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1篇文章
< 1 2 2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Ⅰ.气候特征与影响评估 被引量:206
1
作者 王凌 高歌 +9 位作者 张强 孙家民 王遵娅 张勇 赵珊珊 陈鲜艳 陈峪 王有民 陈丽娟 高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100,共6页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作者对此次天气气候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期历史进行了比较。发现:此次冰冻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全国有20个省(区、市)先后...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作者对此次天气气候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期历史进行了比较。发现:此次冰冻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全国有20个省(区、市)先后遭受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湖南、湖北大部、江西西北部、安徽中南部、贵州中部等地冰冻日数达10--20天;此次冰冻灾害强度大,表现为降温明显、日最高气温异常偏低、降水量显著偏多;持续时间长,长江中下游及贵州连续低温日数和连续冰冻日数均超过1954/1955年冬季,达到历史最大值;冰冻灾害对电力、交通运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尤其对我国南方电力运行造成灾难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雨雪 冰冻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南京地区霾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203
2
作者 童尧青 银燕 +1 位作者 钱凌 安俊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4-588,共5页
利用南京气象站和江浦、六合、溧水、江宁、高淳等5个南京郊区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南京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6站霾天气均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 利用南京气象站和江浦、六合、溧水、江宁、高淳等5个南京郊区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南京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6站霾天气均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特征;南京站45年来年霾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霾天气受气象要素的影响,静小风、较高相对湿度有利于霾天气出现.霾天气的增加可能是由总悬浮颗粒物(TSP),尤其是细颗粒物的增加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气候特征 大气污染
下载PDF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71
3
作者 赵平 陈隆勋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7-332,共6页
用1961~1995年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48个地面站月平均资料计算了35年的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并分析了它的气候特征及其和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平均而言,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最强在6月(为 78 W/m2)9冷源... 用1961~1995年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48个地面站月平均资料计算了35年的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并分析了它的气候特征及其和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平均而言,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最强在6月(为 78 W/m2)9冷源最强在12月份(为-72 W/m2);地面感热在高原西南部明显增加,造成 2月、 3月份高原西南部热量源汇增加最明显,使得3月份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形成热源中心.此后该中心继续加强,并且有两次明显的向西移动,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东部大气变为热源的时间以及热源最强出现的时间都要比西南部晚1个月.夏季凝结游热成为和感热同样重要的加热因子,也是使夏季东部热源继续增强的主要因子.在年代际变化尺度上,1977年前后高原大气热量源汇明显具有突变特征,其后大气热量源汇显著增加.青藏高原春季热源对于随后的夏季中国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降水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而高原夏季热源与同期长江流域降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量源汇 气候特征 中国降水 大气热源 春季热源 夏季热源
原文传递
中国雨季的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159
4
作者 王遵娅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中国740站气候平均逐候降雨量对中国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对雨季(包括主雨季,春雨和秋雨)的气候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国主雨季最早爆发于华南中部,最晚结束于华西地区。主雨季能持续4到14候不等,雨量占年总降水的30... 利用中国740站气候平均逐候降雨量对中国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对雨季(包括主雨季,春雨和秋雨)的气候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国主雨季最早爆发于华南中部,最晚结束于华西地区。主雨季能持续4到14候不等,雨量占年总降水的30%~60%。主雨季在中国东部为季风雨季,自南向北推进;在西部受西风带影响,北方略早于南方,且局地性强。中国雨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中国气候的夏季降水时间序列主要反映了季节循环特征,但气候季节内振荡(CISO)对东部雨季的持续和推进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其中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以30-60天周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雨季 季风雨带 气候特征 气候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我国南方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51
5
作者 徐桂玉 杨修群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9-307,共9页
本文根据我国南方 6 2个气象观测站 1971— 995年月雷暴日数资料 ,应用 EOF和小波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了雷暴的气候特征 ,包括它们的空间分布类型、季节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所得结论 。
关键词 雷暴 气候特征 EOF分析 小波分析 中国 大气环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华西秋雨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45
6
作者 白虎志 董文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4-889,共6页
在分析华西秋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秋雨指数,并进行了EOF和REOF分解以及秋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反映了长江中上游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降水相反的形势,第二模态反映了华西降水的一致... 在分析华西秋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秋雨指数,并进行了EOF和REOF分解以及秋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反映了长江中上游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降水相反的形势,第二模态反映了华西降水的一致性;REOF将华西秋雨可分为6个气候区。华西秋雨的变化趋势表明,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期、1980年代初期为相对多秋雨期,1970年代中后期、198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末华西秋雨相对较少。21世纪开始又出现了较明显的华西秋雨现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贝加尔湖低槽是华西秋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当贝加尔湖、印缅槽深且副热带高压强时,有利于华西多秋雨;反之,则秋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气候特征 EOF展开 成因分析
下载PDF
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40
7
作者 王遵娅 张强 +4 位作者 陈峪 赵珊珊 曾红玲 张勇 刘秋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2期63-67,共5页
利用中国606个时间序列超过40a的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和天气现象等资料,确定了定义低温、降雪、冰冻和多年一遇等指标的方法,对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害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 利用中国606个时间序列超过40a的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和天气现象等资料,确定了定义低温、降雪、冰冻和多年一遇等指标的方法,对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害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至江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灾害发生区域的最大连续低温日数、最大连续降雪量和最大连续冰冻日数均为1951年以来历年冬季的最大值,综合各种指标统计其强度为百年一遇。此次灾害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发生强度大等特点,对我国电力、交通、农业、林业、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降雪 冰冻 灾害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华东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8
8
作者 史军 丁一汇 崔林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7-358,共12页
基于华东气象站点1960~2005年逐日最高地面气温和同期西太平洋副高环流指数、赤道太平洋海温和登陆华东及我国的台风个数,分析了华东极端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高温成因。结果表明:华东每年高温日数和高温... 基于华东气象站点1960~2005年逐日最高地面气温和同期西太平洋副高环流指数、赤道太平洋海温和登陆华东及我国的台风个数,分析了华东极端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高温成因。结果表明:华东每年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表现出较大的时间动态变化和空间地域差异。在过去45年间,华东高温日数发生了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发生了高-低-高的年代际变化。高温日数在华东中南及西南部较多,而在华东东部沿海和北部较少。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在华东中西部的浙江、安徽和江西大部分地区较高。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类型的跃变和跃变时间。在华东南部一些地区,高温日数与夏季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上年下半年Nin~o4区海温和当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呈显著正相关。城市化也增加了华东高温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日数 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 气候特征 成因 华东地区
下载PDF
中国地区云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26
9
作者 刘洪利 朱文琴 +3 位作者 宜树华 李维亮 陈隆勋 白立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6-473,T005-T006,共10页
文中对比分析了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的D2资料和地面测站云资料,发现二者总云量的整体分布和气候变化都比较一致,但定量上略有差别,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差别较大。ISCCP资料比较齐全,尤其在站点稀少的高原、荒漠地区比其他云资料更... 文中对比分析了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的D2资料和地面测站云资料,发现二者总云量的整体分布和气候变化都比较一致,但定量上略有差别,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差别较大。ISCCP资料比较齐全,尤其在站点稀少的高原、荒漠地区比其他云资料更有优势。文中分析了中国云的气候特征,发现在华北地区和南海北部的总云量有减少的趋势;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存在低云量异常减少的现象;而在天山、帕米尔高原、柴达木盆地、横断山脉等地区存在低云量增加的趋势。文中特别指出西北山区常年维持着的相对稳定的多云带,云层深厚、含水量大,有利于进行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区 气候特征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ISCCP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21
10
作者 李栋梁 钟海玲 +3 位作者 吴青柏 张拥军 侯依玲 汤懋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8,共8页
利用青藏高原86个气象观测站建站~2001年历年各月地面0cm温度资料,在分析高原冬季、夏季和年平均地表温度基本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值函数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高原地表温度异常变化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趋势作了诊断... 利用青藏高原86个气象观测站建站~2001年历年各月地面0cm温度资料,在分析高原冬季、夏季和年平均地表温度基本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值函数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高原地表温度异常变化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趋势作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地表温度主要受海拔高度与纬度的影响,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年平均温度最高值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察隅为14.9℃;夏季平均温度最高值在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为23.0℃。高原外围的南疆盆地南缘,川西温度更高,但其中心不在高原。高原地表温度最低值在中部的托托河、五道梁,年平均温度为-0.2℃,冬季更低,平均为-14.2~-15.8℃;夏季平均地表温度最低值在清水河为9.8℃,7月平均温度为10.7℃。高原地表温度第一载荷向量除南部小范围为负值外,大部分地方为一致的正值,即第一空间尺度表现为整体一致性;第二空间尺度有南正(负)北负(正)之差异。第一主分量在近30年中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反映了高原主体偏北和东北部地区地表温度显著升温趋势,而第二主分量的缓慢下降说明高原中部和东南部地表温度呈下降趋势。代表站温度变化表现出准3年和准6年的周期振荡。铁路线北段和南段线性升温率较大,在0.42~0.58℃/10a之间;铁路线中段的高海拔地区升温率较小,为0.32~0.39℃/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温度 气候特征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8
11
作者 李维京 赵振国 +1 位作者 李想 孙林海 《干旱气象》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文中重点分析了我国北方干旱气候的基本特征,并从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主要因子初步探讨了干旱的成因。指出在全球与东亚区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主要影响因子的年际异常变化和年代际振荡是我国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干旱 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 年际异常变化 年代际振荡 北方地区
下载PDF
近40a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16
12
作者 杨建平 丁永建 +2 位作者 沈永平 刘时银 陈仁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6,共10页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40a江河源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全球、全国、青藏高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江河源区气温具有增暖趋势,近40a两地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约0 8℃和0 7℃,为高原异常变暖区.黄河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变暖,...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40a江河源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全球、全国、青藏高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江河源区气温具有增暖趋势,近40a两地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约0 8℃和0 7℃,为高原异常变暖区.黄河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变暖,日照时数增加;最低、最高气温的显著变暖,以及较黄河源区增加更长的日照时数是长江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长江源区冬季变暖的作用不是主要的,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变暖作用比冬季还要大;黄河源区的变暖也并不主要是冬季变暖造成的,秋季变暖的作用与其相当,其它季节的变暖作用也不能忽视.近40a来江河源区降水量略有增加,主要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春季与冬季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夏季降水量虽然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且局地夏季降水量呈持续减少趋势.与全球、全国以及高原区对比显示,江河源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敏感,变暖首先从长江源和整个高原发端,之后15a.黄河源和全国才进入显著温暖期.黄河源与长江源北部降水量的增加表明,气候变暖有利于高原增加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特征 平均气温 日照时数 江河源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雪灾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17
13
作者 董文杰 韦志刚 范丽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2-406,共5页
通过对 196 7— 1996年 2 5个测站的雪灾资料分析 ,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有雪灾期从上年10月到当年 5月长达 8个月 ,雪灾在一年之中有 3个高发月 :11月、3月和 2月 ;雪灾主要发生在巴颜喀拉山南缘和东麓地区 ,近 30a来呈上升趋势。 19... 通过对 196 7— 1996年 2 5个测站的雪灾资料分析 ,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有雪灾期从上年10月到当年 5月长达 8个月 ,雪灾在一年之中有 3个高发月 :11月、3月和 2月 ;雪灾主要发生在巴颜喀拉山南缘和东麓地区 ,近 30a来呈上升趋势。 196 8— 1976年冬春为一较长时段的雪灾发生的低值期 ,从 1977— 1992年有 3个高峰期和 2个低谷期 ,从 1993年开始又进入高发期 ;高原东部牧区冬春雪灾存在着明显的 5 6a的和较弱的 2 3a周期变化。本文中定义发生在 15月的雪灾为后冬雪灾 ,发生在10 12月的雪灾为前冬雪灾。研究表明 ,70年代是前冬雪灾的高发期 ,80年代末到 90年代是后冬雪灾的高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青藏高原 气候特征 年际振荡 牧区
下载PDF
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8
14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1 位作者 贺千山 孙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3-542,共10页
基于华东449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雾、霾、气温和露点温度数据、1980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2000-2007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华东雾、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61... 基于华东449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雾、霾、气温和露点温度数据、1980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2000-2007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华东雾、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61-2007年期间,华东雾日数在全年及四季都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年际变化特征,霾日数在全年及四季则呈现出逐渐增多的年际变化特征。在1961-1980年和1981-2007年期间,华东多数地区的雾日数分别呈现出增多和减少的变化趋势,霾日数则在两个时期都表现为增多趋势。华东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与我国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气象条件的变化、区域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所导致的气温升高和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湿度和风速降低、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加等是华东雾和霾出现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日数 霾日数 气候特征 气温 露点温度 华东
下载PDF
近50年(1949~1996)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再分析 被引量:93
15
作者 陈敏 郑永光 陶祖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6,共7页
根据1949—1996年的台风资料对将近50年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气候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台风发生频数的年际变化、季节分布、强度分布和路径类型。另外还考察了台风源地的季节变化和台风强度与其源地的关系,指出较强的... 根据1949—1996年的台风资料对将近50年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气候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台风发生频数的年际变化、季节分布、强度分布和路径类型。另外还考察了台风源地的季节变化和台风强度与其源地的关系,指出较强的台风大多发源于125oE以东的洋面上,发源于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台风最强;给出了登陆台风的季节分布和纬度分布;台风登陆时的中心气压统计结果表明,在浙江、福建登陆的台风数量虽然不如华南多,但强度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 气候特征 气旋
下载PDF
东北地区近百年气候变化及突变检测 被引量:97
16
作者 孙凤华 袁健 路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利用沈阳、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黑河6个代表站1905-200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观测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来季、年的气温和降水序列。对所建温度和降水序列分别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的温度序列和51个代表站的降水序列近4... 利用沈阳、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黑河6个代表站1905-200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观测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来季、年的气温和降水序列。对所建温度和降水序列分别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的温度序列和51个代表站的降水序列近40年同期资料做了相关分析,检验了序列的代表性。在所建序列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百年气温的年代、年和季节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点和地域分布特征,以及百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采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序列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和Yamamoto方法对经过滑动平均的气温和降水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候特征 周期变化 突变检测
下载PDF
华北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评估方法 被引量:103
17
作者 张尚印 宋艳玲 +1 位作者 张德宽 王守荣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3-390,共8页
利用我国华北地区1961~2000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探讨了华北地区主要城市高温过程,建立该地区强高温过程较完整的序列.分析华北主要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市等夏季危害性高温气候特征.给出了东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 利用我国华北地区1961~2000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探讨了华北地区主要城市高温过程,建立该地区强高温过程较完整的序列.分析华北主要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市等夏季危害性高温气候特征.给出了东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的活动特点.观测结果表明,东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对华北地区主要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在各地有很大差异,与相对湿度大小有密切关系.东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的活动是造成华北地区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华北主要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候、旬、月评估方法.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华北地区主要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影响评估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气候特征 评估方法 夏季 城市 高温
下载PDF
华南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99
18
作者 伍红雨 杜尧东 秦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62-1269,共8页
利用华南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和前、后汛期的暴雨日数、强度、贡献率等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近48年来,华南年平均暴雨... 利用华南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和前、后汛期的暴雨日数、强度、贡献率等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近48年来,华南年平均暴雨日数的地理分布总体上呈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最多中心在广西东兴(14.9d),最少中心在广西隆林(3.2 d)。华南的暴雨72%发生在汛期,其中前汛期占45%,后汛期占27%。华南平均年和前、后汛期暴雨日数呈微弱上升趋势,但不明显。年和前、后汛期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华南平均年和前汛期的暴雨强度有微弱增加趋势,特别是2005年以来升幅明显,而后汛期暴雨强度有不明显减少趋势。华南年暴雨贡献率增加明显,而前、后汛期暴雨贡献率增加并不明显。小波分析表明:2000年以来,华南年、前、后汛期暴雨日数具有2~3 a和3~4 a准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气候特征 华南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暴雨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98
19
作者 林建 杨贵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6-826,共11页
利用1981—2010年全国2400多个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暴雨过程和暴雨日的年、季、月气候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南方地区暴雨过程明显增多,但以短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为主,尽管总暴雨日较多,但总降水量不及20世纪90年代。年(月)... 利用1981—2010年全国2400多个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暴雨过程和暴雨日的年、季、月气候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南方地区暴雨过程明显增多,但以短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为主,尽管总暴雨日较多,但总降水量不及20世纪90年代。年(月)降水量与年(月)暴雨日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江南春雨阶段平均雨量大,暴雨日数相对较少。最大年暴雨日数分布与年平均暴雨日数分布极为相似,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但数值上是平均暴雨日数的两倍,甚至更多,并且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多中心特点。由于受影响的天气系统不同,即使是同一省的不同地区最大月平均暴雨日数出现的时间也不尽相同。2000年以后暴雨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一年中暴雨开始时间早,结束晚,暴雨出现的时段较以往更长。在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及次生灾害频发的背景下,详细了解暴雨的年、季、月平均分布、最大值分布及时空变化特征,可以为定量强降水的预报提供更好的气候背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气候特征 定量降水预报
下载PDF
新疆大~暴雪气候特征及其水汽分析 被引量:96
20
作者 杨莲梅 杨涛 +1 位作者 贾丽红 常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9-396,共8页
应用新疆北部和天山山区50个气象站1961—2002年11月1日至翌年4月15日经过整编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统计和诊断分析,揭示了新疆牧区大~暴雪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初步分析了2000—2001年冬季特大雪灾的成因,并选取典型个例... 应用新疆北部和天山山区50个气象站1961—2002年11月1日至翌年4月15日经过整编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统计和诊断分析,揭示了新疆牧区大~暴雪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初步分析了2000—2001年冬季特大雪灾的成因,并选取典型个例分析了新疆暴雪的水汽来源和特征.结果表明:1)有4个大~暴雪过程高频区,即阿勒泰地区、塔城盆地、伊犁河谷、乌苏到木垒的天山北坡一带及天山中部的中山带;前3个区域大~暴雪过程前冬达50%以上,其次为春季和隆冬;天山北坡前冬和春季相当,约为43%左右;2)阿勒泰地区、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大~暴雪过程呈显著的线性增多趋势,增长率分别为0.3次·(10a)-1、0.7次·(10a)-1和0.5次·(10a)-1;3)大~暴雪过程异常偏少和偏少年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异常偏多和偏多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在90年代以后;4)由于环流持续3个月的异常,冷空气活动频繁,多次降雪过程导致2000—2001年冬季特大雪灾.冬季降雪水汽由大气环流决定,北方冷空气、中纬西风和较低纬度的西南风带来的水汽均可以影响新疆,700hPa与850hPa的水汽输送相当,500hPa的西方和南方水汽输送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大~暴雪过程 气候特征 水汽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