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下聚酰亚胺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振军 郑晓泉 +3 位作者 吴文斌 杨沛 彭平 乌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1,共5页
为了提高固体绝缘介质应用于复杂工程环境下的可靠性,以自制备的聚酰亚胺(PI)平板试样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PI在不同温度(193~373 K)范围内的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并分析其闪络机理.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闪络电压呈现先降... 为了提高固体绝缘介质应用于复杂工程环境下的可靠性,以自制备的聚酰亚胺(PI)平板试样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PI在不同温度(193~373 K)范围内的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并分析其闪络机理.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闪络电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且分别在273 K与313 K时达到最小、最大值;高温区域(313~373 K)的闪络电压较低温区域(193~273 K)的闪络电压有明显提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高场强下阴极附近电子发射、固体绝缘介质体内的电荷输运以及气体解吸附都是影响固体绝缘介质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的重要原因,其中的气体解吸附更是影响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络 聚酰亚胺 温度 电子发射 电荷输运 气体吸附
下载PDF
改性聚酰亚胺的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振军 苗军 +3 位作者 王学强 吴文斌 南江 郑晓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6,共6页
研究改性技术对聚酰亚胺(PI)的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其闪络机理。采用半导电微粉对PI进行改性,在10-3 Pa以下实验研究改性前后PI材料的直流闪络特性。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闪络试样表面状态以及复合试样的二次电子发... 研究改性技术对聚酰亚胺(PI)的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其闪络机理。采用半导电微粉对PI进行改性,在10-3 Pa以下实验研究改性前后PI材料的直流闪络特性。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闪络试样表面状态以及复合试样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试结果,分析高真空背景下的直流闪络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非线性电导特性的纳米改性剂对PI进行改性,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真空直流沿面闪络电压,采用微米改性剂时其闪络电压反而低于纯材料;纳米改性在降低PI材料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同时也会增加表面粗糙度;在闪络即将发生时,材料表面有气体逸出现象。结合用扫描电镜观测到的表面微孔现象以及物理分析,认为纳米改性后的复合试样具有更低的电子诱导脱附系数,由此而导致的气体解吸附是影响真空直流电压下沿面闪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闪络 聚酰亚胺 表面状态 纳米改性 电子诱导脱附 气体吸附
下载PDF
高场强下半导体沿面闪络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文彬 张冠军 严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520,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半导体沿面闪络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电极结构的类型和影响闪络的主要因素;根据自定义的等值电导参数将闪络的发展划分为欧姆电导、局部闪络和贯通闪络3个阶段;通过对表面细丝电流的热过程进行实验和仿真研究,认为表面细丝电... 综述了国内外半导体沿面闪络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电极结构的类型和影响闪络的主要因素;根据自定义的等值电导参数将闪络的发展划分为欧姆电导、局部闪络和贯通闪络3个阶段;通过对表面细丝电流的热过程进行实验和仿真研究,认为表面细丝电流通道的温度可以接近材料熔点,这一结果同时也支持了表面发热导致气体分子解吸附的假设;进一步通过气体解吸附的实验初步确定了存在外部的闪络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沿面闪络 热过程 细丝电流 气体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