境因素进行研究。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而气候又以太阳辐射、温度、水分等要素为基本。各基本气候要素对产量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因而可以分析单要素的生产潜力,如光能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 潜在产量 气候生产 气候生产力 中国气候 生理辐射 区划 水分条件 蒸发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65
3
作者 高素华 潘亚茹 郭建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3,共4页
分析了我国大体分布均匀的350个站点近40年植物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及50、60、70、80年代距平场变化,并讨论了“暖干型”、“暖湿型”、“冷湿型”、“冷干型”气候对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生产力 分型 气候变化 植物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韩芳 牛建明 +3 位作者 刘朋涛 那日苏 张艳楠 王海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5,共9页
根据内蒙古荒漠草原1961-2007年11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牧草气候生产力,运用气候诊断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牧草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 根据内蒙古荒漠草原1961-2007年11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牧草气候生产力,运用气候诊断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牧草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47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荒漠草原东北部和西部增温幅度相对较大;年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东北部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减少。(2)牧草气候生产力总体为不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其中荒漠草原中部牧草气候生产力增加显著。(3)未来"暖湿型"气候可使牧草气候生产力提高,"暖干型"气候使牧草气候生产力降低,"冷湿型"气候也有利于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增长。(4)年降水量与牧草气候生产力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降水是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荒漠草原 气候生产力 时空格局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农作物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8
5
作者 张谋草 段金省 +2 位作者 李宗 黄斌 张红妮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50,共5页
分析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作物发育期的影响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越冬前各发育期日期推后,越冬后各发育期日期提前;冬小麦全生育期生长天数缩短,每10年缩短8.3天,主要是越冬期(休眠期)缩短,每10年缩短6.8天;冬小麦越冬死亡率降低。... 分析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作物发育期的影响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越冬前各发育期日期推后,越冬后各发育期日期提前;冬小麦全生育期生长天数缩短,每10年缩短8.3天,主要是越冬期(休眠期)缩短,每10年缩短6.8天;冬小麦越冬死亡率降低。使玉米各发育期日期提前,但播种期、三叶期、拔节期、抽雄期日期提前较小,其变化速率仅为0.5天~1.1天/10年;而乳熟期、成熟期日期提前较多,变化速率为3.5天~9.0天/10年。冬小麦、玉米气候产量变化与干旱发生程度有关,干旱越严重,气候产量越低。年气候生产力40年(1961年~2000年)呈递减趋势,递减率为1.13kg^19.21kg/(hm2.年),从对未来假定的气候变化年型看,以暖湿型气候年型对农业生产最为有利,年气候生产力增加13.7%~31.2%;冷干型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年气候生产力减少5.1%~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塬区 作物 气候生产力
下载PDF
中国粮食总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建林 王宪彬 太华杰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38-744,共7页
文中在计算气候生产力的基础上 ,将粮食产量分离成经济技术产量和气象产量。并利用化肥施用量、一季稻种植面积百分率和 1~ 3月份平均温度分别建立它们的预测模型。此方法计算简单、预测时效长、准确率较高 。
关键词 粮食总产量 气候生产力 产量分离 中国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黑龙江省马铃薯气候生产力特征及区划 被引量:42
7
作者 高永刚 那济海 +3 位作者 顾红 温秀卿 于英楠 刘丹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3期275-280,共6页
利用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1975-2004年30 a的逐日气象资料及相应插值的网格同期逐日气象资料,采用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并分析了马铃薯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各地气候生产力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利用气候生产力的距平百... 利用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1975-2004年30 a的逐日气象资料及相应插值的网格同期逐日气象资料,采用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并分析了马铃薯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各地气候生产力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利用气候生产力的距平百分率、变异系数及与气候生产力密切相关的有关生育期的4个气候因子(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日照时数、降水量),采用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将黑龙江省马铃薯可能种植区初步划分为9类气候栽培区,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发展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WOFOST模型 气候生产力 特征 变异系数 区划
下载PDF
1961-2011年山东气候资源及气候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0
8
作者 韩玮 韩永红 杨沈斌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5-434,共10页
基于山东省21个气象站1961-2011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线性趋势、IDW空间插值、Mann-Kendall检验、Fisher最优分割等方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植被气候生产力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并... 基于山东省21个气象站1961-2011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线性趋势、IDW空间插值、Mann-Kendall检验、Fisher最优分割等方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植被气候生产力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气候生产力对气温和降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近51年来山东省普遍增温,倾向率为0.359℃/10a,中部地区升温明显;年降水量在剧烈波动中略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的变率较大,山东北部、东部、东南部降水量减少幅度较大。近51年来气候生产力存在较明显波动,总体呈增加趋势,但递增速度不显著,1981-1989年气候生产力最低,2003-2011年达到最高水平;气候生产力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山东西南部气候生产力增加较多。"暖湿型"气候对作物气候生产力有利,气候变暖有利于气候生产力的提高,但降水量少是限制气候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时空变化 气候生产力 山东省
原文传递
1960—2011年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郭佩佩 杨东 +1 位作者 王慧 程军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06-2814,共9页
利用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地区13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生产力(Pv),通过线性趋势分析、Kriging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EOF分解等方法对该区气温、... 利用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地区13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生产力(Pv),通过线性趋势分析、Kriging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EOF分解等方法对该区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Pv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近52年来,年、冬、夏季平均气温出现多次冷暖波动过程,但总体上变化一致,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生长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降水量东西部呈相反变化趋势,南北变化亦相反;气候生产力变化呈增加趋势,21世纪以前增加不明显,之后增加显著;Pv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大于降水,说明气温是当地Pv的主要限制因素;"暖湿型"气候,Pv增加8.67%;"冷干型"气候,Pv减少8.91%;未来易出现"暖湿型"气候,Pv增加,有利于天然牧草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气温 降水量 气候生产力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模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孙建光 李保国 卢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9,共6页
基于DEM构建了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的模型,并且进一步构建了基于作物水分耗散和放牧因子校正的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和盆地草地的光温生产潜力15·3t/hm2,光温生产潜力约为光合生产潜力的53%,而且在山... 基于DEM构建了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的模型,并且进一步构建了基于作物水分耗散和放牧因子校正的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和盆地草地的光温生产潜力15·3t/hm2,光温生产潜力约为光合生产潜力的53%,而且在山区约为44%,滩地约为54%,河谷约为58%,所以在共和盆地温度应当是限制牧草生产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并且在山区温度对牧草的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大;②共和盆地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约6·6t/hm2,气候生产潜力是光温生产潜力的43%,是光合生产潜力的23%;而且河谷、滩地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分别约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4%和41%,山地约为69%,水分对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影响在河谷和滩地要大于山地,尤其是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化草原气候生产力相对较低;共和盆地的实际草地生产力是气候生产力的1/5~1/12;经过作物水分需求和放牧的校正,草地生产力平均2·2t/hm2,与实际生产力很接近。所以牧草水分需求和放牧强度对草地生产力影响很大,尤其反映出草地放牧已成为草地生产力降低,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共和盆地 草地生产力 影响因素分析 光温生产 气候生产 光合生产 气候生产力 模拟 作物水分 生产 生产力模型 荒漠化草原 实际生产力 研究结果 放牧强度 草地退化 牧草 DEM 滩地 河谷 构建 校正 因子
下载PDF
西北地区玉米产量动态业务预报方法探讨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建林 杨霏云 宋迎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7,共7页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生产力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土壤水分与降水量以及土壤水分与降水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之和的关系表明 :西北地区降水气候生产力与玉米产量、土壤水分与降水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之和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 ,利用...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生产力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土壤水分与降水量以及土壤水分与降水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之和的关系表明 :西北地区降水气候生产力与玉米产量、土壤水分与降水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之和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 ,利用玉米生长季内的降水量和播种期的土壤水分含量对Miami降水模型进行了改进 ,应用改进后的Miami降水模型开展以月为时间步长的玉米产量动态趋势预报 ,具有较为理想的业务服务效果。同时 ,利用此方法评价西北地区降水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也非常适用。但是 ,由于此方法没有考虑灌溉水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气候生产力 土壤水分 产量预报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演变特征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毅荣 王润元 邓振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2期70-75,共6页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40a的气象资料,采用EOF、REOF、EEOF、C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存在相关程度高的3个次区域(西部、东部和南部),次区域间气候生产力时...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40a的气象资料,采用EOF、REOF、EEOF、C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存在相关程度高的3个次区域(西部、东部和南部),次区域间气候生产力时间演变差异较大;小波分析表明气候生产力变化2~4a周期振荡比较明显;气候生产力变化空间系统的移动方向、强度等在4a内变化明显;高原中北部是气候生产力变化的敏感区;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变化幅度南部明显大于北部,变化信息有从高原中东部向四周传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气候生产力 演变特征
下载PDF
湖北的气候生产力与农业持续发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吴宜进 熊安元 +1 位作者 杨荆安 赵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05-410,共6页
基于对湖北省主要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估算,分析了目前气候生产力利用的现状。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在目前大田生产的条件下,湖北粮食气候生产力利用率相对较低,即使是利用率稍高的中稻,其历史最高产量也仅为气候生产... 基于对湖北省主要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估算,分析了目前气候生产力利用的现状。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在目前大田生产的条件下,湖北粮食气候生产力利用率相对较低,即使是利用率稍高的中稻,其历史最高产量也仅为气候生产力的一半,气候生产潜力较大。因此,如何加强农业气候生产力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气候资源的作用,将是实现湖北农业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根据影响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因子分析,从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光合产量;合理利用热量资源、促进粮食作物的合理布局以及防灾抗灾、改善气候生态环境等不同角度,就如何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力 持续农业 湖北 农业经济
下载PDF
黄土高原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2
14
作者 姚玉璧 王毅荣 +2 位作者 张存杰 董安祥 张秀云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利用中国黄土高原7省51个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 利用中国黄土高原7省51个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黄土高原气候暖干化使作物气候生产力下降。“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5.9%,而“冷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土高原 气候生产力 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三江源地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作伟 吴荣军 马玉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4-810,共7页
利用三江源区1982^(-2)013年18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GIMMS和MODIS两个卫星源的遥感监测值,以NDVI值和周广胜模型分别计算植被生产力和气候生产力,将植被生产力与气候生产力的差值定义为人类活动影响.在分析该区域植被生产力和气候... 利用三江源区1982^(-2)013年18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GIMMS和MODIS两个卫星源的遥感监测值,以NDVI值和周广胜模型分别计算植被生产力和气候生产力,将植被生产力与气候生产力的差值定义为人类活动影响.在分析该区域植被生产力和气候生产力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分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从而定量评估两者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叠加作用下,三江源地区植被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和人类活动影响均趋于好转,平均每10 a分别增加179 kg·hm^(-2)、154 kg·hm^(-2)和24 kg·hm^(-2);(2)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但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变化速率,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活动正面影响较为明显,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产力的贡献率分别为87%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植被生产力 气候生产力 人类活动影响
下载PDF
气候因子与云南粮食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16
16
作者 秦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3-220,共8页
该文分析了云南近 50年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重点对气温、降水与小麦、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 2月至翌年 2月的降水是小麦增减产的关键因子 ,≥ 1 0℃的积温比降水更有利于水稻生产 .... 该文分析了云南近 50年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重点对气温、降水与小麦、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 2月至翌年 2月的降水是小麦增减产的关键因子 ,≥ 1 0℃的积温比降水更有利于水稻生产 .同时针对制约农业增产的重要气象灾害发生时期进行诊断 ,发现小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1~ 2月的冬旱和 2~ 4月的倒春寒 ,大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5月干旱和 7~ 8月的低温冷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气候生产力 灾害 粮食生产 云南
下载PDF
越南北方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文坎 李湘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4-515,共12页
利用越南北方 1 9个代表性站点 ,近 50 a的逐日气象资料 ,分析了越南北方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采用 EOF( Emp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气候生产力的变化以及气候异常导致气候变率不稳... 利用越南北方 1 9个代表性站点 ,近 50 a的逐日气象资料 ,分析了越南北方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采用 EOF( Emp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气候生产力的变化以及气候异常导致气候变率不稳定的时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北方地区 气候 气候生产力 EOF 气象资料 农业生产 数理统计方法
下载PDF
CO_2倍增对黄淮海气候生产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建栋 王石立 +2 位作者 于强 金之庆 M.M.FARAHANI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3,共7页
将CO2倍增后GCMs的输出结果输入到ARID CROP模型,模拟了CO2倍增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及夏玉米的气候生产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南部升高,北部降低,总体平均下降8.... 将CO2倍增后GCMs的输出结果输入到ARID CROP模型,模拟了CO2倍增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及夏玉米的气候生产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南部升高,北部降低,总体平均下降8.7%左右;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与目前状况相比则普遍表现为降低,平 均比目前下降30%~45%。研究结果还表明:CO2倍增后,降水减少是引起冬小麦气候生产力降低的 主要原因;而黄淮海地区温度升高,引起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进而导致干物质减少,则是夏玉米气候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针对模拟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气候生产力 数值模拟 二氧化碳倍增 作物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陕北米脂县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延军平 张红娟 蒋毓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根据米脂县1971-2004年气象资料,利用Thomthwaite Memoria模型,在分析该县气候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计算并预测了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以0.045℃/a的速率递增,远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20世纪90年代为近34年来... 根据米脂县1971-2004年气象资料,利用Thomthwaite Memoria模型,在分析该县气候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计算并预测了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以0.045℃/a的速率递增,远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20世纪90年代为近34年来最暖期,且冬季气温升高(变暖)对年平均气温升高(变暖)贡献最大;年降水量递减率为-0.248 mm/a,夏季递减速率远大于冬季;气候生产力与年降水量增减变化步调一致,但变化趋势却相反,且该县年降水量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程度远大于气温的影响,气候暖干化致使气候生产力利用率仅为21.44%;"冷湿型"气候对该县农作物生产有利,公顷产量将增加4.66%,"暖干型"气候对农作物生产不利,气候生产力将减少1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生产力 丘陵沟壑区 米脂县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蒙古栎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郭建平 高素华 +1 位作者 刘玲 周广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8-172,共5页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模式计算,讨论了气候变化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有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量的累积,当CO2浓度增加1倍时,叶面积增加28.1%,主茎新增量增加23.3%,分株数增加22.5%,叶片气孔阻力增加41...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模式计算,讨论了气候变化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有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量的累积,当CO2浓度增加1倍时,叶面积增加28.1%,主茎新增量增加23.3%,分株数增加22.5%,叶片气孔阻力增加41.8%,而光合作用速率增加16.5%;而土壤干旱不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的累积,当土壤湿度由60%~80%下降到45%~60%时,叶面积减小36.5%,主茎新增量减少34.3%,分株数减少37.5%,光合作用速率减小35.1%.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可以减弱干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的气候生产力在118 m3~288m3/hm2之间,积温对蒙古栎数量成熟龄时材积量的影响不大,但积温增加可以缩短蒙古栎的成熟龄,从而缩短蒙古栎的生长周期,而降水和辐射增加有利于蒙古栎气候生产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蒙古栎 影响 气候生产力 生长周期 蒙古栎 气候变化 CO2浓度升高 光合作用速率 数量成熟龄 叶片气孔阻 土壤干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