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399
1
作者 王绍武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1-273,共13页
总结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结果,包括全球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中国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以及ENSO及QBO。指出全球有变暖趋势,1980年代是最暖的10年。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1920年代及1940年代最暖,... 总结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结果,包括全球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中国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以及ENSO及QBO。指出全球有变暖趋势,1980年代是最暖的10年。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1920年代及1940年代最暖,而1980年代接近常年。全球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气温与降水的10年尺度变化并不完全一致。1950年代及1970年代为多雨期,1980年代降水反而减少。中国夏季降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冷湿、暖干。1920年代及1940年代是近百年最干的时期。1871—1993年共发生厄尼诺事件28次,拉尼娜21次。气候变暖时厄尼诺强,气候较冷时拉尼娜频率高。1951—1993年赤道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的平均长度为28.7个月,比1950年代末的估计(26.3个月)要长。1951年以前的周期长度可能在29个月左右。未发现QBO与气候变化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全球气候
下载PDF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 被引量:216
2
作者 朱益民 杨修群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2003年第6期641-654,共14页
利用 195 1~ 1998年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指数、全球海洋和大气分析资料及中国降水和气温站点观测资料 ,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在海洋中的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结果表明 ,PDO与东亚大气环流及中国气候年... 利用 195 1~ 1998年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指数、全球海洋和大气分析资料及中国降水和气温站点观测资料 ,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在海洋中的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结果表明 ,PDO与东亚大气环流及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关系密切。对应于PDO暖位相期 (即中纬度北太平洋异常冷、热带中东太平洋异常暖 ) ,冬季 ,阿留申低压增强 ,蒙古高压也增强 (但东西伯利亚高压减弱 ) ,中国东北、华北、江淮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气温异常显著偏高 ,而西南和华南地区气温偏低 ;夏季 ,海平面气压在北太平洋的负异常较弱 ,而在东亚大陆的正异常较强 ,东亚夏季风偏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 ,热带太平洋信风减弱 ,赤道西风增强 ,此时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长江中下游、华南南部、东北和西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 ,东北、华北及华南地区气温异常偏高 ,而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异常偏低。对应于PDO冷位相期 ,上述形势相反。结果还表明 ,处于不同阶段的ENSO事件对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明显受到PDO的调制。在PDO冷位相期 ,当ENSO事件处于发展阶段 ,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 ,东北地区夏季多低温 ,在其衰减阶段 ,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降水偏多 ,淮河地区降水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指数 海洋特征 东亚大气环流 中国 气候变率 年代际变化 年际ENSO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 被引量:108
3
作者 任国玉 姜彤 +3 位作者 李维京 翟盘茂 罗勇 马柱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2-779,共8页
介绍了近年在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联系,更与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导致一些流域水资源更加短缺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对... 介绍了近年在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联系,更与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导致一些流域水资源更加短缺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对流域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中,应十分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水循环 水资源 综合分析 中国
下载PDF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70
4
作者 朱大威 金之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88-1597,共10页
利用GISS、GFDL和UKMO 3种国际上通用的平衡大气环流模型(GCM)的有关输出值,结合东北3大农业生态区19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Baseline)以及未来气候变率变化(△CV)的3种假设,并利用天气发生器(WGEN),生成每个样点9种... 利用GISS、GFDL和UKMO 3种国际上通用的平衡大气环流模型(GCM)的有关输出值,结合东北3大农业生态区19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Baseline)以及未来气候变率变化(△CV)的3种假设,并利用天气发生器(WGEN),生成每个样点9种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的(CC+△CV)情景;选用DSSAT中的SOYGRO、CERES-Maize、CERES-Wheat和CERES-Rice作为效应模型,并利用各样点的Baseline,同期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统计资料以及典型土壤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参数调试、可靠性检验和灵敏度分析;将各效应模型分别在CC+△CV情景及Baseline下运行,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就CO2有效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不同生态区粮食作物的影响做出定量评价。结果表明,4种效应模型在研究区域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作为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工具具有合理性;气候变暖对东北大豆和水稻生产总体上有利,尤其是在北部高寒区与东部湿润区,模拟产量均明显提高,但CC对玉米和小麦生产的影响以负面为主,特别是玉米在各生态区不同情景下均表现为剧烈减产;随着△CV增大,雨育大豆、玉米和春小麦不仅模拟产量下降,而且稳产性变差,但对灌溉水稻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粮食生产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模拟模型
下载PDF
国外关于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王绍武 朱锦红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6-384,共9页
文中指出在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计划中,列出年代际气候变率及可预报性研究子计划充分显示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成果,特别对全球气候变暖、海气相互作用、温盐环流、自然气候变率和ENSO... 文中指出在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计划中,列出年代际气候变率及可预报性研究子计划充分显示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成果,特别对全球气候变暖、海气相互作用、温盐环流、自然气候变率和ENSO的年代际变率的研究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年代际气候变率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 气候变率 全球气候变暖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近四百年北半球气温变化的分析:EMD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44
6
作者 林振山 汪曙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0-96,共7页
介绍了时间序列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将EMD方法应用于近400年北半球重建平均气温资料的分析,从气候时间序列中提取气候信号中各个尺度的变化,进而分析气候的周期性振荡在20世纪的20年代变暖、40年代变冷及70年代变暖的可能作用。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气候变率 全球变暖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气候的长期变化及基本态特征 被引量:46
7
作者 陈辉 施能 王永波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53,共10页
研究了1885年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四季及年降水量、四季及年平 均气温的长期变化,指出长江中下游四个季及年的总降水量(平均气温)都是正的 趋势,但有季节的差异。春季是升温同时增雨最显著的季节。还研究了我国长江中 下游降... 研究了1885年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四季及年降水量、四季及年平 均气温的长期变化,指出长江中下游四个季及年的总降水量(平均气温)都是正的 趋势,但有季节的差异。春季是升温同时增雨最显著的季节。还研究了我国长江中 下游降水与气温的气候基本态及气候变率的特征及时间演变规律,指出,60年代以 后夏季气温变化的异常程度几乎比以前大了一倍。在冬季,近期在暖背景下的冬季 气温变率变小的特征表明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持续的暖冬特征。还指出,80年代后 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处于高基本态与高气候变率时段,应注意频繁发生的 夏季洪涝灾害。研究还指出,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与印度季风的气候基本态反相关 密切。印度季风及东亚夏季风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在各种尺度上有明显的 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基本态 气候变率 季风 长江中下游 气候变化 年降水量 年平均气温
下载PDF
20世纪印度洋气候变率特征 被引量:37
8
作者 周天军 宇如聪 +1 位作者 李薇 张学洪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70,F003,共15页
利用时间连续性相对较为理想的 GISST资料 ,分析了 2 0世纪印度洋气候变率的基本特征 ,探讨了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暖池区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 :(1 )北印度洋 SST的季节变化具有鲜明的季风特征 ,在西南季风爆发期 ,... 利用时间连续性相对较为理想的 GISST资料 ,分析了 2 0世纪印度洋气候变率的基本特征 ,探讨了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暖池区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 :(1 )北印度洋 SST的季节变化具有鲜明的季风特征 ,在西南季风爆发期 ,海温达到全年最冷 ;南印度洋 SST的季节循环特征较为合乎常规 ,大致落后太阳辐射季节循环 2个月左右 ;赤道印度洋沿着非洲东海岸 ,SST的季节变化受季风带影响显著 ,但在赤道中东印度洋 ,SST的季节循环特征不明显。(2 )印度洋 ,特别是 2 0°S以北的热带印度洋 SST的变化 ,具有显著的整体一致性 ,自 2 0世纪 5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变暖 ,赤道印度洋增暖了大约 0 .6℃。当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暖异常时 ,2 0°S以北的热带印度洋海域同样出现暖异常 ;赤道印度洋 SST与 Nino3区指数的相关系数 ,在滞后 Nino 3区指数 4~ 5个月左右达到最大。 (3)西太平洋暖池区 SST的变化 ,与南印度洋西风漂流区、赤道北印度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年代际的时间尺度上 ,赤道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池区 SST的变率特征极为一致。 (4)南印度洋 SST的年际振荡幅度 ,远强于热带印度洋 ;南印度洋的 SST演变特征 ,从统计上看 ,更多地与西太平洋暖池 SST变化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气候变率 季节循环 年代际变率 20世纪 季节变化 厄尔尼诺
下载PDF
千年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绍武 谢志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2 0世纪后期 ,千年 (ka)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格陵兰冰芯及深海沉积证明 ,在末次冰期中普遍存在平均周期为 1 5ka的循环 ,有人认为全新世也存在这种循环 ,小冰期就是最近一个循环的冷期。 (2 ... 2 0世纪后期 ,千年 (ka)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格陵兰冰芯及深海沉积证明 ,在末次冰期中普遍存在平均周期为 1 5ka的循环 ,有人认为全新世也存在这种循环 ,小冰期就是最近一个循环的冷期。 (2 )每个循环由 1个相对暖期 (间冰阶 )及 1个冷期(冰阶 )组成 ,称为Dansgaard/Oeshger循环 (D/O循环 )。 (3)连续几个D/O循环的冰阶气温愈来愈低 ,海因里希事件 (H事件 )就发生在最冷的冰阶之后。 (4 )自 15kaBP到 6 8kaBP共确定出 6次H事件 ,分别称为H1…H6,有的作者认为新仙女木事件 (YD)与H事件形成机制近似 ,可以称为H0 。 (5 )D/O循环与H事件的成因 ,目前尚无定论。但热盐环流 (THC)变化的学说得到了较多作者的承认。这个学说认为 :北大西洋北部的大量融冰使海面为冷的淡水控制 ,影响了大传送带中海水的下沉 ,从而削弱了深水的形成。北大西洋THC减弱 ,使向北输送的热量减少 ,使北大西洋气候更寒冷。一旦深水形成再次增加 ,完成一个D/O循环。H事件形成的机制与之类似 ,不过过程变化更为激烈。 (6 )这样 ,THC有 3种模态 :现代模 (北大西洋有两个泵 )、冰阶模 (一个泵 ) ,及H事件 (无泵 )。 (7)海洋环流模式已经对THC的变化及模态之间的转换进行了模拟 ,至少在一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尺度 气候变率 D/O循环 H事件 热盐环流 全新世
下载PDF
大洋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的关系研究:科学界的一个新课题 被引量:28
10
作者 周天军 王绍武 张学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54-660,共7页
大洋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的关系研究是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科学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在概述温盐环流基本图像的基础上 ,讨论了温盐环流在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了国际科学界针对该问题的未来行动 ,总结了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温盐环流 气候系统 气候变率 大洋水团 PAGES
下载PDF
两种再分析资料中夏季地表气温与中国测站资料的差异 被引量:29
11
作者 高庆九 管兆勇 +1 位作者 蔡佳熙 闵锦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1-482,共12页
采用中国194站气温观测资料(OT)、NCEP/NCAR(NT)和ERA-40(ET)再分析月平均2m温度资料,使用线性分析、方差分析、小波分析、EOF等方法,对三种温度资料周期、方差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ET与OT数值、距平及变化... 采用中国194站气温观测资料(OT)、NCEP/NCAR(NT)和ERA-40(ET)再分析月平均2m温度资料,使用线性分析、方差分析、小波分析、EOF等方法,对三种温度资料周期、方差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ET与OT数值、距平及变化趋势非常接近;NT低于OT,1965年以前其数值及距平与OT、ET差异较大;ET与OT的相似性优于NT,对地面温度变化进行周期分析时,使用ET资料较好。在使用NT的原始资料时需慎重,距平值在1965年之后有一定的可信度。(2)ET与OT线性趋势以及空间模态类似,NT变化趋势远大于OT与ET,ET对我国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再现能力优于NT,在研究我国温度长期变化时NT具有不确定性。(3)ET与NT均能反映我国温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但ET更加准确;研究我国北方(30°N以北)温度年代际变化时,ET较好;研究我国温度年际变化时两种资料能力相当。(4)三种温度资料均显示1976年前后我国地表气温有明显差异。ET与OT在1976年前后的变化及空间分布十分一致,NT与OT不完全一致。此外,1965年之前的NCEP/NCAR温度资料存在类似于"PSFC"的问题,使用时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资料 NCEP/NCAR ERA-40 地表气温 气候变率
下载PDF
中国近54年来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龙妍妍 范广洲 +4 位作者 段炼 冯琬 王钦 李飞 张永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9-438,共10页
利用1960~2013年中国6~8月无缺测的571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7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中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表现为增加趋势,东北地区... 利用1960~2013年中国6~8月无缺测的571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7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中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表现为增加趋势,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部分地区表现为减少趋势;时间分布表现出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明显转折。(2)M-K检验表现出极端降水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偏弱(强)。(3)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准15年周期振荡为主,其次是准7年周期,最强振动出现在1998年。(4)除持续干期指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极端降水事件 气候变率 时空特征
下载PDF
2000年记录与全球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施雅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简要综述高分辨率近2000年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在PAGES中的重要性。PAGES/CLIVAR交岔报告指出的气候变率的诊断研究倚赖于树轮、珊瑚、冰芯等高分辨率代用资料所提供的详细古气候讯息。近来多次有关的国际会议将大大促进这方面研究... 本文简要综述高分辨率近2000年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在PAGES中的重要性。PAGES/CLIVAR交岔报告指出的气候变率的诊断研究倚赖于树轮、珊瑚、冰芯等高分辨率代用资料所提供的详细古气候讯息。近来多次有关的国际会议将大大促进这方面研究。我国从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提取的古气候讯息取得很大成功,近年冰芯和树轮研究亦有重要进展,但总体上看比较薄弱,需要大力加强,通力合作,加快步伐,以适应全球变化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年记录 全球变化 气候变率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水文模式DHSVM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2/China嵌套模拟试验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守荣 黄荣辉 +3 位作者 丁一汇 L.R.Leung M.S.Wigmosta L.W.Vail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1-427,共7页
本研究在改进水文 -土壤 -植被模式DHSVM ,用气候观测资料驱动DHSVM进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 /China与水文模式DHSVM的嵌套系统 ,将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和东亚地区控制试验 (目前气候情景 )和敏感性试验 (未来 2&... 本研究在改进水文 -土壤 -植被模式DHSVM ,用气候观测资料驱动DHSVM进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 /China与水文模式DHSVM的嵌套系统 ,将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和东亚地区控制试验 (目前气候情景 )和敏感性试验 (未来 2×CO2 气候情景 )结果用双线性插值方法降尺度 (downscaling)到滦河、桑干河流域的 8个气象站点 ,然后再用数字高程模式DEM插值到DHSVM的细网格点 ,驱动水文模式进行嵌套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滦河、桑干河流域在未来大气中CO2 浓度加倍情况下 ,地面气温呈一致的增加趋势 ,年平均气温增加2 .8℃ ;两流域未来降水也呈增加趋势 ,滦河、桑干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别增加 6mm和 4 6mm ;两流域未来蒸发量有所增加 ,年均蒸发量增加 2 9mm ;未来滦河流域年径流深减少 2 7mm ,流量减少 14 .72× 10 8m3 ,桑干河流域径流深增加 2 6mm ,流量增加 12 .2 2× 10 8m3 ,两流域合计 ,流量减少 2 .5× 10 8m3 ;未来滦河、桑干河流域径流深趋向一致 ,分别为 74和 71mm ,约为全国目前平均径流深 2 84mm的 1/ 4。可见 ,两流域未来总体上仍呈现暖干化趋势。本研究发展的嵌套模式系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而且通过参数移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VM RegCM2/China 区域气候模式 水文模式 嵌套试验 预测分析 气候变率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大洋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的关系 被引量:26
15
作者 周天军 张学洪 王绍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1-425,共5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的海气陆耦合气候系统模式(GOALS),讨论了在当今气候态下,大西洋温盐环流的变率特征及其与气候变率之间的联系,发现温盐环流强度的...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的海气陆耦合气候系统模式(GOALS),讨论了在当今气候态下,大西洋温盐环流的变率特征及其与气候变率之间的联系,发现温盐环流强度的变化与北大西洋涛动(NAO)成显著的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根据器测资料揭示的20世纪NAO和表层海温的实际变化特点,对温盐环流变率进行了评估,指出1867年以来大西洋温盐环流活动大致经历了强、弱、强、弱 4个阶段,转折点分别在1904年、1934年和1972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盐环流 北大西洋涛动 气候变率 海洋 大西洋
原文传递
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5期388-390,共3页
中世纪暖期(MWP)与小冰期(LIA)是距现代最近的暖期和冷期。由于发生于现代气候变暖之前,因此公认为属于自然气候变率。所以,研究这两段时期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有助于识别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MWP由于时间... 中世纪暖期(MWP)与小冰期(LIA)是距现代最近的暖期和冷期。由于发生于现代气候变暖之前,因此公认为属于自然气候变率。所以,研究这两段时期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有助于识别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MWP由于时间上与中世纪大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现代气候变暖 未来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人类活动 气候特征 MWP
下载PDF
南方涛动(SO)与北大西洋涛动(NAO)百年变化特征的正交小波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邓自旺 施能 王永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4,共8页
用正交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近121年来季节的南方涛动指数与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南方涛动指数(SOI)最显著的变化是周期约为2~7年的年际变化,它们的方差贡献率为55.1 %。1920年以前和1960年以后SO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较强... 用正交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近121年来季节的南方涛动指数与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南方涛动指数(SOI)最显著的变化是周期约为2~7年的年际变化,它们的方差贡献率为55.1 %。1920年以前和1960年以后SO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较强,其余时段较弱。而NAOI最明显的变化是周期在2年以下的变化,方差贡献率为64.3%。近百年NAOI年际及年代际变化有减弱趋势。近百年来SOI有-0.52/百年的减小趋势,而NAOI有0.25/百年的增大趋势。SOI与NAOI的气候基本态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在年代际和年尺度变化上它们相关不明显。近期北半球处于SOI低基本态高年际及年代际变率,NAOI高基本态低年际及年代际变率的慢变过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涛动指数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 气候基本态 正交小波变换 气候变率
下载PDF
近40年中国暖季日气温及其异常强度变化趋势 被引量:23
18
作者 林祥 钱维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1-30,共10页
利用中国大陆453个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通过标准差和Skewness系数计算日气温距平强度,反映中国近40年来暖季(5-9月)气候变化趋势.近40年中国暖季增温的幅度有南北差异,以黄河流域为界,北边高纬增温更强烈;平均气温趋势... 利用中国大陆453个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通过标准差和Skewness系数计算日气温距平强度,反映中国近40年来暖季(5-9月)气候变化趋势.近40年中国暖季增温的幅度有南北差异,以黄河流域为界,北边高纬增温更强烈;平均气温趋势有前后两段的显著差别,大致在1970年代后期实现向增温趋势的转变;最强的增温出现在1990年代以后.多数区域气温反映出季节内气候变率增大,显示暖季日平均气温趋于大的涨落.日气温距平和降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由于降水时的气温降幅较大,故暖季中天气过程的降温和持续高温一样是季节内气候变率的重要信号,这在低纬沿海地区(如华南、云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日气温 气候变率 趋势 中国
下载PDF
北半球冬季海平面气压场的气候基本态与气候变率特征及其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施能 邓自旺 +1 位作者 潘蔚娟 杨永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5-803,共9页
研究了近100多年冬季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的气候基本态、气候变率的特征及时间演变规律。指出北半球冬季海平面气压基本态的标准差的高值区在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区、冰岛低压区的西北部及西伯利亚高压区。基本态的第一特征向量表现... 研究了近100多年冬季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的气候基本态、气候变率的特征及时间演变规律。指出北半球冬季海平面气压基本态的标准差的高值区在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区、冰岛低压区的西北部及西伯利亚高压区。基本态的第一特征向量表现为弱西伯利亚高压、强北大西洋高压的强纬向环流的特征;第二特征向量表现为弱阿留申低压及强北太平洋高压。研究还指出,阿留申低压区及冰岛低压区在基本态改变的同时,标准差也有长期变化,而且主要表现为近百年中变率线性增大。此外,北半球冬季气温及我国冬季气温的长期变化都与北半球冬季海平面的基本态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基本态 气候变率 海平面气压场
下载PDF
CO_2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超 金之庆 +1 位作者 郑有飞 刘建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7-12,共6页
 对CO2有效倍增条件下黄淮海平原气候变率的可能变化提出了3种假设,然后利用哥达德空间研究所研制的大气环流模型(GISSGCM)的有关网格点值,结合研究区域6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以及DSSAT(农业技术转化决策支持系统)中...  对CO2有效倍增条件下黄淮海平原气候变率的可能变化提出了3种假设,然后利用哥达德空间研究所研制的大气环流模型(GISSGCM)的有关网格点值,结合研究区域6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以及DSSAT(农业技术转化决策支持系统)中的WGEN(天气发生器),生成了黄淮海平原(2×CO2)条件下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的3种情景。在上述3种情景下分别运行CERES Wheat(作物 环境资源综合系统 小麦模型),并与当前气候(BASELINE)条件下的模拟值进行比较,评价了(2×CO2)条件下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大气CO2浓度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在(2×CO2)条件下,灌溉小麦的模拟产量在所有样点都增加了,但随着气候变率的增大,增产幅度减小,产量变异系数增大,稳产性变差;雨育小麦的模拟结果与灌溉小麦相似,但稳产性明显低于灌溉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冬小麦生产 二氧化碳浓度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水分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