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征时期黄土高原风化成壤强度的空间特征与气候梯度 被引量:26
1
作者 葛俊逸 郭正堂 郝青振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2-968,共7页
文章基于15个剖面,采用土壤学使用的风化成壤强度指数(游离铁FeD/全铁FeT),对黄土高原S0,L1,S1,S4,S5-1层位的风化成壤强度的空间变化进行研究,并与磁化率反映的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冰期(黄土层)和间冰期(古土壤层)的风化成壤强度... 文章基于15个剖面,采用土壤学使用的风化成壤强度指数(游离铁FeD/全铁FeT),对黄土高原S0,L1,S1,S4,S5-1层位的风化成壤强度的空间变化进行研究,并与磁化率反映的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冰期(黄土层)和间冰期(古土壤层)的风化成壤强度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弱的特征,与现代季风气候的基本格局一致。然而,冰期时(以L1为代表)整个黄土高原南北气候梯度很弱,间冰期南北气候梯度远大于冰期,反映了冰期时夏季风环流对黄土高原影响很小,南北气候梯度更多体现了气候带的纬度效应。结果同时表明,间冰期时黄土高原地区风化成壤强度和南北气候梯度不具严格的对应关系。S1和S5-1指示了当时较强的夏季风环流,冬季风的影响相对亦较强,而S0和S4发育时期高原南北风化成壤强度的梯度明显减小,反映了当时黄土高原在夏季风影响的背景下,冬季风的影响亦减弱,导致南北梯度的减小。因此,黄土高原风化成壤强度的空间变化指示了冬、夏季风环流不同的消长关系,对研究高低纬度气候驱动力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风化成壤强度 FeD/FeT 气候梯度
下载PDF
地下水和干旱指数对植被指数空间分布的联合影响: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齐蕊 王旭升 +4 位作者 万力 黄金廷 冯雨晴 蒋小伟 韩鹏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5-273,共9页
鄂尔多斯高原无定河与都思兔河之间的地段属于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过渡带,覆盖毛乌素沙地,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浅埋区,为植被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前人研究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植被的盖度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增大,但没有充... 鄂尔多斯高原无定河与都思兔河之间的地段属于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过渡带,覆盖毛乌素沙地,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浅埋区,为植被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前人研究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植被的盖度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增大,但没有充分考虑气候梯度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大量井孔调查资料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埋深的高分辨率栅格数据,与区内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遥感数据和气候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地下水埋深与干旱指数双因素坐标系来确定区域植被指数对地下水和气候背景的联合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干旱指数和地下水埋深的增大都会导致植被指数的概率统计值减小。干旱指数介于3~5时,地下水埋深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比较显著,且地下水埋深介于1~3m最有利于高盖度植被的出现。地下水显著影响植被分布的临界埋深约为7m。这一结果改进了前人关于鄂尔多斯生态水文地质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植被盖度 气候梯度 干旱区 鄂尔多斯
下载PDF
关帝山地方气候梯度及其与植被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肖扬 田双宝 +2 位作者 李云平 张芸香 郭晋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5-9,共5页
根据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需要,本文应用二级订正法,对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关帝山地区山地地方气候梯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五个地形面确定了气候梯度变化规律,计算出各海拔带上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并进一步计算出各海拔带的... 根据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需要,本文应用二级订正法,对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关帝山地区山地地方气候梯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五个地形面确定了气候梯度变化规律,计算出各海拔带上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并进一步计算出各海拔带的年生物温度、可能蒸散、湿润指数,≥10℃积温等生物气候指标。分析了上述指标的梯度分布与当地植被沿海拔梯度分布和农作物种植格局的一致性。为该地区景观生态研究、森林立地分类评价、适地适树规划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类似研究提供了范例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气候 气候梯度 生物气侯指标 植被分布格局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达乌里胡枝子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杰 程积民 呼天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40,共6页
2000—2009年,采用野外样带调查与多点定位监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区域气候变化对达乌里胡枝子种群分布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气温的影响,达乌里胡枝子种群的适宜生长范围由西北向东南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种群分布的适宜温度在7.4℃... 2000—2009年,采用野外样带调查与多点定位监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区域气候变化对达乌里胡枝子种群分布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气温的影响,达乌里胡枝子种群的适宜生长范围由西北向东南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种群分布的适宜温度在7.4℃~10℃,平均密度为13.9株.m-2,生殖枝数量平均为每丛11.4枝,生长稳定;受降水梯度的影响,达乌里胡枝子种群的水平分布已由典型草原地带的建群种或优势种扩展为森林草原地带的伴生种,并从伴生种上升为优势种.在荒漠草原地带的沟谷半阳坡及沙丘附近也常以偶见种出现,并从年降雨300~500mm的适宜区,已逐渐扩大到降雨量较低的270mm和较高的600mm区域;达乌里胡枝子种群分布的海拔高度由1100~1700m扩展到600~1950m的范围.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达乌里胡枝子种群生态幅在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达乌里胡枝子 分布密度 气候梯度
原文传递
西藏高原不同草地类型牧草干鲜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海聪 刘杰 +1 位作者 李菁 李少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36,共9页
对西藏自治区7地市14个草地类型416个天然草地样地的气候特征(年均温、年降水、生长季温度和生长季降水)、土壤养分(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和植物群落特征(地上生物量、冠层高度、冠层盖度和物种丰富度)进行测定,通过双变量回归、相... 对西藏自治区7地市14个草地类型416个天然草地样地的气候特征(年均温、年降水、生长季温度和生长季降水)、土壤养分(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和植物群落特征(地上生物量、冠层高度、冠层盖度和物种丰富度)进行测定,通过双变量回归、相关分析和一般线性模型识别并剖析了气候、土壤和植被因素对西藏不同天然草地类型的牧草含水量和牧草干鲜比的影响。结果显示:西藏天然草地牧草含水量介于32.22%~72.33%之间,干鲜比介于0.28~0.68之间。温性荒漠草原牧草干鲜比最大,暖性灌草丛干鲜比最小。牧草干鲜比随牧草冠层高度、物种丰富度和土壤总磷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植被冠层盖度、土壤有机碳、土壤总氮、年降水、生长季降水的增加而直线下降;牧草含水量对气候、土壤和植被特征因素的响应趋势与干鲜比相反。牧草干鲜比和牧草含水量与年均温、生长季温度之间均没有明显关系。总之,牧草干鲜比受植物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和降水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生长季降水量对牧草干鲜比和牧草含水量的空间变异解释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类型 气候梯度 干鲜比 牧草含水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黄土高原铁杆蒿群落分布格局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程杰 呼天明 程积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51-56,共6页
于2000—2009年采用野外调查与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铁杆蒿群落分布和生长区域范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受温度等影响,铁杆蒿群落的适宜生长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 于2000—2009年采用野外调查与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铁杆蒿群落分布和生长区域范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受温度等影响,铁杆蒿群落的适宜生长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即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群落密度分布格局分别为12.6、8.8和4.6株/m2,生殖枝数量分别为19、14和3株/丛;受降水梯度等影响,铁杆蒿群落的水平分布范围已由森林草原地带的建群种或优势种扩展到典型草原地带,并从伴生种上升为优势种,在荒漠草原地带的沟谷及沙丘周围常呈偶见种出现,并从年降雨量500~750 mm的适宜区扩大到降雨量200 mm范围的干旱区,铁杆蒿群落分布的海拔高度已由1 900 m扩展到2 200 m范围;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典型指示植物———铁杆蒿群落受区域水热环境的影响,生态幅逐渐扩大,成为森林草原和典型草原稳定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密度 气候梯度 响应 黄土高原
下载PDF
Hug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Global Forests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迎春 于贵瑞 +1 位作者 王秋凤 张扬建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2年第3期193-201,共9页
Fores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by absorbing carbon from atmosphere. The global forests sequestrated 2.4±0.4 Pg C y^-1 from 1990 to 2007, while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n the carbo... Fores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by absorbing carbon from atmosphere. The global forests sequestrated 2.4±0.4 Pg C y^-1 from 1990 to 2007, while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CSP) of global forests has much uncertainty. We collected and compiled a database of site above-ground biomass (AGB) of global mature forests, and obtained AGB carbon carrying capacity (CCC) of global forests by interpolating global mature forest sit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 at a global scale, the AGB of mature forests decline mainly from tropical forests to boreal forests, and the maximum AGB occurs in middle latitude regions; (ii)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GB of mature forests; and (iii)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CCC of global forests is about 586.2±49.3 Pg C, and with CSP of 313.4 Pg C. Therefore, achieving CCC of the existing forests by reducing human disturbance is an option for mitig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ic gradient global forests mature forest above-ground biomass (AGB) carbon carryingcapacity (CCC)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CSP)
原文传递
贺兰山针叶林结构与多样性的海拔格局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源 康慕谊 江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46,49,共4页
贺兰山是针叶林分布的交错区,为我国油松林分布的西界和青海云杉林分布的东界。通过沿海拔梯度设计样带,系统布设样方,对贺兰山针叶林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针叶林的平均树高和总胸高截面积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同时立木组成中... 贺兰山是针叶林分布的交错区,为我国油松林分布的西界和青海云杉林分布的东界。通过沿海拔梯度设计样带,系统布设样方,对贺兰山针叶林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针叶林的平均树高和总胸高截面积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同时立木组成中胸径大的树木增多,表明其生长状况逐渐变好。随着海拔升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断降低,但种类组成的变化是连续的。林下土壤的土层深度、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土壤pH值则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土壤因子随海拔的变化,是研究区针叶林变化的生态梯度,反映了气候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林型特征 径级结构 物种丰富度 土壤性质 气候梯度
下载PDF
不同草原类型下气候和土壤对植物叶片碳水资源获取和利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樊宝丽 卢晶 +2 位作者 钱婷 高鹏斐 孙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5-632,共8页
“最小成本理论”(least-cost theory,LCT)反映了植物叶功能中光合作用所需水资源和碳资源的共同优化投资方式,已在全球和许多区域尺度得到了有力的支持。目前,有关干旱、半干旱区不同草原类型的区域尺度下植物光合作用水碳资源获取和... “最小成本理论”(least-cost theory,LCT)反映了植物叶功能中光合作用所需水资源和碳资源的共同优化投资方式,已在全球和许多区域尺度得到了有力的支持。目前,有关干旱、半干旱区不同草原类型的区域尺度下植物光合作用水碳资源获取和利用策略的研究少且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本研究以我国甘肃省从东到西沿降水梯度下的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共3种草原类型中的71个物种为对象,运用LCT理论模型来分析该区灌木、草本植物叶片的水碳资源获取和利用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随气候和土壤梯度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单位面积氮含量N_(area)变化相关的多元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比叶重(LMA)和N_(area)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随年均降水量、年均最低温以及土壤黏粉粒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胞间CO_(2)与空气CO_(2)浓度比(c_(i)∶c_(a))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趋势与LMA和N_(area)相反;3种不同草原类型下,N_(area)随LMA的增大而增加,同时,N_(area)随c_(i)∶c_(a)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3种草原类型下的两组性状间的线性拟合斜率间差异均不显著;对叶片N_(area)与环境梯度和结构因子的多元线性拟合发现,影响N_(area)变化的因素中,LMA和c_(i)∶c_(a)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降水量和土壤水分;另外,大气光合有效辐射和年均最低温对N_(area)的影响显著。我们的研究不仅弥补了叶片光合作用所需水碳资源在该区域尺度研究的不足,还将重要土壤因子与叶关键功能性状相结合进行拟合,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条件下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最小成本理论 区域尺度 气候梯度 土壤属性
原文传递
典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WUE对物候变化的响应——以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丰生 金佳鑫 +2 位作者 雍斌 王颖 江洪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5-317,共13页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循环程度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表明,非生物和生物因子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WUE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于WUE对物候响应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文章利用遥感数据,以浙江省为研究...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循环程度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表明,非生物和生物因子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WUE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于WUE对物候响应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文章利用遥感数据,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分析2000~2014年季节性WUE对物候的敏感性和响应模式的空间变异,并探讨这两者随不同气候梯度的变化规律和成因. WUE与物候年际之间的偏相关分析表明,春季WUE对SOS的敏感性为负,主要是因为随着生长季开始(SOS)的提前,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增加幅度大于蒸散发(ET);夏季WUE对SOS的正敏感性主要跟水分限制及植物生态对策有关;秋季WUE对生长季结束(EOS)的正敏感性主要是由于随着EOS延后, GPP增加而ET变化不大或者减小所致.在空间上,春季WUE对SOS的敏感性随辐射梯度显著减弱,这可能与高辐射地区较强的土壤蒸发有关;夏季WUE对SOS的敏感性与降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与温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这可能归因于高温导致的水分胁迫和GPP对SOS延迟的补偿作用;秋季WUE与EOS的敏感性随辐射和降水梯度显著增强,这可能跟辐射和降水的增加为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能量和水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总初级生产力 蒸散发 物候 气候梯度 森林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现代孢粉-植被关系及新的花粉-气候指标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爱芝 张德怀 代然然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9-733,共15页
基于对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方向的70个表土孢粉样品,进行孢粉现代过程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以下认识。研究区不同植被带下孢粉组合存在明显差异,如松林带以松属花粉为主,冷杉和云杉林带以冷杉属-松属-云杉属组合为主,阔叶林和灌木带以栎属-... 基于对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方向的70个表土孢粉样品,进行孢粉现代过程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以下认识。研究区不同植被带下孢粉组合存在明显差异,如松林带以松属花粉为主,冷杉和云杉林带以冷杉属-松属-云杉属组合为主,阔叶林和灌木带以栎属-桦属-松属组合为主,高寒草甸带以莎草科-蒿属-菊科组合为特征,高寒草原带以蒿属-莎草科组合为特点。其中,AP/NAP(乔木与非乔木花粉)比值可很好地指示植被变化。利用花粉含量的PCA分析,重新建立2个花粉-气候指标(Pi,Ti),它们分别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度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并通过0.01显著性检验,说明它们能够用来定量重建该地区过去气候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孢粉 PCA 气候梯度 花粉-气候指标 雅鲁藏布江流域
下载PDF
表土磁学特征揭示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边界 被引量:1
12
作者 昝金波 宁文晓 +3 位作者 杨胜利 方小敏 康健 罗元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5,共12页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位于东亚季风、印度季风与西风环流系统的交汇地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刻画青藏高原及其邻区降水的空间分布以及干湿气候区边界位置,不仅对深入认识该地区大气环流分布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进一...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位于东亚季风、印度季风与西风环流系统的交汇地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刻画青藏高原及其邻区降水的空间分布以及干湿气候区边界位置,不仅对深入认识该地区大气环流分布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动力学过程的理解。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现代地表沉积岩石磁学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集成研究,结合300多个气象站点近70年气温和降水数据的详细对比分析,发现降水量是控制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表土壤磁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表土磁学性质可以用于揭示高原及其邻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已发表及新获取的700余块表土样品成壤相关的磁学参数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梯度变化,揭示出北祁连山—横断山以及帕米尔高原—北天山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2条重要的成壤强度分界线,其大致分别对应半湿润—半干旱区(400 mm)以及干旱和半干旱区(200 mm)的干湿气候区降水界线。此外,高原北部及其周边多个末次冰期—间冰期以来的风尘沉积剖面磁学参数的空间对比结果,还进一步揭示第四纪冰期时,随着全球变冷,干旱化加剧导致高原北部气候梯度差异显著减小,全球冰量变化可能是控制高原北部气候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梯度 岩石磁学 表土 成壤作用
原文传递
建筑体形性能机理与适应性体形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13
作者 肖葳 张彤 《建筑师》 2019年第6期16-24,共9页
体形是建筑适应气候并实现环境调控的方式、媒介与结果。本文聚焦环境调控语境下建筑体形的性能机理,归纳建筑体形与气候产生重要关联的体形因子与环境因子,阐释建筑体形与建筑环境性能之间相互决定和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而通过案例分析,... 体形是建筑适应气候并实现环境调控的方式、媒介与结果。本文聚焦环境调控语境下建筑体形的性能机理,归纳建筑体形与气候产生重要关联的体形因子与环境因子,阐释建筑体形与建筑环境性能之间相互决定和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而通过案例分析,从热性能调控形体、风性能调控形体、空间气候梯度和热压竖井四个方面探讨绿色建筑适应性体形设计的关键技术,从体形角度充实空间调节设计理论的方法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调控 体形性能机理 适应性体形 热性能调控形体 风性能调控形体 空间气候梯度 热压竖井
下载PDF
决定巴西Espinhaco生物圈保护区森林-草地变化的环境因素
14
作者 Thais Ribeiro Costa Cristiane Coelho de Moura +3 位作者 Leovandes Soares da Silva Anne Priscila Dias Gonzaga AndréRodrigo Rech Evandro Luiz Mendonga Machado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13-25,共13页
关于热带雨林(对火敏感)和开放地层(耐火)之间边界所涉及过程的认识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本文调查了位于巴西东南部的Espinhaco生物圈保护区内的森林岛屿和湿润草原同时... 关于热带雨林(对火敏感)和开放地层(耐火)之间边界所涉及过程的认识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本文调查了位于巴西东南部的Espinhaco生物圈保护区内的森林岛屿和湿润草原同时出现的主要环境因素。我们使用Costa(2018)布置的永久样地来收集森林岛屿的土壤变量(水分和化学性质)。对于湿润草原的采样,我们从岛屿边缘沿不同方向设置了4条30m的线。随后,我们在每条线上划了3个点,每个点相距10m,每个区域共12个点。我们还调查了处理火烧前后的植被覆盖情况,并对环境变量进行均值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森林岛屿土壤中钾、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容量和有机质的值均高于湿润草地。因此,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边界定义似乎主要与土壤肥力和水分梯度有关。在对这些地区进行火烧处理后,在岛屿边缘附近没有发现树木个体的再生。因此,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明确的土壤气候条件,森林岛屿无法扩张。因此,这些环境应该成为设计公共保护政策的目标焦点,因为它们增加了山地岩石草原植被景观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气候梯度 岛屿森林 综合火灾管理 有机土
原文传递
三峡气候梯度观测塔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德栗 刘敏 鞠英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372-1375,1512,共5页
根据2010年12月~2012年5月三峡气候梯度塔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和气压的观测数据,分析其月、季、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气候梯度塔10~100m各层平均风速逐月变化基本一致,呈“W”型,且各层年平均风速相差不大;各层年平... 根据2010年12月~2012年5月三峡气候梯度塔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和气压的观测数据,分析其月、季、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气候梯度塔10~100m各层平均风速逐月变化基本一致,呈“W”型,且各层年平均风速相差不大;各层年平均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变化趋势相一致,7月最大,11月最小;各层全年及各个季节ESE为主导风向,全年及各个季节无正南风;各层年平均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各层气温逐月变化呈单峰值,1月气温最低,7月最高,就季节而言,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层年平均相对湿度8.5~50.0m随高度升高而降低,50~100m则随高度升高而上升;8.5m高度气压曲线逐月变化呈“u”型变化,1月最高、7月最低,冬季最高、夏季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变化特征 气候梯度观测塔 三峡
下载PDF
天山中段树木生长对气候垂直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允允 刘鸿雁 +2 位作者 任佶 战晓峰 曹善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31,共10页
文章通过天山中段垂直梯度上多个台站的气候资料,系统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气候变化的时空差异性,以此作为与轮宽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进一步利用气候条件较为一致的天山中段鹿角湾、乌鲁木齐河源山区和天池等地森林上限附近树木年轮... 文章通过天山中段垂直梯度上多个台站的气候资料,系统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气候变化的时空差异性,以此作为与轮宽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进一步利用气候条件较为一致的天山中段鹿角湾、乌鲁木齐河源山区和天池等地森林上限附近树木年轮宽度变化资料,结合前人在这一地区森林内部和森林下限所做的研究,探讨了天山中段树木生长对气候垂直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天山山区最大降水高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气候因子对树木生长影响的复杂性。除了海拔最高的采样点天池(TC)外,其他采样点均与上年8~9月降水总量正相关,与上年7~8月平均温度负相关,与当年4~5月降水总量正相关。而在海拔最高、高山林线附近的采样点与当年2月均温显著正相关,与当年5月气温显著负相关。可以认为,在研究区树木生长主要受到上年7~8月由高温引起的干旱和当年4~5月由降水不足导致的干旱的影响。在接近气候林线处,低温的限制作用才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树轮 气候垂直梯度 雪岭云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