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9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被引量:1479
1
作者 符淙斌 王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82-493,共12页
气候突变现象及其理论的研究是近代气候学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是气候突变研究评述的第一部分,着重讨论了突变,主要是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气候突变信号的各种检测方法.把气候突变归纳为四类,即均值突变、变率突变、转折突变和翘翘板(sea... 气候突变现象及其理论的研究是近代气候学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是气候突变研究评述的第一部分,着重讨论了突变,主要是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气候突变信号的各种检测方法.把气候突变归纳为四类,即均值突变、变率突变、转折突变和翘翘板(seasaw)突变.并通过Mann-Kendall法的检测,发现在本世纪20年代经历了一次全球范围的气候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气候 定义 检测法
下载PDF
近40年我国气候趋势 被引量:527
2
作者 林学椿 于淑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16-22,共7页
近4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以0.04℃/10年的倾向率上升,最大增温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长江流域以及西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我国年降水量以-12.66mm/10年速度减少,除湖北、四川部分地区外,全国降水都呈减少的趋势... 近4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以0.04℃/10年的倾向率上升,最大增温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长江流域以及西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我国年降水量以-12.66mm/10年速度减少,除湖北、四川部分地区外,全国降水都呈减少的趋势。降水量的减少使得干旱和沙漠化成为我国气候的两个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趋势 中国
下载PDF
最近1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53
3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4-302,共9页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NOAA-AVHRR数据对我国最近18年(1982~1999)来的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这种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NOAA-AVHRR数据对我国最近18年(1982~1999)来的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这种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明显。18年来,NDVI减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而NDVI增加的地区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NDVI变化趋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90年代NDVI减小的区域明显地比80年代增加,特别是西北干旱地区NDVI的下降趋势明显。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18年来植被覆盖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地区,表明快速城市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降水 气温 植被覆盖 中国 气候 城市化 遥感数据 土地利用
下载PDF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252
4
作者 宋连春 张存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利用英国东安哥拉大学气候研究中心 (CRU)的Hulme最新的 190 0 - 1998年的全球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 2 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2 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处于下降通道中 ,后期略有回升 ;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降水量的年代... 利用英国东安哥拉大学气候研究中心 (CRU)的Hulme最新的 190 0 - 1998年的全球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 2 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2 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处于下降通道中 ,后期略有回升 ;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有相反的趋势 ;2 0世纪后期西北地区中西部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多趋势 ,东部降水量持续偏少 ,干旱连年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西北地区 降水量变化 年代际变化 气候
下载PDF
研究全球变化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 被引量:196
5
作者 张新时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57-169,T004,共14页
本文应用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进行我国的植被-气候分类。计算结果所划分的生命地带与我国的植被分区有较好的对应性。该系统与计算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chikugo模型结合尚可推算各地带的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文中对CO_2倍增条... 本文应用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进行我国的植被-气候分类。计算结果所划分的生命地带与我国的植被分区有较好的对应性。该系统与计算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chikugo模型结合尚可推算各地带的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文中对CO_2倍增条件下的我国植被演变趋势和生产力变化做了预测,并采用GIS做了图形分析和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植被 气候 分类
下载PDF
近百年北极涛动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05
6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北极涛动(AO) 是北半球冬季热带外行星尺度大气环流最重要的一个模态,对北半球及区域气候有重要影响。利用中国近50年和近百年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北极涛动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当AO指数偏强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同时降水... 北极涛动(AO) 是北半球冬季热带外行星尺度大气环流最重要的一个模态,对北半球及区域气候有重要影响。利用中国近50年和近百年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北极涛动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当AO指数偏强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同时降水也偏多。AO和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有不同的特征,在年际尺度上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气温的影响要远强于AO,而AO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则比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要显著。这种关系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对流层低层和中高层环流形势在AO不同位相时的变化得到进一步验证。这说明AO对我国冬季气温和降水影响的机制是不一样的。在年代际尺度上,AO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显著的影响。AO和西伯利亚高压一起能解释近百年来我国冬季温度和降水方差的35% 和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 A0 气候 中国
下载PDF
植物物候与气候研究进展 被引量:196
7
作者 王连喜 陈怀亮 +1 位作者 李琪 余卫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7-454,共8页
植物物候及其变化是多个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是最重要、最活跃的环境因子。主要从气候环境角度分析了植物物候与气候以及气候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物候及物候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温度是影响物候... 植物物候及其变化是多个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是最重要、最活跃的环境因子。主要从气候环境角度分析了植物物候与气候以及气候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物候及物候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温度是影响物候变化最重要的因子;同时,水分成为胁迫因子时对物候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近50a左右,世界范围内的植物物候呈现出了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迟或略有推迟的特征,从而导致了多数植物生长季节的延长,并成为全球物候变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植物开始和结束生长的日期,其中冬季、春季气温的升高使植物的春季物候提前是植物生长季延长的主要原因。目前对物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讨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而模型模拟是定量研究气候变化与植物物候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多种物候模型来分析气候驱动与物候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遥感资料的应用也为物候模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物候机理研究、物候与气候关系以及物候模型研究将是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候 气候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185
8
作者 任健美 牛俊杰 +1 位作者 胡彩虹 刘永存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6-862,共7页
气候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本文分析了五台山气候状况和气象景观 ,计算了各月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平均着衣指数 ,得出了人体气候舒适度的时间分布。根据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穿衣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 气候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本文分析了五台山气候状况和气象景观 ,计算了各月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平均着衣指数 ,得出了人体气候舒适度的时间分布。根据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穿衣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并提出穿衣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旅游 气候 舒适度指数 着衣指数
下载PDF
中国暖季短时强降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尺度对流系统日变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194
9
作者 陈炯 郑永光 +1 位作者 张小玲 朱佩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7-382,共16页
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类。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质量控制后的1991-2009年87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整点逐时降水资料,通过不同时段的发生时次频率分析,给出了中国暖季(4—9月)不小于10、20、30、40、50 mm/h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 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类。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质量控制后的1991-2009年87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整点逐时降水资料,通过不同时段的发生时次频率分析,给出了中国暖季(4—9月)不小于10、20、30、40、50 mm/h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重点同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红外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_(BB))资料获得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短时强降水时次频率地理分布同暴雨(≥50 mm/d)分布都非常相似,但50 mm/h以上的短时强降水时次频率非常低,地理分布差异显著。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为华南,其次为云南南部、四川盆地、贵州南部、江西和长江下游等地。最大降水强度可超过180 mm/h(海南);在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很低的区域,也有超过50 mm/h的强降水。从月际变化来看,7月最为活跃,其次为8月。逐候变化显示,短时强降水具有显著的间歇性发展特征(跳跃性分布的特征),但总体上呈现缓慢增强、迅速减弱的特点;以7月第4候最为活跃。中国总体平均的短时强降水的频率和最大强度的日变化有3个峰值,主峰在午后(16-17时,北京时),次峰在午夜后(01-02时)和早晨(07-08时);中午前后(10-13时)最不活跃。中国短时强降水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但午夜后时段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的短时强降水和中尺度对流系统日变化具有不同的活跃时段和传播特征,具有单峰型、双峰型、多峰型和持续活跃型等日变化类型,这不仅与较大尺度的天气系统环流相关,且与地势、海陆等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气候 时空分布 日变化 传播
下载PDF
关于我国夏季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的研究 被引量:174
10
作者 周连童 黄荣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274-290,共17页
利用我国 1 60个台站 1 951~ 2 0 0 0年夏季 (6~ 8月 )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 ,以及NCEP/NCAR海温、风场和水汽的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我国夏季风降水和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夏季降水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 利用我国 1 60个台站 1 951~ 2 0 0 0年夏季 (6~ 8月 )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 ,以及NCEP/NCAR海温、风场和水汽的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我国夏季风降水和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夏季降水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在 1 97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 ,从 1 977年到 2 0 0 0年夏季长江流域的降水明显增加 ,而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明显减少 ,出现了严重干旱。分析结果还表明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振荡位相要超前于华北地区降水振荡位相 5~ 8年 ,华北地区气候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是从 1 977年起降水减少 ,气温上升 ;但西北地区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则温度升高 ,降水增多。此外 ,分析结果也表明我国气温同样有年代际变化 ,但不如降水年代际变化明显。作者还从热带太平洋SST (海面温度 )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中印半岛和东亚上空水汽输送的影响 ,分析了上述我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 ,热带中东太平洋的SST也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从 1 976年以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水明显增暖 ,出现了明显的“类似ElNi no型”的SST距平分布 ,呈现出“年代际的ElNi no现象”。这种海温异常分布减弱了亚洲夏季风 ,从而减弱了从热带太平洋、中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向东亚的水汽输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降水 年代际变化 水汽输送 中国 夏季
下载PDF
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 被引量:174
11
作者 许靖华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8年第4期366-384,共19页
古气候研究表明 ,近 40 0 0a以来有 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 ,即在公元前2 0 0 0年、公元前 80 0年、公元 40 0年及公元 1 6 0 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 :在气候... 古气候研究表明 ,近 40 0 0a以来有 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 ,即在公元前2 0 0 0年、公元前 80 0年、公元 40 0年及公元 1 6 0 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 :在气候变冷期 ,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 ,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 .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 .历史记载表明 ,历史上民族大迁移是由于庄稼歉收和大面积饥荒 ,而不是逃离战争 ,公元 2和 3世纪的日尔曼部落的大迁移就是一个例子 .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二氧化碳的加速排放 ,这终将会导致全球变暖 ,不过历史记载表明 ,总体来说 ,全球变暖对人类是一个福音 .反之 ,全球变冷会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 .也许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用计算机来模拟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而是进行水利和农业研究以确保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食物供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气候 饥荒 民族大迁移 气候 全球变冷
原文传递
论季风气候对我国雨水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69
12
作者 卫克勤 林瑞芬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41,共10页
根据我国积累的雨水同位素组成资料,讨论了季风气候对雨水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受季风影响的地区,与温度效应预测的相反,夏季雨水δ值偏低,雨水的δ值并不一定和降水量有关。夏季风期间暖湿汽团在亚洲登陆前,已经历较大的同位素分馏... 根据我国积累的雨水同位素组成资料,讨论了季风气候对雨水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受季风影响的地区,与温度效应预测的相反,夏季雨水δ值偏低,雨水的δ值并不一定和降水量有关。夏季风期间暖湿汽团在亚洲登陆前,已经历较大的同位素分馏,故明显贫重同位素。用夏冬两季雨水平均δ18O之差讨论了雨水δ值受季风气候影响的程度。我国东部及云南和西藏南部受季风影响最为明显,而新疆则在影响范围之外。根据氘过剩值探讨了夏冬季风期间降水云团的不同水汽来源。季风气候的多变也使雨水δ值年变幅较大。本结果有助于将稳定同位素温度指示剂正确地应用于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冰川学、水文学以及古气候学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 同位素 季风 气候
下载PDF
近百年来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5
13
作者 李新周 刘晓东 马柱国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97-103,共7页
利用 1 8 6 0 - 1 995年全球格点 (2 .5°经度ⅹ 2 .5°纬度 )Palmer干旱指数 (PDSI)资料 ,以及通过修正的PDSI程序计算的 1 95 1 - 2 0 0 2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PDSI ,分析了全球七大干旱区区域平均年PDSI近百年来的变化趋... 利用 1 8 6 0 - 1 995年全球格点 (2 .5°经度ⅹ 2 .5°纬度 )Palmer干旱指数 (PDSI)资料 ,以及通过修正的PDSI程序计算的 1 95 1 - 2 0 0 2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PDSI ,分析了全球七大干旱区区域平均年PDSI近百年来的变化趋势及干旱变率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结果表明 :除澳大利亚、北非干旱区外 ,南美洲、南非、北美洲、中亚和中国西北等全球主要干旱区近百年来呈明显变干趋势 ,且全球气候变暖时段干旱年发生概率明显偏高。在中国 ,近5 2a来半干旱区呈变干趋势 ,而干旱区干旱化有所缓和甚至相反。这一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条件下 ,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干旱区 气候 干旱变率 水分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1
14
作者 符淙斌 温刚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22-29,共8页
在对东北西部(主要是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进行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干旱化和生存环境的现状。它们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北方干旱化形势严峻,生态环... 在对东北西部(主要是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进行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干旱化和生存环境的现状。它们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北方干旱化形势严峻,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加剧干旱化的一个主要因素;(3)位于气候和生态系统过渡带的半干旱区具有敏感性和可恢复性的双重特征,是干旱化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4)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规划山川秀美的远景必须遵循生态规律;(5)有序人类活动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北方干旱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6)生态治理的有序人类活动与包产到户的土地承包政策之间存在矛盾;(7)必须正确处理生态治理的投入、经营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化 人类活动 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 中国北方 气候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提高上部叶可用性和降低上部叶比例的农业措施 被引量:129
15
作者 纪成灿 王胜雷 许锡祥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1年第4期19-22,共4页
气候及农业措施影响了烟叶的理化性状。在分析、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福建省烟叶生产季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适时早栽、控氮,适当多留叶,提高成熟度,延长变黄和定色前期时间,后期补钾等措施对烟叶理化性状进行调控,以达到提高... 气候及农业措施影响了烟叶的理化性状。在分析、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福建省烟叶生产季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适时早栽、控氮,适当多留叶,提高成熟度,延长变黄和定色前期时间,后期补钾等措施对烟叶理化性状进行调控,以达到提高上部叶质量和减少上部叶比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上部叶 可用性 农业措施 烟叶 气候
下载PDF
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149
16
作者 刘小宁 任芝花 《气象科技》 2005年第3期199-203,共5页
为了促进我国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集,如GHCN、GDCN、ISH为例,概述了国外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新动态。研究表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仍是主要工具。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有更好... 为了促进我国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集,如GHCN、GDCN、ISH为例,概述了国外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新动态。研究表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仍是主要工具。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有更好的条件,使用自动控制和人机交互、气候背景资料和统计检验相结合的技术,并适当应用空间检验方法,来设计我国自动站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业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资料 质量控制方法 研究概述 质量控制技术 计算机技术 人机交互 自动控制 统计检验 背景资料 检验方法 应用空间 业务流程 数据集 代表性 ISH 新动态 自动站 气候
下载PDF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2
17
作者 杨修群 朱益民 +2 位作者 谢倩 任雪娟 徐桂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9-992,共14页
作者以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现象为重点 ,系统地回顾了太平洋年代际变率观测、模拟和理论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在PDO时空结构方面 ,总结了PDO的基本观测事实 ,在PDO成因方面 ,从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观点出发比较了三类PDO形成机制的理论或... 作者以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现象为重点 ,系统地回顾了太平洋年代际变率观测、模拟和理论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在PDO时空结构方面 ,总结了PDO的基本观测事实 ,在PDO成因方面 ,从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观点出发比较了三类PDO形成机制的理论或假说 ,讨论了现有理论或假说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作者也简要介绍了东亚及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及其和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联系 ,并讨论了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在PDO形成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年代际振荡 大气环流异常 变率 年代际变化 海表温度 观测 气候 成因 若干问题
下载PDF
四万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迁 被引量:136
18
作者 陈克造 J.M.Bowler K.Kelts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1-31,共11页
内陆湖泊,特别是那些大型的淡水湖和盐湖,在漫长的演变历史长河中,对气候环境的反映是相当敏感的。巨厚的沉积物,记录了古气候变迁的丰富信息。盐湖的研究表明,40000年来的重大气候事件,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内部同样有明显的反映。
关键词 气候 变化 干盐湖 蒸发岩
下载PDF
中国雾区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140
19
作者 王丽萍 陈少勇 董安祥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9-697,共9页
用中国范围604个台站1961年1月 ̄2000年12月的地面观测雾日资料,分析了雾的地理分布,讨论了不同区域雾的月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区主要有6个雾区:长江中游区、海岸区、云贵高原区、陇东-陕西区、淮河流域、天山及其北疆区。大多... 用中国范围604个台站1961年1月 ̄2000年12月的地面观测雾日资料,分析了雾的地理分布,讨论了不同区域雾的月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区主要有6个雾区:长江中游区、海岸区、云贵高原区、陇东-陕西区、淮河流域、天山及其北疆区。大多数区域雾日年际变化有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下降趋势更明显,雾日显著趋势区呈西南-东北走向,上升和下降趋势区相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呈波列结构;中国大多数雾区秋冬季雾日最多,春夏季雾日较少。黄海岸区和北疆月际变化相似,都呈双峰型分布,其他区域为单峰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雾 地理分布 气候 变化 中国地区 季节变化 雾区 20世纪80年代 年变化特征 地面观测
下载PDF
地形、气候与湖面波动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北部东区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131
20
作者 楼章华 兰翔 +1 位作者 卢庆梅 蔡希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3-92,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下降,气候干旱,地形平缓,河流入湖发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湖面的频繁波动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发育很有特色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下降,气候干旱,地形平缓,河流入湖发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湖面的频繁波动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发育很有特色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了宽展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在平面上,三角洲平原与宽展的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平缓相接,不存在Gilbert型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沉积环境 浅水三角洲 地形 气候 油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