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木鱼歌” 被引量:4
1
作者 谭正璧 《文学遗产》 1980年第3期99-110,共12页
一什么是“木鱼歌” 木鱼歌也称“木鱼书”,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广州语区域的民间说唱文学。它在这个地区里流行情况,如在人民中间的普遍与深入,以至作品数量的众多,及其内容的丰富,不亚于鼓词之在北方语区域与弹词之在江浙语区... 一什么是“木鱼歌” 木鱼歌也称“木鱼书”,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广州语区域的民间说唱文学。它在这个地区里流行情况,如在人民中间的普遍与深入,以至作品数量的众多,及其内容的丰富,不亚于鼓词之在北方语区域与弹词之在江浙语区域;而且由于南北文化的不断交流,彼此相互影响,随时随地的发展,而成为鼎峙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说唱文学 中国南方 南北文化 语区 弹词 鼓词
原文传递
潮州歌册俗字选释 被引量:4
2
作者 仲崇山 《汉字文化》 2011年第5期13-16,共4页
潮州歌册是用潮汕方言口语表述的以唱为主的民间说唱文学。其印制成册的时间大约始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4),清代印制发行的歌册,多为木版刻字。存世的歌册有200部左右,能开列书目的有300多部。其中,除本地题材外,80%以... 潮州歌册是用潮汕方言口语表述的以唱为主的民间说唱文学。其印制成册的时间大约始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4),清代印制发行的歌册,多为木版刻字。存世的歌册有200部左右,能开列书目的有300多部。其中,除本地题材外,80%以上都是从历史演义、说唱文学、杂剧、传奇、话本小说等改编移植过来的,题材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歌册 民间说唱文学 俗字 口语表述 潮汕方言 同治年间 历史演义 话本小说
原文传递
陇上珍宝,“卷”入世界——伊维德河西宝卷译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姚伟 《民族翻译》 2020年第4期5-12,共8页
迄今为止,荷兰汉学家伊维德已向西方译介了9部河西宝卷,学界反响强烈。然而,对其翻译底本、策略及译本传播情况的考察仍有失疏略。通过文本细读以及与译者的邮件求证可知,伊维德基于中国学者编辑和整理的宝卷合集,采取先“意”后“形”... 迄今为止,荷兰汉学家伊维德已向西方译介了9部河西宝卷,学界反响强烈。然而,对其翻译底本、策略及译本传播情况的考察仍有失疏略。通过文本细读以及与译者的邮件求证可知,伊维德基于中国学者编辑和整理的宝卷合集,采取先“意”后“形”和研译结合的策略顺利完成了译本的生产。译作付梓后,美国学术出版社采取有效营销策略,成功将译本推向大学课堂。河西宝卷“中国编辑者+汉学家译者+学术出版者”的译介模式为中国民间说唱文学和民族典籍的域外传播辟出蹊径,可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译介 伊维德 民间说唱文学
下载PDF
潮州歌册:潮汕历史上独有的女子文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友义 《岭南文史》 2013年第2期54-58,共5页
潮州歌册,又称歌、歌文、说文、弹词,是用潮州方言诵唱的民间说唱本子,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1]主要流行于潮汕、闽南地区,在港澳台、东南亚潮人中也有流行。它成于明中后期,盛于清乾嘉年间,发展于民国时期,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衰落,如今... 潮州歌册,又称歌、歌文、说文、弹词,是用潮州方言诵唱的民间说唱本子,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1]主要流行于潮汕、闽南地区,在港澳台、东南亚潮人中也有流行。它成于明中后期,盛于清乾嘉年间,发展于民国时期,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衰落,如今几乎销声匿迹,很难一见。2008年,潮州歌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录项目名单。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潮州歌册深受文艺界珍视,被收录于1983年8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著名文史学家赵景深主编的《古代曲艺选集》中,辑撰了潮州歌册;著名俗文学家薛汕整理编撰了约40万字的《潮州歌册选》……潮州歌册俗中有雅,成为"中国说唱文学的百花园里一朵绚丽多姿的小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歌册 文化大革命 潮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历史 民间说唱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子
原文传递
《金瓶梅词话》的词曲及其艺术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毛小曼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89-92,共4页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大量的词曲 ,其产生既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尚密切相关 ,又是作者在民间说唱文学的浸润下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还受其时文化发展状况的深刻影响。它在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以及推...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大量的词曲 ,其产生既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尚密切相关 ,又是作者在民间说唱文学的浸润下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还受其时文化发展状况的深刻影响。它在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以及推动情节发展上起到一定作用 ,对后世小说家的创作思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艺术价值 明代 社会 民间说唱文学 古典小说 文化
下载PDF
潮州歌册:潮汕独有的女子文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友义 《寻根》 2013年第1期53-57,共5页
潮州歌册,又称歌、歌文、说文、弹词,是“用潮州方言诵唱的民间说唱本子,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主要流行于潮汕、闽南地区。它成于明中后期,盛于清乾嘉年间,发展于民国时期,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 潮州歌册,又称歌、歌文、说文、弹词,是“用潮州方言诵唱的民间说唱本子,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主要流行于潮汕、闽南地区。它成于明中后期,盛于清乾嘉年间,发展于民国时期,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衰落,今已销声匿迹,很难一见。2008年,潮州歌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录项目名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歌册 潮汕文化 民间说唱文学 “文化大革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子 2008年 闽南地区
原文传递
唱本与民间说唱文学——《最新时调》与民国初年的苏沪民间小调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建明 梁小青 《陕西档案》 2004年第2期41-42,44,共3页
  民间说唱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流派,对中国社会有着长期与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精华部分,常常有抄本或印本流传.因长期得不到重视,时至今日,这类资料已经越来越少,急待抢救.加强对于此类文化遗产的重视与相关文献的搜集,是档案工...   民间说唱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流派,对中国社会有着长期与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精华部分,常常有抄本或印本流传.因长期得不到重视,时至今日,这类资料已经越来越少,急待抢救.加强对于此类文化遗产的重视与相关文献的搜集,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小调 五更调 唱本 民国初年 民间说唱文学 唱词
下载PDF
独具一格的潮汕“女书”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洁 《潮商》 2011年第5期92-93,共2页
潮州歌册是潮汕地区民间说唱文学,和北方的大鼓同为我国两种主要的说唱文学形式;中华大地上被称为“女子文化现象”的物事寥寥无几。而在广东,一有顺德婚嫁民俗的“自梳女”,二有潮汕地区的“潮州歌册”。那么,潮州歌册是从何而来... 潮州歌册是潮汕地区民间说唱文学,和北方的大鼓同为我国两种主要的说唱文学形式;中华大地上被称为“女子文化现象”的物事寥寥无几。而在广东,一有顺德婚嫁民俗的“自梳女”,二有潮汕地区的“潮州歌册”。那么,潮州歌册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总结和分析潮州歌册的艺术特色,对传承和保护这一独特地方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地区 民间说唱文学 潮州歌册 女书 文学形式 文化现象 发展演变 艺术特色
下载PDF
筚路蓝缕 薪火相传——读《黄梅戏传统剧目探微》有感
9
作者 古萍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第3期23-24,共2页
数年前,因查找花鼓戏的资料,偶然发现,有位叫桂遇秋的作者,在黄梅戏的研究上出了很多成果。相继,我拜读了他的《黄梅采茶戏的形成与发展》《黄梅采茶戏形成年代的几种说法》《几个花鼓剧种与黄梅戏也有点渊源》《民间说唱文学与黄... 数年前,因查找花鼓戏的资料,偶然发现,有位叫桂遇秋的作者,在黄梅戏的研究上出了很多成果。相继,我拜读了他的《黄梅采茶戏的形成与发展》《黄梅采茶戏形成年代的几种说法》《几个花鼓剧种与黄梅戏也有点渊源》《民间说唱文学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黄梅戏与民间歌舞》《黄梅戏中的茶戏》《启蒙读物在黄梅戏中的运用》等等文章。当时感到,这位作者在黄梅戏的研究领域挖了一口“深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传统剧目 民间说唱文学 历史渊源 采茶戏 启蒙读物 民间歌舞 形成年代
下载PDF
话本三篇着述年代新考
10
作者 沈天水 《中华文史论丛》 2003年第75期126-137,共12页
宋元话本的产生是中国通俗文学从民间走向文学殿堂,向传统文学进行挑战的重要一步。从宋元话本的性质来看,它是民间说唱文学的一部分,与大部分民间文学一样,它实际上是民间无数艺术家集体创作的结晶,而不像正统文学均是作家的独立... 宋元话本的产生是中国通俗文学从民间走向文学殿堂,向传统文学进行挑战的重要一步。从宋元话本的性质来看,它是民间说唱文学的一部分,与大部分民间文学一样,它实际上是民间无数艺术家集体创作的结晶,而不像正统文学均是作家的独立创作。因此,宋元话本直到明嘉靖年间被某些民间文学爱好者大量搜集并予以正式出版之前,它的形态始终处於变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 宋元话本 民间说唱文学 文学爱好者 通俗文学 传统文学 民间文学 集体创作 独立创作 嘉靖年间 艺术家
下载PDF
中国民间说唱文学的流布规则
11
作者 王玉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民间说唱文学是土生土长的口头传承文学。它的流布规则一是没有文本而依靠严格的师徒间口耳相传的师承规则;二是依循中国民众的思维定式及模式化艺术欣赏规则;三是贴近现实生活和创作因时而变的发展规则。
关键词 民间说唱文学 口耳相传 师承 模式化 因时而变
下载PDF
雅林觉罕与额勒黑汗(七)
12
作者 李水花 孟淑珍 《满语研究》 2003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汉), 正好 这样 话说他们 正在 时候 那谁 额勒黑汗 相当、非常超常地 策马奔腾 着地返回来着 只见 乌龟 大而丑 看上去呀 特别罕见地 骂话,指多么厉害 大,难得到的东西
关键词 鄂伦春族 摩苏昆 雅林觉罕与额勒黑汗 民间说唱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下载PDF
地方戏曲的题材特色略论
13
作者 王晓家 《戏剧丛刊》 2004年第5期54-61,共8页
谈到地方戏曲的题材特色,我们往往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这就是:地方戏曲的题材特色与诸如地域文化优势、剧种特色、音乐特色、唱腔特色、剧目特色和唱词特色等方面的关系,还有表现在民族文化传统性的“戏曲化”与当代意识体现的“... 谈到地方戏曲的题材特色,我们往往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这就是:地方戏曲的题材特色与诸如地域文化优势、剧种特色、音乐特色、唱腔特色、剧目特色和唱词特色等方面的关系,还有表现在民族文化传统性的“戏曲化”与当代意识体现的“现代化”(包括“现代派”艺术手法)、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等问题,从“大文化”的总体思路人手,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地方戏曲剧种特别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以此探讨地方戏曲的题材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题材特色 地域文化 地方戏曲 民间说唱文学 艺术形式
下载PDF
讲“圣谕”
14
作者 周玉清 《晚霞》 2004年第11期34-35,共2页
“圣谕”是解放前一种颇为流行的民间说唱文学。记得我们那条狭长的小街上,大约是由保甲长或有些声望的有钱人发起,说明晚饭后,没有多少事情可做,不如请“圣谕”先生讲“圣谕”,一则可以听讲故事纳凉消闲,二则也可教化儿孙行孝道... “圣谕”是解放前一种颇为流行的民间说唱文学。记得我们那条狭长的小街上,大约是由保甲长或有些声望的有钱人发起,说明晚饭后,没有多少事情可做,不如请“圣谕”先生讲“圣谕”,一则可以听讲故事纳凉消闲,二则也可教化儿孙行孝道,做善事,所以颇能受到街坊邻里们的支持和欢迎。于是大家凑钱,多少不等,等到凑足钱后,便请“圣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说唱文学 《圣谕广训》 说唱形式 说书文学
下载PDF
“摸摸会”诵经词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
15
作者 卢焱 《东方艺术》 2018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作为民间说唱文学的一种,诵经词的内容及说唱形式可追溯至唐代流行的俗讲。俗讲是通俗讲经的意思,从内容上看,多把佛家教义铺陈、敷衍成为文本来宣讲佛法、晓谕民众;从形式来看,它通常先用浅显易懂、明白晓畅的文字编织基本故事情... 作为民间说唱文学的一种,诵经词的内容及说唱形式可追溯至唐代流行的俗讲。俗讲是通俗讲经的意思,从内容上看,多把佛家教义铺陈、敷衍成为文本来宣讲佛法、晓谕民众;从形式来看,它通常先用浅显易懂、明白晓畅的文字编织基本故事情节,然后用说唱形式(散韵结合)加以铺陈、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诵经 民间说唱文学 意义 民俗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俗讲
原文传递
青海平弦探源流
16
作者 谢承华 《群文天地》 2019年第6期31-34,共4页
青海平弦,又称“西宁赋子”,更早的称呼又叫“赋腔”,清代许多手抄本中又注明“平调”,流传到新疆等地区的又叫“青海赋腔”。主要流行于以西宁为中心的河湟农业区各县,是一种只唱不说,用多种曲牌联缀起来演唱故事或抒情的曲种。这种形... 青海平弦,又称“西宁赋子”,更早的称呼又叫“赋腔”,清代许多手抄本中又注明“平调”,流传到新疆等地区的又叫“青海赋腔”。主要流行于以西宁为中心的河湟农业区各县,是一种只唱不说,用多种曲牌联缀起来演唱故事或抒情的曲种。这种形式在民间说唱文学中属于乐曲系联曲体,是青海较大的一个曲艺曲种。“兰州品鼓子,西宁的赋子”,历来被称为我国西部曲坛佳音,声名远播海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源流 民间说唱文学 西宁 手抄本 农业区 曲种
原文传递
河西宝卷英语世界传播考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倩 姚伟 王思凡 《陇东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0-53,共4页
迄今为止,河西宝卷已在英语世界传播30余载,是中国民间说唱文学西传的成功案例。基于史料爬梳的发现以及实际访谈中获得的一手材料,提出西方汉学家是河西宝卷西传的直接推动者。借助梅维恒、乔伟的多维度研究以及伊维德的研究型译介,河... 迄今为止,河西宝卷已在英语世界传播30余载,是中国民间说唱文学西传的成功案例。基于史料爬梳的发现以及实际访谈中获得的一手材料,提出西方汉学家是河西宝卷西传的直接推动者。借助梅维恒、乔伟的多维度研究以及伊维德的研究型译介,河西宝卷顺利进入欧美主流图书馆和大学课堂,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甘肃学人的基础性贡献亦不容忽视。正是得益于段平、方步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辛勤搜集、整理,西方汉学家的河西宝卷研究和译介才得以实施。河西宝卷的西传之路对弹词、道情等民间说唱文学“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梅维恒 伊维德 中国民间说唱文学 “走出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