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7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423
1
作者 黄荣辉 孙凤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本文利用1978-1989年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表层与次表层海温、高云量与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暖他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 本文利用1978-1989年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表层与次表层海温、高云量与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暖他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增暖时,从菲律宾周围经南海到中印半岛上空的对流活动将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北,我国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反之,则菲律宾周围的对流活动减弱,副热带高压偏南,江淮流域的降水偏多,黄河流域的降水偏少,易发生干旱。观测事实还表明,当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的对流增强后,从东南亚、经东亚到北美西海岸上空大气环流的异常呈现出一个遥相关型-东亚太平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池 对流活动 遥相关 气候异常
下载PDF
我国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254
2
作者 张敏锋 冯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利用我国30年历年雷暴日资料,采用EOF和主值函数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年平均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的分布大致可分为4个区域。第一载荷向量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方差贡献为3... 利用我国30年历年雷暴日资料,采用EOF和主值函数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年平均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的分布大致可分为4个区域。第一载荷向量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方差贡献为35.1%,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有所差异。30年来雷暴日总体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但是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却有相反的变化,距平场的年代变化特征和各代表区域年平均雷暴日距平序列均说明了以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雷暴气候 EOF分解 时空分布 气候异常
下载PDF
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 被引量:189
3
作者 施能 朱乾根 吴彬贵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75-583,共9页
定义了一个反映东亚夏季大尺度季风强度的指数,计算了夏季逐月及季的东亚季风指数(1873~1989年)。用近40年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的关系。指出,强夏季风时,我国夏季大范围高温。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 定义了一个反映东亚夏季大尺度季风强度的指数,计算了夏季逐月及季的东亚季风指数(1873~1989年)。用近40年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的关系。指出,强夏季风时,我国夏季大范围高温。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则表现在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置上。强夏季风时,雨带偏北。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均与弱季风有关。长江中下游夏季的涝年与弱季风有关,而强夏季风时,长江中下游经常是旱年。最后,研究了强、弱夏季风年时的北半球500hPa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是造成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东亚季风 大尺度天气 气候异常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诊断及数值研究 被引量:180
4
作者 张顺利 陶诗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2-390,共19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多、少雪年的合成分析及数值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和我国东部气候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造成亚洲大气环流较大的年际变化。高原积雪改变了高原陆面春、夏季的热状况,使亚洲夏季风爆发推迟... 通过对青藏高原多、少雪年的合成分析及数值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和我国东部气候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造成亚洲大气环流较大的年际变化。高原积雪改变了高原陆面春、夏季的热状况,使亚洲夏季风爆发推迟20天左右。高原积雪通过以下物理过程影响亚洲夏季风和我国东部气候:高原积雪多(少)→高原春、夏季的感热弱(强)→感热加热引起的上升运动弱(强),高原强(弱)环境风场→不利(有利)于高原感热通量向上输送→高原上空对流层加热弱(强)→高原对流层温度低(高)→高原南侧温度对比弱(强)→造成亚洲夏季风弱(强)→我国长江流域易涝(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温度场 亚洲夏季风 气候异常 大气环流 季节变化 数值试验
下载PDF
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 被引量:134
5
作者 黄荣辉 顾雷 +1 位作者 陈际龙 黄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1-719,共29页
本文回顾了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说明,东亚季风系统无论风场的垂直结构、年循环或是水汽输送和降水特征都明显不同于南亚和北澳季风系统,它是亚澳季风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季风系... 本文回顾了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说明,东亚季风系统无论风场的垂直结构、年循环或是水汽输送和降水特征都明显不同于南亚和北澳季风系统,它是亚澳季风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季风系统。并且,研究结果表明了东亚季风系统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其中夏季风系统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着一个准两年周期振荡和具有极向三极子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至今发生了明显变弱的年代际变化,这个变化在华北尤其显著;而东亚冬季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一个准四年周期振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也发生了明显变弱的年代际变化,它引起了我国的持续暖冬。进一步的研究还揭示了东亚季风系统的变异是与海-陆-气耦合系统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而,东亚季风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大气-海洋-陆地的耦合气候系统,即称之为东亚季风气候系统。此外,本文还从上述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提出了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的气候学概念模型和华北持续干旱的气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系统 时空变化 东亚季风气候系统 气候异常
下载PDF
1998年大气环流异常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94
6
作者 李维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25,57,共7页
1998年受ENSO事件和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多等因素的影响,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大,夏季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冬、夏季风均较弱;赤道辐合带异常偏弱,在西太平洋生成和登陆影响我国的台风和热... 1998年受ENSO事件和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多等因素的影响,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大,夏季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冬、夏季风均较弱;赤道辐合带异常偏弱,在西太平洋生成和登陆影响我国的台风和热带风暴异常偏少;夏季亚洲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其它季节则以纬向环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环流异常 气候异常 大气环流 中国
下载PDF
北半球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异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92
7
作者 廖清海 高守亭 +1 位作者 王会军 陶诗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8,共9页
探讨了东亚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 (EAJS)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EAJS南北变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亚澳季风区和气候平均的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南北两侧 ,这与SOI或ENSO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响应很不相同 ,后者的影响主要表... 探讨了东亚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 (EAJS)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EAJS南北变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亚澳季风区和气候平均的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南北两侧 ,这与SOI或ENSO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响应很不相同 ,后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东太平洋上 .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存在着两个显著不同的模态 ,其中一个模态反映的是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的西风急流的南北变异 ,另一个模态出现在 15 0°E~ 12 0°W的中、东太平洋上 .它们分别联系着不同的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 ,但都能对夏季 2 0 0hPa南亚高压的强度产生影响 ,尤其是南亚高压的东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EOF模态 季风 气候异常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的ENSO信息 Ⅰ.观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77
8
作者 穆明权 李崇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6-285,共10页
利用1950~1989年40年的全球月平均资料,详细讨论了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中包含有明显的ENSO信号,也就是说东亚冬季风活动与ENSO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大多数EINino事件爆... 利用1950~1989年40年的全球月平均资料,详细讨论了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中包含有明显的ENSO信号,也就是说东亚冬季风活动与ENSO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大多数EINino事件爆发后东亚冬季风偏弱,而大多数LaNina爆发后东亚冬季风偏强。通过对这40年间的10次EINino和7次LaNina事件的合成分析,结果表明EINino。冬半年东亚500hPa位势高度为正距平、海平面气压为负距平,即东亚冬季风偏弱,阿留申及北美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类似PNA型的异常环流形势;LaNina冬半年东亚以至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与EINino的相反。同时资料分析也表明,在大多数EINino(LaNina)爆发前东亚冬季风偏强(弱)。另外,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有显著的3~5年和准2年的变化周期,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异常中包含有显著的ENSO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冬季风 年际变化 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 季风
下载PDF
南亚高压与我国盛夏气候异常 被引量:70
9
作者 钱永甫 张琼 张学洪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5-307,共13页
利用多年逐候平均资料 ,分析得到盛夏南亚高压的两类平衡态 -青藏高压和伊朗高压 ,它们又各可分为东西部型 .讨论了两类平衡态及其东西部型时的温度和降水分布差异 .发现 :青藏高压时 ,高压中心及其东南地区地面气温偏高 ,高压西北及北... 利用多年逐候平均资料 ,分析得到盛夏南亚高压的两类平衡态 -青藏高压和伊朗高压 ,它们又各可分为东西部型 .讨论了两类平衡态及其东西部型时的温度和降水分布差异 .发现 :青藏高压时 ,高压中心及其东南地区地面气温偏高 ,高压西北及北面的气温明显偏低 ,高原东侧的东亚地区多雨 .伊朗高压时 ,高压中心及其西北区气温偏高 ,高压东南区的气温偏低 ,在高原南侧的印度北部地区降水偏强 .青藏高压东部型使长江下游及西北地区多雨 ,华北和华南等大片地区干旱少雨 ;西部型使中国西南至华北大片东北 -西南走向的地区为多雨 ,西北地区则高温干旱 .伊朗高压东部型使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多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盛夏 气候异常 伊朗高压 青藏高压
下载PDF
中国西北东部地区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72
10
作者 任宏利 张培群 +1 位作者 李维京 高丽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文中使用 1 96 2~ 2 0 0 2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考察了中国西北东部地区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和异常变化。分析表明 ,该地区春季降水时段集中、变率较大 ,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水汽主要来源于... 文中使用 1 96 2~ 2 0 0 2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考察了中国西北东部地区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和异常变化。分析表明 ,该地区春季降水时段集中、变率较大 ,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水汽主要来源于南部季风区 ,输送路径集中于青藏高原和偏南方向 ,偏东方向输送相对较弱 ,而且西太平洋副高和高原对输送路径具有显著影响 ;多雨年的异常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偏东方向海洋上的异常向西输送和前期由菲律宾及其北部海区的向北输送 ;对异常水汽通量进行分解后发现 :由环流异常引起的平均水汽输送在多数年份的降水正异常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平均环流对异常水汽的前期输送对于局地降水异常也有一定贡献 ;多雨年的环流异常集中表现为高度场上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正异常中心 ,这有利于偏东、偏南的异常水汽输送到西北东部。结果初步认为西北东部地区的空中水汽资源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和利用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降水 水汽输送 气候特征 气候异常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北半球冬季欧亚遥相关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62
11
作者 刘毓赟 陈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3-432,共10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160站地表面气温和降水的观测资料,首先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方法定义了冬季欧亚遥相关型(EU),并计算了冬季的欧亚遥相关型指数(EU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欧亚遥相关型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进一...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160站地表面气温和降水的观测资料,首先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方法定义了冬季欧亚遥相关型(EU),并计算了冬季的欧亚遥相关型指数(EU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欧亚遥相关型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与欧亚遥相关型异常相联系的东亚冬季风系统变化以及我国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异常。针对欧亚遥相关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欧亚大陆上空,大气内部存在与EU相联系的波列从北大西洋传播到乌拉尔山以东的欧亚大陆地区。在时间变化上,冬季EU以为年际变率为主,年代际变化的分量不明显,其显著周期表现为2~4年。当冬季EU处于正位相时,与之相关联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表现为:东亚地区高空的急流增强、东亚大槽加深,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强,东亚地区温度偏低,从而使得我国东部降温、降水减少;反之,当冬季EU处于负位相时,我国东部增温、降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遥相关型 气候异常 东亚冬季风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及与我国气候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54
12
作者 白虎志 马振锋 董文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4-491,共8页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 600 hPa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候时间尺度能够代表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的高度场指数序列,研究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的基本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600 hPa夏季为低压,冬季为高压,夏季低压...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 600 hPa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候时间尺度能够代表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的高度场指数序列,研究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的基本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600 hPa夏季为低压,冬季为高压,夏季低压形成的时间呈提早的趋势,夏季低压强度也呈增强趋势;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年变化与高原雨日的年变化基本相似.夏季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与同期我国160站的降水和气温相关表明:与降水相关分布从华北到华南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冬季高原高压强度指数与同期气温均为正相关,青藏高原东侧边缘区和华南地区正相关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600 hPa高度场特征 相关分析 青藏高原地区 气候异常 特征 季风 NCEP/NCAR 指数序列
下载PDF
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50
13
作者 顾思南 杨修群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本文利用近50a大气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站点观测资料,通过定义绕极涡的总体面积指数,分析了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特征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通过考虑绕极涡的局地变异和利用SVD分析方法揭示了绕极涡的局地变异与我国气候变异的关系。... 本文利用近50a大气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站点观测资料,通过定义绕极涡的总体面积指数,分析了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特征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通过考虑绕极涡的局地变异和利用SVD分析方法揭示了绕极涡的局地变异与我国气候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半球绕极涡的总体面积变异表现为一致性的扩张或收缩变化特征,近50a来其总体面积具有收缩的趋势,这与全球增暖尤其是极区增暖有密切关系;叠加在这种趋势之上的既有年际变化又有年代际变化,主要周期大约是3~5a和8~12a。因此,研究绕极涡与我国气候的相关时分时间尺度来考虑更合理。北半球绕极涡的总体面积变异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当北半球绕极涡总体一致性收缩时,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会随之变高,而降水偏多;夏季东北、华北、西南和华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而江淮流域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反之亦然。北半球绕极涡的局地变异主要体现在西风带长波振幅的变异上,而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当东亚大槽减弱时,冬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夏季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气温偏低,其它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变化不明显。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极涡 面积指数 气候异常
下载PDF
2011年秋季华西秋雨异常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4
14
作者 柳艳菊 孙冷 +3 位作者 孙丞虎 王遵娅 王艳姣 袁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6-463,共8页
本文对2011年秋季我国的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秋季,华西秋雨较为典型,主要呈现以下3个特点:多雨区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北,阴雨日数偏多;秋雨阶段性显著;极端性强。2011年华西秋雨异常突出表现为对2011年9月开始的... 本文对2011年秋季我国的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秋季,华西秋雨较为典型,主要呈现以下3个特点:多雨区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北,阴雨日数偏多;秋雨阶段性显著;极端性强。2011年华西秋雨异常突出表现为对2011年9月开始的La Nina事件响应的特征。此外,年代际的变化也可能是造成华西秋雨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 华西秋雨 LA NINA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与我国秋季气候异常 被引量:49
15
作者 谌芸 施能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利用1951~1999年我国秋季(9~11月)降水、温度和南方涛动指数(SOI)1935~2000年资料研究ENSO与我国秋季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远比夏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好。El Nino 年我国秋季降水出现南多北少的分布型(S型)... 利用1951~1999年我国秋季(9~11月)降水、温度和南方涛动指数(SOI)1935~2000年资料研究ENSO与我国秋季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远比夏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好。El Nino 年我国秋季降水出现南多北少的分布型(S型)的频率增加近20 %,而La Nina年出现S型的频率减少20 %。反之,当我国秋季降水距平出现大尺度南北降水异常时,往往表示当时有ENSO现象发生。El Nino和La Nina年我国秋季降水距平的分布有显著差异,且这种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长江南北、西北和河套地区。不同时段SOI对秋季气候异常的影响不同, 当年4~10月SOI值与秋季降水EOF分解第二时间系数(反映大尺度南北旱涝异常特征的权重系数)之间为较明显的正相关, 其中8月最显著。上一年7~9月和同年1~3月的SOI值同秋季气温EOF分解的第二时间系数的正相关较明显。可根据前期5~8月的月平均SOI值,预报秋季大尺度降水异常,当年5~8月的SOI平均值偏高时,长江以南(北)地区的降水将有减少(增加)的可能,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气候异常 ENS0 南方涛动指数 SOI 中国 秋季降水
下载PDF
我国秋季降水、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 被引量:47
16
作者 谌芸 施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2-630,共9页
首先利用1951—1999年资料,研究了我国秋季(9—11月)降水、温度的时空特征,找出我国秋雨明显的地区,然后划分秋季的旱涝年及秋季气温的冷暖年,并研究旱涝、冷暖年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500hPa位势高度资料分析了我国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首先利用1951—1999年资料,研究了我国秋季(9—11月)降水、温度的时空特征,找出我国秋雨明显的地区,然后划分秋季的旱涝年及秋季气温的冷暖年,并研究旱涝、冷暖年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500hPa位势高度资料分析了我国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气候异常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气候变化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气候异常 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 降水 温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气候异常与中国小麦白粉病灾害流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霍治国 叶彩玲 +2 位作者 钱拴 陈林 刘万才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5-90,共6页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 ;在厄尔尼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 ,并在下一个厄尔...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 ;在厄尔尼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 ,并在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达到最大值 ;在连续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 ,冬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逐年降低。厄尔尼诺事件系通过引发主要麦区的降水、温度异常来影响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造成厄尔尼诺年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低的原因 ,与厄尔尼诺起始年前的冬半年寒潮活动加强造成冬小麦冻害严重 ,大大降低了小麦白粉菌的越冬基数及春季干旱不利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事件 小麦白粉病 发生面积 降水 温度
下载PDF
2008年初云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48
18
作者 晏红明 王灵 +2 位作者 朱勇 梁红丽 黄玮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0-879,共10页
2008年1月下旬~3月上旬云南出现了一次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电力、通讯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本文首先对云南高低层大气的异常状况及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特征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影响进行诊断分析,然后进一步探... 2008年1月下旬~3月上旬云南出现了一次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电力、通讯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本文首先对云南高低层大气的异常状况及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特征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影响进行诊断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冬季风活动和云南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这次低温冷害过程主要发生在冷空气由北至南逐渐加强南压,南支西风波动配合,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之下。同时,云南区域的大气异常状态表现出了明显的高湿、强上升运动以及对流层中高层温度升高而低层温度降低。另外,本文分析还进一步表明了2008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海水异常对这次云南低温冷害天气过程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低温雨雪天气 赤道东太平洋冷海温 气候异常
下载PDF
近百年我国的异常暖冬与冷冬 被引量:40
19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2期63-68,共6页
根据1951年以来160站观测资料对我国冬季气温进行了EOF分析,发现全国绝大部分区域的冬温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冬季平均气温能较好反映全国的整体变化特征。用全国气温等级图资料订正了1910年至1950年全国平均... 根据1951年以来160站观测资料对我国冬季气温进行了EOF分析,发现全国绝大部分区域的冬温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冬季平均气温能较好反映全国的整体变化特征。用全国气温等级图资料订正了1910年至1950年全国平均气温,用北京和上海2站的平均气温订正了1880年至1919年平均气温。对1880年以来的全国平均冬季气温序列取10a一遇标准,确认出近118a中共有13次异常暖冬和10次异常冷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暖冬 冷冬 气候异常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冬季欧亚大陆北部新增雪盖面积变化与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44
20
作者 穆松宁 周广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3-226,共14页
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The National Snowand Ice Data Center)提供的近40年逐周的卫星反演雪盖资料,考察了冬季欧亚大陆北部新增雪盖面积(Total Fresh Snow Extent,冬季TFSE)与我国夏季(6~8月)气候异常的关系。分析发现,冬季TFSE与我... 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The National Snowand Ice Data Center)提供的近40年逐周的卫星反演雪盖资料,考察了冬季欧亚大陆北部新增雪盖面积(Total Fresh Snow Extent,冬季TFSE)与我国夏季(6~8月)气候异常的关系。分析发现,冬季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存在明显关联:当冬季TFSE偏大时,夏季贝加尔湖以东易盛行异常冷低压,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易出现凉夏,同时,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易加强且西伸和北扩,江南地区在副高的控制下易干热;冬季TFSE偏小时的情况相反。这种显著关联独立于ENSO事件,并且在近40年来较为稳定;冬季TFSE与我国江南夏季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初均发生过一次十年际尺度变化,表现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之后,冬季TFSE(江南降水)明显减小(增多),同时,冬季TFSE与江淮夏季降水的正相关关系明显增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冬季TFSE可能通过某种途径来影响东亚副热带急流的变化,进而影响我国夏季气候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 雪盖面积 气候异常 东亚西风急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