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特征 被引量:61
1
作者 刘富琳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77,共7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西洋音乐 基本曲调 宗教音乐 宫廷音乐 传承方式 程式性 创作手法 直接性
原文传递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 被引量:80
2
作者 沈洽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22,共18页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沈洽编者按:民族音乐学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门学科,本刊曾发表过不少有关该学科的文章,但多属“各抒已见”,较少不同观点的直接交锋。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本期发表了沈洽、张中笑和吴等人有关民族音乐学研究...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沈洽编者按:民族音乐学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门学科,本刊曾发表过不少有关该学科的文章,但多属“各抒已见”,较少不同观点的直接交锋。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本期发表了沈洽、张中笑和吴等人有关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就这一问题展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理论 比较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 民间音乐 音乐出版 比较研究 王光祈
原文传递
论郑卫之音 被引量:54
3
作者 冯洁轩 《音乐研究》 1984年第1期68-85,共18页
郑卫之音是中国历史上长期沿用的一个音乐概念。它最初出现在春秋时代,孔子是见于记载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郑卫之音的实际存在,当然要比文献记载早,但由其名称来看,它却不可能早于西周末年郑东迁定国的时候。孔子曾在不同场合讲过“... 郑卫之音是中国历史上长期沿用的一个音乐概念。它最初出现在春秋时代,孔子是见于记载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郑卫之音的实际存在,当然要比文献记载早,但由其名称来看,它却不可能早于西周末年郑东迁定国的时候。孔子曾在不同场合讲过“放郑声”、“郑声淫”和“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等话。孔子仅仅提出“郑声”,至孔子亡后,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将“卫声”与“郑声”并提,称之为“郑卫之声”或“郑卫之音”,后儒即视孔子的“郑声”和“郑卫之音”为一回事。实际上孔子所说的“郑声”和他之后的“郑卫之音”的含义并不尽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音乐 郑声淫 音乐文化 礼乐思想 民间音乐 礼乐制度 音乐概念 五声音阶 吕氏春秋 新乐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分类问题 被引量:53
4
作者 董维松 《中国音乐》 1987年第2期45-46,共2页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终于在今年的“第四次全国民族音乐学年会”(结构研究专题)期间成立了。从“民族音乐理论”到“民族音乐学”又到“中国传统音乐”,三易其名究竟为何?关于这个问题,“学会通讯”上会有报导,这里我不想论述。现在我...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终于在今年的“第四次全国民族音乐学年会”(结构研究专题)期间成立了。从“民族音乐理论”到“民族音乐学”又到“中国传统音乐”,三易其名究竟为何?关于这个问题,“学会通讯”上会有报导,这里我不想论述。现在我只想就中国传统音乐问题发表一些随感。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理论 结构研究 民间音乐 分类问题 通讯 宫廷音乐 戏曲音乐 文人音乐
原文传递
“原形态”与“原生态”民间音乐辨析——兼谈为音乐文化遗产的变异过程跟踪立档 被引量:50
5
作者 杨民康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5,共2页
新年伊始组织连续两期的专题笔谈活动,在《音乐研究》的办刊历史上是少有的。但随着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问题就更加急速... 新年伊始组织连续两期的专题笔谈活动,在《音乐研究》的办刊历史上是少有的。但随着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问题就更加急速地成为社会和政府广泛关切的大事。在这种全球大环境和国内日益高涨的对“文化遗产”保护声音的金字塔顶部,即相关的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该做何种思索并采取何种行动?这不能不成为我们当下的学术“命题”。此次笔谈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多位身处“申遗”一线及多年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请他们在此域发表高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化遗产 文化形态 “原生态” 民间音乐 变异 跟踪 生态环境 变迁
原文传递
中国音乐民间传承变与不变的思考 被引量:34
6
作者 项阳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78,共11页
中国音乐文化传统 ,其本体中心特征 (律调谱器 )依然存活在民间。体现在为神奏乐和为人奏乐的两种形式。在传承过程中 ,何以变 ,何以不变 ,值得认真探讨。总体说来 ,以敬神为主要奏乐目的者 ,音乐传承相对变化较小 ;服务于人的音乐则变... 中国音乐文化传统 ,其本体中心特征 (律调谱器 )依然存活在民间。体现在为神奏乐和为人奏乐的两种形式。在传承过程中 ,何以变 ,何以不变 ,值得认真探讨。总体说来 ,以敬神为主要奏乐目的者 ,音乐传承相对变化较小 ;服务于人的音乐则变化较大。本文从民间音乐会社的实地考察入手 ,从历史与现实的层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中心特征 民间音乐 传承 功能性
原文传递
专家谈原生态民歌 被引量:42
7
作者 刘晓真 《艺术评论》 2004年第10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原生态音乐 文化资源 音乐理论 民间音乐 音乐教育
原文传递
源于民间 根系传统——《第二二胡狂想曲》创作札记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建民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5,共4页
我的创作理念很简单,即雅俗共赏、中西并存。雅——作品的结构、形式、语言等综合方面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俗——作品的“可听性”和可按受面。中西并存是指用我国的优秀民间音乐素材结合一切可用的传统及近现代作曲技法来融合、创作。不... 我的创作理念很简单,即雅俗共赏、中西并存。雅——作品的结构、形式、语言等综合方面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俗——作品的“可听性”和可按受面。中西并存是指用我国的优秀民间音乐素材结合一切可用的传统及近现代作曲技法来融合、创作。不可否认,在当今的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中,要想使作品获得成功和广泛的认可,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手法。手法当然是越多越好,关键看怎样取舍。而创新并非是越“新”越好。这里面有一个“创新度”的问题,包含了公众的衡量标准。我认为,创新应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我所把握的“创新度”是“新而不怪”。也就是说在作品中应有一定的新信息量,但不能太多、太杂,超出了大多数人能接受的范围而导致他们无所适从。这是我给自己定的标尺。 在作曲技法的运用上,我认为可以分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技法简单且效果不错,这最次;二是技法虽“复杂”但效果也不良,这其次;三是用复杂的技法达到较好的效果,是为佳;四是用“简单”的技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为最佳。这里所指的简单与复杂,并非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也非指技法本身有好坏之分,而是在于运用过程中的得当与否与娴熟程度。总之,尤其在民族器乐创作中,我认为应该避免为技法而技法的倾向,还是应从表现力出发,如同我们传统的国画与水墨画一样,应该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二胡狂想曲》 室内乐 民间音乐 传统音乐 作曲技法 创作理念 旋律 素材 和声 伴奏艺术 曲式结构
原文传递
唐大曲及其基本结构类型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小盾 《中国音乐学》 1988年第2期26-36,共11页
中国音乐研究怎么也绕不过“唐大曲”这个题目。无论是古谱学、敦煌学还是音乐史学、民间音乐学,动辄就要拿唐大曲作为历史源流的参照标准。这种参照很有必要,但其中有一个基本问题,即:首先得弄清唐大曲是个什么东酉。目前大家认识唐大... 中国音乐研究怎么也绕不过“唐大曲”这个题目。无论是古谱学、敦煌学还是音乐史学、民间音乐学,动辄就要拿唐大曲作为历史源流的参照标准。这种参照很有必要,但其中有一个基本问题,即:首先得弄清唐大曲是个什么东酉。目前大家认识唐大曲的依据,主要是由杨荫浏、阴法鲁两先生在《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等一系列著述中建立的大曲理论。现在看来,这一理论不够完善,因为它主要依靠《碧鸡漫志》和白居易《霓裳羽衣》诗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类型 《霓裳羽衣》 《碧鸡漫志》 音乐史学 中国音乐 民间音乐 敦煌学 历史源流 基本问题 创作歌曲
原文传递
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杜亚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21,共3页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其界定及其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都不十分清楚。“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国传统音乐的概念不清,不但影响了研究工作,也不利于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和继承。为...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其界定及其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都不十分清楚。“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国传统音乐的概念不清,不但影响了研究工作,也不利于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和继承。为此,有必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探讨。 “传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指目前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中的、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传统在历史中逐渐形成,世代相传,同时也是一种现存的社会力量,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传统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 民间音乐 分类法 文人音乐 宗教音乐 音乐的概念 宫廷音乐 歌舞音乐 民间歌曲
原文传递
“剽学”——值得注意的民间音乐传承方式 被引量:27
11
作者 蒲亨强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4,43,共3页
关键词 民间音乐 传承方式 湖北民歌 口头性 中国音乐教育 盘歌 民族器乐 道长 科仪 乐种
原文传递
侗家民间音乐的简单介绍 被引量:27
12
作者 薛良 《人民音乐》 1953年第0期40-44,共5页
侗家在世代的劳动生活中,创作了丰富的民问艺术,其中尤以民间歌曲的发展最为突出,这些民歌充分地表现了侗家劳动人民的阶级思想情感,而成为一笔宝贵的人民艺术财富。在侗家社会生活中,唱歌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有着高度的群众性... 侗家在世代的劳动生活中,创作了丰富的民问艺术,其中尤以民间歌曲的发展最为突出,这些民歌充分地表现了侗家劳动人民的阶级思想情感,而成为一笔宝贵的人民艺术财富。在侗家社会生活中,唱歌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有着高度的群众性,年长的教歌,年青的唱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曲内容 生活中 民间音乐 琵琶 艺术 创作 民歌 民间歌曲 劳动生活 思想情感
原文传递
民歌地方色彩辨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蒲亨强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民歌 地方色彩 中国 风格 民间音乐 本质 音乐研究
原文传递
质疑“原生态”音乐 被引量:27
14
作者 桑德诺瓦 《艺术评论》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原生态”音乐 民间音乐 音乐生态结构 音乐文化
原文传递
音乐文化的分区多层构成描述——关于音乐文化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方法、步骤的若干建议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宋光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1-56,共6页
我国的民族音乐学,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对它可能达到的科学形态,现在可以作什么样的展望呢? 由于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我国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对现有传统音乐进行大规模的采访搜集,在许多地区形成了普查,发现了不少前所未知的歌种乐... 我国的民族音乐学,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对它可能达到的科学形态,现在可以作什么样的展望呢? 由于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我国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对现有传统音乐进行大规模的采访搜集,在许多地区形成了普查,发现了不少前所未知的歌种乐种,特别是由于各地有不少熟悉当地民间音乐和传统乐种的音乐工作者逐渐成长为音乐学家,再加上七八十年代在音乐考古学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 学学科建设 若干建议 音乐考古学 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前所未知 音乐学家 科学形态
原文传递
我国民间音乐的调式体系与调式分布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正维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10,共6页
通过对大量民间音乐的乐曲研究,富于调式意义的终止式构成徵、羽两大终止群体,形成民间音乐的徵羽调式体系,包括大宗的徵调式、羽调式,以及商调式、宫调式、角调式。这些调式都有序地分布在汉族与兄弟民族地区,同时在调式区内和区间又... 通过对大量民间音乐的乐曲研究,富于调式意义的终止式构成徵、羽两大终止群体,形成民间音乐的徵羽调式体系,包括大宗的徵调式、羽调式,以及商调式、宫调式、角调式。这些调式都有序地分布在汉族与兄弟民族地区,同时在调式区内和区间又形成非徵非商、非徵非宫、非商非羽调式,以及羽徵调式交融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调式 民间音乐 角调式 商调式 终止式 乐曲 宫调 体系 区间 交融
下载PDF
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 被引量:24
17
作者 曹正 《中国音乐》 1981年第1期44-47,共4页
引言研究我国古代弹拨乐器——筝的时候,既要重视正史的记载和古典文艺作品中的描写;也要重视民间故事传说和稗官野史的叙述,因为它是从各个不同角度,在各个历史时期客观的反映了人们对筝的看法;所以不能也不应该偏执一说给古筝历史作... 引言研究我国古代弹拨乐器——筝的时候,既要重视正史的记载和古典文艺作品中的描写;也要重视民间故事传说和稗官野史的叙述,因为它是从各个不同角度,在各个历史时期客观的反映了人们对筝的看法;所以不能也不应该偏执一说给古筝历史作出轻率的结论。古筝,是道地的民间音乐艺术,在重雅轻俗的封建时代,一直遭受士大夫阶级的诬蔑和诽谤,谬说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音乐 弹拨乐器 民间故事 历史时期 士大夫 封建时代 文艺作品 古筝艺术 正史 阶级
原文传递
藏族音乐的地域性特征与音乐色彩区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田联韬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6,共14页
藏语包括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区,方言流布区域与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藏族民间音乐所流传的地域范围基本一致,故亦可视为三大藏族民间音乐色彩区。分析藏族民间音乐的地域性特征,首先需要关注藏语的方言分区及其形成的历史、社会与自... 藏语包括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区,方言流布区域与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藏族民间音乐所流传的地域范围基本一致,故亦可视为三大藏族民间音乐色彩区。分析藏族民间音乐的地域性特征,首先需要关注藏语的方言分区及其形成的历史、社会与自然条件,而对于方言区的研究,可直接说明藏族音乐色彩区的地理范围与形成的背景。以农业为主、人口聚居的卫藏和康方言区,有着丰富多彩的集体性的民间歌舞形式,而以牧业为主、人口分散流动的安多色彩区,则缺少集体性的歌舞形式。康方言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对康区跌宕起伏的山歌音调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此外,还可将同三大色彩区主流音乐特点有较明显区别的局部地区定为亚色彩区,这些地区与广大藏区的宗教音乐基本相同,并无较大差异,但从民间音乐方面观察,则会发现这些亚色彩区的民间音乐与三大音乐色彩区有程度不等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民间音乐 地域性特征 三大方言区 三大音乐色彩区 亚色彩区
原文传递
关于维吾尔民间调式音阶的探讨 被引量:24
19
作者 关也维 《音乐研究》 1981年第3期65-84,共20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在自己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不断地发展演变着。并且在与其他民族或地区的音乐文化互相交流和彼此影响中,逐渐形成各自民族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关键词 调式音阶 维吾尔语 民间音乐 手法 发展演变 五声音阶 音乐文化 相融 民歌 维吾尔人
原文传递
国家礼乐制度与民间仪式音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振涛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2-92,共11页
京畿地区民间音乐会的建立与传播何以如此广泛 ,仅靠僧道传法与民间自发难以达到如此规模。了解明清时代的里社制度暨国家颁定的祭祀仪式 ,才能解开这个死结。各乡各社 ,祭祀五土五谷 ,是明代朝廷颁发的典令 ,没有政府行为的强大贯彻力... 京畿地区民间音乐会的建立与传播何以如此广泛 ,仅靠僧道传法与民间自发难以达到如此规模。了解明清时代的里社制度暨国家颁定的祭祀仪式 ,才能解开这个死结。各乡各社 ,祭祀五土五谷 ,是明代朝廷颁发的典令 ,没有政府行为的强大贯彻力以及这种政策所起的倡导作用 ,民间结社 ,断难成立。上行下效 ,上令下达 ,是大一统政治制度的基本传导方式。国家礼仪 ,为乡民参予仪式和接触音乐 ,起了指导和参照作用。先立社坛、后建大寺的体制与演变过程 ,是国家意识与民间信仰结合的过程。执行社祭派生出的祭祀组织 ,结社建会 ,竖起自家的旗幡。并非艺术的普及 ,而是国家礼仪的推广 ,把礼乐输进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社 朝廷 祭祀仪式 大一统 自发 倡导 礼仪 仪式音乐 民间音乐 非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