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5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高原近40年的气温变化 被引量:213
1
作者 杜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2-690,共9页
利用西藏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0年高原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西藏大部分地区四季和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尤其是秋、冬季;高原上普遍存在气温非对称变化现象,以Tmax、Tm... 利用西藏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0年高原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西藏大部分地区四季和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尤其是秋、冬季;高原上普遍存在气温非对称变化现象,以Tmax、Tmin显著上升,但Tmin上升幅度大于Tmax为主要类型、Tmax上升主要表现在夏季,增暖以冬季最为明显,气温日较差除夏季外均显著减小。在各纬度带上均表现为升温,春、秋季升温最大,冬季次之。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升温强。近40年来西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以0.26℃/10a的增长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气温的增长率。20世纪60年代多异常偏冷年,90年代多异常偏暖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气温变化 气候学
下载PDF
华山树木年轮年表的建立 被引量:152
2
作者 邵雪梅 吴祥定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本文以秦岭东部的华山为例,论述了建立常规标准化、差值、自回归标准化这三种树木年轮年表的途径,指出了在半湿润地区利用这种途径建立树木年轮气候学年表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三种年表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及其差异。在取样环境较复... 本文以秦岭东部的华山为例,论述了建立常规标准化、差值、自回归标准化这三种树木年轮年表的途径,指出了在半湿润地区利用这种途径建立树木年轮气候学年表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三种年表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及其差异。在取样环境较复杂的地点,建立多种年表有利于深入探讨气候要素与树木生长之间的关系,有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年表 气候学 自回归模式
下载PDF
祁连山中部过去近千年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被引量:105
3
作者 刘晓宏 秦大河 +2 位作者 邵雪梅 陈拓 任贾文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5,共7页
对采自祁连山中部的树木年轮样品交叉定年后,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指数序列.通过树轮标准年表与附近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森林上限,树木生长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年轮宽指数序列中主要包含温度变化的气候信息,对树轮生长影响... 对采自祁连山中部的树木年轮样品交叉定年后,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指数序列.通过树轮标准年表与附近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森林上限,树木生长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年轮宽指数序列中主要包含温度变化的气候信息,对树轮生长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为前一年12月-当年4月平均温度.祁连圆柏轮宽标准指数序列反映的温度变化很好地表现了小冰期降温特征及20世纪的全球气温持续变暖趋势.与祁连山敦德冰芯δ18O所反映温度变化比较说明,冰芯和树轮所记录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轮宽序列表现出的冷暖特征与北半球温度变化存在较好的一致性,表明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不仅受区域条件的影响,而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中部 温度变化 树轮记录 树轮宽指数 气候学
原文传递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广东省降水量及旱、涝变化趋势 被引量:105
4
作者 陈特固 曾侠 +3 位作者 张江勇 刘爱君 钱光明 余克服 《广东气象》 2007年第1期5-10,15,共7页
分析粤港澳7个气象站近100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并对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全年及前、后汛期的降水量变化存在2~7年、10年和30年左右的周期;广东省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不存在一致性,但近期气候变暖... 分析粤港澳7个气象站近100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并对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全年及前、后汛期的降水量变化存在2~7年、10年和30年左右的周期;广东省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不存在一致性,但近期气候变暖和广东的重旱、重涝事件频率增加有关;目前,广东的年降水量处于长期变化中的峰值下滑趋势,预估2020年处于少雨时期,沿海地区重旱、轻旱出现频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近百年降水量 旱涝 变化趋势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省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96
5
作者 杜尧东 毛慧琴 +1 位作者 刘爱君 潘蔚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70,共5页
通过对国内外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分析对比,确定Q=Q0(a+bs)为广东省最佳计算公式。根据广州、汕头1961年~2002年历年各月的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公式中各月的经验系数,并计算了全省各地的月太阳总辐射。结... 通过对国内外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分析对比,确定Q=Q0(a+bs)为广东省最佳计算公式。根据广州、汕头1961年~2002年历年各月的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公式中各月的经验系数,并计算了全省各地的月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除雷州半岛的徐闻和雷州以外,全省其他地区太阳总辐射年变化都表现为单峰型,7月最大,2月最小,而雷州半岛的徐闻和雷州表现为双峰型,7月和5月为两个高值,6月为一相对低值。全省年太阳总辐射在3758 8MJ·m-2~5273MJ·m-2之间,东部、沿海多,北部、西部少,其中年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粤东的南澳,其值高达5273MJ·m-2,最低值出现在粤北的连山,年太阳总辐射只有3758 8M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太阳总辐射 气候学 计算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我国森林植被带的生态气候学分析 被引量:87
6
作者 方精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7-387,共11页
本文利用671个气象台站的温度资料和大量植被资料,采用吉良的温暖指数(WI)作为温度气候指标,研究了我国湿润地区植被的分布与温度气候的关系。分析15个森林植被类型的分布与WI的关系,发现在这些植被类型中存在四条界线(线A,带B,C和D),... 本文利用671个气象台站的温度资料和大量植被资料,采用吉良的温暖指数(WI)作为温度气候指标,研究了我国湿润地区植被的分布与温度气候的关系。分析15个森林植被类型的分布与WI的关系,发现在这些植被类型中存在四条界线(线A,带B,C和D),它们分别表示寒带与亚寒带,亚寒带与温带,温带与暖温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热带的分界线,其WI分别为15,50—55,80—90和170—180℃月。利用73种木本植物的温度分布资料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7个树种组合。分析这7个树种组合的温度分布曲线,发现亚寒带针叶林树种、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树种以及亚热带热带树种的主要分布范围分别为WI值50℃月以下、50—90和90—175℃月。利用一些树种的分布资料,进一步论证了森林上限及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与WI间的关系。此外,用大量生态气候学事实,讨论了我国森林植被类型,特别是常绿阔叶林的归属问题,认为常绿阔叶林作为暖温带的植被景观似更合适。最后给出我国生物温度气温带的划分依据,即寒带,WI<15,亚寒带:15—50;温带:50—90;暖温带:90—175;亚热带热带>175℃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生态 气候学 中国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云的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76
7
作者 魏丽 钟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5,共6页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获取的1983年7月~1990年6月2.5°×2.5°分辨率的云气候资料以及Hahn等整理的1971~1981年5°×5°分辨率地面观测云气候资料,综合分析...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获取的1983年7月~1990年6月2.5°×2.5°分辨率的云气候资料以及Hahn等整理的1971~1981年5°×5°分辨率地面观测云气候资料,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和夏季云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学 气候计划
下载PDF
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73
8
作者 黄珍珠 秦鹏 +1 位作者 胡娅敏 曾雅靖 《广东气象》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根据全省86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温度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976和1984年,最高值为1998年,增温速率南部沿海高... 根据全省86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温度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976和1984年,最高值为1998年,增温速率南部沿海高于内陆,东南部为0.026℃/年,西南部0.023℃/年,中部0.021℃/年,北部0.012℃/年。各区域年平均气温20世纪60、70和80年代变化不大,90年代升高最明显。从季节分布看,各区域增温速率冬季最为明显,为0.025~0.035℃/年,秋季次之,为0.012—0.031℃/年,冬、秋增温速率均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春季为0.011~0.019℃/年,夏季最小,为0.001—0.019℃/年,春、夏增温速率大多没有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不同区域 温度变化 广东
下载PDF
华南沿海近100年气温上升速率估算 被引量:68
9
作者 陈特固 曾侠 +2 位作者 钱光明 赵美霞 余克服 《广东气象》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华南沿海气象站气温资料,在排除城市热岛效应的基础上,分析近50年、近100年地表气温的变化趋势,得出华南沿海近51年(1953—2003年)的平均增温速率为0.12℃/10年,近100年(1905—2004年)的增温速率为0.6—0.8℃/100年,... 采用华南沿海气象站气温资料,在排除城市热岛效应的基础上,分析近50年、近100年地表气温的变化趋势,得出华南沿海近51年(1953—2003年)的平均增温速率为0.12℃/10年,近100年(1905—2004年)的增温速率为0.6—0.8℃/100年,均与同时期的北半球(陆地+海面)平均增温速率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增温率 回归分析 华南沿海
下载PDF
2008年广东罕见寒冷灾害的特点、影响及防寒减灾对策 被引量:60
10
作者 黄珍珠 杜尧东 +2 位作者 潘蔚娟 郑璟 曾侠 《广东气象》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2008年1月,广东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寒冷灾害。此次寒冷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雨水多日照少、范围广等特点。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寒冷灾害的主要原因。这场寒冷灾害给广东春运、能源电力、农业、林业、居民生活、旅... 2008年1月,广东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寒冷灾害。此次寒冷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雨水多日照少、范围广等特点。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寒冷灾害的主要原因。这场寒冷灾害给广东春运、能源电力、农业、林业、居民生活、旅游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防寒减灾应采取强化寒冷灾害防范、加强寒冷灾害综合监测、提高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寒冷灾害预测预报水平、努力拓宽寒冷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切实增强寒冷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寒冷灾害 防寒减灾对策 广东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若干气候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57
11
作者 陈光华 黄荣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616,共7页
热带气旋和台风是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之一。近20年来,对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成为台风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的研究回顾,... 热带气旋和台风是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之一。近20年来,对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成为台风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的研究回顾,揭示了造成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机制,其中包括低频振荡、季风槽和西传赤道波动、ENSO和QBO现象等,这些系统主要通过改变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环流,而影响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以及登陆我国台风的不同时间尺度变化。还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和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并提出当前此研究领域中一些亟需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了季风槽区能量交换、不同海域动力过程、赤道波动演变,以及热带气旋的季节和更长时间尺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气候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梅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59
12
作者 李凌志 黄志兴 《广东气象》 2007年第2期38-39,共2页
根据梅县气象观测站1953-2006年的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资料,对梅县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梅县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998年之后年平均气温进入一个迅速上升的阶... 根据梅县气象观测站1953-2006年的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资料,对梅县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梅县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998年之后年平均气温进入一个迅速上升的阶段,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近50年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的年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之间,有气温偏低时期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时期降水偏少的反相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候变化 气温变化特征 降水变化特征 梅县
下载PDF
广东省40多年来高温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8
13
作者 秦鹏 杜尧东 刘爱君 《广东气象》 2008年第2期13-15,51,共4页
利用广东省76个气象站1962~2004年高温日数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变换方法,对广东省高温天气的时空变化及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温天气的空间分布以全省一致型为主,部分年份还呈现南北差异型分布。高温日... 利用广东省76个气象站1962~2004年高温日数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变换方法,对广东省高温天气的时空变化及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温天气的空间分布以全省一致型为主,部分年份还呈现南北差异型分布。高温日数波动在20世纪90年代末及以后最剧烈,其次为80年代,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间最稳定;气候突变发生在1998年。对时间系数进行小波变换发现,前两个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均具有显著的周期振荡特征,周期尺度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时空变化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小波分析 高温天气 广东
下载PDF
我国最大冻土深度变化及初步解释 被引量:57
14
作者 刘小宁 李庆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利用我国年最大冻土深度数据集 ,分析了我国最大冻土深度的空间分布及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 ,我国最大冻土深度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开始减小 ,90年代显著减小。冻土深度减小的事实 ,反映了我国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升高与我国年平均日较差... 利用我国年最大冻土深度数据集 ,分析了我国最大冻土深度的空间分布及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 ,我国最大冻土深度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开始减小 ,90年代显著减小。冻土深度减小的事实 ,反映了我国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升高与我国年平均日较差显著变小的趋势。冻土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冻土深度 空间分布 年代际变化 气候变化 极端最低气温 气候学
下载PDF
对我国极端高温事件阈值的探讨 被引量:58
15
作者 李庆祥 黄嘉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利用我国1951-2008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集,进行缺测资料的恢复整理,得到较完整的1961—2008年224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集。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基于正态分布的传统阈值计算的方法(方法1,方法2)和该文提出的基于实际样本频率分布的阈值计算... 利用我国1951-2008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集,进行缺测资料的恢复整理,得到较完整的1961—2008年224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集。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基于正态分布的传统阈值计算的方法(方法1,方法2)和该文提出的基于实际样本频率分布的阈值计算方法(方法3),对我国高温阈值的确定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提出根据最高气温的实际样本频率分布作为实际概率分布的近似,较传统求极端气候事件阈值方法效果更好,能够比较接近日常使用极端气候事件阈值,亦有较好的稳定性。另外,根据计算结果,除西南地区、青海、东北地区大部和内蒙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极端气候事件的阈值均超过35℃,即在我国日常人们使用的35℃高温阈值作为夏季高温极端事件标准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极端气候事件 阈值 最高气温 概率分布
下载PDF
中国降雪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55
16
作者 刘玉莲 任国玉 于宏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6-1185,共10页
利用逐日地面降雪观测资料,分析中国25oN以北范围内降雪量、降雪日数、雪带分布和各强度降雪的气候学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雪季长度与年降雪日数在东部呈纬向分布,大兴安岭北部最长(>210 d),长江以南最短(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在西... 利用逐日地面降雪观测资料,分析中国25oN以北范围内降雪量、降雪日数、雪带分布和各强度降雪的气候学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雪季长度与年降雪日数在东部呈纬向分布,大兴安岭北部最长(>210 d),长江以南最短(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在西部青海省南部和西藏自治区北部最长(>300 d),滇、川、藏交界处及新疆自治区北部较长,南疆较短(<60 d)。年降雪量东南部最少,东北和西北北部较多(>30 mm),青海和西藏降雪量最多(>60 mm)。平均降雪强度江淮一带最大。②根据雪季降雪频次划分中国的雪带,东北大部、内蒙自治区东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大部、秦岭等地区为常年多雪带;长江以南的滇南、四川盆地、江浙沿海等地区为永久无雪带;其余地区为常年降雪带和偶尔降雪带。③不同区域各级降雪日数占总降雪日数的比例都是暴雪日数最少,大雪日数其次,小雪日数最多;但中雪降雪量占总降雪量的比例在东北北部、华北、西北、新疆、东南、青藏高原东部等区域仅高于小雪降雪量,而在黄-淮地区仅次于暴雪降雪量。④降雪年内分配在东北北部、西北、新疆、青藏高原东部等地区都呈双峰型,最多雪时节在早冬和晚冬、早春,隆冬时节并不是降雪最多时间,黄-淮和东南地区呈单峰型,东南地区峰值更陡。⑤总降雪日数和除暴雪外的各等级降雪日数与地理位置关系较明显,在中国东部主要随着纬度升高增加,在中国西部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纬度升高,东部和西部的总降雪强度都减小,西部的小雪强度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量 降雪日 降雪强度 暴雪 雪带 气候学 中国
下载PDF
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侯学计算 被引量:40
17
作者 周允华 项月琴 栾禄凯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7-455,共9页
讨论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两种计量系统,提出了利用太阳总辐射照度估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候学公式。根据国外对昼光的观测资料,得到了PAR能量的量子转换系数,即太阳总辐射中,PAR每1J的能量含有4.55μmo... 讨论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两种计量系统,提出了利用太阳总辐射照度估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候学公式。根据国外对昼光的观测资料,得到了PAR能量的量子转换系数,即太阳总辐射中,PAR每1J的能量含有4.55μmol的量子。在气候学计算中,可利用这个值进行PAR的能量和量子的换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量子通量密度 气候学
下载PDF
中国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动态与展望 被引量:47
18
作者 吴祥定 邵雪梅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3年第6期31-35,共5页
介绍了我国的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包括野外取样、建立年表,“年轮—气候”相关分析、密度分析和模式研究等方面。同时,还论及了今后在我国开展该项研究的前景与潜力。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气候学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气候学分析 被引量:44
19
作者 张启龙 王凡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4,共7页
根据多年 (1 95 8— 1 990 )月平均温、盐度资料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划分了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的水团 ,并对该海域水团的配置、主要特性及其季节变异特征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共存在 4个水团 ,即江浙沿... 根据多年 (1 95 8— 1 990 )月平均温、盐度资料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划分了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的水团 ,并对该海域水团的配置、主要特性及其季节变异特征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共存在 4个水团 ,即江浙沿岸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和黄海混合水 ;全年水团的配置可归纳为冬季型、夏季型和过渡型 3种类型 ;江浙沿岸水的主要特征为低盐 ,其分布范围和盐度的季节变化与长江入海径流密切相关 ,而温度的季节变化则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台湾暖流表层水具有高温、次高盐特征 ,其北伸程度和温、盐特性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即冬季北伸强、温度低、盐度高 ,夏季北伸弱、温度高、盐度低 ;台湾暖流深层水以低温、高盐为主要特征 ,仅存在于 4— 9月 ,其温、盐性质较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气候学 季节变化 舟山渔场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象学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被引量:47
20
作者 钱正安 焦彦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分高原天气学、高原气候学、高原及邻近地区的大气环流、以及高原数值预报和模拟四方面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也兼及国外)青藏高原气象学的主要进展,也提出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象 气候学 大气环流 数值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